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看不到?”苏辰笑起来,“宗师的寿数可比寻常人要长,就如剑身元白圣,也活了一百二十多岁,若非他执意要杀朕,或许,朕也会放他一条生路,毕竟活这么大岁数不易,能成为宗师者,更是不易,杀之可惜。”
说完,苏辰起身回头让马车上的贾诩拿来一本,他将这书册递给面前这位宗师。
“这是朕所著,里面皆是朕心中念想,心中的太平盛世,老前辈以后无事可以翻一翻,或许就明白朕是否是那种好大喜功,残暴不仁之徒。”
老者迟疑了片刻,还是将递来的书册接到手中,书封上写着《我的华夏》。
“如今朕不仅要一统六国,让百姓安居乐业,还要想办法抵御大海之上,新起的一个国家,老前辈有所不知,吴国世家大族软禁皇帝,将明港为条件,跟海外倭人做买卖,那是吴国的土地,将来是夏国的土地,朕绝不坐视不理。”
“但朕只是一个人,难以做到分身乏术,一统六国,抵御海外倭人已经是精疲力尽,望江湖中人以家国之念,以百姓之念,不要让朕再分心了,朕听闻侠之大者,当为国为民,老前辈倘若不当自己是夏国人,但也要为百姓为念。”
苏辰说完心中的话,叹了一声后,便回到御辇让前方一个士卒过来驾车,渐渐驶离了这处农田,临走时,叮嘱吴子勋糟蹋了的田地,进行赔偿不可苛待农人。
随即,苏辰撩开帘子,朝外面的士卒和将领们挥了挥手。
“散了,回去吧。”
吕布提上画戟,看了一眼那边瘫坐地上,捧着书本出神的老头,转身叫上跳下御辇的少女,一边询问她是否受伤,一边保证下回给她重新找一匹好马。
兵将散去,老者孤零零的坐在田地里,碎裂的膝盖带来的疼痛,都没有此刻他看着书中内容感到震撼。
越往后翻,他心中惊诧越大。
没想到这位夏国皇帝如此年纪轻轻,竟能有如此壮志。
“枉活九十七,还不如双十之数的年轻人,惭愧惭愧!”
他阖上书册,闭上眼睛,又重复了一声:“惭愧啊。老朽或许也该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老者忽然想起刚才夏国天子提到的海外之国。
447.第440章 开始捅刀
447.
封住了腿上的穴位,杜亦初将那本《我的华夏》放入怀里时,不远的田野间,那个装晕的老农小心翼翼的走来,朝他询问:“这位老哥,你怎么样?可起得来?”
“劳烦,为我取两根木棍!”
杜亦初从怀里摸出几个铜子递给老农,后者摇了摇头,没去接钱,“帮衬一二,哪用得给钱,老哥,你等着!”
不多时,离去的农人又回来,边走边剔着木棍上的小枝,为杜亦初固定好那条腿。
看着农人忙碌的模样,杜亦初忍不住问上一句:“当今陛下……你觉得如何?”
“这可不兴说的。”
农人埋头为他简单的包扎、固定,不过还是说上一声。
“没惊扰咱百姓,还减免了一些赋税,家中比往年殷实了一些,而且孩子还能上学呢。”老农说到这里,喜滋滋的提起自家那老幺,朝杜亦初比出五根指头,“我家老幺打小就聪明,昨日刚入学,就认得五个字了。”
之前,从店家伙计口中知道夏国之中,平民百姓的子嗣也可入学了,没想到如此贫寒的老农家里孩子也能进学堂。
“老哥,到咱家里住上两日你腿啊,十天半月也不见得能好。”
“你不怕我?”
“唉,有啥怕的刚才你们说的话,我都听着呢,陛下能放你,说不明你不算坏人,将来要是看开了,明白咱们陛下是什么人,你不也能造福百姓?造福百姓,那就惠及咱们,帮帮你又何妨!”
杜亦初有些惊讶这老农的认知和眼界,一时间竟觉得自己连对方都有些不如。
“老哥,来到咱背上来,慢点慢点!”
