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华夏列祖列宗 第116节

  朝堂上,如今被董卓、李教导的不错,上到太后,下到文武百官,变得乖乖听话,做事丝毫不拖泥带水,没了北宫野还在时的拖延。

  毕竟,董卓是真的敢杀人,手段还极为残忍。

  不过也有令苏辰头疼的事

  就是那位贵妃杨玉环,这位唐玄宗昔日的妃子,似乎因为马嵬坡的事,怨恨上了李隆基,死活不跟他相处,甚至一见面,就破口大骂,恼怒起来,直接上手,哪里还有深宫妃子温柔样子,这段时间,她直接搬到了大将军府后院居住,闲暇心情好时,还给苏辰等人跳上一支舞,不过有一说一,确实赏心悦目。

  难怪唐玄宗专宠她。

  之后,苏辰发现,她每次跳舞,或者演奏乐器,众将都有种莫名的激动,感觉比往日更有力道。

  不过,曹操听闻后,嚷嚷几次,让苏辰将灵位带到大将军府,然后,唐玄宗李隆基也要跟来!

  当然,被李世民按了下去,骂他没出息!

  也有一些让苏辰觉得不错的事,定安那边送来了家书,内容是父亲苏丛芳写的,大抵说了一些家里的状况,大嫂素要生了,二哥忙里忙外,时常冷落二嫂红真。也说了荀、郭嘉、乐进将定安城治理的很好,让苏辰在燕京安心。

  后面又说了房家悄悄将婚书送了回来,还说让房家那些门生故吏为苏辰传播名望,麾下若是缺少官吏做事,大可让房家帮忙云云。

  信内容到最后,都没有提及大哥,不过苏辰大抵也想得到,坐马车回燕京,速度要慢得多,穿州过郡,至少需要大半月的时间

  不过被家人念到的感觉,苏辰心里还是很舒服的,至少比他前世要来的温馨,董卓也看了他手中的信,叹了口气,显然心里有些想义女董白,还有那个妇人了。

  “封王,就回去!”苏辰站在房里,目光穿过窗棂。

  夏末,秋初。

  汾州捷报传回燕京。

  暗地里鼓动下,朝堂上渐起了封王的声音。

第160章 封王(上)

  

  八月,立秋。

  阳光划过云间,仍是灿烂的颜色,不过气温降了许多。

  诸葛亮坐在苏辰特地打造的四轮车上,让护卫推着,来到山间,许许多多身影正在山地、平地开垦田地,热火朝天。

  进入八月,他定下的一项内政:量地定亩!

  先在燕京四周荒地试行,凡参与开垦田地者,新田归开垦者所有,这一指令下达,燕京郊外乡民蜂拥报名。

  拖家带口的乘坐官府每日接送的大车,前往山间或平地,伐木锄草,开垦荒地,每日都能看到大量百姓来来往往,神色间全是欣喜的笑容,田地对他们而言,就是活命的本钱,开荒的田地里全是笑声与孩子的嬉闹,锄头翻地与争执的叫骂,混杂在一起形成难言的热闹。

  诸葛亮每日都会到不同的地方看上一阵,烟火气让他身心愉悦。

  “可以推动大将军在民间声望了。”

  制定民生的另一个目的,已然悄然运转起来,大将军入主朝廷以来,对于百姓生计,或许有人没见过,但多少是听到过的,从前那反贼的名声也在悄然间慢慢被扭转。

  茫茫北方地面上,豪绅、大户对于大将军亦是赞不绝口,他们多数人乘坐生奴人的大篷车,去往北方雪原,这是他们许多人不敢亲自踏足的地方,如今有了生奴人、朝廷兵马护送,他们亲自踏上苔原、雪林,观赏茫茫大雪。

  有时手痒也会花费一笔可观的钱财,在生奴人陪同下在雪林中狩猎,或在雪原上纵马狂奔,或从生奴部落买到新鲜的山货。

  而这些,又衍生出驮队,为他们运回去,甚至贴心的送到家门口。

  得到利益的生奴人,对苏辰更是感恩戴德,他们不仅得到了钱财,还有苏辰专门聘请工匠为他们修建了不会被积雪压垮的房舍,不会再有大雪天冻饿死亲人。

  生奴人生性狂野奔放,一时间在燕京的生奴族,军队中的生奴兵纷纷涌到燕京,在大将军府外跪伏谢恩,这一举动差点让新上任的燕京令以为生奴人造反。

  不久,更令百姓振奋的消息传回。

  汾州之危解除,五万魏军尽数被杀,班师回朝的夏侯渊、张、吕布,军队距离燕京还有二十里,沿途已有许多百姓夹道欢迎,附近村镇的百姓拿出家中的酒水摆在路边,请求他们喝上一口。

