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正在组建中的学校。还在筹备中的是大明皇家研究院。他收集各种民间的偏方,累积,并加以整理汇总,然后推陈出新,改进这些记技艺。尽可能的使其中有价值的那些,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即便他是皇帝,但是想要推动这件事,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因为在古代,各种手艺,秘方那都是要传给下一代的。大多数情况下,花钱都弄不到。这件事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累积。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因为陆煊曾经下过一个命令。那就是对于那些对社会生产有着重大改进作用的技术,可以赋予官身。这条命令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要知道,古代人在填饱肚子之后,一般会有两大渴望。一是传宗接代,而是光宗耀祖。怎么光宗耀祖呢?当然是做官了。
尽管只是技术性的官员。但是能够登堂入册,成为官身。对于那些普通百姓来说,仍旧是一种无法拒绝的诱惑。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有四个人,成功的获得了官身。他们分别提供了有关于纺织,锻造,以及医学方面的重要秘传技术。
这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毕竟这个时代,工匠的地位并不高。由原来的底层人物,一跃成为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这实在是刺激了广大群众的小心思。如此,收集各种秘方,秘技的工作进程也获得了巨大的加快。
科研工作是个漫长,而且消耗巨大的活。目前陆煊也只能是起了一个头。日后,全新的教育体系建立之后。才能够真正的走上正轨。
而陆煊的另一个主要动作,就是整理税务了。明朝的税务制度之复杂,陆煊到现在都弄不明白。实际上,整个大明能够真正弄明白的也没几个。因为在中央的税务制度之下,还有大量的地方税。比方说某个地方生产生丝,那就可能出现一种生丝税。
而一种货物的价格,是会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动的。这样一来,单单是这一种小型的地方税,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做各种临时调整。但是事实上,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有人会真的花费精力,去做这种事情。于是,税务只会越来越混乱。
税务制度的改革同样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同时,这些税务上的改革,本质上也是针对土地兼并的一种攻击。而这时候的魏忠贤,已经开始在江南一代大杀四方了好一段时间了。
东林党,原本就是江南的盐商扶植的一个学派,他们出钱培养一些学子,助他们进入朝堂。而这些学子,又彼此之间形成党派,最终逐渐的发展成为了著名的东林党。
东林党掌权的一大特点,我可以大贪特贪,但是你必须清廉如水。没错,绝大多数的东林党人,都是隐形的超级大地主。但是他们最常用的打击政敌的方式,就是对方贪污......
记得明代有一个案例,一名钦差,查处一名贪官。并收缴了对方名下的二十万亩土地。是不是很夸张,一个人占着二十万亩土地。但是这名钦差的名下,有三十万亩......
之所以说这个王朝烂透了,无药可救,就是因为那些掌权者全都都是这种货色。指望他们拯救大明吗?陆煊表示,我还是自己来吧。
魏忠贤速来都是心狠手辣著称的。这次又是奉了新皇的命令,手里有兵有人。自然做事肆无忌惮。他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无非是给皇帝干脏活的。这种活,干好了不一定有好下场。但是干不好,当场就没了下场。所以魏忠贤干的很用心。
一句彻查土地问题,不知道让多少人夜不能寐。关键是,说这话的人,不是大明的皇帝。而是新皇陆煊。江南的那些富豪,尚未从改朝换代的消息中震惊过来。魏忠贤这边已经带人杀到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陆煊放任朱由检在京城大开杀戒,使得东林党人损失惨重。几乎被斩尽杀绝。只有极少数风评较好的被陆煊留下了。这导致他们幕后的金主,对于京城的消息,不再灵通了。以至于魏忠贤杀到,他们还没反应过来。
不管怎么着,让他们交钱,交地是不可能的。计划刚一开始,就有大批的民众,在主家的示意之下,前来捣乱。本着法不责众的想法。一众百姓,甚至敢对朝廷的军队挥舞锄头。但是魏忠贤知道自己有随机应变的权利。更知道陆煊是一个绝对不会随意妥协的帝王。他当即就下了死命令。于是杀戮正式开始。
其实陆煊很清楚,大多数参与暴动的百姓,都是被煽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罪。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说,他们为了吃饭没有错。但是站在陆煊的立场,他们就是乱民。所以,谁对谁错,无从分辨。
要真找根源的话,错的应该是前朝的大明。是大明的堕落,导致了他们的身不由己。而陆煊正在彻底的改变这一切。
钱粮储备,土地收回再分配。等这些工作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开始着手全面改革。思想,政治,经济,军事,全面改革。之后,陆煊会让华夏之名,响彻这个时代。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下唾手可得(第二更,求订阅)
复兴之路漫长而艰难。纵然是陆煊这个开挂的穿越者,也感到了吃力。这比他上一个世界,带着一票人打天下难的多。
无数的细节千头万绪,没有足够的人才,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陆煊来亲自拍板。
纵然他身体素质惊人,都开始感觉吃力了。
好在是这一切终究还是撑过去了。
