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神农 第43节

  

第75章 进鱼苗

  

  第75章 进鱼苗

  野味成了抢手货,梁延鹏叫来的这些人可都是镇上的老大爷,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

  有的人家里还是在镇上开店的!

  因为胖子谢东嚷嚷着要全包了,来的六个人都闹起来了。

  搞得梁延鹏家里跟菜市场差不多,谢东的声音最大!

  李小九看了也是脑胀,这群老大爷真是不客气,虽然吵起来,但却个个都带着笑脸。

  “我看不如这样,反正也有多的,你们几个一人拿一只,剩下的那只兔子让给胖子!”梁延鹏说道。

  “对对对,这次我只捉到那么多,下次如果大家都要,我就多捉点过来!”李小九忙说道。

  几个人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点头答应了。

  “野鸡十五块钱一只,之前卖给一鸣叔也是这价格,野生兔子算只吧,五十块钱一只!”

  李小九抛出这个价格,李旭明瞪大了眼睛,这孩子居然这么会给价格?

  五十块钱一只,两只兔子;四只野鸡,十五块钱一只,这一趟出来竟然比上次还要多一半以上的钱!

  按照这种推算,李小九如果三天两头出来卖一次野物,收入恐怕早就比李静要高了!

  当然,一只兔子近十斤,算起来估计不止五十块钱,还是野生的!

  “小娃儿,你可要保证这是野生的哦!”杨凯认真的看着李小九。

  “当然,如果各位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我们的树林去看看,不过据说那个树林很危险呢!”李小九笑道。

  一下就收了一百六,能不乐呵么?

  “小九,下次有什么野物可要记得拿过来啊,我们都要了!”胡科笑道。

  李小九忙不迭的点了点头,“有好东西一定不会忘了各位伯爷!”

  “小九……”谢东上来就把李小九拉到一旁,“下次过来可不可以先叫我过来?我可以多给点钱你!”

  这让李旭明苦笑连连,别说他的儿子李大力,就连他自己一次性也挣不了那么多钱。

  把六人都送走了,梁延鹏这才长呼了口气,对李小九笑道“怎么样?你的东西不用拿到菜市场了吧?”

  李小九嘻嘻一笑,“多谢伯爷了!”

  “诶,这点小事儿,不算什么,况且他们的确喜欢吃野味!”梁延鹏走进房间,“你们等一下!”

  他从房间里拿出一个信封出来,“反正也来了,我就直接把这个给你吧!”

  “不不,上次给的利是已经很多了!”李旭明连忙推辞。

  “老弟,你不知道长痔的痛苦,这几天恢复下来,我完全康复了,所以这只是一点心意,如果不是小九的话,我家要花的钱恐怕比利是还要多呢!”梁延鹏把利是硬塞给李小九。

  “那就多谢伯爷了!”李小九也没怎么拒绝,人家都那样说了。

  “我还要去市场买鱼苗,就不能呆这里太长时间了,不然卖鱼苗的人都走了!”李小九连茶水都没喝就要离开。

  梁延鹏百般挽留,就是想找个人聊聊天,但没办法,李小九这小孩就跟别的孩子不同。

  “等下次得空,我跟你一鸣叔叔去你家看看,听说你家有只大鸟叫小黑呢!”梁延鹏的确记得清楚,金雕,那可不是谁都能养的鸟类。

  “好,等着你们哦!”李小九跟李旭明两人走了。

  梁延鹏看着李小九远去的背影,长叹了口气,“我孙子什么时候有他一半精明就好了,六岁的算数不比大人差!”

  他的孙子则不同,别说复杂的,就一加二还要掰着手指算半天。

  李旭明现在总算对李小九服气了,换做是他,会有今天的待遇么?绝对没有,也根本不可能认识梁镇长。

  市场还是有鱼苗卖的,不过并不多,因为鱼苗的体抗力比成年鱼要差得多,捞上来容易死。

  所以鱼苗一般是在养殖场内!

