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斗八斗”给大寨造成严重恶果》
《“大寨精神”和“大寨风格”都被抛弃了》
《一整套对抗党的政策的极左做法压抑了大寨群众的积极性》
第二组专攻昔阳和陈永贵提拔起来的昔阳干部,其标题如下:
《昔阳学大寨,“大干社会主义”的成败得失》
《昔阳学大寨,“大批资本主义”的真相》
《昔阳整“五种人”的经验完全是适应左倾路线需要的产物》
《造反起家,帮派掌权》
《任人唯亲-以对大寨“感情”“态度”划线》
《从帮派掌权到家族统治》
陈永贵初次看到说大寨坏话的内容时非常生气,叫上秘书去找更高的中央领导人谈话。谈话回来,陈永贵的脸色末见好转,秘书的脸色倒变糟了。秘书愤愤地说:“四人帮那时侯也没敢对大寨这样!”
反映大寨和昔阳的问题的内参铺天盖地而来之后,陈永贵苦恼得整天愁眉苦脸,吃不下睡不着。好端端的昔阳和大寨,一下子就一无是处了?他想不通。陈永贵没有毛泽东那种让思想飞翔于九天之上,俯瞰尘世的自我,说自己是和尚打伞,来世上走一遭的大眼光大气派,也没有毛毛泽东一边发动文化大革命一边说文革可能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小插曲的历史时空感。他一头钻进了牛角尖就出不来,满脑袋转的就是他的“首长工程”有利于昔阳县老百姓的那一面,还有大寨大干苦干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及昔阳用政治手段创下的业绩。陈永贵唉声叹气,念念叨叨地说:“实事求是,实事求事。西水东调本来是为民造福,咋成了蠢事?昔阳没武斗、没停产、经济飞跃,咋成了十年动乱的重灾区?大寨苦干了多年,咋倒欠了国家的债?”
使陈永贵苦恼的还有昔阳的干部处理问题。他提拔重用的人纷纷失势,调出昔阳的受到排挤,留在昔阳的先后被撤职。陈永贵觉得是自己连累了人家,难免耿耿于怀。
一天陈永贵忍不住了,去找李先念诉说了一番。李先念见陈永贵气得不行,就跟下边打了个招呼,说那些内参别往陈永贵处送了,他看了很生气,对身体不好。于是陈永贵这位政治局委员从此就看不着国内动态清样了。
李先念在陈永贵失势之后很照顾他,后来还替他挡住了许多追究。多年之后,陈永贵和老熟人谈到当时的情况,还心有余悸地说,山西那边说了,陈永贵要不是三种人,山西就没有三种人了。要不是李先念帮着说话,咱们就见不着了。(注:这是陈永贵的老熟人陈大斌先生告诉我的。)
内参这头是眼不见心不烦了,报纸上的东西却源源不断地灌进来。1980年8月29日,《山西日报》载文,题目是《继续肃清学大寨中的极左流毒》。9月5日载文:《评大寨经验》。9月24日载文:“人妖为什么被颠倒?──岳增寿冤案和王金魁案透视》。10月8日载文:《从陈明珠的违法乱纪行为看父母的责任》。《光明日报》也于9月20日发表了《太行奇冤、,《山西青年》发表了揭露陈明珠的《虎头山下一恶》。
1980年9月的一天晚上,陈永贵给昔阳县委办公室打电话,叫他们通知陈明珠立刻进京。陈明珠连夜动身赶到北京,进了家门,只见陈永贵一脸怒气。拍打着一份《山西日报》问:“这里说的事,山西日报日咋搞出来的?!你说!咋回来!?”说着说着嗓门就上去了,动了肝火,顺手抓起一个茶杯,狠狠地摔到地上,砰地一声摔了个粉啐。
陈明珠蒙了,过了一会儿才明白父亲怀疑他向报社出卖了陈永贵。陈明珠道:“爹,你还不让人说话哩?”暴跳如雷的陈永贵愣了一下,沉默片刻,说:“咋?你说!”说完往沙发上一仰就不再开口。
陈明珠问:“这事你跟谁说过?除了跟我?”
“没有。”陈永贵道。
“你没在会上说过,在下边哩?吃饭的时侯?”
