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诸天,繁育标兵 第89节

  连北斋都由衷为亲妹妹感到开心,“夫君,你到底怎么做到的?怎么说让人怀孕就能怀孕?”

  北斋忍不住问张景云。

  是因为精准命中的天赋?

  张景云思考一番后,当即摇摇头,“概率不足千分之一,那就只能将次数提高到千次以上,其中细节,夫人还是问妙彤去吧。”

  北斋恍然大悟,随即又瞪大眼睛,“太可怕了,有时候我们都怀疑你是不是铁做的。”

  北斋说完已经满脸羞涩。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愈是发觉,自己一个人已经疲于应对,但她又不好提出让妹妹加入…

  张景云说道:“等妙彤生下孩子,便让其也进宫来,如果是女儿,那就让她当个公主。”

  “全凭夫君做主。”

  …………

  张景云在宫里悠然自得。

  宫外的世界却依旧风起云涌。

  朝廷百官,因为魏忠贤追缴亏空,而战战兢兢,不敢多生事端,经过将近半年追缴,户部赤字竟大幅度缓和。

  查处贪官,抄没家产两百万余两,因连年战事而捉襟见肘的户部,第一次感到有钱了。

  只是好景不长,天灾降临。

  陕西、河北大旱,全国性大灾荒,这其中以陕西为最,虽然朝廷已经积极推广玉米、番薯等作物,却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缓和的灾情。

  崇祯元年,九月。

  澄城爆发王二起义,他们杀知县、啸聚山林,拉开了明末农民起义战争的序幕。

  各地走投无路的农民与边镇逃兵、被裁撤的驿卒等合流,揭竿而起。这些起义者各自为战、流动性极强,所以被称为“流寇”。

  流寇四处作乱,其中以一股流寇,实力最强悍,闹出的动静也最大,为首之人名为高迎祥,号称闯王。

  闯王并非只有一个李自成。

  此时高迎祥才是明末第一代闯王,后来的闯王李自成乃至大西王张献忠还都是高迎祥手下的小将。

  以高迎祥为首的农民军揭竿而起,在陕西境内冒出不小动静,再加上关外的后金趁机骚扰,牵扯明军,使得大明内忧外患,自顾不暇。

  这就是后金的高明之处。

  后金也就是未来大清,这个时候,还是以皇太极为首冲击大明政权,他们发现大明内部四处起义,敏锐的抓住了时机,也不强攻,也不后退,就是跟你拉扯,试图让大明不攻自破。

  “大人,我准备重启袁崇焕抗清,您觉得如何?”乾清宫内,这一天崇祯向张景云征求意见。

  “袁崇焕…”

  张景云心中一阵迟疑。

  只因为袁崇焕此人实在备受争议,说他能打吧,确实有不少战绩,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中的进士,后官至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

  尤其是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更是给大厦将倾的大明注入信心,七八年来所绝无深,可谓封疆吐气,是切切实实的战绩。

  但是袁崇焕又有很多毛病。

  比如吹牛,他计划五年收复辽东,这一下子就深得崇祯的喜爱,对袁崇焕可谓赞赏有加。

  只要张景云点头。

  崇祯立刻就会赐袁崇焕尚方宝剑。让他督战辽东,只是别人不知,张景云还不了解袁崇焕吗?

  敢说五年平辽?

  要不是大明没啥人能用。

  张景云非让他哪来的滚哪去。

  除了吹牛逼,再就是诛杀毛文龙,使得明军在辽东左右围困,大好的战局变得一团糟。

  其实毛文龙这个人,也确实该杀,张景云了解过这段历史,有人说毛文龙虽有罪,但最不致死,实则不然。

  要知道毛文龙在东江镇经营多年,将此地经营成自家王国,多次抗拒朝廷插手管理,是何居心?

  毛文龙每年向朝廷索要大量军饷,朝廷以支出过重唯由想派文官到东江镇管理军饷,毛文龙不许。

  朝廷欲设监察官,毛文龙驳回。

  毛文龙还杀难民冒功,打劫商船,重重罪状,死十次也不冤。

  在这战局危机的时刻,谁敢放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在身边?所以袁崇焕要杀毛文龙,还给他列了十二条重罪。

  毛文龙该死,袁崇焕也犯下大错,他连告诉朝廷都不告诉,擅自杀戮一品大员,典型的作死。

  袁崇焕确实有尚方宝剑。

  但是尚方宝剑只能斩五品下的官,毛文龙这样的一方元帅袁崇焕一刀就给杀了,不是作死是什么?

  张景云当即说道:“袁崇焕慎用,此人稳重不足,如今大明内忧外患不可锐意进取,当稳妥前行。

  可以让孙承宗、洪承畴坐镇辽东,孙承宗为人谨慎,我不指望他将皇太极镇杀关外,只求他稳住边关。”

  崇祯颇为不解:“为何如此谨慎?大明还不到那么严峻的地步吧?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计划我看其实不错。”

  张景云:“………”

  玛德,大明亡了,崇祯确实有过,就是他一步步把袁崇焕推上神坛,还说什么朕非亡国之君,将亡国归咎于诸臣误朕……可拉倒吧。

  “不用多说,按我的话执行就是。”张景云直接否了崇祯念念不忘的袁崇焕。

  崇祯叹了口气:“那就听大人的,不过洪承畴在陕西,近来陕西有闯王等流寇起义,何不让他镇压?”

