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开局瞎子,从拉二胡开始 第520节

“有心了,辛苦。”

“力所能及之事罢了,反倒是我能见到李师兄当真是有幸。”慕白难掩激动之色。

只是眼看着飞舟要离开了,也来不及叙旧。

于是,无奈匆匆跟李平安告了别。

临走时,李平安拿了许多特产给对方,算是辛苦费了。

李平安翻看了一下信,这字迹一看便全是闰土摘抄的。

来信无非还是那些个友人,景煜、长青、阿丽亚、赵玲儿....当然还有闰土自己的信,出乎意料还有师父清风的。

李平安一一拆开,细细读了起来。

景煜自从为官以后,收敛了许多。

第一封信是两年前,因为大隋官场不允许官员出入妓院。

所以景煜在信中表明自己要戒色。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

四息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再他娘的去青楼,从此以后我就不姓景。”

第二封信已经是半年后了,署名是晋煜。

李平安:........

改名字改得倒是挺快。

当然,也就诚实这点值得表扬了。

长青的第一封信是在三年前,“许久不见,李施主生活如意吗?小僧最近有些困扰,尿尿很不通畅,施主尿尿通畅吗?”

第二封,“李施主尿通畅与否?”

第三封:“通畅?”

第四封:“小僧最近尿尿还是很不通畅。”

........

李平安:(⊙o⊙)…

我朋友中就没有一个是正常人吗?

于是回信:“这边建议割以永治!!”

阿丽亚的信则是说了一下自己的近况,更多的还是吐槽师门内的哪一个长老,哪一个弟子....

至于王毅和胖俊,二人自己都见过了,也都知道自己不在蜀山。

所以没有给蜀山寄信,也属正常。

闰土的信很简单,概括一句话,想大哥,想牛哥。

赵玲儿则是告诉李平安,有个书生将李平安的事迹写成了小说,并且在京城极具欢迎。

书生?李平安立马想到了在百鬼城救出那个白面书生。

倒是真的出书了。

最后一份是小萝莉清风的信。

“你个兔崽子,离开蜀山之后就没了消息,也不知道给为师来一封信。

没良心的,罢了罢了,就让我这个做师父的亲自给你写一封吧。

好久没写过字了,字有些丑,将就看吧。

这些年通天峰少了你冷清了不少,闰土酿的酒虽然也好喝,可终究比不上你酿的。

现在蜀山中流传着许多你的故事,想当初收了你还是出于一些私心,不对!全是私心。

看样子为师这个决定没有错,我无所事事了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收了你这个徒儿吧。

为师知晓你与常人不同,只盼着你能常回来看。

毕竟你接下来的路,我们便不顺路喽........

可可爱爱又迷人的清风。”

从文字的描述中,李平安便能想象到写这封信时清风的模样。

与君同舟渡,达岸各自归,这世间的事情大抵就是如此。

第496章 祁州

天空泛起一片红霞,将海水映照得一片通红,煞是好看。

李平安戴着斗笠,坐在小船上,手里拿着鱼竿,悠闲地哼着小曲。

大海便是这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

有时景色美不胜收,有时暴雨来临,黑云压城城欲摧,让人觉得十分压抑。

动时如雷鸣,静时如细雨。

不过大海真的能让人的心在一瞬间变得开阔,变得无拘无束。

不同的人,看海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哞!”

老牛忽然叫了一声。

远处,是一片荒凉冰冷的泥土,无数海鸥在岸边盘旋。

海上起了雾,浓得化不开,这让远处的大陆也变得虚无缥缈起来。

李平安站起身,静静地望着大陆的一角。

水平线之上,静穆与辉煌的夕阳就千万支光箭,呼啸着射穿天空的云层。

从出发到现在,用时四年零八个月。

这些年来,他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李平安和老牛就像是一朵悠闲的云彩,在九州飘荡,偶尔住一段时间,再离开一段时间,就像是没有线牵着的光点。

有时,李平安会呆呆地望着奔腾的海水,看着树梢上的微风,看着夜空中的星辰,看着天空中的云彩,看着这一切,一动不动。

只是,他的模样却没有落寞,而是一种久违的归宿,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宁静与安详。

幽静的小路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星湖,熟悉的山川草木,蜿蜒的瀑布……都在诉说着这就是人间。

日出日落,晨昏交替

............

祁州。

官道之上,一人一牛面带笑容。

刚一踏上地面的一刹那,感觉是那么踏实,那么安定。

暮色沉沉,天星似灯

游人如织,车马喧哗。

巡逻队一队接一队,衙门捕快在路口盘查行人

青石铺就的街道上,有的背着篮子,有的推着独轮车。

有说有笑,互相打招呼,走得很慢。

偶然过来一群闲人,坐在阁楼上,一边看戏,一边喝着花酒,看着像是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

李平安和老牛停下,向一位卖菜的老丈讨了两碗茶水喝喝。

随便打听一下这是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老丈十分热情,问他是从哪儿来。

“中州。”

“中州?中州是什么地方?”

“很远的地方。”

“怎么来的?”

“渡海。”

“哦。”老丈似懂非懂,却还是告诉李平安。

此地叫阳葵城,隶属河畔府内。

过了河畔府内,便是京城。

李平安又问这是什么朝代,什么年号。

老丈好奇地打量了一眼李平安,似乎是诧异对方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

折扇打开的声音,紧接着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此地是夏朝,年号景德。”

李平安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却见是一个锦衣华袍的公子。

就在锦衣公子说话的同时,桌面上坐着的其他人都不约而同地望向了李平安,虽然有的只是假装无意瞥了一眼。

可仍旧逃不过李平安的感知。

李平安拱了一手,“多谢。”

“无妨,方才听阁下说是渡船而来,当真?”

“自是当真。”

“若是不介意,不妨坐下来喝杯茶,吃点糕点。”锦衣公子道,“自然钱我讨。”

李平安知晓这祁州流通的民间钱币与中州不同,于是便痛快地坐了下来。

“那便失礼了。”

“阁下这头牛?”

“与我一路同行。”

“有趣,阁下不远万里为何从中州来到祁州?”

“.....”李平安沉默片刻,最后只给出了两个字,“溜达。”

锦衣公子疑惑地眨了眨眼,以为李平安会给出什么理由,结果来一句溜达。

于是轻咳一声,好奇道:“我只听家中的师傅说起过中州,不知中州比起祁州如何?”

“各有其美。”

首节上一节520/6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