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马以外,重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铠甲。
重骑兵的一套铠甲,一个工匠一个月都不一定打造的出来,最起码都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北王才去北郡多长时间,怎么可能拥有五万重骑兵!
拥有五万重骑兵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就代表着现在北王直接宣布脱离大夏,自立为皇都没有问题了!
而且要是北王真的拥有十万的蛮族俘虏兵,那就代表着即便朝廷知道他很可能有造反之心,这个时候朝廷也依旧不敢对他做什么,反而只能够以安抚为重。
按理说,北王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打造五万重骑兵,那他的这些重骑兵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既然多方情报都已经证实了这五万重骑兵的存在,那这个问题就很大了。
北王的五万重骑兵一亮出来,那就代表着他不仅仅只是拥有造反的能力,还有造反的心思了。
在大夏境内,尤其是在夏皇年年削藩的情况下,一个藩王打造出了五万重骑兵,这不是想要造反是什么?
这时候,赵文翰实在忍不了了,他直接开口问道:“陛下,臣斗胆问一句,北王拥有五万重骑兵的事情是否属实?”
夏皇冷漠的说道:“这个情报是王督军传回来的,同时也得到了朕的影卫确认。”
听到这话,大臣们倒吸一口凉气。
这么说来,这件事是真的了?
北王真的拥有五万重骑兵?
难怪先前的战报说北王率领北郡士兵一夜之间杀了二十万蛮族!
不过话说回来,北郡绝对不可能只是拥有五万重骑兵这么简单。
重骑兵在对步兵,尤其是农民兵作战时,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在对蛮族的骑兵时,优势并不明显,甚至还可能有劣势。
因为重骑兵比蛮族的轻骑兵更加的笨拙,不容易追上蛮族的轻骑兵,蛮族士兵如果想要逃跑的话,应该很容易。
如果北王率领士兵斩杀二十万蛮族士兵的战报是真的,那必然说明北王的手上还有东西。
至于这个东西是武器,还是军队,那就不好说了。
此时朝堂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有人弹劾北王想造反,但是北郡重骑兵出现的时机真的太好了,恰好是蛮族三十万大军南下。
别人北王才率领北郡的士兵打败了蛮族,你这个时候跳出来说北王意图谋反,那这不是找死吗?
谁敢这个时候出来指责北王?
这可是大夏创建以来最大的战功!
谁能够指责北王?
见朝堂上又没有大臣说话了,夏皇冷声说道:“怎么,难道你们一个个上朝的时候连早饭都没吃,一点儿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平时你们不是精神的很吗?怎么今天一个个都哑巴了?”
夏皇话音刚落,赵文翰就立刻跪了下来,随后大拜夏皇说道:“九皇子殿下骁勇善战,率领北郡士兵斩杀蛮族士兵二十万,还俘虏了十万蛮族士兵,实乃夏太祖陛下之后的第三人,九皇子殿下立下如此巨大的功劳,不可不赏,但凡俗之物已然配不上九皇子殿下的功劳,臣恳请陛下允许九皇子殿下回京,并且立九皇子殿下为太子!”
听到赵文翰这话后,一些大臣内心纷纷咒骂赵文翰,真是个老狐狸,明明知道夏皇年轻力壮,一直迟迟不肯立太子就是怕太子有其他心思。
赵文翰这个时候跳出来立太子,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让北王当太子,他这纯属是在恶心夏皇,并且挑拨夏皇和北王的父子关系。
听到赵文翰的话后,夏皇并没有立刻说话,他扫了一眼朝堂上的大臣。
他在等。
等另外一个人说话。
这时候跪在地上的林高远瞬间明白了夏皇的意思,他随即说道:“陛下,九皇子殿下虽然立下了惊天大功,但是臣认为立太子一事,滋事重大,不应该这么草率。”
夏皇依旧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落到了前面几个皇子身上。
此时几个皇子满头大汗,大气不敢喘。
尤其是八皇子路书云。
他已经彻底醒悟。
他总算是知道为什么他的每次刺杀都失败了,也总算是知道是谁血洗了他的府邸。
他们的这个九弟,隐藏的实在太深了!
大夏所有人都被他给骗了!
第124章 朕有意立他为太子
夏皇扫视了一眼众人,见似乎没有人再说话,他便开口说道:“太子一事,涉及国本,需从长计议,今日暂不讨论此事。”
听到夏皇这话后,赵文翰也没有继续说什么,他本来就是说说而已,再说了他也不可能支持北王。
朝廷官员就没有几个人会支持北王的。
一般的皇子,哪怕是不参与夺嫡的皇子,也有可能都和大臣们之间有些许往来,而北王是一个怪胎,他和任何大臣都没有往来,这谁要支持他。
除了楚家可能会动心之外,其他皇子的基本盘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北王毕竟和楚家有血缘关系,虽然现在楚家支持八皇子,但那是因为九皇子当初烂泥扶不上墙。
如今九皇子取得了这么大的战功,甚至已经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他们怎么可能不动心。
搞不好他们还会再次支持九皇子。
当然,这对于其他几位皇子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首先就是北郡的五万重骑兵!
北郡的五万重骑兵不解决掉,那北王永远都会是他们头顶的一把剑。
就算今后他们夺得了皇位,北郡这么强大军事实力,也同样很可能将他们给赶下台。
五万重骑兵不除,北王不除,所有皇子都寝食难安!
