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华夏列祖列宗 第395节

  过得片刻,苏辰陡然笑了笑:“……朕当皇帝这些年,一直都在打仗,不过越打越富饶了,放心!朕不会穷兵黩武,祸害百姓的。

  对了,这次又凯旋了,朕越来越会打仗了,这次灭了东海的倭寇,几十万人说杀就杀,说屠就屠,不带眨一下眼睛,你不知道,这些倭寇太可恨了。

  呵呵……还有西域那帮各自为政的蠢货,连招架的余力都没有,大汉霍骠骑、马伏波之后马超,还有唐朝的苏定方,将他们杀的那叫惨烈,很多西域国家都被灭了,活着的已经递上降表,对朕俯首称臣,要不了以后,朕这夏国百姓,无论南北,都能吃到便宜的西域葡萄,还能看搔首弄姿的胡姬。

  朕算不算给后世子孙谋福?哈哈,你又不说话,那可是承认朕很厉害了,对不对?

  这些年,朕身边多了许多华夏英雄豪杰,每一个都比公道你厉害,可是……朕不能像对你这般,跟他们倾诉。

  朕是皇帝了……九五之尊,最大的那个……不能说心里话的。”

  苏辰双手握成拳头,平缓的音色,有着些许的波动。

  阖上眼睛,听着林中的鸟雀啼鸣,脑海中便是满朝文武,恭恭敬敬的躬身弓手,山呼海啸般朝他尊呼。

  “陛下万年!”

  “大夏万年”

  ……

  定安城内,舞龙舞狮在街上欢腾,百姓聚集街边,鼓掌欢呼,庆祝大夏皇帝亲征凯旋。

  苏从芳不顾丫鬟的搀扶,摇摇晃晃走出寝房,望着兴奋回来的十三,倾听他述说什么,老眼已有了湿痕。

  连连点着花白的头颅,朝赶来的老妻说了一句:“我儿英武!”

  不久,凯旋的军队经过城门,苏烈、苏雍在城门迎向归来的凯旋之师,可惜并没有等到弟弟的御辇。

  风里抚动的夏国白龙旗下,神机营统领柳升骑马过来,随后下马,朝着苏雍苏烈拱手见礼,旋即告知详情:“陛下不在队伍,到城外曾经住过的小院落停留。”

  苏雍苏烈二人便已知道怎么回事,拱手还礼后,目送对方骑马回到队列,便打发走了想要一起迎接皇帝的城中官吏,还有百姓,只留太守孙叔武一起在城门口等候。

  顺道看着,东征倭寇的兵马昂首挺胸的从视线里过去,以及……他们腰间挂着的骨灰坛,紧抿双唇,兄弟俩神色沉重的没有说话。

  过了稍许,苏雍转过身,朝孙叔武吩咐道:“孙太守,劳烦将城中酒水全部买下来,用苏家的名义送到军中,犒劳士卒。”

  凯旋的兵马陆陆续续离开定安城范围,往北面的长川县过去,停下休整时,一辆辆辕车拉着酒坛从定安城过来。

  上面装的一坛坛酒,分发到了军中。

  项羽、吕布过来道谢一番后,豪迈的让人将所有酒水倒在大缸里,让所有士卒上前,每人舀上一碗。

  大风猎猎,项羽走上大青石,双手托举酒碗,声音高亢:“海寇袭扰海岸,杀我兄弟姊妹,诸君远征讨之,羽代陛下倾此酒,为诸君凯旋,饮胜”

  “饮胜!”

  无数人举着酒碗,齐声大呼。

  ……

  林中的孤坟前,声音徐徐。

  “胜仗打了不少,可也有许多人回不来了,朕只能带着他们的忠骨回到故乡。

  大海茫茫,海战的时候,甚至有人落水,尸体都找不到,休养三年,就打了几个月,以后东海之上,乃至南洋一带,皆是我夏国为尊了。”

  “对了,朕也有儿子了,人很机灵,十三说跟我小时候很像,可惜你看不到了。”

  苏辰眼睛一眨不眨,缓缓偏过头看着坟墓,陡然‘哈哈’的笑起来,笑声中隐隐有眼泪。

  “其实那日就算你不尽力,保住性命回来,朕也不会怪你。你是朕第一个带来的华夏之人,论感情,其实你比董公他们还要来的深厚,要是你没死,这会儿朕身边的绣衣司,当是你为统领。”

  摇曳的斑驳里,苏辰眼中含着泪渍,喉结酸涩的滚动,声音都有些哽咽。

  “朕有什么心里话,也可以当着你的面说了,而不是在……你的墓前。”

  呼!

