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华夏列祖列宗 第345节

  今日是皇帝从定安省亲回来,积攒了十来天的奏折,该是呈递上去,等待天子批复,随后下达地方。

  做为一个新兴的朝廷,完成了几百年来不曾完成过的统一大势,整个夏国从上到下,呈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势头。

  不多时,贾诩、王朗、狄仁杰等人也来了,众人连忙上前拱手见礼,人是会附势的,无论朝廷如何更替,这一现象从来不会缺少,不过夏国朝堂上为首的文武却是少见的没有派别,以至于开国六年了,也不曾有过派别之争。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还有一拨武将骑马而来,为首的将领和文臣没有派别的间隙,朝中这些文武大臣自然也不会相互攻讦,就算有间隙,皇城外见了面也会友好的点点头,随意招呼几声。

  时间刚好到五更天,东面的青冥渐渐化开,泛起鱼肚白时,朝阳门被皇城士卒打开,众人按身份、官位依次呈队列进入宫城。

  沿着长长的宫道前行,离开朝阳门后,是左右承云门,大臣们分成文武各走一边。

  随后便是垂拱门,最后到达承云殿。

  在殿前的广场重新列队,等候了一会儿,朝中文武们似乎察觉到今日宫里的气氛有些不对,此时,天色已泛起亮光,视野扫过一圈,便能看到宫中侍卫悉数被替换成了虎卫营的甲士。

  这时,一个小宦官从承云侧殿的檐下跑过来,到了众臣一侧,压下气喘,开口道:“诸位大人,请入殿吧,陛下马上就来。”

  今日与往日略有不同,众人心里顿时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便依次入了承云殿,片刻不到,便听到大殿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有人回头望去,两列甲士持长戟,披戴铁甲铁盔,走动间,甲叶震抖,刀鞘碰撞,发出‘哐哐’动静,天光照着为首的身影,苏辰领着典韦、许褚龙行虎步,步履沉沉踏上石阶,他一身黑底龙纹的帝王袍服,头戴冕冠,腰间挎着长长的夏王剑,广场那边的石阶,一步步上来。

  甲士左右分离随许褚驻扎殿外的同时,苏辰一掀袍摆跨进殿门,抬手朝拱手躬身高呼‘拜见陛下’的群臣,向外挥了一下手与袖口。

  “众卿免礼。”

  旋即,大步走上御阶,绕过龙案,在龙椅坐下来。御阶下方一侧的郑和,笑眯眯的上前,“开始朝议,诸位大臣,有要事奏的请出列。”

  大殿之中,金龙绕柱,一排排青铜灯柱,火焰延烧。

  身着帝服的皇帝,身材威猛,而御阶下面,静静的看着、听着下方出列的臣子一一呈递上奏折,讲述下方呈上来的民情,以及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之后要做的民生要事。

  在求得皇帝的想法、批准后,他们方才退回队列,到得此时,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苏辰看完最后一本奏折,给予批准后,他放下沾有朱砂的御笔。

  “朝议结束了,你们递上来的奏折,朕也一一批复,现在朕要说一件事,你们只需要安静的听着,有什么异议,下来与朕再商议。”

  苏辰见下方文武脸色疑惑、或了然的神色,他话语顿了顿,然后继续说下去。

  “.…..朕不是一好杀的人,但打天下靠的不是仁慈,自定安城起兵以来,朕这几年一直打打杀杀,从北方杀到中原,再杀到南方,杀出一个皇位,杀出了六国一统……这三年来,朕暂歇了兵事,大搞民生,就是因为之前仗打的太多,让百姓无法安身立命,为躲避兵灾四处颠沛流离,这是朕的罪过……”

  说到这里,朝中文武连忙拱手:“陛下言重了。”“天子岂能有错。”

  苏辰抬起手,没有像往日那样说笑两句,将他们按下去,而是神色严肃的起身,走到御阶前:“……不用想着拍马屁,只要是人哪有没有错的。朕做过什么事,朕心里都很清楚,文治也好,武功也罢,天下百姓太平了三年,也丰衣足食了三年。朕真想将这样的日子继续过下去,但有些人不想啊!”

  “两个多月前,你们做为夏国的肱骨,这世道百姓的父母,应该知道朕说的‘有些人’是谁。倭人强叩海岸,劫掠吴州外国商船,已经严重危害我大夏沿海子民、海上贸易,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外商惊恐不敢前来贸易,这是在动摇我大夏的根基,朕是绝不容忍的!”