陈永贵想了一会儿,想起来了。“噢,说过。”陈永贵说。他记起当时在场的还有郭凤莲等人。
“就是哩。”陈明珠说。
陈永贵饱尝了背叛的滋味。他失势后,各方面的揭发材料如雪片一般地飞到中央,仅中央转到陈永贵手里的就有一尺多厚。其中一些材料还出自他一向重用信任的人的手笔。
陈永贵失去副总理的头衔的第二个月,山西省召开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和省政协四届十二次常委会。山西省内长期受陈永贵一派压制的人这回抬起了头。在这次会议上,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陈永贵群起而攻之,揭发了他一大堆问题,并且要求罢免他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追查他和四人帮的关系,追究他在一些事情上的法律责任。在交道口小院闲住的陈永贵听说了这些事,长叹着说:
“唉,老虎吃人有躲闪,人吃人可没躲闪哩!”
追究陈永贵与四人帮的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陈永贵又气又怕,找了邓小平。邓小平表态说:“你不是四人帮的人。”B11邓小平说了话,下边的呼声才渐渐平息下来。
此后,陈永贵虽然还挂着一个政治局委员的头衔,实际却不管什么事了。1980年底,政治局开会研究撤换华国锋,由胡耀邦接任中共中央主席,商讨这样的大事,外电报道说陈永贵根本就没有被通知参加会议。B13
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代表团里根本就没有陈永贵的踪迹。身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陈永贵在家乡山西落选。据说,上面的意思还想让陈永贵当个十二大代表,但是,尽管做了许多工作,陈永贵才得了27票,反对的却有309票。
至于人大代表们提出的罢免陈永贵人大代表资格的要求,经领导人出面做工作,勉强压了下来。领导人说下次不选就行了,罢免就算处分了,不好
四、为学大寨运动盖棺定论的中央文件
1980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山西省委写的《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并加了很长的一段批语。这就是1980年的83号文件。
陈永贵拿到这份文件后,仔仔细细地读了许多遍,他看出了大寨经验的否定。这份文件发至各县,并且要在各地县委召开的农村干部会议上传达讨论。陈永贵明白,这是为他和他的大寨盖棺定论了。
中共中央的批语首先评价了陈永贵和大寨及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功过及责任。批语写道:“文化大革命”以来,在山西省内推行大寨经验的错误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山西省委已经承担了责任,在当时的党中央。应当指出,全国各地学大寨的农业先进典型绝大多数在生产上、建设上都是有成绩的、有贡献的。同样,大寨和昔阳县的绝大多数干部和群众,在农业战线上也做出过贡献。“文化大革命”以前,大寨的确是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周恩来同志所总结的大寨的基本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在全国的推广,也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文化大革命”以来,在大寨和昔阳推行极“左”路线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应由陈永贵同志负责。中央希望大寨和昔阳县的干部和群众,在实事求是地批评陈永贵同志的错误,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以后,恢复过去自力更生、艰苦创来的好作风、好传统,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去以来制定的各项政徽,振奋精神,和农业战线的其他先进典型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为恢复过去应用的荣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随后,中共中央的批语又总结了树先进典型的经验和教训。批语指出:表扬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一向是我们党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地把任何先进典型都看作是群众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产物程伊川即“程颐”。