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华夏列祖列宗 第220节

  如今出入草原的商队已经变得很少了,自那位北地夏王摧枯拉朽崛起后,与西戎人打了数场仗,惹得西戎人不管对北地,还是南面的齐梁两国的商贩,都变得排斥。

  令得马匹和牛皮、牛筋等战略用途之物变得稀缺。

  飞雁关城头上,一队齐国士兵负弓挎刀巡逻过去,长时间驻守边关,让他们心中有些怨气,看到下方拉车的商贩,骂骂咧咧几句,甚至做出挽弓的动作,吓得那些商贩抱头鼠窜。

  看到商旅被自己吓得屁滚尿流,几名齐国士卒在城头上哄笑,笑声过后,不免好奇说道。

  “这些商贾见到我们都吓成这样,他们哪里来的胆子跑去西戎人的草原上做买卖?”

  “……西戎人可稀罕他们呢,哪里舍得会杀带去物资的商贩,真是让这些商贾赚到了。”

  “我是新调过来的,西戎人真的很厉害?”

  “也不算多厉害,攻城的话,我能打死两个。”

  围拢的众人大声说笑,就在这时,说笑中的一个士兵望向北面,陡然嚷了一声:“看前方!”

  巡逻的这支队伍纷纷偏头看向北面,只见一道烽烟自二十里处升上天际。

  “快,敲鼓!”

  反应过来的司马在城头狂奔,朝周围同样巡逻城头的同袍呐喊,不久,战鼓声响彻城关里里外外,城门也在此刻关上,断绝了商队的进出。

  “是不是西戎人又来了?”

  “闭嘴!”

  城头上,一名小校呵斥旁边的士兵时,刚刚远去的几支商队,赶着驴车疯一般朝这边狂奔,也有骑马的身影夹杂其中,朝城关这边飞奔而来。

  正是游弋关外的斥候。

  不用等到那斥候禀报情况,遮天蔽日般的烟尘已经在远方升入他们的视野,城头上密密麻麻聚集的守城齐国士卒连忙闭紧嘴巴,呼吸的鼻孔一扇一扇地喘着粗气,胸腔都在这一刻剧烈起伏。

  “是骑兵……好多骑兵”

  一览无余的广袤草原上,尘埃像条灰色的雾气弥漫天空,朝着飞雁关这边蔓延而来,整个大地都在疯狂抖动。

  烟尘之中,是密密麻麻紧挨的骑马身影,高举着大旗朝这边移动。

  城关上的齐国士兵将校,咬紧牙齿不敢发出丁点的声音,一片死寂里,他们仿佛有种城墙都会被他们推倒的错觉。

  踏碎大地一般的威势,逐渐从那边蔓延而来,然后,他们看到林立的旗帜不同于西戎人的大纛。

  待更近的一刻,城关上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风里招展的‘燕’‘夏’两支大旗上。

  庞大到难以计数的洪流在他们视野中推进过来,一眼望过去,那尘埃之中的军队全是骑兵,浩浩荡荡没有尽头,兵器、甲胄都在风里磕碰的作响,

  “西戎人……为什么打着燕国的旗号?”

  城关上的守将,瞪大了眼睛,说出这句话后,他心里泛起了一个荒唐、难以形容的念头时,牙齿都在相互打架,‘咯咯’的抖动乱响。

  那延绵的军队在城关上所有的视线之中,推来这里,有人从那庞大的海洋里奔行而出,来到城关下方,射出一箭,带着一封书信钉在城楼。

  送信的骑士兜转战马,徘徊城墙下,声音大吼,响彻城头。

  “我家大王说,齐国国君,今日只是过来劝降,冥顽不灵,来日踏平齐国,寸瓦不留!”

  不久,远来的军队缓缓退去,而那份书信,正以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往齐国都城,而在之后,彷若天降一般的数十万军队的骑兵,开始各地不断发酵,举世震骇。

309.第304章 百年未有之君,举世震慑

  309.