几乎在一瞬间,朝堂内的所有参与夺嫡之争的皇子都站在了同一战线上,那就是北王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必须把北王给搞下来。
此时夏皇继续说道:“诸位爱卿,北王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你们认为朝廷应该如何赏赐他?”
最终夏皇还是把这个问题丢给了大臣们。
北王的功劳实在太大了,连夏皇一时半会儿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赏赐他,太子之位肯定是不行的。
他本来就没有打算这么早立太子,更何况那个人还是北王,一个是不是自己孩子都不知道的皇子,他怎么可能立他为太子。
听到夏皇的问题后,朝堂上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这个功劳实在太大了,似乎只有太子之位才能够媲美这个功劳,其他的赏赐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但是显然夏皇不会将太子之位交给北王,那应该用什么赏赐北王,总不能够什么都不赏赐吧。
什么都不赏赐,大夏老百姓们要是知道了可不会答应,而且这也说不过去。
要知道北王杀的可是蛮族!
和大夏的老百姓有血海深仇的蛮族。
别人北王杀了这么多蛮族,结果朝廷一点儿表示没有,大夏老百姓怎么可能答应。
就在这时候,林高远说道:“陛下,臣认为,北王功劳之大,一般的奖励已经无法与之媲美。”
听到这话,赵文翰立刻呛声说道:“林相,你这不是在说废话吗,陛下需要的是一个具体的奖励,不是听你在这里说车咕噜话。”
林高远没有理会赵文翰,他继续说道:“臣认为拓疆令能够作为北王此次功劳的赏赐!”
听到这话,朝堂上一片哗然。
拓疆令,顾名思义,就是开拓疆土的意思。
在大夏创建的时候,夏太祖分封了不少藩王,这些藩王都是拥有拓疆令的,他们打下来的疆土,都属于那些藩王自己。
但是很快后面的夏皇就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为有些藩王的领土越来越大,甚至快要超过夏皇控制的实际领土。
后面几代夏皇共同努力之下,这才废掉了拓疆令,甚至于为了废除拓疆令,大夏还爆发了好几场战争。
后面到了这一代夏皇,他进一步削藩,现在的藩王基本上都是朝廷安排封地,他们即便是打下了别国的领土,那也是属于朝廷,属于夏皇,藩王没有资格据为己有。
若是将拓疆令颁发给北王,今后北王在北郡的领土就能够无限扩张,当然只要他有这个实力。
这对于朝廷来说其实并不算是好事,若是北王拥有太多的领土,他的实力很可能会进一步的提升,成为大夏更大的威胁。
不过……
在听到林高远的提议后,夏皇却并没有立刻否定这个提议,因为他发现这个提议似乎有点儿作用。
北王一旦拥有了拓疆令,那北王很可能就会为了扩大领土而向外发动战争。
战争是需要钱粮,需要消耗实力的。
再说了,北王在北郡,想要扩张领土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朝着北方扩张。
北方是蛮族的领地,这样一来,北王和蛮族的战争就还会继续。
这对于大夏来说,即削弱了北郡的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蛮族南下给大夏带来的威胁。
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只不过一旦动用了拓疆令,今后想要收回来,恐怕只有爆发战争,或者是让北王做下一任夏皇了。
一旦北王拥有了拓疆令,并且开拓了疆土,他肯定不会把手上的土地上交朝廷,这是想都不用想的事。
夏皇沉思了片刻。
随后说道:“拟旨,北王斩杀蛮族二十万,俘虏蛮族十余万,并在战场上射杀蛮族天狼王,立下大功,特奖励白银二百万两,布帛二十万匹,拓疆令一枚。”
见夏皇就这么把拓疆令给出去了,大臣们有点儿懵,前几代夏皇好不容易收回来的拓疆令,这一代夏皇居然又给出去了。
不过大臣们这时候也没有人说什么,因为相比较于拓疆令,人们更加在意的还是太子之位。
若是用一个拓疆令换了一个太子之位,那他们还是能够接受的,反正北方也是蛮族的地界,北王要扩张领土也只能够向北。
他要是往南,那就不是扩张领土,而是造反了。
只要北王不当太子,一切都好说,拓疆令给他也没事。
与此同时。
京城的北门,一个背着红色小旗的士兵正骑着马大声喊道:“北郡大捷!!!”
“北王率领北郡士兵斩杀蛮族二十万,俘虏蛮族十万人!!!”
士兵骑着马,朝着皇宫的方向一边跑,一边喊。
这种大捷本身就是要喊出来的,就是要让老百姓知道。
只不过林修明和监军在派红绫信使之前,叮嘱过他们,让他们不要在京城喊出来,等到了皇宫再喊。
因为北王的功劳太大了,这件事要等朝廷商量好了应该怎么给北王奖励才让老百姓知道最好,不然民间的舆论肯定会给朝廷制造一些压力。
不过路辰可没有想这么多,他想着反正这件事迟早老百姓都会知道的,于是派出红绫信使,让他在路上使劲儿的喊,还特意给红绫信使准备了好几十个水壶。
只有当大夏的老百姓都知道了北王在北郡斩杀了二十万蛮族,朝廷才不敢对他做什么。
这么大的功劳,若是朝廷没有奖励,反而想着削藩,或者说他造反,到时候肯定会失去民心。
此时此刻,京城的老百姓们听到红绫信使的战报后,顿时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