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仙:从旅行商人开始 第5节

“李家也有‘升玄’层次的存在?”

而赵晨在侧耳倾听之余,心里想的却是:“九个阶段……好像‘旅行商人’的受也分九个层次吧……”

求收藏,求推荐

第6章 大道文字

“甘州并无世家、上宗存在,因为这里地邻西域百国,根据我师门记载,在上古……嗯,也就是我大夏建立之前的朝代,这里属于我刚才提过的‘圣地’昆仑派的势力范围。

“而张掖李家虽然也传承悠久,但如今却只是望族,还称不上世家,家族里也没有‘升玄’存在,但既然能称望族,恐怕不缺‘洞玄’真人……

“仓儿,看起来你对江湖的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并不比你师弟强多少啊。”黄显钧馆主笑呵呵地回答道。

对于师傅的揶揄,冯师兄并没有啥反应,一来他脸皮本就比较厚,二来师傅一直都是这种风格,他早已习惯。

他只是疑惑地问道:“西域百国?什么西域百国?师傅,出玉门关往西,除了敦煌和零星的一些绿洲外,不是一旦深入就会彻底迷失方向,再也走不出来的无尽荒漠吗?”

闻言,一旁的赵晨也用带有疑问的眼神望向黄师傅,在原主的记忆里,玉门西面的“无尽荒漠”同样是生命禁区,连马匪都不敢长期滞留,后者更多是在北面的大漠活动,因为北漠连通着金州北庭郡,经常有商队往返。

由于话题终于回到了有关“昆仑派”的问题上,黄馆主也不再继续卖关子,稍微组织了下语句就对自己的两个徒弟道,

“在上古时代,西域并非无尽荒漠,而是由数不清的小国组成,得到昆仑祖师太初大道君的庇护……据师门典籍记载,那时候我们与泰西诸国的联系并不是通过海路,而是可以直接从西域过境。

“可在上古末年,太初道祖和昆仑派发生了巨大变故,导致西域百国一夕之间消失,化作了如今的无尽荒漠!

“上古那个王朝也就此灭亡,导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直到我朝高祖扫清寰宇,建立大夏,世间才得享八千余年太平……”

黄师傅正说得兴高采烈时,却被冯师兄“无情”打断道:“师傅,《高祖英烈传》的内容就不要拿来卖弄了,您说这段的水平还比不上茶馆说书的老张……

“赶快回到昆仑和西域百国是怎么没的话题。

“嗯,您这说事情容易跑题的毛病该改改了。”

黄师傅兴致被扫,顿时瞪了自家徒弟一眼,骂道:“就你事多……没大没小的!”

不过骂归骂,他还是接受了冯师兄的提醒,他扫了眼仿佛完全没注意到他们师徒拌嘴的赵晨,继续道:

“典籍里关于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也语焉不详,有人猜测是太初道君出了什么岔子,不得不自我封印,这才连累了西域百国;

“而当初滞留在甘州无法返回的泰西修行者则认为西域百国是被拖入了他们口中的所谓‘亚空间’……

“总之,各种猜测都有,却都没有什么实据,直到几百年前敦煌重新现世,‘封印说’才占了主流。

“据说张掖李家就是得到了敦煌的遗产,才有族人成就‘洞玄’,一举成为望族。

“在那之后,来甘州冒险的修行者络绎不绝,但除了最初有几个绿洲重新出现于现实外,后续再无发现,热度才逐渐降了下来……”

说到这里,黄馆主话锋一转,指着赵晨手中的秘籍册子,笑着道:

“而这本《金楼玉室十二重门行气秘录》就是某位修士在其中一个绿洲中所得,传说乃是道君嫡传的基础练气法门,被我机缘巧合得到,如今就正式传于你吧。”

这么贵重的典籍就这么给我了?是不是太过儿戏了?本来有些激动的赵晨听到这话反而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虽然他还不知道道君意味着什么,但仅听称谓也知道那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存在。

看了眼含笑望向自己的黄师傅,又看了看眼中没有任何贪婪和妒忌之色的冯师兄,赵晨一瞬间“悟”了:

“冯师兄未必不知道昆仑派和西域百国的故事,黄师傅也不是单纯在给我们‘补课’……

“这师徒俩是在这演戏呢!

