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范围内,就如同是自身的一个弱化气场。
因此,在掌控自身力量的同时,若是能够驾驭这个弱化的气场,将其为己所用,那便相当于将自己的力量向外延展。
吴文站立在原地。
爆发体内的力量,电流涌动,背后的电场浮现。
吴文仔细地感受着,受自身影响,周围环境空间内气场发生的变化。
他发现,自身的力量,是以波的形式,由强到弱,向外发散出去。
他身处气域中,身体每动一下,周围的气流,都会受他的影响,发生着方向上的变化。
吴文缓缓地舞动身体,练习起鹤形舞。
和自身内在的气场不同,周围空间内的气场,它本身就是一种流动的气域,如今受到自身的影响,所以其发生的变化,是受到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而这种变化规律,在吴文看来,这就是流体力学。
力量是以波的方式传递,自然也是以波的方式流动。
吴文通过一点点的观察、分析、推演,发现想要通过这种直接驾驭的方式,来控制周围气场的力量,难度太大,因为其中变化的因素太多。
最好的方式,还是通过谐振,来进行利用。
以周易八卦的方式,吴文将自身周围的气场空间进行划分,立起了一个气场盘。
乾为天,悬浮于上方;坤为地,沉稳于下方;震为雷,轰鸣于左方;巽为风,轻拂于右方;坎为水,涌动于前方;离为火,炽热于后方;艮为山,屹立于左上方;兑为泽,润泽于右上方。
当吴文自身进行运动,影响到周围气场的变化时,这个气场盘便开始缓缓转动。
根据盘象的变化,吴文及时调整自己的气场,与之形成谐振。
自身就仿佛与周围的气场融为了一体,能够巧妙地借助气场的力量。
随后发起的攻击,就如同顺应气流一般,在气场盘的辅助下,威力得到了加强。
吴文在修炼室内缓缓地练起鹤形舞,随着他的动作越来越快,周围的气场仿佛受到了他的驾驭,缓慢地形成一个无形的气旋。
每当他进行一次攻击,都会在气旋力场的加持下,发出一道如同破空般的劲风。
逐渐地,吴文慢慢摸索出一种节奏,开始细致地修缮起他的鹤形舞。
在气旋的加持下,他的动作变得更加轻灵飘逸。当他跳跃而起,身处半空中时,就如同灵鹤展翅一般,居然能够做到短暂的滞空。
……
第132章 气旋
……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吴文通过这几天的苦修,终于将鹤形舞再次进行改良,并且还创出了一种极强的攻击手段:鹤八击。
院落中。
伴随着清晨的朝阳。
吴文修炼着他刚刚创出来的鹤八击。
只见他先是练着鹤行舞,身形轻盈飘逸,周身缓慢地凝聚出一个微弱的气旋,仿佛将周围的空气都牵引过来。
突然,他双臂展开,如鹤翅扇动,凝聚气劲,猛然前挥。一股劲风直扑前方,带着凌厉的气势。
这是第一击:鹤翅展击。
随后,他身形一闪,宛如灵鹤捕食,食指如鹤喙般尖锐,迅速点刺出去。动作敏捷而准确。
这是第二击:鹤喙点刺。
接着,他身形旋转,带动周围气场,形成一股旋风。旋风呼啸着向前席卷而去,气势磅礴,仿佛要将一切阻挡都撕裂开来。
这是第三击:鹤舞旋风。
脚步一蹬,吴文如鹤踏云霄,力量瞬间爆发。整个人腾空而起,脚下的地砖直接碎裂出蛛网状的裂纹,显示出惊人的爆发力。
这是第四击:鹤步蹬踏。
运足气劲,深吸一口气,猛然间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鹤鸣。音浪如波,冲击向前,带着强大的气场震撼力。
这是第五击:鹤鸣震魂。
接着,吴文双臂如鹤翼般展开,猛然拍击。气劲如潮,向前汹涌而去。
这是第六击:鹤翼拍击。
然后,他身形如鹤翱翔,迅速突袭。攻击迅猛而出其不意,让人防不胜防。
这是第七击:鹤翔突袭。
最后,吴文凝聚全身气劲,宛如鹤鸣九霄,一飞冲天。于一瞬间,他整个人猛扑上前,爆发出绝杀一击。
这一击汇聚了他所有的力量,足以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这就是第八击:鹤形绝杀。
收势而立。
对于这八击,吴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就在这时,一直在一旁观赏的富贵,忍不住称赞起来:“公子,您这门功夫,可真是太厉害了!”
