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天衍皇帝在位的时候,正是南周帝国中兴,并且快速崛起的时候,征战南蛮,为帝国扩张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而这本《南天录》写的便是这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风土人情,最重要的是多少多少年之前,我们的人民就曾经在那里生活过了,所以我们南周帝国打下这片疆土是天经地义的。
所谓自古以来这便是我们祖宗的土地,我大周只是拿回来了而已。
为了彻底占领这片土地,天衍皇帝就要写成一本书告诉整个天下,这是一片什么土地,有什么故事,就是要让天下万民对这片新土地产生热爱,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且愿意付出生命去保护这片疆土。
意义重大不重大?当然重大。
有了这本书,我们就拥有了征战并且占领南蛮这片土地的大义了啊。
所以,科举考试当然要考。
如今万允帝登基了,转变了帝国战略,从南下转为北上,要去参加天下争霸了。
那么这本《北语》,就是说北伐的意义是何等重大?对整个帝国,对整个天下,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北伐不是为了私人野心,而是为了天下万民啊。
所以有了这本《北语》,南周帝国也就有了北伐的大义了啊。
你说重要不重要?科举要不要考?
所以这第一天的帖文和经义,已经从原来的不到十本书,发展到现在的二十三本,总共一百五十几万字。
也就是说,你想要把第一天的考卷全部都答对,你要把这二十三本书,一百五十几万字全部背下来。
就问你变态不变态,能不能做到?
对于几乎所有的考生来说,几乎背吐血了都做不到啊。
那么这第一天的帖文和经义,总共有多少道题呢?
二百道!
你没听错,二百道!
整整十张大考卷。
这是题海战术啊,要淹死你的啊。
所以科举考试,第一天最变态,想要靠满分?你想都不要想啊!
第二天科举考试的内容最重要,成绩占比百分之五十。
总共三道题,全部是时务策,两篇短的,二百多字左右。一篇长的,八百字左右。
长的这篇策论最重要,甚至占第二天考试成绩的全部,那两篇短的只是帮助考官对你的才华进行全面的评估,起参考作用。
所以能不能中举,完全看第二天。你要是策论写得不好,那直接回家吧,这次考试你没有希望了。
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策论最考验一个人的执政能力,眼光和视野。
一天之内,要写出三篇策论,这难度也是超级大的了,很多考生第二天考完之后,能够直接瘫倒在地。
科举考试三天,第一天最变态,第二天最重要,那第三天呢?
第三天最浪。
因为第三天考的是诗赋,通常只有两题,按照题目,写一首诗,一篇赋文。偶尔可能还会有第三题,写一首词。
但就算是三道题,加起来字数也没有多少。
但是这也最考验天赋,才华,情怀。
虽然第三天诗赋考试占比不高,仅仅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
但如果想要中前三名的话,这第三天的考试又极度重要。因为所有的考官都觉得,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胸怀,便是诗赋。
你这个人的诗赋不行,那就证明你胸怀不行,你格局不行,你格局不行的话?怎么能够夺得解元或者亚元?
南周帝国总共十九个行省考区,沧浪行省因为人才实在太多太多了,所以录取人数也稍稍多一些,但是也从来都没有超过一百个。
最多的时候九十六个,最少的时候八十个。
那么参加沧浪行省乡试的人有多少?
今年是三千五百多人,录取率不足百分之三,要知道能够参加乡试的人本身就已经是精英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秀才。
只有云中鹤这样的败类是因为贵族出身,所以得到了太学监生的功名。类似这样的败类是不敢来参加乡试的,那样只是自取其辱而已。
要容纳三千五百多人考试,所以可以想象这个贡院有何等巨大了。
三年一次的乡试,绝对算是整个江州城的最大盛事,重视级别可比后世的高考牛逼多了。
这三天时间,所有的事情都要为乡试让路。
从总督府,到郡守府,再到知县,几乎全部上阵,确保整个乡试的顺利进行。
不仅城防军出动,甚至驻军也要调派一部分,来到贡院维持秩序。
……………………
“来了,来了……”
云中鹤刚刚出门的时候就发现了,他家门站满了人。
“敖玉竟然真的去考场啊?他为啥不装病啊?为啥不装死啊?”
云中鹤一听,顿时不高兴了,我为何要装病装死啊?
这也难怪啊,因为一直到昨天晚上,他还在背书呢?
就你这样还考个屁啊,要考的总共二十三本书,一百五十几万字,你背十年也背不完啊。
就第一天的帖文和经义,你就彻底完蛋了。总共二百道题,你能蒙对五道题,就算是你牛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