“他们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其实就是为了强调这本《金楼玉室十二重门行气秘录》的珍贵,以回报赵嵩派火铳队护送金镖武馆去往郡城的人情。

“毕竟这便宜师傅也说了,他自身的功夫不能外传,只能拿这本凑数……

“不愧是老江湖,要是换了原主那个老实孩子,这会儿怕是已经感恩戴德了。

“另外,他们那么卖力吹嘘《金楼玉室十二重门行气秘录》,反而说明这本道君嫡传恐怕有些问题……”

思绪电转间,赵晨已经将黄显钧的心思摸了个七七八八,于是直接翻开了手里的这份秘籍,快速翻阅起来。

前面的锻体内容倒是没什么,正是原主都习练过几日的“太乙五行拳”,至于功法好坏,赵晨目前还没那个眼力和水平鉴别。

但后续的观想心法和行气法门却是用一种好似云水的波纹状文字书写而成,仅仅只是看着笔触,就让人感到一阵心烦意乱,但却又如同黑洞一般吸引着人的目光,仿佛那些波纹里隐藏着美妙的玄奥。

这时候,察觉到赵晨在一页上停留过久的黄显钧开口提醒道:

“不要多看那些文字,时间长了精神会受到影响。”

这句话在赵晨脑海内如炸雷一般响起,让他猛地回过神,不由得有些惊惧,因为刚刚的感觉和他进入这个世界前,直视那些不可名状玩意儿时的感受很相似。

“师傅,这是什么文字?”赵晨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嗓音干涩地询问道。

“这是上古云篆,乃是‘大道文字’的一种,其中蕴含这本功法的本源道理……但也很危险,看得多了很容易陷入疯狂,甚至化为怪物!”黄显钧打量了赵晨几眼,语气里满是感慨。

赵晨隐约觉得便宜师傅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古怪,不过他现在的注意力还在手里的秘籍上,也没过多在意,只追问道:“大道文字,为什么会危险?”

“不是文字危险,是因为‘知识有毒’!任何涉及规律、规则、本质的描述和阐释,都有很大的危险,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后才能承受。

“所以,大多数的典籍都只是描写方法和过程,让学习典籍的人在不断重复锻炼中自己归纳总结,这样相对安全。

“当然,如果只是锻体、练气、法力层次的功法,在关键地方用一些约定的暗语也行,只要不直接写出来,危险性也不会太大……比如你手里这本《金楼玉室十二重门行气秘录》,后面就附有解文名家对那段云篆的翻译和暗语注解。

“而‘大道文字’其实往往是被用来去阐述天地至理,大道本源的……它既危险,又是对普通人的保护。

“普通人看到‘大道文字’最多觉得头晕眼花,就像你师兄一样……而能被它吸引住,说明你灵魂天生强大,悟性很高,也算是修道种子了。”黄显钧说到这里,遗憾地叹了口气,“如果不是我将手中的名额给了你二师兄,真应该将你推荐到我‘禹王宗’去修行。”

知识有毒……阐释本质的道理会让人疯狂……难怪大夏王朝发展了8000多年,科学技术也才这个水平。

或者说,只靠经验总结,无法深入研究原理的情况下,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也许还是因为有喜欢科技的高境界修士存在吧?

第7章 再入星槎

不过,所谓“知识有毒”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是这个世界独有的特点,还是其他什么外因?

比如我“见”过的那些世界之外的不可名状物?

它们不想这个世界发展出太多的高端战力或前沿科技,所以才让“知识”有了“毒”?

赵晨的思绪渐渐发散开来,一时间越飘越远。

见他陷入沉思,黄显钧馆主可想不到自家这个小弟子会去思索一些要命的玩意儿,只以为他对于《金楼玉室十二重门行气秘录》并不满意,所以再次开口强调道:

“‘上古云篆’虽然危险,但这本真气境界可以修行的秘录依旧价值不菲……再加上后面附的那段翻译和暗语注解,如果拿到修行者的集会中去交易,至少也能卖出500贯!”

说到对上古云篆的翻译和注解时,黄显钧馆主的语气里微微有些得意。

听这口吻,你之前说的所谓“解文名家”该不会就是您老自己吧?回过神的赵晨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句。

这便宜师傅虽然现在落魄,仿佛只是个会一两手绝活的普通武者,但据其刚才自述,再加上昨天与他比武的“黄衫铳士”商业互吹时的佐证,可以知道这位“一镖震赤金”的“金镖客”出身一个叫“禹王宗”的宗门,且原本至少也是“通玄”第三境“法力”境界的高人,只是不知因为什么被废除了功力,逐出师门了而已。

他虽然功力尽失,但境界可能还在,所以才有能力解读出上古云篆的内容?

“另外,如果这本秘录真的能卖出500贯,那当真价值不菲……毕竟我这个身体的便宜爹,经商一年的利润明面上也就500到800贯。

“这便宜师傅虽然又自恋,又爱显摆,但本事还是有的。”赵晨暗暗思忖道。

在如今的大夏,1000文钱为1贯,而最便宜的红黍米每斤只要两到三文,这其中还大部分是运输和储存的费用……而一贯钱的购买力相当于八九百rmb了,甚至更多。

至于红黍米,则是一种官方提供的此界特有粮食,口感很差,也没什么营养,但勉强可以填饱肚子……它的好处在于价格极为低廉,且官府几乎能无限量供应……

但常吃红黍米的人似乎都活不长久,绝大部分都活不到四十,一旦习武还死的更快,就连山贼土匪抢劫都不会抢这种粮食。

赵晨再次收回发散得有些远的思绪,合上手里的秘录,向黄显钧行了一礼道:“多谢师傅赐法。”

见小徒弟终于认可了《金楼玉室十二重门行气秘录》的价值,黄显钧也暗暗松了口气,笑着说道:

“你在修行上还有什么问题吗?今天既然有暇,为师我索性一并解答了。”

赵晨想到那个进入“大日星槎”的必要条件,试探着问道:“师傅,什么是‘入静’?”

