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外,在这龙章麾下还有魏无忌亲自筛选的几员副将,皆是魏国新贵,具统兵之力。”
“阳高城内。”
“有五万魏国精兵,还有十万魏国新军。”
“除了这阳高城内布置了十五万大军防守,在魏国以西的河洛城更是布置了二十五万大军镇守,以此防御函谷大营,更是安排了昔日魏国上将军庞涓之后庞武镇守。”
“这就是魏国布置在边境的四十万大军。”
“除此外,还有二十万大军镇守魏都大梁城,这二十万并没有包含五万禁卫军,更没有包含魏国权贵的私兵以及奴仆。”
“而在这阳高城内,囤积了足够十五万大军一年所需的粮草,皆是魏无忌早就征召得来。”
……
张明将这阳高称,乃至于魏国的兵力底细全部都禀告了出来。
毫无疑问。
这些消息不仅仅是来自大秦朝廷,更来自赵封的阎庭。
过去了几年了,阎庭的发展迅速,而且酒仙楼上诸国权贵皆在,得到的消息不少。
“诸位将军。”
“这就是阳高城的底细了。”
“有何看法?”赵封看着众将一笑。
“在听到这些消息前。”
“原本末将觉得可以利用我大营兵力优势,分兵而动,绕开云中城,斩断阳高城一切粮草军资供给,以此逼迫阳高城内的魏军迎战。”
“可如今看来。”
“魏无忌早就料到了,他就是想要与我大秦抗衡拖延下去,等待变故。”
“想要逼迫他们出城迎战根本不可能。”李由严肃的说道。
“魏无忌是活了几朝的老将了,统兵能力毋容置疑,你们能够想到的,他又怎会想不到?”赵封淡淡一笑。
“上将军。”
“末将有一事不解。”屠睢看着赵封道。
“说。”赵封道。
“当初是他魏国先行动兵犯我大秦的,如今我大秦动兵师出有名,魏国如今已经是孤立无援,魏无忌这样拖延下去又有何用?”
“难道还真的有哪一国敢出兵帮魏国不成?”屠睢不解的道。
“有。”赵封则是十分肯定。
众将目光纷纷看向了赵封。
“楚国。”
赵封直接吐出了两个字。
“楚国,他们敢吗?”屠睢十分惊凝。
“呵呵。”
“国与国之间,利益往来。”
“我大秦连灭两国,楚国如若不动心是假的。”
“不过。”
“楚国如若真的打算动兵,那也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大王自会有所定夺。”
“我们要做的就是攻破魏国防守,灭魏。”赵封沉声道。
“请上将军下令。”
“末将誓死相随。”
整个殿内,三主将,六个副将全部都齐声道。
全部对赵封都非常的相信。
常胜将军之名,赵封可是担着了,因为他自入伍以来就未有败绩。
“大王对外下诏是两个月后宫攻魏,实则是一个月。”
“距离这一月之期已经不过两日。”
“阳高城,虽说经过魏无忌修缮,增强了城防,也囤积了重兵。”
“但,并非不可破。”赵封凝视着众将,已然有了决议。
“末将愿追随上将军,攻破阳高城。”李由当即开口请命。
这一战是武安大营设立以来的第一战,他自然要抓住这个机会证明自己。
自从入军以来,麾下将领的不服气李由又怎会看不到。
但他也清楚,这一切也只能靠自己来证明。
“进攻阳高城。”
“没有他法。”
“唯有强攻。”
“传本将令。”
“明日晚上,大军拔营,南下魏国。”赵封沉声道,直接下令。
“末将领命。”众将齐声道。
“好了。”
“诸位将军都回去准备吧。”赵封一挥手。
“诺。”
众将纷纷退下。
而赵封的目光则是还落在了地图上。
“魏无忌。”
“你知道魏国不可能抗衡秦国的。”
“这,便是你最终的殊死一搏了?”
看着地图上,通过阎庭得到的各种魏国的密报,赵封脸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来。
这并非是对敌人的,而是对知己的。
魏无忌。
虽为敌,但可为知己。
他虽已经老迈,但他的能力却是毋容置疑。
而且这忠义护国之心也值得让他敬佩。
只不过。
秦灭六国,统御天下,大势仍在,这一点根本改变不了。
灭吞并赵韩两国的秦国就可称之为天下最强国力,如今吞并了两国之后,又增多了数千万的人口,国力提升也可以想到。
在这时代。
人口也是国力的一环。
人口就代表着兵源。
“攻破阳高城。”
“边境可破。”
“再分兵三路而动,覆灭魏国。”
赵封目光在地图上扫过,心中已经有了对于此战的规划。
在这种绝对的兵力与实力面前。
后勤无忧,粮草无忧。
赵封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谋略不谋略,直接以力攻之。
在这平原之地,也几乎没有什么谋略可言,毕竟不是蜀地,不是百越之地,并没有太多的山川险要。
“张明。”
回过神来,赵封喊道。
“主上。”张明立刻快步走来。
“调一百亲卫去保护好我妹妹。”赵封沉声道。
“诺。”张明立刻去照办。
随着大军动兵。
伤兵营的医师也会随军而动。
对于自己妹妹,赵封自然是要特别关照。
说实在的。
赵封也不想让自己妹妹来这军营之中,可她也颇有赵封那固执的性格,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
“灭魏。”
“争取这一战全属性突破一万以上。”
“不过也只差真气了。”赵封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还渴望着依靠战争来捡取更多的属性,获得更长的寿命。
随着自己实力越强,或许可以找到寿命定数150年的原因。
既然拥有了这种捡属性的能力,赵封又怎会不希望自己活得更长。
而且。
他也想让自己的亲人活得更久。
秦都!
章台宫!
“大王。”
“开战了!”
尉缭来到了章台宫内,只是说了三个字。
“魏国,一载内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