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将其送回祖庭,再请求你师祖出面。想来那正一派也不会轻易来找你麻烦。”
李淳风口中所说的是正一派,而非那郭祖师,吴文由此听出,连杀郭祖师几个宿体,真正的麻烦并非来自郭祖师本人,而是他背后的正一派。
“有师承就是好啊!”
吴文心中不由感叹。
“惹了事,也有师门帮忙摆平,就不会出现杀了小的惹了老的,这种像套环一样无休止复仇的戏码。”
唯一可惜的是,这到手的战利品要交出去,那可是一件灵宝啊!吴文心中难免有些不舍。
就在吴文还在暗自感叹时,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对着师傅李淳风问道:
“师傅,那郭祖师说想请您做一件事,但是您没同意,然后他便找上了我。
弟子想知道,这是件什么事?”
闻言,李淳风犹豫了一下,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然后才缓缓对吴文说道:
“你可听说过,南越王赵佗。”
“嗯!”听到这个名字,吴文点点头。
赵佗,这可是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本是秦朝时的一位将领,奉秦始皇之命,率领五十万大军前往南疆百越,开疆扩土,将那片蛮荒之地纳入大秦的版图。
后来,秦始皇驾崩,大秦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
而身在南疆的赵佗,并没有率军回援中原,而是选择占地为王,甚至登基称帝。
只不过后来汉朝建立,赵佗又审时度势,臣服大汉,被册封为南越王。
然而,这些辉煌成就还不是赵佗最为传奇的地方。
真正令人惊叹的,是赵佗极其长寿,活了一百多岁。
从秦始皇开始,他一共历经九位帝王,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死去,这一生的经历堪称波澜壮阔。
师傅李淳风继续说道:“其实,赵佗也是一位修行有成者,他早就可以成为一名地仙。”
“只不过,他舍不得这一生的荣华富贵,所以,即便是能成仙,他也想保留自己南越王的一切。”
“于是,他居然想创造一个独属于他的仙境。”
“至于结局如何,这就无人知晓了。”
听完师傅的讲述,吴文心中已然明白,郭祖师想要做的事,肯定和南越王赵佗打造的这个仙境有关。
果然,李淳风接着说道:“这位郭祖师,不知从哪探知到的消息,说南越王赵佗虽然没有创造出真正的仙境,但却也打造出了一个伪仙境。”
“因此,他想邀请我,和他一起去探索这个伪仙境。”
“这个伪仙境在哪?”吴文好奇地问道。
“就是赵佗的陵墓!”李淳风回答。
……
第218章 侣,志同道合
……
从李府告辞之后。
吴文的思绪仍沉浸在方才与师傅李淳风的交谈之中。
赵佗,没想到这个历史上的南越王,还有这样的隐秘信息。
回到杨府。
吴文稍作整理,便又赶往崇仁殿赴宴。
当他抵达时,受邀的群臣已来了近半数。
李世民早已端坐在龙榻之上,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欣赏着歌舞,并与一旁的长孙无忌等人谈笑风生。
见吴文到来,李世民欣然举杯,朗声笑道:“定襄侯来了,不必多礼,快快入席!”
吴文依言拱手行礼,目光扫过席间,一眼居然瞧见了祝九爷,于是快步走到他身旁坐下。
“阿文!”
“九爷!”
刚一落座,吴文便忍不住问道:“九爷,您怎么也在这儿?”
祝九爷笑着回答:“是陛下清晨便派人将我接来的。”
闻言,吴文心中暗自思量:李世民特意将九爷接来参加宴会,是有何用意?
“阿文,数年不见,你在北方过得如何?”祝九爷关切地问道。
“我一切都好,九爷您呢?可还安好?”吴文回应道。
“我自然也好得很!”祝九爷开怀大笑,“自你立下大功,我也沾了光,受到朝廷封赏,如今的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坦了!”
久别重逢,吴文与祝九爷相谈甚欢,话题大多围绕着彼此的生活与经历。
不多时,所有受邀之人皆已到场。
此时,微醺的李世民忽然起身,举杯向众人道:“今日邀诸位前来,便是要与大家共享这君臣同乐的时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如今大唐日益强盛,全赖吾等君臣同心协力,来,让我们共饮此杯!”
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众人纷纷举杯,在一片歌颂中,一饮而尽。
兴致正浓的李世民又下令道:“来人啊,奏《破阵乐》!”