  这个时候领军的将领大多都会睁只眼,闭只眼,麾下的儿郎不时跑出队伍,接过乡亲递来的酒水灌上一口,然后又跑回队伍。

  贪心的多喝几碗,被冲出来的司马拎回去,引来周围乡民、行进的同袍哄笑。

  回朝的西凉军里,曾经也有人在虎贲、涉谷、龙骧里行伍,这样的一幕,他们是从未感受过的。

  不久,军队归营,夏侯渊、吕布、张意气风发,骑马进入皇城,步入皇宫,两边甲士拄响长矛、大戟,以最高的姿态迎接三位大将回来。

  大殿之中。

  苏辰从虎椅起身,抬起双臂,满朝文武,以及新任的文武官员,拱手齐声道贺。

  ……

  延塘关,雷铜站在燕字大旗下,压剑眺望城关西面。

  广袤的原野上,一颗颗早已干瘪的头颅犹如城墙延绵开去,曾经生活在这里的野郎部落子民如今又换了新的部落,迁徙回来了。

  他们骑在马背上,看着一排排头颅,不再跨过这条线,重新扎下帐篷,继续在这里生活,然而不久,有人发现草木变得枯黄,不少叶子有着密密麻麻的豁口。

  有人骑马冲过了人头长墙时,铺天盖地的蝗群冲上天际,犹如黑云一般,密密麻麻往前西面席卷开来。

  延塘关上,黑烟升起,浓密的烟尘彷若一道高墙,些许飞来的蝗群感受到了温度,顿时调转了方向,跟随虫群往西而去。

  ……

  秋雨如酥,打在官道渐黄的叶子上,冒着细绵秋雨的马车缓缓前行,终于停在了写有‘定安’的城门前。

  脸上有着旧日刀痕的身影掀开帘子走出,城门前,苏丛芳领着一大家子站在那里,流着眼泪看着从车上下来的大儿子。

  挺着大肚子的殷素捂着嘴,无声的哭了出来。苏烈双眼湿红,快步上前,仅有的一只手臂将兄长揽在怀里。

  苏雍咬牙低泣,使劲拍了拍二弟后背,之后,他走到母亲萧面前跪了下去,双手将一对玉佩奉上。

  妇人颤颤巍巍接过玉佩,眼泪流了下来。

  殷素上前搀扶丈夫,抽泣里,她脸色一变,捂着肚子呻吟着,无力的蹲坐地上。

  城门前,顿时一片惊呼叫喊,混乱起来。

  ……

  魏国蓬县。

  北来的大船停靠渡桥,萧摩逅一身青衣,戴着斗笠走下,摸着包袱里的东西,他有些茫然的站在街上,不知去往哪里。

  漳州毗邻的浑河南岸。

  苏庭站在这片山水间,擦过头上的汗水,信步走在热火朝天的工地,这里将搭建一座专门用来周转的营寨。

  金银器物,大量换购魏国粮秣。

  这是他身旁,一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文士所设的谋划,便是堂兄苏辰留在定安城的那位郭祭酒!

  魏国屠杀汾州的事,郭嘉早已知晓,更知晓想要南下魏国,就要从最本质的地方下手。

  收粮!

  通过这边世家大族,购买大量粮秣输送北方,悄无声息的蛀空他们。

  鹿阳,魏国都城,潇潇的秋雨停歇。

  街上少有行人,快马踏着街上积水飞奔入皇城,从北地传来的书信,经过一月,终于送到了魏国皇帝手中。

  四十的年岁,见过许多风浪,区区一封书信并未让他动怒,只是看着最后那句话,以及勾勒出披袍戴冠的狗,让他咬紧牙关,忽地又哈哈大笑起来。

  “来人,把这封信送到行文馆那边,让他们写信,用最文雅,且恶毒的话,给朕骂回去!然后百里加急,送到燕国那位大将军手上!”

  ……

  燕京,刻满名字的丰碑立了起来,稳稳站在平整的土丘上。

  它的下方、四周,是密密麻麻的方形石碑,上面依旧雕满了许许多多的名字,望着远方的燕京。

  形形色色的事情在这片天下发生着。

  不久,一条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从沉寂的燕京扩散开来苏辰封王,大赦天下!