他被这老农背着,去往村里,便在住了下来,没过多久,就有府衙的差役上门,过来赔付之前农田被破坏的事,可见夏国天子对于百姓的看重,实打实的,并没有任何掺假。
到的后面几天,杜亦初拄着拐杖在村里转悠,或在檐下安静的翻看那本苏辰送给他的书,为故国复仇的念头,一点点的磨去了。
……
一个人转变,只是这天下间万千生灵中的一个。
此时的鹿阳城中,那日店家伙计发现吴国细作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过那家风满楼被府衙派人送来了一面小旗,专门赠给那伙计的,就挂在酒楼大厅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写着:侠义心肠。
听说还是当今陛下特意嘱咐的,这把掌柜神气的整日昂首挺胸,那伙计往门口一站,就能吸引许多八卦之人进来用饭,一边吃着,一边听店家伙计吹嘘自己那日如何激灵,如何识破细作的经过,堪称斗智斗勇的典范。
而此刻的鹿阳,细作之事好似已被忘却,城外军营的庆州军已经开始在集结,做着去往惠州屯扎的准备。
这是为贾诩那条计策最后一环做出佯攻的姿态。
“这个时候,火候也该差不多了。”
中宫百花苑里,苏辰看着秋日下花圃间已显颓败的一盆盆微景,笑着双手负在身后,与旁边的一名黑色长袍的老人说话:“安禄山在西北帮西凉军给各部落改族名,原本他是最合适过去的,但现在还是劳烦你再跑一趟,这次跟着张梁、张宝两人过去。”
黑袍的老人便是秦桧,造反之事不熟,但从中作梗的事,却得心应手,给越国添最后一把火,也算从中作梗了。
“这张梁、张宝,你也听过吧?”
“自然、自然,黄巾军的地公、人公两位将军。”秦桧跟在后面,弯腰驼背的赔笑。
做为两宋时期的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汉末的天公、地公、人公三位,不过苏辰让他去做这样的事,心里也没觉得膈应,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他就是做了许多天怒人怨的事,眼下被授意继续做这事,不就是坏人专做坏事,心里反倒觉得理所应当。
这时,吴子勋从外面过来,在两人身后拱手:“陛下,张宝、张梁到了!”
“这么快?朕还以为他们这会儿才过浑河,要过几日才到。”
说着,苏辰便让吴子勋赶紧将人传过来,后者连忙转身离开,不多时,再回来,左右多了两人,一个身材颀长高瘦,腰间挎着一柄宝剑,另一个壮硕孔武有力,背后负着一把铁枪,见到苏辰时,两人脸上齐齐露出笑容。
“陛下,你可终于想起咱们兄弟了!”
说着,两人抬手,躬身,齐喝:“国师麾下张宝(张梁)拜见陛下!”
“两位快起来!”
起兵之初,太平道给予苏辰极大的帮助,可以说若没有他们,燕国朝廷第一次征剿,他可能都挡不住。
“咱们有三年没见了吧?”
与魏国开战之后,唯一见过的就是大贤良师,还是对方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出现在皇宫,又神神秘秘的消失不见。
后来又是两年大治征伐西戎、齐梁两国,根本没有时间去见这两人。
“陛下还记得啊,我们兄弟以为大哥去了西方,陛下就不待见我们了。”
张梁性子相比张角、张宝两位兄长要粗豪许多,又都是相熟已久的人,哪怕苏辰现在当了皇帝,只要言语不是太出格,他也就不讲那么多规矩,这点倒是跟张飞很相似。
他这样一说,张宝先是抬脚踹了一下他小腿,随后也跟着笑起来。
“所以,朕这次要用到你们了。”
苏辰笑了笑,也不卖关子,“途中,二位也差不多知道要做什么吗?”
“嗨,当然知晓,放心吧陛下,这事咱们熟!”
张梁豪爽的拍了拍胸膛,“陛下只需说,要多大规模的起义,我和二哥保管让越国遍地烽火!对了,这位是……”
一旁的秦桧连忙拱起手,恭谦的说道:“在下秦桧,乃二位大贤后世之人。”
“呵呵,陷害忠良,专做背后捅刀的事。”
苏辰拍拍秦桧的肩膀,朝对面的兄弟俩道:“这次去越国,朕打算让他跟着你们一起去,做坏事嘛,这人拿手,也好给你们一些建议,不过可别太深信。”
“为何?”张宝有些疑惑。
“小心把你们也卖了,哈哈!”
