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搜集金手指 第217节

在这之前,【试镜】用户,才30万左右。

两者之间足足相差六倍。

【试镜】项目的营收,光国际营收达到了4690.5万美元,超过2.9亿元人民币。

而国内的营收也达到了3225万元人民币。

加起来都达到了3.2亿元人民币。

这不过是单月的收入。

如果按【年】来计算的话,在不考虑增长的情况下,会达到38.4亿元。

就算扣掉各种成本,包括人工,纳税,还有设备等方面的成本,其利润也不会少过20亿元。

但实际上,这个金额都是极其低估的。

国内有十四亿人,而整个世界有七十亿人,目前【试镜】的用户数量才不过一千多万人,还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如果【超群集团】有上市的话,光靠【试镜】,最少就可以收获十几个涨停板。

在【试镜】软件的核心代码被破译出来之前,【试镜】做的可是垄断生意。

而破译【试镜】软件,在十年之内,是不可能的事情。

保守估计,【试镜】这款软件,可以为【超群集团】带来超过200亿元的利润,甚至400亿元都有可能!

【亚马逊】的工作人员开心得要疯了,而【超群集团】内部的【试镜】项目相关工作人员,也开心得要死了!

……………………………………………………………………………………………………………………………………………

【亚马逊】的交易额与日俱增,【试镜】的付费客户也在不断涌入。

各个社交平台上不断有人晒出自己【试镜】过程中的照片或者视频。

讨论的热度经久不消。

国内也是如此。

一开始是惊喜于【亚马逊】这个电商平台的【智能试衣间】的好用,让他们不用女朋友都能搭配出自己的【斩女装】,对于宅男,程序员还有单身狗等人士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

当然,女生方面就更加不用说了,【试】到了后面,她们缺的不是好看的衣服,缺的是买衣服的钱了。

然后就是感叹国外的巨头就是先进,一直保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创新,没有在原来的功劳簿上躺着,不像国内的巨头,仗着有【墙】的保护,就毫无作为,只懂得窝里斗,不敢走出去。

不知道哪些别有用心的人带起的节奏,他们把枪口对准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认为它们不思进取,只懂得利用大数据杀熟,绞尽脑汁想要把民众的最后一个铜板给榨出来。

更有甚着,他们认为是国内的【墙】造成了国内这些互联网企业这种懦弱的性格,应该【开放】国门,让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跟国际巨头真枪真刀厮杀一番,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战力的企业,而不是一群巨婴企业。

当初他们怎么骂国企,现在就怎么骂国内那些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亚里】,枪打出头鸟,马爸爸更是被骂的狗血淋头,人生导师的招牌都没用了。

最后【亚里】被逼得没办法了,一方面发布消息,称他们的新版【淘宝】也很快会上线,另一方面,则是拼命催促【超群集团】。

不仅仅是【亚里】,事实上,【京东】也在催促【超群集团】。

消息最终反馈到吴思源这里,吴思源看了只是【哦】了一声,然后道,“想快啊,得加钱!”

加多少?也不多!

一亿美元。

反正当初你对我爱理不理,现在你想高攀,那么就【加钱】吧。

【亚里】和【京东】恨得牙痒痒,但是没办法,谁叫他们当初做的不地道,想靠市场垄断压价,那么就别怪人家现在靠技术手段加价了!

两家电商公司痛快地将一亿美元打入了【超群集团】的账户,而【超群集团】这边也向他们保证,最迟三天之内,就会把他们想要的东西做好!

【亚里】和【京东】两个电商公司这才松了一口气,看着网络上的舆论,开始操控着水军【洗地】了。

------------

第三十九章 付费用户激增,隐藏多年被揪出

最近互联网的江湖可谓是风起云涌。

先是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推出拥有【智能换装功能】的改版【亚马逊平台】,饱受好评,各国用户数大幅提升,包括一直不温不火的大陆内地,也是如此,交易额也激增,极大地提振了股价。

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亚马逊】是春风得意,但是国内的【亚里】和【京东】就饱受社会舆论批评,批评它们不思进取,只知道在【墙】的保护下,躺着赚钱。

网络上甚至有人带节奏,说【亚里】和【京东】只会窝里斗,不敢走出去,没有梦想,所以他们决定抵制【亚里】和【京东】,从此只用【亚马逊】,为那些能为梦想窒息的公司。

还真别说,节奏一带起来,很多人都愤慨地表示支持,并上传了自己删了【亚里】和【京东】软件的照片或者视频为证。

不过【亚里】和【京东】两家公司的后台数据显示,他们的软件装机数量并没有减少多少,还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网络上说不用它们公司软件的用户终究只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只是老是被这些言论抨击,也不是事儿。

【亚里】和【京东】两家电商公司,目的一致,居然联手起来用水军【洗地】。

说【洗地】也不对,更应该说是揭开【亚马逊】身上那件【皇帝的新装】。

很快,一个内幕便在多个社交媒体上流传开来。

【亚马逊】平台的【智能换衣间】,其实内核是国内公司开发出来的【试镜】软件。

【亚马逊】公司和【试镜】软件母公司合作,打造了这新一版的【亚马逊智能平台】。

【亚马逊】一直在模糊【试镜】软件的存在感,将用户的重心聚焦在【亚马逊】这个平台上,让用户关注整体而不是去关注局部。

其实,在【亚马逊】平台上申情的【智能换衣间】账号,是可以在国内的【试镜】软件里登录的。

不仅仅是【亚马逊】跟【试镜】软件母公司合作,【亚里】和【京东】以及其他电商公司,都有跟【试镜】母公司合作,只是【亚马逊】是最早吃到螃蟹的那一个公司,而很快,国内【亚里】和【京东】也会推出自家的新版平台。