  养殖场老板是个卖鱼的,在菜市场开鱼档口,自己养自己卖,能挣不少钱。

  “我这儿啊,鱼苗大多数都挑到另外的水塘里,每年清理一次!”卖鱼的李大光在给李小九爷俩介绍着。

  但等爷俩到了鱼塘,彻底被眼前的几个大鱼塘给看呆了。

  周围全都是鱼塘,相隔只有一米多的埂,每一个鱼塘都有氧气提供,李大光说没氧气的话,鱼容易死。

  “鱼苗的大小都有,价格各不同,三指大的,算你两块五,两指大的算你一块,小于两指的就算五毛好了!”李大光走到养鱼苗的鱼塘对李旭明说道。

  “那么贵啊?”李旭明一听价格就不爽了,“这一条养大了卖出去都不知道能不能挣三块!”

  李小九也觉得贵,他走到鱼塘边上看,有的小鱼还浮出水面,“两块五不可能,三指大的,五毛钱,我帮你要两百条,至于两指甚至两指以下的那些全两毛算!”

  李小九一口气就要了那么多,而且这价格的确太高了,所以李小九根本就没跟他讲价,而是直接开价!

  “不是吧?五毛钱?”李大光很少卖鱼苗,关键是没人要,眼看现在秋天快来了,很多鱼苗是抵不过冬天的。

  “五毛钱实在太低了,一块吧!”李大光为难道。

  “这个不行,五毛钱,我要两百条,如果老板不愿意卖的话就算了!”李小九拉着李旭明的手就准备离开。

  九几年,有的鱼的确还卖不到三块钱,李大光是看李小九和李旭明不像是养鱼的人,所以开出高价。

  还有各种不同的鱼苗也是需要区分,三指大的草鱼五毛钱肯定买不到,所以最后平均下来的价格也就五毛。

  两百条鱼,分成两个袋子,袋子用的是清理干净有内袋的肥料袋!

  两百条鱼搬回到坪岭村,的确是把爷孙俩累的够呛的,几乎每走一里路就停下来休息!

  若不是李小九用了保存生命的咒语,恐怕两百条鱼还没到家就死光了。

  “小九啊,你买那么多鱼回去,真能养活吗?”李旭明喘着气问道。

  李小九自己扛几十条,比李旭明的要轻点,但却没怎么喘气,“爷爷,你要相信我,虽然距离镇上很远,但我相信,肯定会有人为了吃到我养的鱼,不远千里来买!”

  

第76章 众田之最

  

  第76章 众田之最

  别人有没有不远千里来买鱼李旭明不知道,只知道李小九挖的这鱼塘肯定胡闹了。

  坪岭村没有鱼塘,只有一条河流,河流是从山间绕来,上游还有别的村子。

  而这条河里还有许多鱼,村民若想吃鱼了,就会用很多办法到河里摸个一两斤。

  但水大的时候没人敢下去,只是偶尔有那么几个年轻人在河边钓鱼。

  没有挖鱼塘,那是因为村里距离镇上太远了,来回一趟的时间算去,出去摆卖的时间根本不长。

  当然,这是自销,而且也就只有自销,不管是镇上还是县城的鱼档都不会跑那么远的地方拿货,更何况路还不好走。

  所以瞎折腾那么多钱,李旭明心疼得很,要他拿那么多钱出来啊,打断腿都不可能。

  清水塘里的水也清澈了,不过在底层有零零散散的泥土,显然是没排出去的泥土沉淀下去了。

  不过没有关系,那点泥土并不影响,不过李大光的话点醒了李小九,这鱼塘还是要每年清洗一次!

  时间渐渐过去了,李小九没有再种植别的东西,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先把稻谷培育好。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李小九的三块稻苗开始出稻穗,比别的稻苗要早很多很多。

  “小九这孩子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稻田弄得这么好的啊?”刘景已经不是第一次站在李小九家的农田旁边讨论了。

  稻苗的高度直达一米以上,坚挺而不折,之前刮过一场大风,很多人都以为李小九家的稻苗太高,肯定要躺下去了。

  结果一点事儿都没有,第二天依然在风中飘荡!