  苏辰深吸了一口气,良久,收拾了一下心情,从地上起来,将青玉杯、酒壶留在墓前,转身离开。

  走了几步又停下,苏辰望着前方低声道:“……公道,朕走了,下回再过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举步继续前行,走出树林时,典韦、许褚已经将战马牵了过来,苏辰翻身上马,朝两人轻说一句:“走吧!”

  “如果有机会,朕一定让你活过来!”

  苏辰轻声道。

  旋即,转回头,双脚一点马腹,暴喝:“回燕京!”

  记忆中的院落和树林飞驰在身后,渐行渐远,汇合等候的虎卫营,苏辰领着队伍经过定安城,在城门外与两位兄长相见,询问了家中情况,便告知离开。

  苏辰上了祖柩车,拉车的战马再次迈开蹄子,渐渐加快速度,奔行之中,苏辰撩开车帘回望,定安城在视野中变得渺小。

  那城门口,除了两位兄长和太守站在那里,还有一道身影急匆匆赶来,拉着一个小人儿,也冲他挥手告别。

  苏辰知道那是谁,多看了几眼后,便放下车帘。

  先行的快马已将三军快要到达的消息,沿途传递,不久,消息进了燕州,随后快马加鞭进入燕京这座北方政治、军事中心。

  满朝文武,乃至皇后、太子也都一一出城相迎。

第537章 太子太师荀

  灼热的阳光照在巍峨古朴的城墙,一砖一石晒的滚烫。

  燕京南城门,已经施行了禁行令,南来北往的商贩、三山五岳的旅人,出入城中的百姓,此刻都只能绕行东西两门。

  皇帝亲征东海倭寇凯旋,这样的场面,估摸没人愿意离开,纷纷站在道路两侧,顶着闷热的温度,里三层外三层的等候得胜之师出现。

  皇后房雪君坐在凤辇内,身边是不停擦汗的太子苏谌,这样闷热的天气,坐在母后的马车里极为恼火的,可看到母后笑脸如常,额角上连一点汗渍都没有,便忍不住问道:“母后,你一点都不热吗?”

  “热啊,但母后能控制,心不焦躁,人就不会太热。”

  房雪君抚了抚隆起的小腹,已经快要临盆了,好在陛下这个时候得胜而回,她心里非常高兴。

  “明明就是母后用内力控制出汗。”苏谌双手环抱胸口,小嘴嘀咕。

  “既然知道,那你还明知故问,无非就是想知道,你父皇什么时候回来。”房雪君抿嘴轻笑,将帘子撩开些许,指了指外面另一辆马车,“谌儿,你不如去问问荀侍郎。”

  苏谌小小年纪,对朝廷百官的官位,多少有些了解,母后口中的荀侍郎,便是中书省侍郎荀,听说是跟着父皇起兵,一直以来都在定安城固守后方,三年前才迁到燕京。

  “荀侍郎是真正的大才,一直隐在后方,你父皇一统六国,以及夏国的治理,大多都出自他手。”

  房雪君像是回忆当年,笑道:“你父皇有一次说漏了嘴,原来当年他跟着荀侍郎学习过治国之道,而且荀侍郎还专门你父皇写了一本《平燕策》。”

  俏丽的妇人摸了摸儿子的头。

  “记住,对待荀侍郎一定要恭敬、谦让,你父皇是很尊重他的。”

  “嗯,孩儿知晓了。”

  苏谌乖巧的点头,随后向母后拱了拱手,便下了这架凤辇,在侍卫的目光之中,跑向侧面的那辆马车前。

  跟随的小宦官赶紧唤道:“哎呦,太子慢点!”

  正要过去搀扶太子上车,苏谌一个踏步,轻巧的跃上车辇,便隔着车帘拱起手,脆生生的开口。

  “荀侍郎,我是苏谌,能否进来请教?!”

  车帘里,传来温润的嗓音。

  “外面天气炎热,太子快快进来。”

  “是!”

