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世间开始穿越 第32节

  “嗯,离咱家不远,没考试以前我就已经想好了。早几年的时候我就在曲阿姨家里见了江辽大学外语系的主任蒋老师,我叫蒋阿姨,那个时候已经考察了我的外语,现在去外语系,正好和我的特长是符合的,以后出来安排工作也不用担心。”周秉昆和周父碰了一杯。

  “那可不是嘛,要说你马叔和曲阿姨对你和娟儿是真的好啊,对你们帮助那么大,人家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都没得说,以后你和郑娟要给他们养老啊,恩情不能忘。”周父叮嘱周秉昆。

  “爸您放心,马叔和曲阿姨是郑娟的干爸干妈,那个亲的是一样的,该我们做的我们一件都不会拉下。”这不仅是周秉昆的承诺,更是郑娟的承诺。

  “行啊,有这个心就好。对了,听说国庆和赶超也参加了高考了?也不知道结果咋样,抽个时间去问问?”周父也知道周秉昆和他们关系好。

  “都参加了,具体结果不知道,明天把厂里的事情办了我去问问。”周秉昆也想知道一下两位小伙伴的情况。

  孙赶超估计还行,肖国庆就有点悬,关键这家伙不喜欢学习啊。

第52章 大学生涯

  俩个小伙伴还算比较争气,孙赶超上了吉春机电学院,肖国庆上了吉春工农机械学院,都是专科。

  得益于早几年的夜校,加上一点运气,还算不错。

  也得益于提前换了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大大改善,上学还能撑得住。而且两家人都知道能上大学了,那都是极力支持,因为家人都知道,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至于大嫂郝冬梅,也如愿的考上了吉春医学院,带着孩子周瑛回了吉春。

  周蓉还是如愿的考进了京大,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带着冯和冯化成去了北京,但是日子过的比较紧张罢了,得知这个情况,周母和周父商量,拿出了自己一部分的积蓄支援给了周蓉他们,对于这样的事情周秉昆也没有说什么,一码归一码吧,父母有这个心,自己的心态还是要端正。

  大嫂回了吉春,带着周瑛住在周家。

  周瑛的年纪也就比周松大了一岁,两个人以后上学还能做个伴。对于大嫂郝冬梅的归家家里人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高兴。

  周父和周母就更不用说了,上了年纪的人都希望家里热热闹闹的,人越多越好。再说孙女周瑛一直也没有加家里生活过,现在有机会和爷爷奶奶相处,二老都挺高兴的。

  周秉昆也觉得挺好,大哥在军队中发展,以后也能成为家里的一个助力。大嫂学医也好。大嫂这个人也是不错的,很多事情也能为家人考虑。

  周秉昆家里距离江辽大学也不算远,其实完全可以住在家里,但是自己还是在学校办了住宿,因为不能仅是为了学习,大学就是另外一个社会,在里面也能结识到有能力的人,所以周秉昆平时也就周末的时候在家里住,平时都是住校的。

  周秉昆的所在的外语系今年录取的人也不是很多,因为中断的十年中有太多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办法接受继续教育,导致自己的课业全部荒废了,所以今年外语系的录取人数也不过124人,其中英语的只有46人,也就刚够一个班的。

  周秉昆同寝室的同学有6人,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竟然有38岁了。

  在没有去报道以前周秉昆心里也想过这样的问题,还以为自己的年纪都算是表大的了,结果还是超过自己的预料。

  这位38岁的仁兄来自河北,叫刘璋仁。可能是因为年龄年长几岁,所以气质沉稳,话不多。在来读书之前在河北的一个中学教书,不仅教书还是校长。

  在得知自己被录取后其实刘老师还是犹豫了很久的,因为自己身上的责任,也因为自己年龄。

  但是他父亲说的话点醒了他,‘你自己都不努力学习咋个给这些娃娃做好榜样?’刘老师收拾心情和学生们告别,最终还是踏上了江辽大学的土地。

  大家在聊天的过程中,刘老师就说了,这次的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次深造,他还是想在毕业之后回到学校,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自己年纪已经这么大了,等毕业了都是42岁的人了,不指望仕途也不想占用国家分配工作的指标,自己只想把学校的学生教好,让他们有出息,让他们去给国家做奉献。

  有信仰的人无论都到哪里都能自带气场,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付下身子闻泥土的芬芳。

  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整个寝室的人都是很敬佩的,气氛一度很严肃,但是一声“刘叔佩服”的喊声让人瞬间拉回现实。

  喊刘叔的就是寝室年纪最小的同学韩强,祖籍浙江但是来自上海,本来可以在上海的读大学的,但是为了渐渐风土人情涨涨见识,还是说服了家人来到了江辽。

  年纪是寝室最小的,所以思维有点跳脱,也比较活波。但是说话做事都是很有分寸的,大家也都挺喜欢这个小老弟的,有时大家也就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外语系现在还是蒋阿姨当主任,得知周秉昆报考之后也没有过度的表示,更不会对他有特殊的照顾,这一代的人都是有原则和党性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指定周秉昆当了班长,周秉昆有点不愿意,但是也没有办法,既然长辈给脸了,那总不能不要脸吧?