  苏辰走下御阶,手负在身后,他目光越过一众华夏文武,在朝堂其他大臣身上停留了片刻,脚步朝众臣中间走过,“你们当中享受了三年太平,想必有些懒惰了,想要劝住朕,暂熄了灭倭之策,毕竟夏国已经这么大了,足够让百姓内迁,但朕要在这里告诉你们,我大夏哪怕一寸土地,除非是我们不要,否则绝不会拱手让人,尤其是倭寇。”

  “朕还没有老,剩下的时间多的很,朕要在有生之年,为朕的子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域!

  苏辰抬手,指尖点了点双眼,声音铿锵有力:“朕的目光看得很远,手中天子剑,能斩断一切敌人。朕要夏国几代人、十几代人,都不用再担心有外敌,朕的野心大不大?”

  “告诉你们,朕的心很大,要在有生之年亲伐敌酋,东临大海,北到冰原,西到沙漠,南至丛林,只要朕还活着,还有生机,能骑得动战马,有能征惯战的将士,朕就要将大夏的旗帜插在每一片土壤,让华夏子民随意行走这天地之间”

  身材高大的皇帝一步步走下御阶,他声音充满感染力,让人热血沸腾,“大夏内部已然一统,百姓安居乐业,但外敌尚有,朕这开国皇帝可不能闲着,东海之上,有倭夷自称皇帝,朕要率大夏的舰船,亲往讨之!”

  苏辰再过两月就整整二十七岁,一晃眼,就奔着三十去了,相比当初歇斯底里的从北方杀到中原的浑身杀气,他如今举手投足间,有着君临天下的威仪。

  望着大殿,金色的晨光正从外面照进来,落在脚前。

  “你们可不许劝阻朕,就算劝,朕也不会听。”晨阳沿着脚背渐渐笼罩全身,苏辰闭上眼睛沐浴在温热的阳光里。

  “诸卿……”

  苏辰站了一会儿,安静之中,缓缓开口,威严的声音回荡金殿:“……听令”

  天光洒满大殿,一片金色里,众文武纷纷转向中间负手而立的天子,拱手躬身拜下。

  “太尉贾诩、丞相诸葛亮随军,朝中事务皆由郭嘉、王朗、狄仁杰主持,狄仁杰暂代丞相位,朕不在朝中,由他代开朝议,皇子苏谌在旁听政。”

  苏辰睁开眼睛,转过身走过众人,踏上御阶,“调李典回燕京,雷铜驻守隆阳郡,齐幼虎驻扎延塘关。

  另,丞相诸葛亮动身前往麟郡汇合张辽、高顺等并州军将士,归戚继光指挥,为中路军。

  吴州水军赵魁安,归关羽节制,为南路;朕自领北路军,由周瑜为主帅,三路并进倭岛,护送唐军、幽燕主力夺岛!”

  所有人的视线之中,见到赵云、吕布、项羽、李玄霸、宇文成都、秦琼、尉迟恭…..等等曾经纵横岁月里的将领,齐齐拱起手,朝他躬身拱手拜了下去:“我等随陛下踏平倭岛!”

  风吹过皇宫,沉重斩铁的声音在风里飘着,天云滚动。

第477章 服部半藏

  夜晚,依稀能听到远方的海浪声,带着腥味的海风吹过了名叫北陆的海岛。

  这是倭岛之一,远方的夜色被火焰点亮,一座兵寨延烧成片,火光里到处都是倭人叽里呱啦的惊慌嘶喊。

  着黑色武士服的老人背负双手,站在高高的山头,目光冷漠地望着这一切,风吹来时,将衣袂吹得猎猎飞起,腰间悬着的那柄古刀上,系着红缨的皮缰也在微微摇晃。

  老人的眸底倒映着兵寨被大火吞噬,那是他在夜色里,偷偷放的,这已经是他烧的第七座倭人的军营了。

  战阵之上,或许个人武力相形见绌,但放在偷袭上,武功越高,成效越是明显。

  那日他当街偷袭了倭将伊达政宗,斩下对方一只手遁去后,便将目光放在了倭人更加重要的船只、军营、辎重上面。

  然而,船只和辎重看守的及其森严,唯有军营庞大,对方不可能无死角的守卫,只要被他抓住机会,便挑选合适的天气,点燃营寨中的皮毡帐篷,往往火焰顺着风势一起,大火很快就能蔓延起来。

