开局过目不忘,铸造记忆宫殿 第52节

  “怎会如此?你们没有向他阐明其中的利害吗?”无脸族长皱起眉头。

  “我们说了,但他似乎并不在意,甚至还否认自己得到我族的秘法传承。”詹雨补充道。

  无脸族长沉默片刻,随后缓缓开口:“那便再等等看。”

  这时,一位族人忍不住问道:“族长,您为何如此执着于让吴文加入我族呢?”

  “是啊,族长,他偷学了我族的秘法,按理说我们应该将他拿下,可您不仅没这么做,反而要拉他加入我族,这究竟是何道理?”另一位族人也满脸疑惑。

  族长无脸目光深邃,沉声说道:“因为,他是中原人。”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虽然我们詹波族已经来到中原之地,并投靠在秦王麾下,暂时有了容身之所。

  但说到底,这里的中原人始终将我们视为外人,对我们心存戒备。这很不利于我族在这中原之地繁衍生息。”

  “如果吴文这个中原人能够加入我族,那情况将截然不同。

  他不仅能成为我们与中原人沟通的桥梁,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这个环境,消除中原人对我们的戒备和偏见。

  这对于我族的生存发展非常有利。”

  听完族长的一席话,众人无不佩服他的深谋远虑,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同时心中暗自思量,定要想尽办法,让吴文加入他们詹波族。

  

  一个月时间,转瞬即逝。

  冬去春来,气温逐渐回暖。

  驻扎已久的大军终于准备开拔。

  原本,在刘黑闼战败后,其麾下的各地都应该向大唐呈上降书,然后李世民带领大军走个过场,以示接收。

  然而,在山东地界,却出现了一个变数。

  此人名叫徐圆朗,也是隋末的起义军领袖之一。

  徐圆朗这个人颇为奇葩,奇葩到何种程度?

  他虽然身为起义军领袖,但却像一棵墙头草,毫无坚定立场可言。

  最初,瓦岗军声名鹊起,他便带兵投靠瓦岗李密。

  随着李密的败亡,徐圆朗立马带着手下数州的地盘投降李渊,被任命为兖州总管,并封为鲁国公。

  这原本可以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但是,在武德二年,窦建德声势浩大地起兵攻打大唐时,徐圆朗见状,立马就投降了窦建德,并与他一起带兵攻打洛阳。

  可是,还未到达洛阳,在经过虎牢关时,窦建德就被李世民给生擒了。

  随即,徐圆朗又立马向大唐请降。

  李渊是对他既往不咎,继续封他为兖州总管,只是将鲁国公降为了鲁郡公,算是对他的一种轻微惩罚。

  原本,事情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

  然而,当刘黑闼起兵席卷河北时,数次击败了唐军。

  徐圆朗见他如此厉害,便又立马反唐投靠刘黑闼。

  但结果却是,刘黑闼又被李世民给打败了。

  这下,徐圆朗彻底陷入了困境。

  按道理来说,以他的个性,这次应该继续选择投降才是,然而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徐圆朗这个重度墙头草,这次竟然突然强硬起来,不仅不再投降,反而要与李世民刚一下。

  因此,原本计划只是走个过场就班师回朝的大军,这下又不得不前往山东进行平叛。

  ……

第62章 阳刚之气

  ……

  可惜,徐圆朗实在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李世民只需略微出手,他就要死了。

  大帐之内,李元吉凝视着眼前的地图,眉头紧锁。

  仅仅五天时间,大军已连下两城,如此看来,剩余的十几座城池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徐圆朗就是个废物,击败他简直易如反掌。”

  李元吉一巴掌拍在地图上。

  打败了刘黑闼,李世民的威望已经如日中天,这徐圆朗的战功,他绝不能让其再落入李世民之手。

  思及此,他立刻提笔书信一封。

  “来人!”

  李元吉大喝一声,一名亲兵应声而入。

  “将这封书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东宫太子手中!”他命令道。

  “是,殿下!”