  当时班上还有些同学不是很服气,但是在第一次末考之后,大家就没有意见了,除了作文内容被扣分之外,其他的题目全对,卷面分数在班上遥遥领先,而且不止一点。

  不管在什么场合和团队中,实力永远是最好的道理。

  这个时代大学的社团活动还不是很流行,更多是属于学习小组类型的松散组织,一般都是班级的同学因为相互学习和提高为初衷组建的,周秉昆对这些都没啥兴趣,但是耐不住寝室同学的实力撺掇,尤其是韩强。

  这孩子虽说性子跳脱了点,但是在学习上还是很卖力的,经常找周秉昆请教,一来二去俩人也就熟的很了。

  甚至在周末的时候还把韩强带回家吃过几次饭。好家伙,韩强这小子长的帅气就不说了,嘴巴还甜,不说周父和周母了,就连周松都喜欢他,一口一个韩叔叔叫的可高兴了。

  当然经济实力也很强大,上周秉昆家里的时候从来不空手,有些礼物还是从上海寄过来的,由此可以见,小伙子家庭也不是一般的家庭。

  只是有些事情韩强没说,周秉昆也没问,大家就当同学相处,这不挺好的嘛,没啥负担。

  在大学学习生涯中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周末的时候周秉昆还找时间和孙赶超还有肖国庆聚了聚,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的生活,畅想一下以后的工作,聊聊家里的家长里短,吹吹牛喝喝酒。

  在大二的时候,各大院校还组织了一次英语演讲比赛,周秉昆当仁不让的担任校队的队长角色,带着三个同学一起去了北京,凭借后世的记忆和硬实力,不负众望的拿到了一等奖,给学校争了光。

  奖金不多,但是荣誉是实打实的。

  借着这个机会,周秉昆顺利的入了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让周秉昆没有想到的是,韩强在来上大学之前就已经是党员了,你品,你细品。

  就在周秉昆上大学的时间,家里或者家人都有所变化。

  周松同学成了一名的小学生,每天背着手包在周父的护送下上下学,一起上学的还有周瑛,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小,这两年下来姐弟的感情到是处的挺好,在一个学校上学。

  周聪接班了周松成了家里的小魔王,调皮捣蛋的程度比之周松小时候有过之无不及,经常都是郑娟和周母两个人跟在屁股后面追,气的有时候郑娟都要动手打人了。

  这个时候周聪就去找自己的保护伞,周父。

  老爷子对三个在身边的孙子孙女那可是疼爱的很,对自己的三个子女虽说也有包容和理解,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比较严肃。

  但是隔辈亲在老爷子身上那是典型,面对孙子孙女的时候那叫一个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别说什么动手了,重话都没有说过。

  在这期间,大哥周秉义也回过一次家,大哥在军事学校的学习已经结束了,现在已经正式转为军事干部,目前在兵团担任正营职务,相比之前级别可能有所下调,但是位置和分量都不一样了。

  大哥在家里待了不到10天就返回部队了,毕竟现在是职业军人。

  时间就这样过了四年,周秉昆这一届即将毕业了。

  按照国家的政策,他们要根据国家的需求走上工作岗位。

  刘老师提前找了校领导,说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学校支持了他的想法,说的让他放心,学校出面协调让他返回原籍,继续去支持教育事业。

  至于韩强,在毕业之前都给给周秉昆说了,自己毕业之后要回上海,家里已经给安排好了,自己在外面浪了四年已经是极限了,现在是该归心的时候了,还让周秉昆以后去上海找他去玩,还给了家里的地址和电话,让经常保持联系。

  至于周秉昆的安排,有蒋主任给提供选择。

  第一留校人任教,凭周秉昆的实力这个是没问题的,以后要是能考个研啥的,那上升的可能会更大更高。

  第二就是按照国家政策等待分配,分到吉春应该没啥问题,但是具体啥单位这就不好说了。

  周秉昆也和家人商量了一下,说了说自己的想法,也听了听家人想法。

  家人都一直赞成留在吉春,至于说工作啥的那就让他自己考虑吧,尊重他的想法。

  周秉昆又不想当官,至于说发财嘛,钱够用就行了,相对来说比较佛系。

  但是蒋主任说的考研的事情是可以考虑一下啊,又不用在学校读研,只要自己考试能过关就行了,但是可以选个经济啥的读读,毕竟以后经济时代,这些都用的上。

  是可以考虑一下江辽大学外贸经济系,读个硕士啥的,挺好。

  最终周秉昆还是选择等待分配工作,只要能留在吉春就行。

  蒋主任也理解周秉昆的想法,只要学习的知识能用在征途上,那就不算埋没。

  毕业的时间来了,今天拍照之后领了毕业证,就可以正式离校了。

  离校三天后再来学校,拿自己的介绍信去单位报道。

第53章 工作分配

  三天之后,周秉昆按着时间去到学校,然后直接去找蒋主任。

  去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同学拿到了自己的介绍信,大家脸上的表情不一,有的高兴,有的低落,有的兴奋大笑,有的窃窃私语。

  摇了摇头,这就是人生啊。

  要说周秉昆今年也不算大,也是人生的好年华,还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去展示和奋斗,奈何人各有志。收拾心情,周秉昆敲门。

  “进来。”蒋主任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蒋老师,我来了。”周秉昆语气恭敬的打招呼。

  “秉昆来了,先坐,等我一下。”蒋主任正在整理文件。

  “您先忙,我不着急。”周秉昆安心等着。

  “秉昆啊,对自己的工作你有啥想法没有?”蒋主任出人意料的问了个问题。

  周秉昆听见蒋主任的问话确实有点意外,不是分配吗,自己还能选?