“好好练,等你什么时候青蛇功练出内劲了,我就将这鹤形舞传授给你。”吴文笑着对他鼓励道。
闻言,富贵坚毅地点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憧憬。
吴文抬头看看天空,时间差不多了,该去参加李世民的登基大典。
虽然仪式是在下午举行,但是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准备起来了。
说来也有趣,李世民的登基大典并不是在宏伟壮丽的太极宫殿中举行,而是在相对简朴的东宫。
当吴文和杨二狗一起来到东宫时。
发现宫殿内并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是简单地挂起了一些红绸、灯笼和各种仪仗等东西,以增添喜庆的气氛。
然而,尽管布置简陋,却处处透露出一种庄重和肃穆的气息。
随着漫长的等待,登基仪式终于随着李世民的到来而开始。
和吴文曾在电视剧上看到的皇帝登基大典不同。
李世民的这个上位过程,真的就只是一个过场。
身穿龙袍,坐上龙位,对着百官宣读禅让诏书,随后就是百官朝见,然后仪式就宣告结束。
吴文跟在众人后面走完流程,心中不禁感叹这仪式的简朴与务实。
登基大典结束后,他也正式被任命为右武卫中郎将。
结束之后。
吴文立马回到住宅。
他还要继续修炼,没时间去和那些文武百官拉扯近乎。
接下来的几天。
随着,吴文在对周身气场的深入研习。
他发现,气场其实可以作为评判一个人实力强弱的标准。
通过观察个人对周围气场影响的大小、深度、幅度等因素,能够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实力水平。
例如,吴文如今自身的力量爆发时,最大能够影响到周身三米的范围,而实际能够精准驾驭的范围是一米。
这个范围就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用来衡量他的实力。
之后在遇到敌人时,他就可以通过对比双方的气场范围,从基础上判断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
除此之外。
吴文还有一个发现。
利用周身的气场盘,其实可以运用它进行修炼。
就像他在练习鹤形舞时,能够在周身凝聚出一个气旋。
这个气旋就像一个漩涡,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微量能量,然后通过谐振的方式传递给他。
然而,由于这个气旋吸收来的能量实在是微乎其微,与吴文运用灵丸修炼的效果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就像是,一个如同地上的蚂蚁在慢慢爬行,另一个则是开着汽车在飞速奔跑。
因此,对于这个发现,吴文只是稍微关注了一下,并没有在上面浪费太多的精力。
就在吴文还在潜心修炼的时候。
大唐北边,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
突厥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万骑兵南下,攻下了高陵,直逼长安而来。
东宫丽正殿内,刚刚登基不久的李世民看着边关送来的急报,脸色逐渐变得阴沉。
他猛地将手中的急报摔到地上,暴怒而起,大声喊道:“该死的突厥,该死的颉利!”
失去了边关屏障,二十万骑兵一马平川,直扑长安,根本无法抵挡。
一时间,宫殿内文武官员议论纷纷。
“陛下,为今之计,最好的方法就是与突厥人议和,以钱帛打动他们。”一位大臣提议道。
“陛下,微臣请求出战,誓与那突厥人拼个你死我活。”一位武将挺身而出,语气坚定。
“陛下,微臣以为当坚守待援,长安城城墙高大坚固,即便突厥有二十万骑兵,短时间内也攻不进来。只要等各地的兵马到来,那突厥人自然会退去。”另一位大臣提出了坚守的策略。
……
听着众人的谏言,李世民沉默不语,心中权衡着利弊。
议和是最佳的方案。
因为以长安如今的兵马,硬打肯定是打不过的。
而如果倚仗长安城的城墙坚守,等待各地兵马前来救援,那突厥人也不傻,肯定会借此机会继续南下,大肆劫掠中原,那造成的损失将不堪设想。
然而,议和也是一门学问。
李世民明白,他不能就这么直接去议和,否则只会让对方狮子大开口。
因此,他需要先打一场胜仗,露露牙,让突厥人见识到大唐的厉害,然后再坐到谈判桌上,与他们进行议和。
……
第133章 一骑当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