第161章 封王(下)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

  入秋后,清晨里的气温较冷,今日城中街巷热闹非凡,各条街道,酒肆、食肆间人满为患,有不少还是从附近县城、乡镇赶来凑热闹,行人穿梭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言论。

  “听说了吗?大将军要封王了……”

  “大将军做了如此多好事……封王也挺好。”

  “可不是,汾州的魏军听说五万人啊,硬生生被大将军一万三千人打没了,给汾州被屠杀的百姓报了仇!”

  这是几十年都难得一见的封王,街巷上三教九流什么都有,今日这样的氛围让新上任的燕京令蔡永和绷紧了神经,几乎派出了府衙所有的捕快、衙役严加戒备可能出现的乱局。

  ……

  长街上,一队入城的兵马穿行过喧哗的街道,高顺骑在马背,听着周围细细碎碎的市井言论,他脸上看不出表情,嘴角却是勾勒着笑容。

  今天,他要带扩建的一千陷阵营将士入宫。

  不久,高顺领着兵马在大将军府前驻马停下,府门外数队盾戟士营甲士列阵等候,他进了院门正好碰到到处招呼的吴子勋。

  对方是燕国本地人,高顺几乎很少与对方打招呼,他今日破例开口:“大将军可准备好了?”

  吴子勋指了指府内,有着颇为神气的语气:“大将军五更天就醒了,正在房里背词儿。”

  随即,他便拱手告辞,急急忙忙的跑出府,骑上一匹马,不知干嘛去了。

  在前院与后院连接的长廊尽头,高顺看到等候的马超等人,吕布也在其中,他笑着过来,“平日练兵早早的,今日却最后一个过来!”

  说实话,吕布脸上多有羡慕的神色。

  高顺脸上终于有一丝笑容,“诸位将军们都离开军营,总要有人将营地安置妥当才成!”

  这时,大将军府邸的官吏们也都一一出来,站在两侧,不多时,苏辰一身金纹白袍,外罩白绒大氅,大步走了过来。

  盾戟士陆陆续续从大将军其他位置过来集结,跟在苏辰和典韦身后,便是踏出轰轰的脚步声,周围,吕布、马超、高顺、张辽也都过来,此时有外人在,他们仿若拜见主公一般,重重拱起手:“拜见大将军!”

  “这是最后一次叫大将军了!”苏辰看着他们,心里有着颇多的感慨,然后伸手一请,“.…..诸位将军,随孤同行!”

  脚步走下石阶,前面有官吏飞快的扫去步履前行之中的灰尘。

  身后军中大将、甲士跟随,径直走出大将军府,外面军中诸将也都一一过来,夏侯渊、关羽、张飞、赵云、张等人笑吟吟的朝苏辰拱手。

  前方的阵列,周仓、牛盖、张翼三将和盾戟士并列一起,拱卫着中间一辆御六马的奢华马车,见到苏辰出来,马背上的军中大将,纷纷拱起手,大喝:“请大王上车,我等护驾。”

  “大王上车!”诸葛亮站在府门摇着羽扇,笑呵呵的掺和进来。吕布、马超、张辽、高顺走到队伍当中,齐齐上马,笑着苏辰拱起手:“请大王上车!”

  苏辰紧抿嘴角,无言的朝面前一位位将领拱起手,随即踏上车辇,站在马车上,回首望了一眼大将军府的门匾,声音雄壮。

  “去皇城!”

  旌旗林立,九列九排的盾戟士迈开的脚步震动身上的甲片发出金属碰撞声,缓缓行进起来。

  六匹骏马拉动的王驾,沉重的压在地砖行驶,十来名将领护卫左右,泛起狰狞的铁锈气息,让人望而生畏。

  街上百姓、行人早早退往两侧躲避,或占据酒肆、茶楼远远的观望,站在人群后面的人看不到,甚至还垫起脚尖,或蹦跳起来,羡慕的赞叹道:“这等威势,几十年都不曾看到一回,好威风啊!”

  大将军的队伍过来的消息,此时已通过快马传入皇城,车缙站在城楼上遥望远远而来的队伍,心里也是激动不已,毕竟按惯例,封王之后……他可能要做一回从龙功臣了。

  从朱雀门一路延伸自皇宫承云殿,宫墙上全是西凉兵、并州兵的弓手,听到快马传来的消息,所有人集中了注意力,听着周围一切风吹草动。

  快马至承云殿,朝中百官早已等候多时,唯有太后姜氏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她带着皇帝坐在金阶之上,看着下方的文武,感觉到了气氛微妙。

首节上一节116/5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