  亲卫接过书信,转身疾步而出,跨上快马,绝尘而去,直奔长安。

  长安城。

  东宫。

  太子李建成接到李元吉的书信后,即刻动身前往皇宫。

  次日,一道旨意便从皇宫传出,直奔大军所在地。

  此时,李世民正在军帐内与众文武商讨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突然,一名传令太监步入军帐。

  “秦王殿下,这是皇帝陛下给您的旨意。”太监恭敬地说道。

  李世民眉头微皱,上前接过圣旨,缓缓展开。

  随着阅读,他的面色逐渐阴沉下来。

  旨意上,李渊竟要求他离开大军,将指挥权交给李元吉。

  而理由竟是,李渊思念他这个儿子了,还特意为他建造了一座宫殿,名为弘义宫,邀他回去看看。

  “殿下?”徐世见李世民面色不对,轻声走到他身后询问道,“怎么了?”

  “你看看吧。”李世民将手中的旨意递给他。

  徐世恭敬地接过,浏览一遍后,面色也变得沉重起来。

  他深知,皇帝陛下此刻让秦王回去,绝非思念之情那么简单,分明是想削弱李世民的军权,阻止他再立战功。

  “殿下,这下该如何是好?”徐世忧心忡忡地问道。

  “怎么办?自然是遵从皇帝陛下的旨意。”李世民沉吟片刻,语气坚定地说道。

  当天。

  李世民就收拾东西,在亲兵的护卫下,回往长安。

  

  行军营帐之内。

  吴文静静地端坐于火盆之前。

  他看似在悠闲地烤火取暖,实则正借助着火焰的炽热温度,进行着独特的修炼。

  双眼微闭,神情专注而凝重。

  双臂微曲,双掌则轻轻贴在火焰的两侧,仿佛在与这熊熊燃烧的火焰进行着的交流。

  经过这段时间的潜心钻研与不懈探索,吴文对于微感共鸣的能力又有了新的领悟与突破。

  这世上,除了能握在手上的兵器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事物,能够通过物理的刺激,激发他的精准感知,进而与自身产生深刻而紧密的共鸣与协调。

  就比如:火!

  火焰在燃烧之时,如同震动的兵器一般,不断地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递着炽热的温度。

  这和体内翻滚的热血气血,极其相似。

  吴文通过微感共鸣,用双手去细腻地感知火焰的每一次波动与每一丝温度。

  然后将这些感知与自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共鸣。

  如此一来,眼前那跳动的火焰,就如同是他的身体一部分。

  与练枪、练剑修炼不同。

  吴文在修炼枪法剑法时,是通过改变枪式剑招,使枪与剑能够与自身达到完美的协调与统一。

  而与火焰的共鸣,则是要他调整自身的状态,让体内气血的涌动与火焰的燃烧形成完美的共鸣与协调。

  气血像火焰一样波动,自然也就会携带火焰般的特性:炙热、阳刚、充满活力……

  

  “公子!”

  门帘被掀开,杨二狗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何事?”

  吴文缓缓收回手,深吸一口气,平复体内翻涌的气血。

  “殿下召您去大帐议事。”

  “又要进军了吗?”

  站起身,与杨二狗一同前往大帐。

  自从踏入山东地界以来,虽然战事连连,但每一次都出奇地顺利。

  那些被攻打的城池,尽管有重兵把守,却如同泡沫一般,一触即溃。

  因此,每次攻城都显得异常轻松,几乎未造成多少伤亡。

  来到中军大帐。

  吴文一踏入便发现里面已经站满了两排人。

  他抬头望去,这才惊讶地发现,除了齐王的下属外,徐世、尉迟恭、程咬金等李世民的麾下也在此处。

  “殿下!”

  吴文上前行礼后,便退到武将一列的末尾,安静地站立着。

  随着齐王李元吉麾下的人员逐渐到齐,他终于开口说道:“秦王已被调回长安,因此,大军如今归本王掌管。”

  这句话一出,吴文不禁侧目看向李元吉,心中暗自嘀咕:李世民走了?眼看胜利在即,这走得也太蹊跷了吧!

  徐世等李世民麾下将士听到此话后,神情未变,似乎早已知晓这一信息。

首节上一节52/1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