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如何?”吴文询问。
“公爷,我现在非常好!”阿蛮回答。
原本看起来呆傻愚笨的他,此刻光从外表上就给人一种非常机敏的感觉,就如同开了智窍一般。
本不善言辞的阿蛮,竟然引用详细且非常精确的语言,向吴文阐述自己现在的情况。
“效果与自己预测的一样。”吴文心中暗道。
于是,他又对阿蛮进行一番测试,从而更加精确地得出药效作用。
【超忆症模式:过目不忘,语言学习速度提升 500%。
逻辑超频:瞬间解构复杂问题。
感官增强:能听到部分超声波和低声波频率波段的声音,能够看到光线中的更多颜色,能尝出更多种味道……】
就在吴文还在分析时。
阿蛮的情况突然出现转变,整个人突然晕倒过去,鼻腔中还有血液流出……
吴文见状,赶忙上前查看阿蛮的情况。
片刻后,吴文缓缓站起身来,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凝重。
他没想到,自己制作的药,效果居然如此强烈,竟然连身体如此强健的阿蛮都承受不住。
根据他的判断。
阿蛮的情况,并非是大脑本身出了问题,而是身体这个载体,根本承受不了大脑在药效作用下产生的超负荷运转。
这就好比是一台性能落后的计算机,强行安装上最新款、性能强劲的芯片。
计算机的其他硬件设施,根本跟不上芯片的运转速度,最终只能出现死机的状况。
如此一来。
若想继续深入研究益智药,提升药效,当务之急,是先解决身体承载大脑超负荷运转的问题。
……
第269章 辐能修炼系统!
……
“陈云,蛮统领就交给你照料了。等他体内药效消退,应该就会苏醒过来。”
吴文目光落在昏迷的阿蛮身上,神色郑重地吩咐道。
“你务必时时刻刻留意他的情况,等他醒来后,给我一份详细的汇报。
包括他苏醒的时间、身体的变化以及精神状态等。”
吴文补充道,力求汇报内容科学全面。
听到吴文交给自己的任务,陈云当即挺直身板,神色肃穆地表示定当尽心尽力,随后小心翼翼地带着阿蛮离开。
房间内顿时仅剩吴文一人,四周静谧无声。
突然,一道身影从角落缓缓走出。
此人浑身裹着一层黑袍,就连面部也被一层黑纱面罩遮得严严实实。
这正是吴文从堕罗钵底国带回来的佛像傀儡。
吴文走上前,一把扯掉它身上的伪装。
刹那间,一具闪着金光的身躯显露出来。
吴文伸手轻轻抚摸佛像傀儡的胸膛,感受着那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温度。
和刚开始吴文夺取来时相比,原本冰冷如铁的身躯,如今竟具有了如同人体体温般的温度。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吴文在将傀儡带回来的途中,就已经对它进行了一番细致且深入的内部改造。
虽然从外表上看,这具佛像傀儡没有任何改变,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造型,但其实内在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文进行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这具佛像傀儡的缺陷,灵活性不足。
这一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佛像傀儡的操作系统相对简单,缺乏复杂的逻辑运算和智能决策能力,导致其灵性不足,无法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另一方面,它体内的能源供应系统也较为简陋,能源转换效率低下,无法为傀儡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
所以也就导致了佛像傀儡只具备一些简单粗暴的物理攻击方式。
而吴文为其添加的。
正是一套全新的能源供应系统:
“辐能系统”!
具体来说。
吴文在佛像傀儡的胸膛位置,安置了一个类似第二心脏的“辐核”。
这个“辐核”是整个辐能系统的核心部件,能够高效地收集、储存和释放辐射能量。
同时,吴文在傀儡体内开辟了九条特殊的“辐脉”。
这些“辐脉”就像人体的经脉一样,遍布傀儡全身,负责将“辐核”释放的辐射能量转化为可控能量:“辐”。
“辐”,是辐射电离效应而形成的幽蓝色粒子流。
这种粒子流不仅能量密度高,而且易于通过特定的电磁场和能量通道进行控制。
能够为佛像傀儡提供强大而稳定的动力支持,从而大大提升了它的灵活性和作战能力。
同时,也让它除了拥有物理攻击方式,还具备了各种与辐能相关的攻击手段。
正是这次对佛像傀儡的改造,让吴文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修炼方式:
辐能体系!