  苏谌遵循母后的教诲,礼貌的将车帘拉开,便看到衣帽端正的文士,正坐在软垫上看着书卷,一旁还有醉醺醺的另外两个文士,苏谌认得两人,是绣衣司副统领李白,以及参政军使、礼部侍郎郭嘉。

  苏谌有段时间就是跟着李白学习剑术,直到后面要教他饮酒,而郭嘉更是提议带他逛青楼见识一番……

  幸好被房雪君、李望秋及时发现,才阻止两人的荒唐行径,之后便不敢再让二人教导了,转而想要让苏谌拜诸葛亮或者贾诩为太子太师和太子少师,可惜两人随军出征。

  到得后面,便想到了荀,这位居于幕后的王佐之才,但对方时常借才情不堪而婉拒。

  但房雪君知道,越是这样,说明对方越是有大才的,在宫里时,便不时让苏谌去中书省拜会荀,请教一些学问,或跟着对方观言谈举止。

  眼下迎接天子率得胜之师凯旋的机会,房雪君自然也不会放过,便有了眼下这一幕。

  苏谌进到车厢,恭恭敬敬的向荀行礼,就算是昏昏欲睡的郭嘉、李白二人也都一一施了礼数。

  “太子今日又遇到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想要老臣解惑?”荀微笑着让苏谌到旁边落座,这孩子最近一段时日,日日过来,没事都要找一些事来询问,故此他这样打趣的问道。

  “今日没有,就是想过来问问侍郎,我父皇什么时候回来。”

  郭嘉、李白嚅了嚅嘴,啧啧两声,翻了一下身子,继续呼呼大睡。

  放下书卷的荀温和轻笑,“太子这般问,可就难为老臣了。”

  苏谌眨了眨眼睛:“为何?”

  “长途行军,脚下虽有道路可行,却不知所行之时,会遇何种变故,如大雨、如狂风,原本如约而至,可能因为变故而拖延,所以老臣这才会说太子难为老臣了。”

  “其实,行走千山万水,亦如人生之旅,途中必有千难万难,太子不可遇难而退。”

  “我当然不会遇难而退,我会像父皇那样,谁敢挡我,我就发兵打死他!”

  小人儿握着拳头挥了一下,眉宇间泛起一丝英武之色。

  不过,荀却是笑着摆了摆手。

  “太子这番话说早了,倘若挡太子道的,是万千黎民百姓呢?”

  “那就……啊?”

  苏谌话语停下来,愣的张开嘴无法阖上,不等他询问,荀开口说道:“民者,帝王之基石,却也能将高高在上的帝王绊下皇位,民若挡了道,做为皇帝,就该自省了。”

  “什么时候百姓才会挡皇帝的道?”

  “填不饱肚子的时候。”

  苏谌像是被点明悟了一般,眼中渐渐泛起了光彩,正要告退返回母后那里,好好品味今日荀侍郎说的这番话时,旁边陡然传来模糊的一句:“还不拜谢太子太师。”

  那边,礼部侍郎郭嘉翻了一个身,嘟囔这句话后,又沉沉睡了过去。

  苏谌人小鬼大,脑袋好使,立即跪在软垫上,朝荀拱起手,然后,弯腰拜了下去。

  “苏谌拜谢太子太师解惑!”

  说完,高兴的起身,撩开帘子离开时,朝还在熟睡的郭嘉谢了一声:“郭侍郎,多谢!”

  随后,放下帘子,发出清脆的笑声跳下车辇跑远了。

  车厢里,荀笑呵呵的拿起书卷,在装睡的郭嘉脑门上敲了一下。

  “装睡,看给我安排的好事!”

  “呵呵,这孩子由你提点,将来怎么也是圣明之君,你这身学识和正气,可别白白浪费了。”

  郭嘉眼睛也不睁,双手插在袖里,嘿笑了两声,“往后这天下,不用打仗了,像你这样性子的皇帝,才适合守天下,才是百姓之福。”

  荀叹了口气,想到刚才小人儿那般好学的模样,又忍俊不禁的笑起来,瞪了那边假寐的郭嘉一眼,拿着书卷继续翻阅,过得一阵,外面有侍卫的声音响起。

  “启禀侍郎,前方李将军派人过来传讯,陛下的仪仗快到了。”

  “嗯,去告知皇后,还有文武百官……”荀也没看书的心思,放下书卷,便抖了抖宽袖,起身下车,一旁的郭嘉、李白此时也清醒过来,跟在他身后一起下去。

  热浪扑面,映入眼帘的是站在城门两侧的宫中侍卫和城中士卒沿着官道蔓延。

  城门正中,朝中文武百官陆陆续续的过来集结排成队列,皇后房雪君牵着太子也走了过来,与众臣见礼。

  荀看着满朝和谐的场面,心里是舒坦的,他向后面的两人做了一相邀的手势,“太白、奉孝,一起过去,迎天子凯旋!”

首节上一节395/5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