这个内幕消息在【亚里】和【京东】的水军炒作下,热度很快就上来了。

【试镜】软件在国内也算是小有名气,高峰时候有三千万下载量,只是推动【付费】时机太早,再加上【试镜】软件本身没有多少衣服的数据,导致很多使用者都只能【试穿】自己的衣服。

但自己的衣服都已经买回来,都是亲身穿过的,又何必在【试镜】软件上【试穿】呢,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所以【收费】之后,【试镜】软件只有三十万左右的用户量,显得不温不火。

但这不意味着【试镜】软件毫无潜力。

在跟【亚马逊】这个电商平台合作后,立刻就原地爆发了。

事实证明,【试镜】软件跟电商平台是天作之合。

借助电商平台海量的衣服数据,【试镜】连接了消费者和网络服装之间的距离,拉升了消费者的购物满足感,促进了消费者的下单转化,而消费者也愿意为这种便利付出一定的钱。

电商平台提升了交易额,而【试镜】软件则是获得了海量的付费用户。

两者可谓是双赢。

嗯,目前表面的情况的确是如此。

但实际上,掌握了核心技术的【试镜】软件,就像一只手捏着那些电商平台的蛋蛋,只要不过分,要怎么拿捏都可以,但如果电商平台开发出了自己的【试镜】软件,那吴思源毫不怀疑,这些电商平台一点都不会留情,一脚就会踢飞【试镜】软件。

当然,前提是,那些电商平台能够研发出它们自家的【试镜】软件。

…………………………………………………………………………………………………………………………………………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证明,他们在【亚马逊】智能试衣间上申请的账户,是可以在【试镜】软件上同步登录的。

那些网络喷子就有点尴尬了。

【亚马逊】这样的国际巨头,他们口中的【有梦想的企业】,使用的还是国内企业软件的服务,那他们用来抨击国内电商企业的理由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一些普通喷子倒是无所谓,他们人微言轻,只要删除掉相关言论,过段时间,就可以【重新做人】,毕竟互联网没有记忆。

但是一些大V,就不一样了。

他们名声大,虽然带来的影响力也大,但相应的,盯着他们的人也多。

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被人拿着一件事反复鞭尸,严重一点,还是被人肉搜索,而且也无法继续【恰饭】了。

他们头疼不已,只好装聋作哑,避避风头。

但互联网总是不差找事的人。

他们是想低调度过这段时间再出来做【民意代表】,但总有人揪着他们的小辫子不放,而且网络人才又多,他们想出来解释几句,都会被人一一驳斥,骂到无话可说。

而随着新版本的【亚里】和【京东】电商平台相继上市,同样拥有了【智能试衣间】的它们,更是让这些原先骂得凶的人哑口无言。

国内的电商到底还是【亚里】和【京东】的天下。

在两家电商平台不留余力的宣传下,【亚里】和【京东】被【亚马逊】平台抢走的那一点市占,又很快被夺了回来。

而【试镜】软件的国内用户也迎来了火箭发射般的直线增长。

尤其是国内刚好赶上了春节,国人有购置新衣的习惯,刺激了【试镜】付费用户的增长。

原本只有两百万出头的付费用户量,在新版本的【亚里】和【京东】平台软件出来的一个星期之后,付费用户量就达到了一千一百万,此时国际付费用户是两千三百五十万。

而一个月后,国内的付费用户量达到了七千三百万,国际付费用户达到了两亿一千万。

有这个成绩,除了是【试镜】软件切实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之外,电商平台不留余力的宣传,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正常的话,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宣传力度的话,那么其中花费要数亿不止,甚至十几亿都很正常。

但现在,【试镜】软件一分钱不花,依靠电商平台的宣传和用户的【自来水】,就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口碑和营收双爆棚。

据估算,2016年12月-2017年1月之间,光靠付费用户,【试镜】软件带来的营收,国内就有10.95亿元,国际的营收更夸张,超过了76.81亿元,总营收87.76亿元。

如果每月能保持这样的收入,一年营收就能得到1053.12亿元。

按照国际惯性,在不避税的情况下,跨国企业要缴纳28%-42%的税,按照35%来计算的话,再扣掉其他的运营成本,就算它15%好了,加起来的话,也有50%的利润,也就是说,1053.12亿元的营收,能有526.56亿元的利润。

当然,这是估算的情况下,实际利润会更高。

而这一点,不仅仅是超群集团的高管注意到了,外界一些人士,也发现了【试镜】软件暴火而带来的暴利。

秉承母公司一贯以来的低调,【试镜】软件项目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外公开付费用户数量,但它们不公开,不意味着其他电商平台不公开。

一个月后,随着【亚里】率先对外交出了成绩单,其他用了【试镜】软件服务的电商公司,也相继发表各自的成绩单。

毕竟它们很多都是上市企业,要为股价负责。

成绩单里,除了这段时间增长的交易额的话,最受关注的是它披露了自家平台用户转化成【试镜】付费用户的转化率和具体数量。

将所有电商平台披露出来的数量加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大差不差的【试镜】软件总付费用户量。

然后再乘以相应的使用费用,扣掉成本,最后得出来的利润结果,让很多有心人都吓了一大跳。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一出名的话,很多人的目光就关注了过来,一些东西就隐藏不住了。

2017年1月26日,赶在除夕的前一天,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篇文章《抽丝剥茧,从农业到互联网行业,一个你不知道的商业帝国,国内的真正首富》,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无数人分享在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台上。

两个字火了!

文章这样写道:

对于【试镜】这个软件,或者说【智能试衣间】,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过年之际,很多人都依靠它买到了心仪的衣服,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回家【闪亮登场】,买家买的开心,卖家也很少需要担心退货的问题。

当然,它的月卡费用也不便宜。

不过它的价值让它值这个价格。

首节上一节217/2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