然而,由于这种体系对修炼者自身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除了吴文自己,他还没见过有其他人能够具备修炼这套体系的条件。
所以,吴文也就暂且将此事搁置,想着日后慢慢再深入研究。
但今天“益智药 3.0”所引发的状况,让吴文觉得应该将“辐能武道”的研究提上日程。
毕竟,这套修炼体系着实非常强大。
像阿蛮这样身体强健的人,都承受不了益智药带来的效果。
要是没有合适的实验体,那之后的研究吴文很难顺利开展下去。
所以吴文只能想办法培养实验体。
而这套“辐能武道”修炼体系,就刚好非常适用。
唯一要做的,就是吴文想办法将它的修炼难度和要求降下来。
内景中。
吴文先以佛像傀儡为模板,将辐能运转系统架构出来。
然后,他又模拟出一个普通人的数据模型。
将辐能运转系统套在这个普通人的数据模型上。
但还没等开始运转,模型就出现了问题。
和佛像傀儡不同,在正常人体内,“辐核”的安置可不能随便放在胸膛处。
因为人体生理结构复杂,胸膛处有众多重要器官,随意安置“辐核”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于是,吴文开始进行分析和修改。
以仿生技术作为核心理论基础。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应对严重心脏病患者,有一种治疗方法,是在左心室植入辅助装置。
该装置运用磁悬浮泵技术,精准模拟心脏泵血功能,有效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
基于这一原理,吴文对“辐核”展开全面且细致的改造升级。
要让“辐核”适配人体环境,必须使其兼具替代部分关键生理功能,以及高效转化辐射能为辐的双重能力。
为此,他对“辐核”进行精密重构。
在结构设计上,新“辐核”采用多层复合纳米材料外壳。
这种外壳不仅具备生物兼容性,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人体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
还拥有防护性能,可有效屏蔽辐可能对人体周围组织产生的非预期辐射损伤。
经过一系列优化升级,新“辐核”的微型化设计,整体尺寸与一个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相当。
既能够紧密贴合人体生理结构,巧妙嵌入到人体胸腔内的特定位置,又能够与周围组织和器官实现无缝衔接。
除此之外,辐核表面铭刻纳米层次的能量波纹传递通道。
其形成的能量结构通道,当辐能出现异常时,会自动释放声波谐振,使暴走辐退相干为无害光子。
除了“辐核”存在问题,“辐脉网络”也有问题。
九条辐脉虽然类似人体血管系统,但功能更接近“能量通道”。
而辐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穿透性以及放射性损伤。
如果按照佛像傀儡的辐脉网络布局在人体内,人体根本无法承受辐的冲击。
所以,吴文需要重新规划辐脉网络的走向和分布,使其更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同时降低辐对人体的损伤风险。
吴文调出大量人体解剖图谱和能量流动模拟数据。
仔细分析研究人体各个部位的能量分布和传输路径。
经过一番分析,他发现人体的经络系统虽然与辐脉网络的功能不同,但在能量传输的路径规划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于是,吴文尝试将辐脉网络与人体经络系统相结合。
他根据人体经络的走向和穴位分布,重新规划辐脉的路径。
使其能够巧妙地避开重要器官和神经密集区域,同时又能高效地传输辐。
为了确保辐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辐脉内壁,吴文采用类似零点真空能涨落的纳米结构。
通过粒子对的生成与湮灭,自噬过程吸收多余辐,转化为无害的热辐射。
这种设计,乃是吴文参考了道家“有无相生”的哲学,将反噬能量重新导入辐脉循环。
又根据太极循环调制。
九条辐脉,按太极图阴阳鱼走向分布,左脉(阳)负责能量输出,右脉(阴)专司反噬吸收。
运转时形成动态双道粒子流,遵循着太极的阴阳调和原理,保持“七分输出三分内守”的节奏。
在“辐核”与辐脉的连接处,吴文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
这个装置就像一个精密的阀门,能够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需求,精准地调节辐的流量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