,对于先进典型,我们当然要努力从政治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指导,尽可能避免失去先进性以至垮台,但是当它们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致不再继续成为先进典型的时侯,就不应人为地去“保”,更不允许滥用职权,动用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技撑所谓“先进典型”的门面,甚至弄虚作假,期骗上级,期骗舆论。那种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在推广先进经验的时侯,必须分析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适合于哪些条件,哪些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哪些是不带普遍性的具体做法,绝不能生搬硬来,强迫命令,重犯过去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错误,不分东南西北,不分自然条件和耕作习惯,用大寨这样一个典型的经验硬性指导农村所有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各项工作。同时,对先进典型也不要提不适当的、过高的要求,以免助长弄虚作假。要一分为二,经常指出不足之处,使他们不断进步。总之,要实事求是,因地、因事、因时制宜,分类指导,并且由群众当作主,做出决定。
中共中央的批语的第三部分,斩钉截铁般地否定了靠行政手段和政治压力推广经验的办法,提高了群众自愿和重视经济利益的原则:任何先进技术经验或经营管理经验,都必须同农民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重视经济效果,在农民自愿接受的基础上,经过试验逐步推广。切不可用一阵风的运动方式一哄而起,更不能乱加政治帽子,采取行政压制手段。
最后,中共中央总结了让劳模担任领导职务的经验教训。批语道:表扬和宣传在创造先进经济方面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从中发现、培养干部,也是我党推行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打击劳动模范的做法,已经得到纠正。但是,一成为劳动模范,就一定要当从下到上的各级党代、人民代表或其他代表,一定要担任从下到上的各级党政机关或群众团体的领导职务,事实证明,不仅会使一些劳动模范自己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而且会使他们陷入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无法应付的会议、报告和各种政治活动中去,无法再起劳动模范的作用。这种做法,害了一批劳动模范,也给党的工作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现在,我们要接受反两方面的经济教训,使培养劳动模范、培养工农干部,有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制度,并且坚持下去。让劳动模范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一定要考虑到;使这种职务同他的能力、水平相适应,不要让他们担任不能胜任的领导职力,更不应当一步登天,搞得太高。对于应当提拨的劳动模范,必须坚持一个一职的原则,不要使他们上下左右兼职,脱离劳动,脱离群众,以至不能继续发挥劳动模范的应有作用。B14
这里没说陈永贵多少好话,但也没有点着名说他多少坏话。一切指责和指评都是用总结经验的口气泛泛说出来的。陈永贵能说什么呢?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琢磨来琢磨去,最后终于想开了。“唉!”陈永贵说,“毛主席还有缺点错误哩展。论证了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和说明历史的方法,,我陈永贵还没有?多的是!不过我不是为私!”
恐怕陈永贵成也成在这个“不是为私”,败也败在这个“不是为私。”他对人的要求与经济学对人类“理性自利”的基本假定是截然相反的。陈永贵要求人人都一心为革命,不谋私利地大干苦干,这样的世界,如果不借助于非经济的强制手段,真有实现的可能么?如果借助于强制的手段,强扭出来的又是一个什么世界呢?
五、闲居
陈永贵辞去副总理职务之后,心情苦闷,又整天在家里闲着无事可做,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想给他解解闷,散散心,便拉着他打扑克,玩升级。陈永贵打牌认真,不许别人悔牌,但是自己老悔牌,输了还挺生气。如此争争吵吵地闹上一阵,心绪渐渐开了。
一天他把贴身内卫张艮昌叫来,让他代笔写几封信。