  2023-11-17

  齐国飞雁关以南。

  代原郡。

  昏黄的阳光落在延绵山麓,金黄的山林间掺杂些许嫩绿,飞鸟从南方而来,划过下方官道。

  这是飞雁关往南方向的一条道路附近,不时会见到零星一两家供过往行人、商队歇脚吃饭的茶肆,人一旦聚集起来,除了偶尔爆发冲突,有人惹是生非外,大多还是聚在一起交换东西南北的商机,其中也包括各地发生的事情,这样的时代,通讯滞后基本都是靠这种方式交流传播开来。

  好几支商队从北面返回在道路旁一家茶肆歇脚,与准备北上草原的其他商旅打招呼,劝告他们原路返回。

  “……刚从飞雁关回来,城关已闭,至少半月不能过人。”

  提着茶壶的店家伙计,哈着白气过来,给这桌客人倒上热乎乎的茶水,不由打听:“半月?那边到底出了何事?”

  准备北上飞雁关的商旅也都竖起耳朵。

  “西戎人又南下……”

  从飞雁关回来的那支商队里,领头的汉子喝了口茶水,呸出嘴里的茶叶,“好多骑兵……城关内的兵马都不敢动弹,听说至少几十万呢……全是骑兵。”

  嘶!

  茶肆内几桌商旅瞪大眼睛,微张着嘴倒吸了一口凉气。

  也有人是不信的。

  “兄弟,你这话未免有些夸大,草原上的西戎人全跑来飞雁关了?挛部和尸逐部成一家了?说出来谁信啊!”

  “信不信由你,反正飞雁关那边就是这般,而且再告诉你们,这些西戎人……打着燕国夏王的旗号!”

  燕国夏王?

  茶肆里,众人面面相觑,一片死寂

  此时刚从北面回来的汉子颇为满意这个气氛,当即还想继续说下去,外面陡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好几个公人背负包袱,从茶肆外面过去,在官道策马狂奔。

  茶肆中的一众商旅纷纷冲到路边,望着渐行渐远的三匹快马。

  “看来是真出事了。”

  “百里加急啊,还是前年秋末西戎掠边见过呢。”

  众人口中的三匹快马此时带着确认过后的讯息,以及那封射上城楼的书信快马加鞭,穿九定州、阳平郡,一路赶往齐国都城。

  元月十九这天,来自北面飞雁关的快马,披星戴月的冲入北城门,已是深夜时分,高呼的声音在黑夜里传上城头。

  “百里加急,速开城门”

  夜光晦暗,城楼守将射下火箭,看到下方三个公人,着人放下吊篮,让对方将沿途驿站签发的文书,以及令牌放到篮子里。

  等到检查了文书和令牌,守将方才让下方的士兵打开城门。

  而另一边安静的皇城内宫后苑,清慈宫内吵吵嚷嚷,宫女、宦官、侍卫齐齐站在殿外,垂着脑袋大气也不敢出。

  !

  寝殿内响起一声花瓷摔碎的声响,皇后赵庄懿目光湿红,站在一地碎片中间,别看已经五十多岁,她脾气较暴躁,还是太子妃时,就将对面的齐国国君齐庆宝死死拿捏。

  “之前陛下说冬月不用兵,好,臣妾就依,如今年关已过了,陛下倒是发兵啊!”

  “皇后,年关虽过,但也要准备不是?调兵、筹集粮草,哪一件不繁琐?”

  “是繁琐,但陛下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你忘了你这皇位是谁帮你坐稳的!是臣妾的弟弟,魏国的皇帝!”

  赵庄懿拍着胸口,声泪俱下,“如今臣妾家没了,胞弟也亡了,陛下就觉得不用欠这份情,可以不还了是吗?!”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齐庆宝紧抿双唇,手指死死扣住袖口,用力陷了进去,做皇帝这么多年,哪怕有些惧内,可他终究是皇帝,坐在大殿上,每天被臣子、宫人朝拜,眼下被妻子骂到了痛处,脸色渐渐变了。

  不过他仍旧站在原地没有动弹,一来,皇后嫁过来一直跟着他,哪怕太子之位不稳那段时期,也是皇后出谋划策,借胞弟魏国皇帝赵传庭之手在中间帮忙穿针引线,巩固了太子位,方才登基大宝。

  二则,几十年夫妻,他性子渐渐被对方压住,惧内已变成了一种习惯,很难生出反抗的心思。

  这边赵庄懿见他不吭声,心里更急躁了,喋喋不休的数落。

  就在这时,寝殿外面,一名宦官引着一名驿骑飞快过来,然后从对方手中拿过信函匆匆来到殿外,将信函转交给候在外面的殿前宦官,在对方耳边说了一句,后者立马敲响殿门。

  皇后赵庄懿偏头呵斥一句:“今日陛下不见任何人!”