  心里想着,但是嘴上还是要答话的,周秉昆赶紧反应。

  “老师,工作不是等分配的吗,我还能自己选?”周秉昆问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本来是这样的,但是你的情况不一样。先说你在外语上的实力,不管是俄语还是英语那都是没得说,难的是你还懂德语和日语,那用处就有点大了。秉昆啊,我听老曲说你还是个作家诗人?”蒋主任也没有隐瞒。

  “啊,曲阿姨给您说了啊,写作是我平时的爱好,也没啥,这个事情我没给多少人说过。”周秉昆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啊,你咋还隐瞒起来了,老曲不说我还不知道呢。”蒋主任作为老师,肯定自己的学生越优秀越好啊。

  “咋说呢,比起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啥的,我这就不知一提。”周秉昆真的没想出名,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有啥好炫耀的。

  “行了也别谦虚了,事实就是事实,还有啥不好意思的?”蒋主任摆摆手,让周秉昆别说了。

  “你工作的事情有点变化,本来当时商务局都下发了工作通知了,但是你这里不是有情况吗?正好现在咱学校教育处王主任要调到教育局工作,看上你了,现在正在和商务局那边协调关系,预计你的工作要晚个两三天才有决定,你做好去教育局上班的心理准备吧。”蒋主任接着说道。

  周秉昆确实有点惊讶,没想到自己会被分到商务局,更没有想到因为诗人的身份暴露,引的王主任来抢人。

  教育处王主任周秉昆很熟悉,作为学习方面的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组织的,大学联盟组织的活动那太多了,这些活动一般都要是王主任负责协调啥的,平时没少打交道。

  王主任为人正派,学识渊博,是复济大学的研究生,在江辽大学已经工作了17年了,贡献那是很大的,一步步从基层教师做到了教育处主任。而且43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现在调到教育局那肯定要大展拳脚了。

  只是不知道王主任过去了是个啥职位?

  蒋主任看到了周秉昆在思考,大概也知道了他心里的想法。

  “王主任以后就是吉春教育局的常务副局长了,让你过去也是看重你,他也是你的老师,你心里可得有数。”蒋主任很重视的提醒周秉昆。

  “您放心老师,这我心里有数,那我就等具体通知,好好工作,争取不给咱江大丢人!”周秉昆肯定心里有数啊,这都还不懂就傻了。

  “行,你做事我放心,那你先回去,做好准备,工作的事情基本就这样了,你三天后再来找我。”蒋主任的事情也是很多的,说完了周秉昆的事情就赶人了。

  周秉昆道别了转身就走。认识蒋主任这么多年,她做事想来都是雷厉风行,最讨厌别人磨磨叽叽浪费时间。

  周秉昆一路回家,家里也就只有周母和郑娟在家,三个还在都在上学。最小的周聪也去了红星幼儿园,另外两个已经是小学四年级了。

  “回来了秉昆,工作的事情咋说的?”周母看见儿子回来了,赶忙问道。

  “是啊秉昆,单位确定了吗”郑娟也关心的问道。

  “还没有呢,本来安排了商务局,但是现在有变动,我有个老师调到教育局工作了,想我把工作给安排到教育局去,今天蒋老师给我说了,三天以后吧。”周秉昆把具体情况给家人说了一下。

  “教育局,那是好单位啊,你老师过去当干部?”周母觉得教育局挺好的,虽然她自己没啥文化,但是教育局是干啥的那是知道的。

  “嗯,老师在学校本来就是干部,调过去就是教育局的常务副局长。”

  “呀,那是大官啊。”在周母的心中,局长能不大吗?

  “以前和老师打过交道人挺好的,安排我过去应该是能用的上我。”周秉昆心里有数,王主任也不是拉帮结派的人,让他去肯定是要用人的,自己做好工作就行。

  “那真挺好的,教育局是在你马叔政府大院附近吧,那上班也挺近的。”周母记得好多政府单位都是在那一片。

  “我爸呢?咱没看见人?”周秉昆问道。

  “那老头子你还不知道,肯定串门子去了,平时在家里闲不住,除了接孙子孙女上学放学,哪里还有啥正事。”周母虽上虽然说话不留情,但是心里开心着呢。

  这四年时间,周父在家里没有工作,但是身体养的挺好,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被三个孙子孙女天天折磨,心态都变化了不少,周父也是乐在其中。

  周秉昆看时间还早,孩子们放学还得好几个小时,就想着上街去逛逛,天气慢慢热了,买个凉席啥的。

首节上一节32/5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