  虽说不可能有效的杀伤倭人,但打压对方的士气,是有极大帮助。

  这是还那位夏国皇帝恩情,唯一能做的事了。

  着火的倭人发出的惨叫穿透夜色远远传来,杜亦初最后看了一眼火势蔓延的倭人军营,转身离开脚下的山崖遁入林间,他脚步飞快,点在地上落叶,也不曾发出丝毫声响。

  离开这处山势,杜亦初按着之前记下的路线,来到距离东面海岸不远的一座丘陵,这是白天早已寻觅好的落脚处。

  山林间有座新起的庙,里面的倭僧被他杀了,原本见对方是出家人,打算放过一马,另寻其他地方歇息。

  可此庙中的僧侣不过是一群外表僧衣,内里依旧是野兽的倭寇,庙宇不大,藏着好几个女人,都是哄骗了其他村落供奉来的,供他们享乐。

  于是顺手杀了,至于那些倭女,在他看来是在亵渎佛堂,索性一并送这些女子步了倭僧后尘。

  这处寺庙附近没有村落,更不会有人到这里来,烧完军营回到这边,寺庙里的尸体依旧摆在地上,保持死之前的动作。

  杜亦初点亮油灯,看了一眼佛殿正中的佛像,便去寺庙后面的柴房,寻了枯枝点燃,又翻找到一些风干肉和粮米,在火堆上架上小锅,将风干肉撕成条,伴着小米煮成一锅粥。

  荒山野岭,渺无人烟。

  被黑色的树林笼罩的寺庙,幽森的月光照下来,静谧之中,也有虫鸣在角落时有时无嘶鸣。

  老人看着渐渐升起热气的小锅,不时咳嗽几声。

  他并未受伤,也不曾感染瘟疫,但身体已经比不了壮年时候了,哪怕已是宗师,身体也在走下坡路,老人明显感觉随着这几日的厮杀,大限快到了。

  在蒲团上坐了一会儿,火堆上的那锅肉粥也已煮熟。

  老人将小锅提到脚边稍微凉一点,就着小锅吃起来,或许年老的缘故,他食量并不大,小口小口吃尽后,这才放下小锅,缓缓起身,解下腰间的古刀,偏头看向正中那莲台上的佛像。

  “阁下现身吧……一路尾随,倒也辛苦你了。”

  夜林静谧,偶尔有夜鸟的声音传来,林中的树梢拂着屋檐沙沙轻响。

  盘坐莲台的佛像,麻木的目光,正自老人这句话落下,仿佛朝这边望过来。

  山风从外面的林子里吹进来,微微鼓动了火焰,升腾的火星飘向佛像的一瞬间,火焰‘呼’的一下倒伏,火星弥漫。

  佛像上仿佛剥下一张四四方方的皮,朝老人飞过来,漆黑的古刀颤鸣,斩开方形的褐色方布的同时,三道黑影几乎是挟着风雷之声自后面呼啸而至。

  …………

  接连两声,刀口将飞来的黑影打偏,夹杂的火花里,第三枚被老人飞身一退避开,砰的一下,没入殿内的石柱,又从后面贯穿出来,带着一片沙石,钉后面的土墙上。

  那是漆黑的十字飞镖,老人在倭岛三年,曾见识过一次,名为手里剑,然而,下一刻,空气斩裂般的声音在刹那间与他手中古刀响在一起,金属碰撞刺耳声响撕裂夜空。

  一道人影从佛像上飞扑而下。

  那人浑身黑衣遮面,双肩穿戴肩甲,手中细刀一尺五寸,瞬间半空劈向老人,的一声金铁碰撞力,杜亦初也是极快的一刀将对方兵器砸开。

  刀口与刀口相交,激起的火星飞溅而出,那人还未落地,凌空一翻,用着倭语淡淡说出一声:“鬼轮闪!”

  身形一闪,手中兵器斩出一轮刀气,佛像前,火焰被鼓舞着疯狂摇曳,火光照映下,刀气仿佛变得肉眼可见,化作一轮流光飞向老人。

  佛殿门口,火光与尘埃被刀光携裹着冲来,杜亦初哼了一声,手中古刀没有任何花哨,同样一记斩出,将那扇刀气直接劈散,老人踏出一步,地上尘埃瞬间吹散,他手中刀锋劈散对方刀气的刹那,同样也斩出一道刀光。

  轰!

