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范雎同样早就思索了。
这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大战略,如何能不重视?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前者、可以稳扎稳打,逐渐消化六国,为以后治理打好根基,进退皆有利自如。
但这样就会跟六国陷入消耗战,几国必定会多次联合攻打我大秦,即使师兄你出马,也不能次次打消六国顾虑、破坏联盟,其中变故太大。
后者快速扫灭六国,先不说我们有没有那个实力,这的确有助于快速决定胜局,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
劣处是即使做到了,后患也绝对无穷。”范雎沉声道。
张仪略一点头,话题一转道:“这个现在其实并不着急,现在国内变动还没有结束,一切准备都还没完成。
大王这时说出来,应该也只是提前提醒我们,让我们有心理准备。
同时凝聚人心,让我们更加支持与他。”
范雎也没有过多说这事,此时这事的确不急。
两人对视一眼,知道最大的问题来了。
“太学之中设立百家学派,大王这是要靠拢诸子百家。”还是张仪先开口,声音越来越凝重道:“可又要明确不接受脚踏两只船。
这是在逼迫诸子百家彻底站队啊!”
范雎点头,诸子百家几乎都是根深枝茂。
但除了法家、兵家等少数几家外。
都是形成完整的体系,即使各国都有他们的人,但主体都是明确的。
派些人前来大秦太学传播学问,诸子百家都绝不会不同意。
派一分支都没问题。
可大王不接受脚踏两只船这种话都说出口了。
显然,大王是下定决心,让那些诸子百家,彻底站队。
不来、那就是敌人。
虽然没明确说一家之中,两派人意见不一,一派前来投靠秦国,一派投靠他国这种情况该如何?
但他们能感觉到,绝不会是什么喜闻乐见的办法。
这并不附和一国的做事方法,因为这会招来太多不必要的敌人。
他们也清楚这只是帝子受给他们的预先提醒,所以很多说法,都比较大概模糊。
但他们都能感觉到,大王是认真的。
他真会那样做。
该怎么办?
到时,大秦绝对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敌人。
因为像墨家、儒家这等学派,还有很多学派,是不可能主体投靠大秦的。
待的好好的,凭什么、为什么投靠?
你能一统天下?
既然不投靠,按照大王的意思,那就是敌人了。
不臣服,就是敌人。
只要想一想,他们就觉得有些头疼。
这简直就是要决战秦国之外、全天下的意思。
但去阻止大王?
这还没有开始实行,现在去劝阻,定会为了一还没发生的事,恶了大王。
而且也许其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呢?
就算现在劝阻成功了,谁知道到时候会怎么样。
学宫第一批学子结束学业,再建立太学,那时再实行此法。
这其中最少也要等二十多年再说。
毕竟哪怕只是打基础,学子学习知识并不太难,可修炼呢?
这可是需要大把时间的。
(第三章,谢谢支持,第四章一点之前更新。)
………………
第一百八十章 问责燕国(为盟主儒以诗礼加更)
二十多年的时间,看似不长,但也足够发生很多变故了。
所以张仪、范雎,包括商鞅等人,都没有去在这时劝阻帝子受。
吃力不讨好,还很容易做无用功。
当然,担忧是肯定的。
那样做,是舒服了,问题是实力方面,能做到吗?
身为大秦丞相,内阁大臣,他们当然要提前考虑。
还有,太学建立,最少也要二十多年。
也就是说,在大王眼里,可能二十多年,一统天下的伟业,就要正式开始。
毕竟都开始逼迫诸子百家站队了。
当然,那时也可能是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还不会正式开始。
不过这皆说明,时间并不是太多了。
他们要尽可能去完成准备,心中不由升起阵阵紧迫感。
张仪和范雎对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的一抹苦笑和惊叹。
大王的手段,真是越来越高明了!
短短几句话,便让他们都从大秦欣欣向荣、而有些松懈的情绪中,变得紧迫起来。
一松一紧,掌握的恰到好处。
让他们思绪正式打开了新的天地,同时,也凝聚了人心、思想,加深了他的威望。
“罢了,既然大王如此有自信和雄心,那就看到时,他和大秦究竟能达到什么地步吧!”沉默数息,张仪轻叹一口气。
但一双极亮的眼睛深处,却好似燃起了激动、期待的火焰。
作为大秦丞相,职责、理智告诉他,不赞同此法。
可他内心中,如何不想如此?
横扫六国,挑战全天下。
一举成就前无古人的伟业,没有一个有志男人能拒绝得了。
他期待,期待让他看不透,甚至让他感觉压力越来越大的大王,能做到。
起码能让他放弃理智,全力支持。
范雎点了下头,既然现在不能劝阻大王,那就只能看以后了。
如果那时大秦实力不足,自然不用说,他们定会拼尽全力劝阻。
要是足够,那……
范雎双眼中精芒悄然闪过。
随后,两师兄弟又说了不少话,范雎无声无息间离去。
张仪目送范雎离去,双眼渐渐变得平和。
师弟也该下山了!
……
这一夜,不止张仪、范雎两人商量了不断时间。
就连王翦、司马错、蒙骜这些将军,都思考了很多。
然后,将白天里的事情,都选择在心里掩埋了起来。
只是做起事来,精神更加旺盛了几分。
感觉浑身充满了一种动力。
那四个字的魅力,实在太大了!
内阁、军阁,都开始比以往更加忙碌起来。
同时,大秦直接杀死燕国太子燕丹之事,已经大致传遍了天下。
还有论才大典之事,也开始渐渐往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对于燕丹之死,虽然有一些人抨击秦国太过霸道蛮横,但也没有太多别的。
毕竟质子代表两国和平相处,你要私自逃跑,是不是说明燕国要对我大秦开战了?
如此,直接杀了你也都是正常的。
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虽然谁都知道,秦、燕两国根本不接壤,开战的几率非常小。
但规矩摆在这,谁也不敢破坏。
还有,这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论才大典,也有不少声音抨击大秦。
心胸不够宽广、应该公开之类的等等。
总之,秦国蛮横、野蛮、虎狼之国的形象,是如常、慢慢的越来越深。
又过了四天,燕国。
帝子受派出的使臣队伍,经过十几天不紧不慢的赶路,终于来到了燕国王都。
此时,燕国自然早就提前收到了消息,一进入王都,使臣队伍就感受到了很多燕国民众的怒气、敌视。
没错,对燕丹之事,燕国人是说不了什么,毕竟错在燕丹。
质子私自逃跑,要是引起两国大战,那就不好了。
哪怕都知道,基本不可能开战。
但万一呢?
而且这对燕国信誉也是一次伤害。
燕国不与秦国接壤,开战几率很小,跟其他国家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