两人同时偏头看向那边,秦桧只感汗毛都立了起来,连连摆手。
“那是过去的事,过去的事,桧不敢再犯。”
那边,苏辰笑容收敛,留下一句:“知道便好,下去准备吧。”说完,带着张宝张梁去了丞相府找贾诩,商讨一些细节,多听听那头老狐狸的建议。
不久之后,两人带着一起过来的两百名信徒和秦桧,先军队一步,从鹿阳出发,过惠州潜入越国境内,这次依照贾诩的计划,就不打太平道的旗号,但起义的那一套还是要用的。
事情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三人也带着使命离开,回到后宫映照殿,孟羽音对此并不知情,只知晓父皇来信,热情邀请苏辰出面调和,这让少女这几日都极为开心,一来她觉得帮到了家里,五个兄长不用打打杀杀二来也显示出背后的夫君有多大的威势,让父皇都得请苏辰出面,当然还有一点,与苏辰的计划得以实施,心里也颇有些小得意。
“有陛下出面调和,臣妾那五个兄长应该不会再打了对吧?”他一面说着,一面将吹了吹汤勺里的鸡汤,递到苏辰嘴边,“就是为何陛下还不出面?”
“……自古争夺太子位,是很麻烦的,要找合适的机会。”苏辰喝了勺子里的鸡汤笑了笑。
“也对。”少女点头。
“还要顾忌到你父皇的颜面,不能让人看出是他派人过来,求朕出面,不然他麾下的文武怎么看他?你那几个兄长说不得还要怨你父皇多事。”
“确实如此。”少女认真的点头。
“所以,朕先派兵到惠州,做做样子,这般佯动,多少让你几个兄长收敛一些。”
“嗯,老虎不发威,他们当陛下是病猫。”孟羽音喝着鸡汤,脑袋连连啄了几下。
俏脸上,一片信服认真的表情。
“好了,赶紧喝完睡觉,朕还要处理一些政务,就在这边处理。”
苏辰拍拍她脑袋瓜子,起身走到书案那边,看着堆砌如山的奏折,就是一阵头皮发麻。
“打倭寇的时候,我必须得去,再留下来……能把人憋疯!”
他这样说道。
448.第441章 后世是怎么样的?
448.
鸟儿落在窗外红梅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苏辰睡醒时已是卯时二刻,今日不上朝,所以才起的这么晚。
不过做为妃子的少女可不能赖床,苏辰刚刚睡醒过来,便听到轻柔的一声:“陛下醒了?”
窗帘微开,孟羽音坐在铜镜前对着倒映的面容,画着淡淡的妆容,她放下朱红色的胭脂花片,起身福了一礼,唤来门外的宫女小荷。
很快洗漱的面盆端了进来,里面是白气腾腾的热水,少女拧干了毛巾,亲自捧到苏辰面前。
“朕都快被你侍候的不知有手有脚了。”
苏辰想着接过递来的毛巾对着宫女小荷举起的铜镜,仔细擦洗,身为帝王不能有一丝不垢的地方,有时候连发丝都不能随意垂落些许。
洗漱、梳头,再将帝服穿上,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房里用了早饭,方才出门,门外等候的典韦、许褚早已习以为常,毕竟上辈子也是这么等曹操的。
昨晚将奏折处理的七七八八,今日便没什么事可做,苏辰先去了内院的湖上泛舟,来到中心的湖心小筑听一首曲子,喝上一杯早茶,听听缉事厂从民间带来的市井言谈。
苏辰并没有想放权给宦官,一来汉、唐、明三朝的一众将领极力反对;二来,苏辰也吸取三朝的经验,并不对宦官们放权,哪怕信赖郑和也不行,皇权还是抓自己手里最好。
“呵呵,那店家伙计,现在可成活招牌了。”
听完一个小宦官的汇报,苏辰笑了笑:“一面锦旗,加上一些金银,这可让那店家伙计娶一房媳妇,还能给老家盖新房了。”
对于立功之人,苏辰从不吝啬,之前征伐齐梁两国的诸将,他心里都有一本功劳簿,等吴国和越国彻底安稳下来,返回北地燕京,再逐一封赏。
“就是官位,是越来越少了,而且还面临一个问题,侯封的太多,地盘就不够了,税赋也少了。”
这一点,苏辰此刻与当年的北宫野想到了一起。
但是要让他消藩,肯定是不行的,北地七个侯爷,好歹与他一起义兵讨伐燕国昏君乱臣,自己后脚就开始学北宫野,多少要给人诟病。
“那就只能打更多的地盘,毕竟后面还不知多少名臣猛将。”在此间听了一会儿琴师的弦声,苏辰实在享受不了这种高雅的生活质量,不仅没有心平气和,反而颇为烦躁的起身离开,让典韦划舟回到岸边,准备去一趟丞相府,商讨要不要提前先将政务重心移回燕京,让诸葛亮先过去。
其实这是苏辰心里打的一个小算盘。
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处理繁琐的公务了,交给那位名垂千古的诸葛丞相,他心里也是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