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搜集金手指 第53节

忙活了好一会儿,吴思源才洗了手回去屋子里。

屋子里,李秀芝在炕头上,用自己的小包袱做枕头,已经累得睡过去了。

这些日子舟车劳顿,加上对未来前路的迷茫未知,确实让她心神疲惫。

在吴思源这里找到一个“家”后,就抵挡不住困意,沾上炕头就睡着了。

大西北的晚上寒风可是透彻入骨。

吴思源给小姑娘盖上一层被子,又烧了火炕,然而才往里屋的火炕走去。

今晚他的内功还没有练呢!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的时候,吴思源就被外屋一阵低声的哭泣声吵醒。

吴思源走出去一看,李秀芝哭得梨花带雨。

吴思源沉默,无论是杀人还是种田,他都熟。

但安慰女孩子,他却没有点亮这个技能。

“你是不是,嫌弃我长得丑?”李秀芝面带自卑地问吴思源。

“不是不是,你长得很漂亮!”这是吴思源的心里话。

“那你为什么不跟我睡觉?”李秀芝很直接地问。

原本一句很有诱惑力的话,在这种语境之下,却显得莫名的悲呛。

吴思源真的苦笑,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说他是一个外来客?

还是说……

吴思源只得道,“哎,我是一个右派,跟着我,会耽误你的!”

哪知道李秀芝道,“姓郭的大叔跟我说了,你不是一个坏人。”

“我是一个犯了错误的人,注定要在这个地方劳动一辈子的。”吴思源又道。

“一辈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这里劳动。”李秀芝低头又坚定地说道。

她一边说,一边从她的包裹里拿出了一小方蓝布和针线,拿过吴思源穿得破烂的衣服,低着头补缀了起来。

她的动作有条不紊,而且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这股生气好像不能在她自身表现出来,而只能在经过她手整理的东西上表现出来似的。

吴思源穿越过来之后,建院墙,种果树,建屋子,这些大事难不倒他。

但是补衣服这些活,却着实做不来,他练过《九阳神功》,又没有练过《葵花宝典》。

而这个时代物资珍贵,吴思源的衣服穿得破烂了,也不好丢弃,只能继续将就穿着,直至再也穿不下去的一天。

看着李秀芝认真补缀的样子,吴思源心里没由来产生一种感觉,那是他穿越诸多个世界以来,从没有产生过的感觉。

是家的感觉!

吴思源心里泛起阵阵感动,李秀芝说他找到了家,他又何尝不是找到了家!

…………………………………………………………………………………………………………………………………………

1972年这天,吴思源和李秀芝结合在一起。

牧场里的牧民都为两人欢贺,还联合送来了礼金和粮票,大米,并且给吴思源放了三天的假期。

因为当时的斗争还没有结束,所以结婚之后,吴思源十天半个月总要上山一次避风头。

而吴思源不在家的日子,李秀芝就把家里弄得井井有条。

因为吴思源对肉食的需求大,她就养开了家禽。

在吴思源养鸡的院子里,又养了鸭,养鹅、养兔子,后来又喂了几对鸽子,在人们中间博得了个“海陆空军总司令”的外号。

就连吴思源,也惊叹于她的创造力。

可惜,国营牧场不许工人自己养猪,这是她最大的遗憾,她常躺在枕头上对吴思源说,她梦见她养的猪已经长得多大多大了!

当然,为了支持自己老婆的工作,吴思源也是做了贡献的。

他把【神农角空间】经过优化的紫花苜蓿种子拿出来,种在院子里,替换掉原先的羊草。

紫花苜蓿的产量是羊草的五倍以上,这次优质的牧草,可以充当家禽的一部分饲料,也可以当做马匹的口粮。

时间来到1973年。

李秀芝给吴思源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生了一个儿子。

不过吴思源同样给她取名,叫做清清,许清清。

女儿的出现,让吴思源对于家的感觉加深,他更加迫切地想要为这对母女做些什么!

同样是这一年,斗争的脚步也快要进入尾声了。

还有三年的时间,这场斗争就会结束。

而还有两年的时间,中央就会传出改革军马场的风声。

时不我待了!

吴思源便决定不再蛰伏下去了。

他找到了郭蹁子,找到了董大爷,还找了七队的队长老王。

因为有原先的经历在,所以吴思源很轻易地说服了他们,划出了六分之一的草场,作为新牧草紫花苜蓿的种植地。

紫花苜蓿是需要农民进行一定程度的照料的。

后世的农民可以走大农场,大机械,高科技的道路,一个农民可以照料上千亩,上万亩草场。

但这个时代不行。

限于吴思源影响力的不足,导致人力的匮乏,而种植面积又过大,逼得吴思源不得不一整年都骑着马,开着【侦测灵光】在紫花苜蓿的种植场地晃悠。

哪里缺水了?安排人浇水!

