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动手,可他有血条 第115节

  郑龙王顿时脸色一变!

  妹子!

  你咋啥话都敢往外说啊?!

  这位爷现在看着和蔼可亲,可你忘了他是怎么一路从吕阳县那个小地方杀上来的吗?

  前前后后不到三个月,就从吕阳县一个小小旗官变成了如今人人仰望的大虞总督!

  你当他吃素的啊?

  石海女一句话给郑龙王说的膝盖都软了。

  好在陆景没有生气,笑哈哈道:“我一直觉得大虞遴选官员的方式过于陈腐,大部分科举出来的官员说他们是呆子都是抬举他们了。在我看来,官员当以公心谋商,如此才能经世济民。经济好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不是?”

  经济……

  这个词新鲜!

  但又很贴切啊!

  郑龙王不由得对陆景有些刮目相看……看来这位不单单是靠着一身神通伟力才拿下东瀛总督之位的。

  除了蛮力之外,说不定他还真有些韬略在胸腹。

  眼见陆景这么好说话,郑龙王也好奇道:“大人,您文韬武略俱全,如此经天纬地之才,内阁怎会舍得放任您去东瀛那弹丸之地任官?”

  陆景笑道:“内阁当然是舍不得的。不过大虞如今如同行将就木的老人,在这桎梏之中无论如何施为,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想真正破局,还得用一些盘外招。所以我才会成为东瀛总督,也必然要让东瀛能赚大钱。”

  说着他就望向对面:“所以这次远渡东瀛,还要两位鼎力相助啊。”

  原来如此!

  不愧是证就无上神通的大才!

  原来出任东瀛总督的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想法。

  而常年飘在海上,一直寻找入世机会的郑龙王竟然在这瞬间闻到了从龙之功的气息……

  说是盘外招,可真等到大虞气数将尽那天,这位难道就没有一点点登临大宝的想法?

  就是大虞当年的开国太祖都不曾证就无上神通啊!

  一位无上神通者成为皇帝……

  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嘛。

  想到种种可能,郑龙王内心忽地火热起来!

  有搞头!

  绝对有搞头!

  于是在跟陆景协商完后,郑龙王连任何书面保障都没要,就风风火火跟石海女一起回到船队,开始准备远征东瀛所需的一切物资,银钱。

  东海除去妖患,倭寇外,海贼中就属郑龙王和石海女两家的势力最大。

  但郑龙王为此事仍旧秘而不宣,只是秘密从南洋老家调集辎重,银两。

  至于家族中其中房的异议,郑龙王以家主之权全部压制,就连族老的劝诫他都强硬回怼回去:“若是你们不同意,那就将我这一房革除郑家,我自己跟着总督大人干!”

  两千万两白银以及相应辎重而已!

  哪怕掏空了他这一房的家底,郑龙王也要上了陆景这艘大船!

  没办法,陆景画的大饼太香了。

  而远在南洋的郑家看到郑龙王如此一意孤行,孤注一掷,纷纷泛起嘀咕……那陆景到底有何本领,竟然让自家当代最出色的“郑龙王”都如此疯狂?

  然后南洋郑家各房纷纷开始投钱……

  南洋郑家如今分作六房,除去郑海龙一脉外,其他各房的资产也是不少。

  多的不敢说,几百万两的现银是不缺的。

  但郑龙王除去自家这一房外,其他五房只收一百万两,多了不要。而他自己这房要独自出资五百万两。

  这么一番操作反而让其他各房不乐意了!

  你小子这是想背着我们占大头?!

  你小子不厚道!

  追涨杀跌是人的天性,害怕兄弟过得苦,更怕兄弟开路虎更是人性复杂的诠释。

第122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求订阅)

  郑龙王限资的操作一出来,南洋郑家各房看着被退回来的多余银钱顿时急了!

  发财不带着咱们几个意思?

  咱还是不是一家人了?

  面对南洋郑家各房的诘难,郑龙王理都不理。

  他之所以让南洋郑家其他房出资,一方面是怕不带着他们,家里有老辈脸上过不去,也怕祖祠那边闹翻,只有带着他们一起发财,才能保证家族的团结性。

  不要他们过多投资,则是因为郑龙王必须保证他们这一房时刻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郑家如今在南洋说是土皇帝也不为过。

  而这种家族内部的权力倾轧,都快比的上一些小国的权斗了。

  郑龙王处理完南洋宗族的事情后,就开始着手将自身手里的资源整合到一起,然后连同石海女一同前去找陆景汇合。

  ……

  二十日后,陆景和胡部堂他们再次来到海盐县海港。

  陆景那三艘宝船仍旧停在港口,而在这处港口更远的地方,远远飘着几十艘大船。

  从港口码头望过去,犹如一条不断迫近的地平线。

  等在岸边可以看到郑龙王他们船只上的旗帜时,陆景邀请胡部堂登上他的那艘座舰,然后站在船头眺望出去。

  望着海面岸上如此热闹的场面,胡部堂感慨道:“没想到这事儿还真让你办成了。”

  陆景高情商笑道:“还得靠您跟张阁老在其中斡旋,不然单凭我一人,哪里能办成如此大事。”

  胡部堂知道这是恭维,但他仍旧很开心:“你小子这么会说,你不腾达谁腾达啊?等到了东瀛做出一番政绩来,到时候可别忘了老夫,咱们可得相互守望啊!”