  现在长出稻穗,成了点点绿豆一般,非常显眼。

  又过几天,稻谷已经开始出现金黄的表皮。

  刘恒轻轻摘了一颗稻谷下来,放到嘴里咬了一下,结果一团白色的汁液流了出来,有点像牛奶,但味道却无比的清香,虽然只是一颗,但却让他满嘴的香味,“我第一次尝到还没熟的稻谷有浓浓的香味!”

  “等到完全熟了,不知道会不会更香浓!”

  陈成贵也在一旁,但他并没有尝,而是拔了一根蹲在一边数数!

  “四百多颗稻谷,这…这一亩地的收成比我们好几亩的收成啊!”陈成贵蹦起来说道。

  “不行,这件事我得跟领导反应上去!”陈成贵起身捧着稻谷说道。

  “成贵啊,你就别瞎折腾上报了,小九不是说了别让你再上报了吗?”李诚也在场,而且他手里也拿着一根长满了稻谷的稻苗,不过那是他家的。

  整个村子除了李小九之外,笑得最乐呵的就是李诚了,因为他托了李小九的福,拿了李小九一些谷种。

  “来,数数我家的稻谷有多少!”李诚笑道。

  陈成贵原本想去报告的,但镇长的事情之后,李小九就说过,让他别上报了,就算来人也没用,这方法只有李小九自己才能弄!

  无奈,陈成贵只能蹲下来帮李诚算数,“三百多颗,不得了啊,如果咱们整个村都有这收成的话,绝对能把咱们村的生活搞起来。”

  “别想多了,要想把生活搞起来,你们还是去问小九办法吧,若是他肯帮忙,说不定咱们村真能走出贫穷走上致富之路!”刘景说道。

  “我看难啊,你们真以为小九那么好忽悠?别看他六岁,都精到骨子里去了!”刘一手苦笑道“半个月前我去问过他,问他怎么样才能种这么好的稻谷,你们猜小九怎么回答的?”

  几人面面相觑,谁也没猜出来。

  刘一手咳嗽了一声,笑道“他说关他啥事儿啊?这话把我要问的问题都憋了回来!”

  对此,李诚的心中还是觉得非常庆幸,不过同时也很忧伤,这一季得到李小九的谷种了,那下一季可怎么搞?

  一个月的时间,清水塘里的鱼长了一些,没人知道李小九每天弄点草丢到清水塘之外还喂了什么,塘里的鱼长得比浑水塘的还要快。

  三个手指大的草鱼此时已经有四个手指大小,有的甚至已经五指,最重的一条也有七八斤了。

  不过对李小九来说,七八斤的草鱼还是有点不太满意,而且长到七八斤的草鱼多得很。

  一个月的时间啊,他到底是怎么养的?喂激素还是避孕药?哪怕是喂激素也没那么快吧?

  鲤鱼、鲢鱼、大头鱼。鲫鱼、鲶鱼、黄蜂鱼等等,也长了不少!

  月底,李小九家的稻田终于变成了一片黄灿灿的色彩,在诸多的田地之中,特别显眼,最让人羡慕的是李小九家的稻谷,长线垂下,就如同一串绑在绳子上的黄金一般!

  可周围的田地呢,稻穗都还没完全长出来,坪岭村不少的人看得羡慕不已。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李平家的稻苗总算是没死光,只是一部分死掉了,但剩下的一部分也长不起来,相比起别的村民的稻田,根本就是一块畸形的稻苗,废了!

  不说是本村,也有不少外村的人过来看李小九的稻田,甚至还有不少人亲自跑去问李小九家用的是什么品种的谷种。

  “这事儿说起来不得了,这田一没打农药二没撒肥料,完全百分百的绿色食品!”这样介绍的当然是刘一手了。

  村里出了李小九这块稻田,周围几个村子慕名而来。

  “什么玩意儿?不就是长得快点么?你怎么知道李小九有没有下激素?”冯秀最看不惯别人比她好。

  “三三妹,你说话注意点,小九一个孩子,哪里懂什么激素?”刘一手不悦道。

  “我看不像,就算下了激素也不可能长得那么好!”隔壁村的一个大叔背着手说道。

  刘一手点头说“当然了,我看这几天应该可以收回去晒了!”

首节上一节43/66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