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搜集金手指 第86节

“直接说!”吴思源不喜欢这欲言又止的样子,说道。

“吴总,您这配方里面,不会是加了那个……罂粟壳吧?这东西可是犯法的!”关学列一咬牙,道。

苏世贤和林美仪也是一脸凝重。

听到这个名词,吴思源楞了一下,旋即恍然。

因为传闻【罂粟壳】能让菜肴“加香加味”,其实也就是能让人上瘾,所以经常有不法商贩往里面添加,都是为了生意。

每年,公安机关都会抓到一批往火锅、面条中加罂粟壳的商贩。

可是,别人家是为了生意,为了增加【回头客】才这样做。

吴思源有金手指,哪里需要做这些下作的事情!

吴思源哭笑不得,道,“你觉得以我现在的身份地位金钱,需要做这种风险极大的事情吗?”

“而且,哪有老板知道饭菜有毒,还吃得这么香的?”吴思源撇了关学列一眼。

关学列顿时尴尬一笑,解释道,“老板,我只是心直口快……”

“不过你们有这种心态也好!我们公司只赚该赚的钱,违法犯罪的事情我不做,你们也不准做,知道吗?”说到最后,吴思源的语气变得很严厉。

“知道!”

“知道,吴总!”

“是,吴总!”

三个高管顿时正色地说道。

吴思源这才点点头,道,“这是我从一个人那里学到的配方,我可以保证,这个配方绝对是对人体无害的,也不会添加了法律不允许的原材料!”

“我打算依靠这个配方,尽快进军调味品市场!你们都说说看法!”吴思源背靠着老板椅,对眼前三个高管说道。

三人俱是沉默。

一会,才有苏世贤率先出声,道,“吴总,首先这个配方确实很出众,不过【十三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市场份额大多被【王氏十三香】所垄断,我们作为一个新牌子,贸贸然进去这个市场里面,势必要牵扯大量的精力,还有投入不低的金额作为前期市场开发的费用!”

“初期我会先投资5000万元,够不够开拓市场?”吴思源直截了当地问道。

当初卖金子,吴思源手头上就有2.47亿元的现金。

投到农业开发公司上,吴思源投了一个亿。

投到贸易销售公司上,吴思源又投了一个亿。

他手头上只剩下4700万元,加上他之前剩余的,凑够5000万出来,并不是难事。

“够了!够了!”苏世贤看吴思源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立刻说道。

顿了一下,他又立刻说出自己的建议,以挽回自己在吴思源心中的印象。

“吴总,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我建议直接在市面上收购一家专门做香辛料调味品的厂家,这样方便我们快速进行生产,同时也可以借助厂家原有的渠道,迅速进入市场之中!”

“嗯。”吴思源点点头,这倒是一个好建议。

如果从头开始建的话,那时间太久了,影响力也会提升得很慢。

“不过苏总,光有配方还不够,调料品行业对于我们毕竟是一个陌生的行业,所以必须要有相关经验的优秀管理者,才能带领公司的调味品事业闯出一条路!”

苏世贤说的的确有道理,吴思源手指瞧着桌子,又陷入了沉思。

------------

第二十章 调味品的江湖

【十三香】属于复合香辛料的一种,与它相似的产品,还有【五香粉】之类。

在这一行业,企业规模并不大,500人以下规模的厂家就占据了48%,500人以上,1000以下的厂家,占据了27%,而厂家规模超过2000人的大企业,还不到10%!