  “陕西,让孙传庭去!”

  张景云顿了顿又说:“至于河南,今年天灾频发也有流寇作乱,也要小心盯防。”

  “是,大人还有什么指示?”

  张景云想了想说:“我最近听说,有个叫卢象升的人很厉害,他在大名府用计擒获巨盗马翩翩?”

  崇祯想了想:“确有此人。”

  “他手下哪来的兵?”

  崇祯说:“卢象升自然没有兵权,不过是抽集壮丁,训练乡勇,没想到还搞出不小动静。”

  “嗯,乡勇、壮丁尚且如此善战,此人有统兵之才,给他拨个几万两银子组建新军,看看他的本事。”

  “是,大人。”

  崇祯点头告退。

  张景云对于大明如今的境况来看,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方针,即,攘外必先安内。

  如果大明境内还不能拧成一股绳,内忧外患之下必留下可乘之机,让大清捡个便宜。

  而且这些年,大明太难了。

  根本不适合对外打仗。

  明末有多难?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踏马的小冰河时期,元朝到明末,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人口锐减。

  崇祯元年就大旱,全国灾荒。

  且今后还会逐年加强,饥荒面积,将越扩越大,陕西,山西,河南,浙江等地灾害连连,惨的一批。

  红薯这些东西本来就是量大管饱,可现在都跟不上灾荒减产的节奏,大清那边就比大明好不少。

  也是时也命也,大清入主中原后,小冰河时期就结束了,明朝的灭亡不能都赖崇祯,属实运气不太好。

  崇祯元年,十一月。

  崇祯兴高采烈的来向张景云汇报,孙传庭任陕西巡抚不足三个月,便连同陈奇瑜将自称闯王的高迎祥农民军打得溃不成军。

  “大人真是慧眼识人,这个孙传庭果然厉害,赋闲在家三年,一出山就是捷报连连。

  那闯王高迎祥被人吹得何其厉害,在他手里撑不过三月,甚至还被孙传庭活捉,即将押送京城问斩。”

  对高迎祥张景云倒是不怎么在意,历史上他就是被孙传庭俘虏的,还消灭十五股义军,打得李自成只剩下十八骑逃进了深山不知所踪。

  而那时候是崇祯八年。

  如今,孙传庭早了八年出山作战,想来大明这次不会由传庭死而亡,大明定能挺过难关,灭了大清。

  张景云忽然脸色怪异。

  他跟大清好像八字不合啊!

  前两个世界干掉了溥亦、西太后,尤其是刺杀西太后,让大清提前好多年亡了,如今又要将大清扼杀于摇篮。

  十一月下旬。

  弥补户部亏空的魏忠贤满载而归,他去了赋税最难收取的江南,施展铁血手段杀得江南腥风血雨,为大明带回来六百万两银子。

  “陛下,奴婢恳请前往凤阳守陵!宫里的事您就交给赵靖忠吧,奴婢再干下去恐怕会死无全尸!”

  魏忠贤一把鼻涕一把泪。

  这次去江南一方面弥补户部亏空,为来年用兵作战提前筹措军饷,二就是推广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纳粮。

  后者两天措施几乎将官绅、地主,彻底得罪透了,在江南两个月,魏忠贤几乎每天都被刺杀。

  最高时,一天被刺杀十九次。

  像魏忠贤手底下几个著名的鹰犬,竟然在防卫刺杀中被歹徒杀死,明明是人人唾弃的阉狗,却为大明王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厂公多虑了,您老是正当壮年,如今大明上上下下都离不开您,去凤阳给太祖守陵未免屈才。”

  “陛下?您不会还有事让我做吧?”魏忠贤心里一咯噔,顿时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崇祯却摇头:“厂公说得哪里话,您舟车劳顿,甚是辛苦,还是赶快回去休息几天吧。”

  “陛下,那奴婢走了?”

  魏忠贤不确定说道。

  崇祯点点头,魏忠贤连忙退去了,待他走后,崇祯来到张景云面前佩服说道:“大人眼光长远,没想到魏忠贤有这么大用处,我差点就错杀人才,”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改革有多困难,魏忠贤这一身凶名,但是让改革的进程加快了许多。

  崇祯本想一上位就杀了魏忠贤的,以此肃清朝政,如今看来,自己的目光还是太短浅。

  “魏忠贤应当重用!”

  张景云嘴角露出一抹讥讽,说道:“恰恰相反,魏忠贤该杀了,他的用处已经都发挥出来,是时候杀了一个魏忠贤让天下人都闭嘴。”

  崇祯瞪大眼睛,魏忠贤才刚回来,还是带着六百万两银子,张景云扭头就要杀了他?

  “杀他不需我亲自动手,魏忠贤不是说过吗?他要去凤阳守陵,过几天就让他如意吧。”

  张景云对崇祯说道。

  七天之后,魏忠贤终于达成所愿,可惜,他在前往凤阳的路上,被锦衣卫百户卢剑星、总旗靳一川,奉新任厂公赵靖忠的命令诛杀。

  事后,沈炼、卢剑星等人竟发现,那赵靖忠竟然是假传圣意,皇帝根本没明说要杀魏忠贤。

  赵靖忠见事情败露,欲杀人灭口,他利用东厂算计污蔑御史严佩韦,命令卢剑星和靳一川上门抓人。

首节上一节89/3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