“‘入静’啊……如果是仓儿问这个,那我一定骂他好高骛远。”黄显钧闻言再次端起了架子,在看了眼三弟子冯仓的同时,捋着胡须道,“但你不同,作为修道种子,你询问‘入静’事宜,倒是正当其时。”

见此,赵晨很识趣地接话道:“为什么?”

黄显钧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话锋一转,说起了别的:

“我刚才讲过,修行分为通玄、洞玄、升玄三个大层次的境界,而通玄第一境就已是真气境,完全没提之前的‘锻体’阶段,知道为什么吗?”

赵晨老实地摇摇头,他心里其实也有这个疑问,毕竟原主的记忆里,黄师傅在教授“太乙五行拳”时曾说过,“锻体圆满,真气自生”,想要修成真气,无论如何也避不开这个境界才对。

“那是因为修行宗门或者修行家族的子弟并不需要像普通武者一样通过日日打磨身体、强健体魄来进行锻体,继而壮大自身魂魄。

“他们要么直接挑选如你这般天生灵魂强大或者体魄强大的修道种子;要么为自家弟子、族人从小进行药浴,服食灵谷,壮大魂魄;要么有宝物或者强大修士用自身神通辅助弟子观想……

“总之,修行宗门或家族的弟子,于十三四岁身体初长成时第一次修炼,就是从入静观想开始,生成‘灵觉’,再配合对应‘心法’,高屋建瓴地进行锻体,这样一来事半功倍。

“一般修行宗门中百日即可锻体圆满,筑基成功,凝聚出一口真气……也就是所谓的‘百日筑基’了。

“而事实上,上宗弟子连百日都不用,甚至有‘入静大成,立地筑基’的例子在。

“再反观普通武者……”

说到这里,黄显钧扫了眼神色暗淡下来的冯仓,继续道,“普通武者日复一日打磨锻炼,想要锻体圆满也得七八年的时间,这还是有完善的锻体功法,且成功入静才行。

“而许多武者的传承或许攻击手段凌厉,但并不能将身体的细节处锻炼到,导致根本跨不出生成真气的那一步。

“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接触不到修行功法的武者就将锻体这个层次称为‘问玄’境,取了‘叩问玄天修行路’的意思。

“总之,魂魄相连,体魄强健,灵魂自壮……而灵魂越强,入静也就越容易,一旦入静大成诞生‘灵觉’,就能够引导自身身体各处共鸣,练就第一口真气。”

一口气说完这些后,黄显钧走回里屋,取出一个画轴,展开后铺在了桌子上。

赵晨定睛一看,正是他刚穿越至此醒来后看到的《禹王治水图》,只是馆主手里这一幅更有神韵。

“这《禹王治水图》是我法力没被废除前亲手绘制,还残留着几分形意,时常观看临摹其实有着一丁点壮大灵魂的作用,所以我之前才吩咐你们进行临摹……可除了晨儿,其他人都临了个什么?”黄馆主说着,狠狠瞪了冯仓一眼。

冯仓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并不沮丧,在这方面他早就被骂惯了。

原来我在武馆房间里看到的那幅图是原主临摹的……原主水平有那么高吗?赵晨转着心思的时候,就听黄显钧接着道:

“你现在摆出‘太乙五行拳’里的静桩,然后在脑海里勾勒出《禹王治水图》里随便一件东西,不要选太复杂的。

“这幅《禹王治水图》留有神意,所以必然会让你印象深刻,对你这种修道种子来说勾勒出部分画面不会很难。

“记住,抱元守一,守一而得静。”

赵晨依照黄显钧的描述,摆开姿势,然后慢慢将思绪收束,想象着那幅画中的河流。

不知过了多久,他眼中视线突生变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体内部,看到了自身循环往复的血液。

这就“内视”了?那不是入静大成,灵觉诞生后才有的神异吗?结合师傅的讲述,他很快便弄明白了自身当前的状态。

不过因为只是单纯“入静”,缺少配套的观想法和心法,所以只能“看”着,却没办法干涉或修炼。

新鲜了一阵后,赵晨心中微动,不再想象大河,转而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九曜金章”的画面。

于是,在下一刻,他就已经置身于那座被雾气笼罩了绝大部分空间的宫殿内。

“果然又进来了!”

第8章 事变

冰泉镇,富商赵嵩宅院角门门口。

一个油头粉面的年轻人伸长脖子顺着半开的门缝向内张望,却并不敢真的进去。

片刻后,虚掩的角门被完全推开,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丫鬟迈着缓慢而优雅的小步,从宅院里走了出来。

首节上一节5/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