苏世贤等高管,为吴思源找到的一家香辛料厂家,就属于500人以下规模的小厂。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嘉味调料品有限公司】,处于禹省乐川市宏业产业园内,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调味品企业,主营红油豆瓣酱、油醋汁、油泼辣子、各种小料包、鸡精、香辛料及各种卤料包,在当地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林益信从一介小作坊起家,起早贪黑,靠着诚信和味道,一步一个阶梯,慢慢做大,算作是乐川市一个老字号,卖得还算不错。

只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创始人林益信年纪变大,没有精力再管理公司的事物,于是这家家族企业,就交到了林家的二代男丁林晓风手上。

林晓风从小被送到国外读书,读完回国之后,就一直野心勃勃想要大展拳脚。

只可惜志大才疏。

接手公司之后,他不顾公司原先的营销总监董辉明相劝,自以为是,行事激进,在公司开启了节流和开源两个政策。

在节流方面,林晓风压低原材料采购价,供应商无利可图,便用次品,或者其他品种的原料供应,导致【嘉味调料品有限公司】多款主打调味品风味变差,引发顾客不满。

很多老顾客买了一次之后,就不愿意再买,转而购买其他大品牌的调味品,最终导致顾客流失,市场份额降低。

在开源方面,他又推出多款新品,妄想走调味品全品项道路,强压经销商货物。

结果市场反响不好,货物全部积压在经销商仓库,又一直没有帮人家处理,导致经销商怨气满天。

在调味品市场仍不稳定的情况下,林晓风又听信了专家的【鬼话】,说什么多元化经营,跑去跟人家合伙开发房地产。

结果开发商卷款跑路,林晓风这边又亏了上千万元。

折腾了一两年,终于,林晓风成功地把【嘉味调料品有限公司】折腾到了破产边缘,欠了一屁股债,还有各个经销商那里一大堆烂账!

白发苍苍的创始人林益信不得不出来处理烂摊子。

他同意将公司以一百万的价格,卖给吴思源,不过有个条件,就是吴思源必须同时接手【嘉味调料品有限公司】两千三百万的债务!

也就是说,吴思源其实要用两千四百万,买下这家公司。

老实说,【嘉味调料品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不会超过500万。

林益信开出的这个价格,是溢价了。

不过看在时间成本上,还有【嘉味】的品牌和渠道,吴思源最终接受了这个报价。

两人很快签订了合同。

随着转账成功,吴思源成为了【嘉味调料品有限公司】新的主人。

他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找来了【嘉味调料品有限公司】原先的营销总监董辉明。

说是营销总监,其实他之前做的一直都是总经理的活。

董辉明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国字脸,梳着整整齐齐的头发,还打着蜡,表情严肃。

他高中毕业之后就进入【嘉味调料品有限公司】,从一介业务小兵做起,一步步成长,从主管,到经理,再到营销总监,对调味品市场上的各种情况都是门清,跟禹省各大调味品大经销商的关系也非常好。

这两年,【嘉味调料品有限公司】还没有跟旗下的经销商闹到对峙公堂的地步,就是有辉明的原因。

当然,这些经销商过期货的问题,还是得处理的,只是暂时被董辉明压下去而已。

董辉明对于吴思源刚接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并不感到意外。

所谓【将择兵】,【兵也择将】,对于这个新东家,董辉明也想见一见,聊一聊。

要是跟林晓风一个样,那就恕他不奉陪了。

他可没有多少时间在这里陪人家耗了!

【海天调味有限公司】一直像挖他来着,只是他之前念着老东家的旧情,所以不为所动。

新东家就没有这样的顾忌了!

吴思源还不知道这位营销总监有这样的心思。

他见到董辉明之后,很直接就问道,“董总,你身为公司的营销总监,对调味品行业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是怎么看的?”

营销总监董辉明闻言便是一震,他知道这是新东家对他的考验。

他思考了一下,便道,“近几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迅猛,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市场增长率,目前调味品行业总产量已超过15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见调味品行业还是一片蓝海!”

“这一行业主要有几个特点!”

“第一,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全球每年调味品营业额高达2180亿美元,占食品工业额的10%左右,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而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的总产值为1300亿左右(约合200亿美元),占比还不到世界调味品市场总量的10%,行业年均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

“与世界调味品行业规模总量相比,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见,我国调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吴思源听了点点头,这个董辉明还是有一点料的!

