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我,东海龙太子,拜师菩提 第14节

敖青于是牟足了劲,朝向前方大路,全力飞行!

顿时。

一道道风云变幻,出现在道路的两侧。

敖青微微一怔,他隐约间,看到了道路的两侧,出现了许多场景的碎片。

那似乎是描绘着什么人故事的碎片,但那碎片消失的速度极快,仔细看去,就无法捉摸其中一点。

他皱起眉头,但动作没有停止,继续向前。

敖青认为那碎片很可能是一些纷杂的思绪,试图阻挡自己的道路。所以他的目光很干脆,只看向那道路尽头的“霞光”。

此刻的他,已不再想其他的事物了。他要做的只有一点,就是抵达三星洞!

就这样,敖青的速度越来越快,那道路尽头的霞光,似乎也开始越变越大。

“自己是接近了?”敖青不由想道。可是为何又感觉,那“霞光”虽在眼前,道路却始终没发生太大的改变?

轰!

忽然,前方浮现出一道黑影。进而,一个陡坡出现在敖青眼前。

他连忙挺起身躯,向上飞高数里。动作,也不由放缓了些许。

“从远处看,道路几乎是平坦的,虽然有坡度,但总体差距不大。没想到到眼前,这坡竟然这么陡?”

敖青不由一怔。

但紧接着……

“不对!”

如果坡如此陡的话,那一开始在自己的眼前,应该不至于显得那么平坦。

难道说……

他陡地回过神来。

看向左右两侧,敖青瞳孔收缩。

左右两侧的道路,似乎也变宽了!

不是坡变陡了。

也不是路变宽了。

而是……自己变小了!

敖青猛然朝天空飞去。原本他之前测试过,自己能高飞两百里。

可这一次,仅仅不足二十里,他就无法继续向上飞去了。

原本两千多丈巨大的身躯。此时,也只有数百丈大小!

这条路,似乎越往前走,自己的身躯就会变得越小。

并不是那“三星洞”的霞光变大了,只是,自己的视野,变小了!

敖青顿感不妙。

自己越接近终点,身躯就会越小,速度就会越慢。

等自己身躯只有半分之时,速度,也会半分。

从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再到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六十四分之一。

虽然,看似和终点的距离缩短了。但是,所花费的时间,始终不变。

道路恒定,但前行者要走的路程,却还是那么远!

即使终点就在眼前,但是,却永远,都抵达不了终点。

无限趋近,永不相交!

如今自己的状况,仿佛也是如此。

三星洞就在路的尽头。可是,自己向那里飞去,却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小,最终渺小犹如蝼蚁,乃至于疥虫。

若这个渺小没有极限。那么,即使“霞光”就在眼前,自己……也永远都到达不了三星洞!

而且。

敖青心中有了几分不好的预感。

他转过身去,朝来路走去。然而却发现……与之前不同,即使选择回头,自己的身躯,也仍然没有恢复原状的动静!

修道之路……可没有回头路!

第二十章 碎片

在神话中,有很多神通不可思议,神奇之至。

类似眼前的状况,也并不是没有。

比如那壶中日月,袖里乾坤。其实原理也是类似。

包括之前的山林,敖青变多大,山林就变多大。无穷无尽。

但是。

眼前的“变小”,却似乎,让敖青的本源力量也弱化了!

而且那力量,甚至不可召回。

他似乎陷入到了一个僵局之中。

虽然就这样回去的话,自己也许能够离开方寸山。但是如果直到离开方寸山,自己的身躯也没有恢复如初呢?

要知道,龙族的天赋神通,龙族的强大,其实本质上就是躯体的大小。

龙躯越大,神通就越强大,也代表着天赋越强大。反之龙躯越小,神通就越小,天赋也就越差。

如果自己来这一趟,结果身躯反而只剩下了几百丈回去。

那……要怎么跟父王交代?

就算如实说了。难不成敖广还能去找菩提祖师算账?

再说了。如果就这样停滞在这里放弃的话,敖青自己,也不甘心。

所以他的确是没有回头路的。

可是,如果就这样莽下去,结果恐怕仍然逃不过“覆灭”。

理解了原理以后。敖青不认为,自己一直走下去,就能够有机会到达终点。

很可能自己会变得无穷小,乃至于最后连回头,都回不去。

只能永远被困死在这条路上,彻底被消灭。

当然了,理论上来说,敖青也可以将希望寄托在观音菩萨的身上,默念菩萨名号,请菩萨过来救自己……

但是,其实眼前的,不一定只有危险。所谓“危机”,危险与机缘并存。而菩提祖师弄出这条路来,也不可能只是为了要对付自己。

“一定有什么办法,可以通过这条路。”敖青深思了起来。

他的脑海中仔细回想着从踏上这条路以来,发生的事情。

忽然间,他想起了,路上的那一个个碎片。

难道说破局关键在这里!?

他目光一动,紧接着,凝神静心,平息提气。陡然看向周遭!

瞬间。

原本,是一片空荡的左右河水之上,忽然浮现出了一个个“场景”的碎片。

敖青回头望去,却发现,一路之上,自己所经过的地方,到处都有着这些“碎片”!

那碎片是……从“自己”身上脱离下去的!

这一次,他在碎片之上,赫然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经历。有的是源自于过去,有的是出现在未来。这些,似乎都是自己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思绪、念头!

……

……

“看来,他已发现了此路的玄机。”

菩提祖师微微抚须。

此路,是自己成道前的心路,名为求道路。

道之深远,不可捉摸,不可估测。

其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在。可以在高天之上,也可以在屎溺之中。可以在目光所见之处,也可以在不可捉摸之地。

但是。求道之路,乃是极为遥远的路。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抵达道的“尽头”。

即使是强如道祖,将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存在强行命名为“道”。但是,道祖,也不曾真正地捉摸到“道”。

所以这条求道路……没有尽头!

另一方,观音菩萨也在看出了这条求道路的玄机。她不由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浮现出了许多念头。

但菩萨毕竟是菩萨。她的心神虽短暂地沉浸在求道路上,但仅仅片刻,便从中脱离了出来。

求道路,没有尽头。

这一点,她自然早就知道。但观音菩萨的目光,从来没有放在“道”的尽头。她虽然的确是在修道,但却从一开始就不在这条路上。

或者说,纵使她在这条路上,这条路,也不能困缚住她。

不过菩萨是菩萨。敖青,却并不是她这样的大神通者。

观音菩萨看向敖青,眼中浮现出些许担忧。

这求道路非同一般的险恶,敖青,只不过是一个尚未踏足修炼的“凡俗”而已。

菩提祖师……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不,仔细想想,在敖青展露了自己的悟性以后,这条路的考验,也就不算是夸张了。

或者说,菩提祖师的内心,已经认可了此子!

因此,这“求道路”,与其说是考验,不如说更好像是在帮助敖青。

一方面衡量其潜力,另一方面,如果此子能发现这路上的玄机,则是帮助他激发潜力!

观音菩萨不禁感到钦佩。这祖师,当真思虑远大。能够将一道考验,化为一门预授课。

可谓是用心良苦。

看来他对这龙太子很看重呀!自己收徒的机会,又渺茫了一些。

是的。

虽然“道”没有尽头。但是,却也有长短。

能够走多远,也是代表着一个人潜能的体现。

首节上一节14/2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