  陆景:“当然!”

  就在他俩交谈间,郑龙王的船只到了千丈之外,于是郑龙王鼓荡海风,直接升腾半空,高声喊道:“东海郑家船队,前来报到!”

  陆景放声喊道:“郑龙王辛苦!”

  郑龙王继续给陆景长面子:“如今东海郑家,以及东海石氏,两家共调拨座船三十艘,粮船五十艘,马船十五艘,战船四十艘,运输快船六十艘,总计一百九十五艘船恭候陆总督调遣!”

  胡部堂听了这些战船数量后顿时倒吸凉气……

  这么多!

  常年航行海上的大型粮船一次可驮载粮食起码十五万石,五十艘那就是七百五十万石粮食!

  两石粮食,足够一个壮汉吃一个月了。

  一年下来也就是二十四石粮食。

  陆景所率兵马船工,加上郑龙王的,总计一万左右,也就是说陆景这拨人一年总计消耗粮食也才需要二十四万石!

  可他却有七百五十万石粮食!

  这些粮食就是放到北境,也足够让三十万大军吃个饱了!

  当然,这些粮船驮运的粮食不可能全都是五谷,也有粮食,腊肉,鱼干,咸菜等等食物,除去人吃的,还有给马匹吃的草料,马匹每日消耗草料甚至比人吃的都多。

  可就算如此!

  这些辎重也足够陆景这群万把人吃上很多年了。

  胡部堂咂舌道:“你这是准备长期奋战东瀛了啊?”

  陆景却摇头笑道:“非也,这些粮食不过是前期收买东瀛人心的手段。”

  喔?

  这就很有意思了。

  眼见陆景一路成长至今,胡部堂再次感慨一番后,就拱手对陆景半开玩笑,半正经说道:“陆总督你日李万机,那本部就不叨扰于你了,往后咱们书信常来往。”

  陆景:“好!”

  胡部堂:“老夫这便回了。”

  陆景恭敬道:“部堂慢走,别忘了帮我罗织能工巧匠啊!”

  胡部堂背对陆景摆摆手:“你征服东瀛之日,便是能工巧匠抵达之时。”

  跟胡部堂聊完,陆景当即下令让陷阵营战士们登上郑龙王和石海女他们的坐船。

  陆景这艘宝船上,陆景亲自坐镇,宋玉蘅和裴关音两位都被陆景提拔为副总兵。

  老魏等陷阵营曾经的军官如今重新回到各自的军官位置,并且都被陆景官升一级,然后被派发下去率领一总兵马,一总兵马约为六百人。

  同样的,郑龙王和石海女都被陆景委任为参将,然后其麾下兵士也被授予大虞军中官职。

  这些都是这二十天里,陆景跟郑龙王他们商议好的。

  如此对接起来丝滑无比,不过一个时辰大家就全都各司其职起来。

  随后,

  近两百只大船浩浩荡荡驶离海盐县海港,奔赴向广袤无垠的大海。

  从大虞余杭行省的海盐县出发,抵达东瀛,中间海域直线距离不过三千里,但因为途中有不少地方遍布暗礁,所以航线弯弯曲曲,有的地方还要顺应洋流等等,所以航线总行程长达五千里。

  面对复杂的航海情况,常年在海上进行贸易的郑龙王等人有着丰富的经验。

  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他们全都一清二楚。

  这也是陆景一直想要跟郑龙王他们合作的原因。

  不仅要用他们来打通海上的商路,有郑龙王他们在,陆景还能靠着他们迅速了解东瀛如今的现状。

  而且!

  郑龙王他们不仅精通海上航线,在航海过程里,他们竟然还有别样的手段!

  郑龙王和石海女他们在纵横四海的过程里还驯养了不少海中巨兽,这种巨兽长达十米,鱼嘴如利剑,在海中游行速度十分的迅捷,而且力气极大,关键是这种鱼兽颇通人性,于是被郑龙王他们驯养在海中,若是风小甚至无风之时,他们便能成群结队拖着大船在海中快速前进。

  而郑龙王他们不仅会捕鱼喂食他们,当海中其他巨兽想要捕食这种鱼兽时,郑龙王他们也会出手庇护。

  人类跟这种鱼兽形成了巧妙的共生关系。

  在郑龙王他们的带领下,陆景这支船队仅仅用十三天就遥遥看到了东瀛岛国。

  陆景宝船上,郑龙王把单筒望远镜从眼上拿下来,说道:“已经可以看到东瀛本州岛的影子了。我们即将登陆的地方是东瀛本州岛的长门国。”

  “如今的东瀛岛国在律令之下分封为大大小小几十个大名藩地。”

  “我们即将登陆的长门国,就是一位大名的藩地。”

首节上一节115/4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