十年,陆煊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让一切都步入了正规。那些历练的年轻人,已经开始进入朝堂的决策层。他们是陆煊按照自己的思想调教出来的,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延续自己意志的人。这时候的陆煊的就已经开始逐渐的放权给这些年轻人了。
而这时候,那些新兴的学校,也开始走出一些足够精英的学子。他们跟之前的前辈一样,开始进入基层历练。之后他们会创建新的学校,培育更多的新人,以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训链条。
再有两代人的时间,这些接受了新兴思想的读书人,就会彻底的压倒前朝的读书人,成为华夏的主流。
十年来,陆煊已经成功的开拓了南洋各岛,以及北方的草原。将华夏的版图,扩展了将近一半。充足的牧场,提供了足够的战马。然后又反过来带给更远的别国更大的压力。
南洋各个岛屿,已经彻底的变成了华夏的粮食基地。并且这个范围还在往西扩展,目标直指印度。
实际上,在拿下南洋一带之后,经过几年的耕种。华夏就已经彻底的摆脱了粮食的困扰。但是陆煊还不满意,他知道,还有一块更好的粮食产地,印度。只有拿下印度,华夏才能彻底的解放人口潜力。到那时候,华夏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农耕文明的桎梏,开始朝着新的时代迈进。
不过印度地盘太大,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拿下来的。不是打不过。在陆煊不有余力的坤扩军之下。华夏的火器军队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以上。随便调集几万军队,就能够吊打这时候印度的所有势力。
只不过大明现在没有那么多的人,去开发那块地方。
陆煊不打算走英国那种殖民主义道路。他要求的是,彻底的改造那块土地,至少移居百万以上的汉人人口,以国家之力,开发建设那里。让整个印度在二十年内,彻底的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只不过南洋刚刚开发完毕,大量的移民刚刚落实。一时半会招募不到那么多的移民。至于流民跟罪犯,那不是陆煊的作风。再说这些年,家家户户有吃的,根本没有几个流民。
陆煊暂且按下这个目标,继续对国内进行改革发展。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
陆煊肚子里能够想到的东西,已经全部在华夏生根发芽了。最关键的是,由陆煊的初代弟子,亲自带领得一个科研小队,正式完善了一项划时代的发明,他们弄出了蒸汽机。
陆煊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当即做出了决定,全面开发印度。至于会跟英国荷兰那些乱七八糟的殖民者交恶,他从未放在心上。这些年,华夏早就摆脱了从欧洲进口技术的举动。本身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
论到发明创造精神,华夏民族从来都不输给任何民族。更何况还有陆煊不遗余力的支持。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得陆煊,有信心面对整个欧洲。如果动员整个华夏的战争潜能,陆煊怕会吓到这个时代的西方世界。
当然,西方世界也是不可能真正联合起来的。至少现在的欧洲,有无数的贵族商人,靠着跟华夏做生意,维持自己的体面生活。他们不会同意全面战事的。
实际上陆煊一次性动用十万大军,远征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把欧洲各国吓到了。这个时代,随随便便集结十万人的军队,跨越万里远征,对欧洲各国来说,着实有点惊悚。这不是在自己国内打仗,而是跨越万里的超级远征啊。
华夏的这次举动,直接打断了欧洲各国的小心思。他们被华夏展现出来的战争潜能吓到了。
陆煊突然间发动这一战,其实也出乎了很多国内领层的预料。
他们不知道,陆煊心中是有一个标准的,蒸汽机。这东西可不单单是一种动力机械,它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足够称之为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毕竟这东西,到了后世还在使用的。
是的,陆煊预感到,华夏国内要掀起一轮工业革命了。那些受到他的思想教育的新型读书人,思维会比这个这个时代的其他人,更加敏感先进。他们很快就会在蒸汽机的基础之上,发现无穷无尽的用途。到那时候,华夏会以举国之力,扶持这场运动的发展。但那样,就需要给农业做出部分补偿。印度,就是陆煊选择的农业补偿。这里会接替国内被取代的部分农业项目,保证国家的运转不出现任何问题。
战争全面开启。反抗的,不只是一些印度当地的土著。更多的是欧洲各国的殖民者。他们也意识到,不能任凭华夏发展下去了。但是还是那句话,他们永远无法真正联合在一起。有人想打,有人反对。弄来弄去,只能勉勉强强的凑了几万人,跟陆煊刚了一场。
结果不出意外,华夏大军横扫所有的反抗力量,直接武力强行荡平了整个印度。
让那些胆颤心惊的欧洲各国松了一口气的是。陆煊终究是停下了,没有继续远征。
打当然还能打,不过没什么必要了。还是那句话,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建设这些地方。单纯的当做原始的殖民地没啥意思。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华夏需要开始消耗这场远征的收获了。同时国内的工业革命,也正式开始燃烧。
蒸汽动力的各种机械,被研究院不断地设计出来。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创意出现。陆煊对此也是大力支持。海量的真金白银砸上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各种创意化为实力的生产力。
在陆煊的心中,只要能够保持生产力,技术,经济,军事等等方面的全线领先。那远征不远征的其实无所谓。因为那些地盘就在那里,不会跑掉。只要自己足够强大,随时都可以去拿。
第一百七十九章 横推世界,跟那一丝的希望(大明卷,完结)
转眼间,陆煊已经在位四十年了。按照这个世界的年龄,他应该有六十岁了。不过因为体质特殊,他从外表上看起来,就好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