  “皇后,你这是做甚,万一是有大事呈递上来!”齐庆宝手足无措的劝慰几句,外面那宦官的声音也有着急。

  “陛下,是八百里加急,从飞雁关送来的。”

  闻言,齐庆宝急忙让宦官将信函送进来,他拿过手中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化,手都不自觉的抖了一下。

  一旁的皇后还未察觉,抬手一把将信函从皇帝手中拍到地上。

  “臣妾在跟你说……”

  啪!

  齐庆宝陡然挥手一巴掌扇在赵庄懿脸上,几欲瞪裂眼眶:“嗦嗦,朕忍你够久了,你以为你还有赵传庭撑腰,你这皇后身份,朕说你是,你才能是”

  说完这句,他心里舒坦了不少,可捡起地上的那封信函,恐惧再次笼上心头,他根本不理会坐地上哭喊的皇后,摇摇晃晃的坐到桌前。

  灯火照着他的脸庞,失神的蠕着嘴呢喃:“他娘的……三十万兵马……其中二十万骑兵,加上中原那些几支兵马,几乎全是百战之士……他要踏平齐国……怎么办……”

  “将消息,发到梁国。”他抬起脸时,双眸全是一片焦急、骇然之色。

  开乾三年,由飞雁关传出的消息终于在在这一刻爆发出来,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开。

  元月末消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大梁西都,原本开年后准备大干一场,改革国内的拓跋魁,愣愣的坐在皇位上,与朝中的文臣,各部落的首领鸦雀无声的听着传来的消息。

  好半晌,他才艰难的挤出一丝话语。

  “西戎人……西戎人投降燕国了?”

  他从二十五岁当上皇帝,面对贫瘠的土地,他有着信心将其治理好,麾下的部落悍勇,但也是天下强兵,能与燕国夏王的士卒有一战之力。

  只要改革国内成功,势必让大梁强盛起来,这样一来,他就真的能做到将天下为棋局,与天下间英雄纵横博弈了。

  然而这种感受,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自己信心满满着手国内的时候,别人悄无声息的解决了为祸北方的西戎大患。西戎人如何,他心里是清楚的。

  ‘哪有这样的道理……哪有这样的道理……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哪里来的魄力!’

  拓跋魁捏紧拳头,压着龙椅的扶手,心中呐喊的同时,也有一股寒意袭来。

  从这一刻开始,齐梁两国便无北面屏障了,对方随时都可以从北地燕国驱兵草原,然后南下齐国,或侧击大梁腹地。

  这则举世惊骇的消息,不仅仅在齐梁两国掀起轩然大波。

  梅州的董卓、李、马超、马岱随后也收到消息,四人难得聚在一起开怀畅饮,唯有马超颇为闷闷不乐,走到庭院里,手中那杆虎头湛金枪被他挥的几乎断掉。

  二月初二的时候,消息已经进入中原各州,鹿阳全城上到文武、世家大族,下到贩夫走卒,都在传来的消息中震撼、惊愕以及恐惧的心悸。

  之后,几乎大族间有不少人在奔走,打探这则消息的真伪,撰写更加详细的情报送到其他州郡的家中。

  西戎人投降燕国,草原纳入版图的消息,仍以恐怖的速度的朝四周扩散。

  随州、庆州的关羽、张飞、周仓、张辽、高顺、牛盖听到消息传来,无不欢喜,张辽兴奋的当天夜里,领着高顺,以及一千骑兵,袭了吴国立在淮江北岸的营寨,以示庆贺!

  南面。

  吴国皇帝康成乾神色肃穆端坐金銮殿上,听着大殿之中因越地吴民之事而争论不休,接到这条消息并未细究,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情报接踵而至,原本大殿之中的争论,也都渐渐消停。

  待回味过来,康成乾捏着情报的手,不自觉的微微发抖,三十万精锐之士,这他娘谁打得过?

  原本就因为吴越边民的争端,拖住他打下庆州的脚步,让他苦恼不已,眼下知道北方一统,康成乾痛苦的闭上双眼,几十万人的军队,不是没见过,但大部分是百战精锐,往后怎么打,让他感到脑仁都开始疼了。

  再看到朝中文武的争吵他心里不由生起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我也投降算了……”

  吴国西面的越国,消息刚一过淮河就被封锁,整个越国朝堂闭口不谈此事,但每一个人都知道,北方一统是实实在在的,彷如一座大山压在他们心头。

首节上一节220/5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