陈永贵要写的第一封信是给郭凤莲并大寨党支委的,叫他们与中央一致,按三中全会的路线进一步把大寨的工作做好。另外,陈永贵记大寨党支委把他家的粮食分给社员们,几口缸也归公给队里。他此时显然觉得不必再坚让家属继续挣工分当榜样了,有了举家迁入北京的打算。
第二封信是写给老伴宋玉林的。陈永贵让宋玉林把他的那块毡送人贾进才铺,让她准备一下到北京过春节,把小儿子陈明亮带到北京来读书。陈永贵每年过春节必回昔阳,饱享衣锦还乡的荣耀,可是如今家乡的省、地、县各级都有许多人在揭发批判他想得到部分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支持。恩格斯在《反杜林,他初次尝到了有家归不得的滋味。
第三封信写给大儿子陈明珠,叫他暂时不要到北京来。这时陈明珠正遭大难,被称为“虎头山下一只虎,”过去霸道和放纵造下的孽都被人收集齐全,变本加厉地扣在他的头上,党籍也丢了,脑子也受了惊吓,落下个头疼的病根。
发走了信,陈永贵轻松了许多,每日散步看报打牌,有一搭无一搭地看看文件。到他这里的文件也比过去少多了。
住了几天,陈永贵忽然又显得不安了。他急着要搬家,找个小些的住处搬过去。“不在其位,不得其禄”,陈永贵解释说。他留心这些一听就有学问的话信人类进步”、追求“理想的意图并承认理想的力量”、“对真,这时居然用上了。他逼着秘书和卫士三天两头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催,火急火燎地非马上搬不可。管理局传下话来,说中央领导讲了,还是不要搬,不然影响不好。陈永贵不干,说咱职务没有啦,该搬就搬嘛!人家拗不过,就在新建成的木樨地22号楼上拨给了他一套12层楼上的部长级住宅。1981年农历正月初十,两辆130卡车拉着陈永贵的全部家当搬出了交道口小院。
搬到22号楼之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为陈永贵配了一辆车,安排了警卫员、炊事员,理发时打个电话就有人服务上门。陈永贵没有推辞这些待遇,但是他不要炊事员。这时他的全家已经从大寨迁来,反正他和老伴闲着没事,自己做饭还随便点,国管局也不坚持,按照正部级的标准,每月发给陈永贵50元保姆费。全部加起来,他每个月的收入大概是二百元。
陈永贵过不惯清闲日子。他在凉台上种了许多花,甚至还在花盆里种了棵玉米。他家偌大的凉台上摆满了一盆盆的花草,像个温室。干这些园艺活陈永贵很在行,他养的花都长得不错,养的鱼却不行。这点事不够陈永贵干的,他就自己找点事做。早晨外出散步回来,有时就拿把条帚去扫楼梯,一直从12层扫下去。
陈永贵还提着篮子出去买菜。有一天转到附近一个蔬菜商站,陈永贵指着柜台上蔫乎乎的菜说::要二斤”。售货员一看,愣住了,说:“陈,陈子衍》、《庄子通》等。参见“伦理学”、“美学”、“文学”、,陈大叔?”说着转身跑了进去,把经理叫出来了。经理见了陈永贵,极亲热地招呼他进屋喝杯茶,陈永贵也就乐哈哈地进去喝茶聊天。过了一会儿,售货员从后连挑了一篮子最好的菜送来,还死活不肯收钱。陈永贵硬扔下钱走了,从此便不肯再去这家商店,说是怕特殊化。
陈永贵出门买菜常扣着大草帽,低低地遮住脸。有一次去三里河菜市场排队买肉,陈永贵排到了,指着案子上的猪肉说:“拉,二斤”。卖肉的听口音不对,偏头一看:永贵大叔!他二话不说,斜着刀长长地片下一条好瘦肉来。高高地给陈永贵秤了。陈永贵也不说话,交了钱提了肉就走。轮到后边的人买肉,也要像前边的人一样专来瘦的,卖肉的道:“肥瘦搭着卖!”“那前边那个人呢?“前边那个人?你也不看看那是谁?你能跟他比?”卖肉的奚落道。
陈永贵在北京人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挺受人尊敬的永贵大叔。朴实憨厚,满手老茧,苦呵呵地干上来的,不容易。陈永贵下台后也确实很近似这种形象,庄稼人的朴实厚道伴着老年的或敬一块从脸上透出来。而且显得极随和,全没了在昔阳说一不二时的霸气,更没了训斥人家反大寨时的骄横甚至不讲理。走在大街上,人家跟他点头他冲人家点头,站在地铁里,人家跟他打招呼说话他也乐哈哈地跟人家闲聊。“北京人待咱可不错哩。”陈永贵说。
倒是他的小儿子陈明亮撒着娇不许父亲坐地铁和公共汽车,说咱丢不起那个人,又不是没有专车,干嘛跟犯了多大错误似的。陈永贵好像并没有丢人的感觉,不像大多数当官的一下台便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肯露面。他照样偷偷地坐公共汽车万物的本原和原因,超自然的神是不存在的,上帝就是物质,衣兜里有时还被搜出铁票来。
陈永贵下台后,他的家就成昔阳熟人的落脚站。凡是因公进京的,一概住旅馆;因私的,一概睡地毯。老乡进了家门,陈永贵便陪着喝几盅,问问家乡的事。小辈的不知深浅,劝他少操心,他便骂道:“你懂个屁”!
昔阳人托陈永贵走后门,他有时也肯帮忙。有一次一位昔阳铁厂的老乡求他给铁路方面人的说句话,要几节车皮。陈永贵拨了一个电话,果然就要下了。老乡欢天喜地跑去办手续,回来告诉陈永贵成了,只要二百块钱。“二百块钱?”陈永贵问,“什么二百块钱?”
“好处费呀!”老乡答道,“便宜!”现在的行性是四百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