  十步距离,佛像、莲台直接被劈成两半,岩石、泥坯翻滚之中,那一身黑衣的倭人,却自房顶而下,手中暗器追着躲避的老人身后钉出一排,每一下落地,都打出气爆的声响。

  老人朝前狂奔,一脚蹬在墙壁,转身、飞身投向降下的倭人刺客,长刀裂空,与对方手中短刀碰撞,两人一起落地的刹那,便是‘’的交击声响起在空气里,地上的篝火疯狂摇曳,照着两人墙上的影子疯狂的碰撞。

  这名倭人刺客,是老人在这三年里见过最厉害的人,有着高超的刀术与极其灵敏的身手、暗器功夫,转眼间老人便已经与对方快速拼杀了二十多刀。

  杜亦初格开对方一刀后,步履挪动,折身反手一斩,将那倭人刺客迫退一步,然而后者,似乎察觉到老人准备斩出的一刀威力,后退的瞬间,手中丢出一个东西砸在地上。

  老人的刀光带着残影劈在地上,斩出一道沟壑的同时,佛殿内一片烟雾弥漫。

  这个时候,视线受影响,对方在暗,是不能出声的,老人立在原地,闭上眼睛,两只耳朵微微抖动,用声音辨别对方的位置。

  沙沙……

  极为微小的脚步声,正飞速从后方靠近,杜亦初一转身、横刀,烟雾之中一道人影转瞬即至,已经劈出那把短刀,与古刀碰撞的一刻,冲过来的倭人刺客整身体陡然一矮,从古刀下方贴近杜亦初。

  忍法:胧地斩!

  老人抬起一脚蹬出。

  两人中间空气顿时响起一记闷响。

  ……

  火光之中,贴近的两道身影,分别向后倒飞出去,撞在两边土墙上,震的这座佛殿簌簌掉下无数灰尘。

第478章 前路虽死,我亦往矣

  沉闷的声响随即化作一声轰的巨响,在黑暗夜色下的佛殿内轰然响彻,佛堂两边土墙直接爆碎,泥屑、土砖向外飞射,砸在外面的林野、院墙,全是一片噼里啪啦的声音。

  弥漫的之中,倒飞出来的老人反手一刀插在地上,止住去势,身形牢牢定在原地,下一刻,拔刀迎上前方烟尘。

  老人的视野那头,倭人刺客从土墙缺口轰然冲出,敏捷的身手、急速的刀法与迎上来的古刀激起剧烈碰撞,刀锋撕开空气,卷起罡风,偶尔的拳脚声,短短片刻间,两人凶悍刚猛的气势攀升到了极致。

  杜亦初一身刀术刚柔并济,并不惧对方那手快刀,与倭人刺客对拼数刀后,蓄积的刀劲也达到巅峰。

  又两刀下去,古刀压着对方刀口,横拉一串火花,刀意在刹那间,自身体的翻涌,力量也在这一刀上激发到最高!

  几乎压着对方那柄细刀贴到倭人胸口,毫无保留地在倭人刺客身前爆发出来

  倭人刺客保持双手持刀架在身前的姿势,被迫退平滑一丈,几乎是硬生生地吃下这蓄势的一刀,不过倭人刺客有着独特的卸力技巧,脚下往后退出时,地面随着他平滑,一寸寸的裂开。

  一时间地面‘’一阵裂地声响,刺客倒得止住后退的去势,稳住了身形,陡然一刀插在地上,身姿站的笔直,双手在胸口飞快结印。

  忍法:影分身!

  杜亦初提刀冲来的一刻,视野对面,那倭人刺客忽然在他眼前变得模糊,下一刻,陡然化作二身,变成了两道身影。

  对方两道身影几乎同时动作,齐齐朝他冲过来,一人陡然跃上半空,持刀掷出手里剑,另一个刺客推着手中那柄细刀飞至老人身前,一刀之下‘唰’的劈出,老人双脚左右大步突进,古刀‘唰唰’几下将射来的手里剑打偏,顺势将挥出的刀锋,朝着刺来的倭刀斩下,手腕用出巧劲、以及磅礴内力,一气呵成的将刺来的倭刀斩偏、翻转、挑飞。

  然而,倭人刺客反手打在老人手腕,纵身一跃,接住那把细刀,与另一道身影在半空一起俯冲而下,两把细刀顿时和老人手中的古刀碰撞在一起。

  这诡异的秘术虽然占了先手,让杜亦初方竟可以分出另一道身形,但他是宗室境界,在江湖上领教过的秘术不知有多少,岂会逼迫的手足无措。

  刹那间一人对上两人,三把刀的光影在月色里疯狂往来。

  “要是剑圣元白圣还活着,他的秘术对这倭人,简直手到擒来。”

首节上一节345/5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