董辉明继续说下去,他现在说的,都是他平常对行业的思考,“第二,地域特征明显。调味品是从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一个行业,其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最大特点是受制于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比如,我国酱油市场的规模为500万吨,海天作为目前最大的酱油类调味品企业,产量却仅占全国酱油总产量的8%,主要原因就是酱油企业集中度不高,呈现出【诸侯割据,区域为王】的业态。而著名的【四大名醋】,也主要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同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目前,调味品行业内的整合只是集中在一线品牌对中高端市场份额的争夺,对中低端市场的冲击力依然非常有限,这意味着调味品行业的商机无限。”

“所以调味品企业应及时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突破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传统工艺的束博,用现代化大生产体系取代原始的手工工艺,更重要的是,要大力进行产品、口味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如在传统行业中注入时尚化的元素,这将是调味品行业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第三,外资品牌占主导。国内传统的调味品企业大多从国营企业转制而来,因受企业机制的影响,大多形成了僵化、固化的经营风格,因此企业竞争力不强。”

“近十年,随着大批外资企业进驻中国,我国调味品市场正在经历着一轮轮大的行业洗牌。经过数年的行业整合,我国部分调味品企业已经被外资控股或收购,在各个细分品类中,已基本形成了以外资品牌为龙头的市场布局!

“虽然这些外资品牌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多数产品定位为高端市场,尚未对我国的调味品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国内调味品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势必能成功占据调味品行业的部分市场份额。”

“所以我认为,调味品行业还是有着无限的商机,公司能够有所作为!”董辉明总结道。

“那你认为我们公司要怎么发展?在大企业,外资面前,我们可谓是势单力薄?”吴思源又考验道。

“无可否认,面对大企业和国际调味品巨头,中小企业在经济实力、技术资源等各方面都不占有优势,很容易受到知名品牌的排挤和挤压,生存环境日益恶劣。”

------------

第二十一章 【嘉味牌十三香】(4000字大章求订阅)

“但这不意味着中小企业没有机会!”

“首先,中小企业应该明确一点,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必须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为核心,坚持特色产品的路径!”

“中小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尽快完成资本的积累。运作资金的不足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软肋。因此应当改变以往走低价竞争的老路,避开同质化竞争的陷阱,走特色产品之路。中小企业经营的着眼点不在销量的大幅增长,而在于盈利能力的提升。控制销售成本,以地域饮食文化为中心开发新产品,在局部地区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董辉明说的头头是道。

“其次,要强化核心产品,力争在细分品类在区域市场建立优势!在自己的核心品类领域进行产品的多样化,同时将自己的产品线向竞争比较薄弱的领域延伸!”

“中小型企业在产品开发上,避开跟风策略,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和中医理论,都为新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关键是如何挖掘其中的宝藏。”

“当有资金和产品,紧接着,就是要着重建立起以产品为核心的渠道策略!”

“根据产品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采取相对应的渠道组合。中小企业的渠道渠道不求大而全,只求小而精。尤其涉及是在销售成本高,自身产品不占优势的渠道时候,该放弃时就放弃。”

“中小企业的渠道策略的核心就是:有利可图就做,无利就放弃。同时也可以根据经销商的实力不同选择不同的经销商运作不同渠道;加强厂商关系,力争实现厂商价值一体化;要锁定不同的经销商资源,将经销商的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企业,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两点就是加强包装设计和终端陈列,建立高效的营销管理机制和极具战斗力的营销团队!能将产品最快速度铺到消费者看得到的地方,才是最快卖出产品的方法!”

董辉明一气呵成地说道。

吴思源忍不住点点头,道,“说得不错!”

“董总监,今天中午一起吃个饭吧,我们再具体聊聊。”

“好的,吴总!”老板的邀请,董辉明自然不会拒绝。

当天中午,董辉明就吃到了用特制【十三香】烹饪出来的美食。

董辉明也是吃得停不下筷子,只不过,身为行业中人,他是一边吃,一边皱眉细细品味。

吃到最后,董辉明皱着眉头,对吴思源道,“吴总,这些饭菜,用的好像是【十三香】,不过比一般的【十三香】,调味效果要好太多了!简直无法形容!”

首节上一节86/2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