哪里少肥了?安排人施肥!

哪里要遭虫害了?组织人力扼杀在摇篮阶段!

一整年下来,连李秀芝都说他,人都瘦了一大圈,连自己女儿对他都不亲了。

吴思源对此只是傻笑。

辛苦总是有回报的!

那一年,吴思源那用来种植紫花苜蓿的草场,获得丰收,虽然受限于时代条件,没有达到理论峰值,但也是原先面积的3.2倍。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就轰动了整个草场。

这可不是百分之四,百分之六的增幅,而是百分之三百二十的增幅。

那段时间,吴思源家里的门槛都快被踏烂了。

他所在的七大队的,其他几个生产大队的,朴实的牧民拿着一点小心意络绎不绝地赶着上吴思源家里做客!

吴思源也很大方,毫不吝啬自己的经验。

因为在现在这种环境,只有牧场做强了,他们这些依托牧场的人,生活才会好!

------------

第十一章 前行

1974年的时候。

敕勒川牧场接近一半的土地,种植了紫花苜蓿。

当然,除了原先的种植区域,其他地方的紫花苜蓿种子,都是培育出来的二代种子,益植效果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但就算如此,理论条件下,也能增产4倍多。

当然,理论是理论,实际情况总不是那么理想。

那一年,吴思源是真的忙得脚不着地了,开着【侦测灵光】跑的草场范围更大了。

好在李秀芝贤惠,又支持他。

只是妻子对着丈夫的依恋,偶尔也会忍不住对他说,“连马都想家,人都不想家,许灵均,你好狠心”这样表露爱意的话,其他时候,李秀芝都是坐镇大后方,将家里弄得安然有序,成为他最坚实的护盾和堡垒。

这也让吴思源感到浓浓暖意的同时,对李秀芝感到更加的怜惜!

紫花苜蓿刈割了前两茬的牧草,就这两茬的紫花苜蓿牧草产量,已经顶得上去年一年整个草场的牧草产量了。

这还只是计算了紫花苜蓿种植面积的产量,还有一半的羊草种植面积产出的牧草还没有计算。

整个敕勒川牧场可以说是陷入欢喜的海洋之中,就算草场发生大旱,也不用担心马群不够吃了。

军队的养马任务也能轻松完成了。

就连吴思源他们上山放牧,都好像没有了借口。

一人别有用心想过来抓吴思源去“学习”,结果被同心协力的牧民们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打回去了。

“没了许灵均,你给我们牧场种草,你给我们牧场放牧啊?”

“你能把马养得像许灵均养的一样,健健康康,膘肥体壮吗?”

“耽误了军队的养马任务,你负责吗?”

“你是什么阶级感情?你安的是什么心?”

面对齐心协力的牧民,这些人只得悻悻然离去了,没有人敢再提这个事情!

而这边,草场丰收了,牧草量大于求。

吴思源找了几个大队的负责人,提出了扩大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牧草产量,并增加其他养殖品类,扩大收入渠道的计划。

那些高大上的东西,牧民们听不太懂,但是吴思源说了,可以给牧民多分肉,多分蛋,多换钱,多换粮票,这就通俗易懂了。

几个大队的负责人一商量,就支持了吴思源这个计划。

他们联合打电话到了场部,提出了要建立养牛场,养鸡场的想法。

不出意外,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瘫痪了大半的场部,根本不在乎他们搞什么。

于是,以牧场的名义,敕勒川养牛场,敕勒川养鸡场就建立了起来。

敕勒川牧场里面并不是没有人养鸡,没有人养牛。

但是大规模的养殖,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无论是牛棚的建设,还是鸡场的建设,牲畜的粪便尿液处理,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吴思源的要求下,牛棚还有鸡场都要尽量建设得科学。

做不到后世那样高科技,但也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的污染。

敕勒川牧场附近有一个农业科技人才,吴思源知道了,就费尽心思,把他挖到了牧场里进行“改造”!

实际上是吴思源利用自身在牧场的影响力保护他,并利用他的农业科学能力,结合吴思源提出的一些后世设计理念,让他设计出相对先进的牛棚,鸡场。

沼气池是必备的。

牛马都是造粪机器,这些粪便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弃,只会污染环境。

而经过厌氧发酵之后,这些粪便反而可以变废为宝,变成沼气和有机肥。

首节上一节53/2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