随着他的旨意,原本在中央翩翩起舞的舞者缓缓退下,另一批舞者鱼贯而入。
与此同时,大殿一侧的乐师们也开始奏响新的乐曲。
各种乐器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
就在其他人都如痴如醉,欣赏着歌舞时。
而吴文却无心欣赏舞者的曼妙舞姿,而是微微闭目,静心聆听这《破阵乐》。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首曲子非同凡响,不仅曲调和谐,更蕴含着振奋人心的力量。
这曲子的音乐频率、节奏与音调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曲调,仿佛天地大同,构成了一个特殊的音域。
在这音域之中,人的情绪与精神都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这说明,谱写这首曲子的人,在乐曲上有着极高的造诣,甚至已经接触到了音波之道。
一曲终了。
余音仍在殿内悠悠回荡。
李世民再次端起酒杯,脸上洋溢着豪迈的笑容,对着众人高声说道:“来,诸位爱卿,今日君臣同乐,大家尽情畅饮!”
正当众人举杯共饮,沉浸在宴会的热闹氛围时,
吴文却悄悄从座位上起身,朝着魏征所在的方向走去。
“魏伯父!”
“吴文!”
魏征正欲端起酒碗,却见吴文伸手示意,然后问道:“魏伯父,我有件事想请教一下。”
“哦?何事?”魏征放下酒碗,目光温和地看向吴文。
“您可知,方才那曲《破阵乐》,是谁所创?”吴文问道。
《破阵乐》本是大唐的军乐,但他方才所听,却与以往大不相同。
“就这事啊?”魏征微微一笑,答道,“此乃陛下亲自填词,吕才重新谱曲而成。”
吕才?听到这个名字,吴文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关于此人的信息。
弘文馆的参论乐事,除此之外,他对其了解并不多。
于是,吴文又向魏征询问起有关吕才的更多信息。
魏征见吴文对吕才如此感兴趣,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随后便详细介绍起来:
“吕才,博州清平人。这人喜好阴阳、方技之类的书籍,涉猎极为广泛,音律、文学、历史、地理,他都有所研究。”
简单介绍完吕才的基本情况后,魏征又忍不住感慨道:
“要说这吕才,才华是有的,就是性格有些古怪,而且颇为自负。”
“哦?怎么个古怪自负法?”吴文的好奇的问道。
魏征解释道:“生平未见《太玄》,诏问须臾即解;由来不窥象戏,试造旬日复成。”
“这乃是吕才所说的,可见他有多恃才自负。”
“而且,这个吕才,精通阴阳之术,可偏偏就不信鬼神。”
接着,魏征又给吴文举了几个例子。
说吕才在刊正《阴阳》《葬书》《易经》时。
凭借经谊去推究验证那些术数,狠狠批驳了阴阳书中的宗教迷信内容,从而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无神论体系。
听着魏征的介绍,吴文却心生出一种见到知音的感觉。
特别是吕才曾说过:“且天复地载,乾坤之理备焉;一刚一柔,消灭之义祥矣。或成于昼夜之道,感于男女之代,三光运于上,四气通于下,斯乃阴阳之大经,不可失之于斯须也”。
这分明是把阴阳归结于自然现象及其矛盾运动!
“信实践,不信鬼神!尊经典,而不盲从!”
吴文心中暗自赞叹。
这简直就是现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古代版啊!
在初步了解吕才之后,吴文顿时没了继续参加这无聊宴会的兴致,只想立刻起身去寻找吕才,和他好好探讨一番。
然而,就在吴文准备向李世民告辞时。
却听到李世民笑着对祝九爷说道:“你是定襄侯的师傅,他如今也到了成家的年纪,朕正好有个女儿,与他年纪相仿,朕打算将公主下嫁于他,你觉得如何?”
此言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祝九爷。
闻言,祝九爷心中一惊,此时他虽然心里紧张,但却并没有慌乱,他转头看向吴文,笑着把问题抛给吴文:
“我不过是个乡村药师,有幸收了吴文这个弟子。这事儿啊,只要吴文同意,我自然十分赞成。”
随即,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吴文身上。
“定襄侯,你觉得此事如何?”
李世民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看似随意地问道,可那笑容背后却隐藏着不容拒绝的威严。
“谢陛下垂青,只是我眼下并无娶妻的打算。”吴文直言不讳地回应,语气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他这话一出,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降至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