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一拍脑袋,说道:“你不说我都差点儿忘记了,刘总,我是来告诉你一声,咱们果园里的砂糖橘树苗,又开始挂果了……”
第225章 001号车
“你说什么?”
刘青愕然的看着赵刚,惊讶的说道:“又开始挂果了?”现在是七月份,正常的砂糖橘树苗,的确是在六七月份,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挂果,到达十月份左右成熟。
但问题是,之前已经挂过一次果了啊!
“嗯,真的是又开始挂果了!”
赵刚也是一脸怪异的说道:“前两天就开始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我看错了,观察了几天,发现没有弄错,的确是又开始挂果了,这不赶紧来告诉你嘛。”
“走,带我去看看。”
刘青来了精神,跟着赵刚下山向果园走去。
二黄见状,立刻精神抖擞,活蹦乱跳的跟在刘青身后,前后左右的乱跑乱跳,大黄则稳重许多了,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目光时不时看看刘青,然后又看看路旁的小草,一声也不吭。
每次看见大黄这副模样,刘青都怀疑,它是不是一个哲学家转世投胎的?在两只狗小时候,大黄可不是现在这样子,比二黄还要调皮一些。
但是长大了以后,简直就像是“变了一只狗”似的,颇有点儿狗大哥的风范。
“汪汪!”
二黄前后左右一通乱跑,不远处的树林中,扑通一声,草丛乱摇不停,二黄见状顿时狗眼放光,汪汪叫了两声,撒腿就往里面冲去。
大黄停下脚步,不满的冲着二黄汪汪汪叫了几声,原本兴致勃勃打算冲进去的二黄,停了下来,委屈的看了大黄一眼,嗷嗷低声叫了几声,尾巴怏怏的扫动几下,无精打采的回来了。
到了果园以后,二黄这才重新又变的兴奋起来,跑到砂糖橘树苗下面,到处乱嗅,用爪子扒拉几下土,再转过头来嗅一下,玩的不亦乐乎。
大黄则是乖乖的坐在刘青脚边,一动不动,偶尔乜一眼二黄。
“真的挂果了。”
刘青仔细看了看砂糖橘树苗的情况,有些惊讶。
“刘总,这改良过的品种,就是不一样,一年能挂两次果哩。”
赵刚并没有想太多,他乐呵呵的说道:“我最近组织园里的村民,让他们多给这些树苗施肥,浇水,现在是七月份,按照之前成熟的速度,我估计九月底就能摘果了。”
刘青点了点头,心里一片疑惑,这砂糖橘树苗可是他去买的,当时并没有听说,能一年挂两次果啊。
突然间,他心里一个激灵,随意问了一句:“赵园长,之前咱们摘果了以后,你们多久给这些砂糖橘树苗浇一次水?”
“三天左右吧。”
赵刚说道。
刘青眯起了眼睛,“还是用水库里的水吧?”
“是啊。”赵刚理所应当的说道:“你不是以前说过,河里的水,砂子太多了,让它们澄干净了,进入水库之后,再用这些水浇灌吗?”
“嗯,没错,我就是随便问问。”
刘青找到了答案,之所以这些砂糖橘树苗,在一年之内,进行第二次挂果,果然是和大地神力有关系——因为大地神力有加快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但是赵刚却是不知道。
罐头厂还在加工剩余的砂糖橘,将它们做成罐头,每天还在开工着,所以刘青前段时间,每天还要给水库里的水,融入大量的大地神力,以保证制作出来的砂糖橘罐头口感美味。
结果就误打误撞的,果园里的砂糖橘树苗,进行了二次挂果。
不过好在所有人都以为,因为这是改良过的品种,所以能够二次挂果。
和赵刚交待了一声,刘青就领着大黄二黄走出了果园。
去旁边的罐头厂溜达了一圈,重点是看了看库房里的库存,刘青忍不住咂了咂嘴,“产品积压的太厉害了。得想办法将这些罐头推销出去才行。”
目前砂糖橘罐头,只有一个销售渠道,就是县城里的金邦超市,虽然卖的还不错,但是在刘青看来,还是太慢了一些。
一斤砂糖橘卖八块钱,而一瓶砂糖橘罐头,可以卖到十四块钱,经过二次深加工后,只增加了些许人工、电费、以及材料的费用,但利润确是提升了百分之八十。
刘青想了想,决定找程明聊一聊。
掏出电话一看,还是没有信号,只能是向山上走去,心里琢磨着,这信号塔什么时候才能给多安几个?
一辆黑色轿车,悄然无声的,沿着公路开进了村子里,一直向罐头厂开来。
刘青停下脚步,疑惑的看着这辆车,001号车?
车停到了刘青身旁,慕华从里面钻了出来,司机知道他的性格,不用他吩咐,就主动将车开到了远处。
“小伙子,我们又见面了。”
慕华一边说着,一边四处打量着,当他看见罐头厂和果园、水库时,情不自禁的微微颔首点头,心里暗忖弄的不错。
“您好。”
看见慕华坐着001号的车,虽然只是孤身一人,但刘青也不敢像第一次那样见到慕华随意了。
这号牌,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弄到!
如果没有猜错,这个笑眯眯,说话很和蔼的老人,肯定是县城某个领导。
“哈哈,怎么这次变的拘束了?”
慕华一眼就看出来了刘青的不自然,紧接着,调皮胆大的二黄,从刘青脚边走过去,跑到慕华身旁,在他裤腿上嗅了嗅,摇了摇头,转身又走了回去。
“好漂亮的两只金毛。”
慕华赞了一句,笑呵呵的对刘青说道:“刘青,这一年没见,这玉龙村的变化,还真的蛮大的嘛。”
“还好吧。”刘青挠了挠头,笑道:“其实也没太大的变化。”他心里有些佩服慕华了,一年多没见,居然还记得自己的名字?
“那是你觉得。”
慕华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说道:“我能进这厂里转转吧?”
“当然可以,我带你进去吧。”
刘青连忙点头。
领着慕华在厂里转悠了一圈,他提出来要看看生产流水线,看见那些有条不紊干活的村民们,微微点了点头,最后又去库房里看了看成品。
“刘青,你的产品,是不是没有打开销路啊?”
慕华盯着库房里积压如小山一般的罐头,微微蹙眉说道:“攒了这么多货,你也不想想怎么推销出去,还有空在村子里遛狗?”
第226章 税收减免
刘青顿时就无语了,苦笑道:“您是怎么看见我遛狗的?这两个小家伙,是我从小养大的,我走哪它们跟我到哪里……”
慕华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不悦的说道:“我说你遛了,你就是遛了,哪儿那么多话?你要是真想着如何将这些积压产品推销出去,还会有时间在村子里?在外面忙都忙不过来!”
“这些砂糖橘罐头,现在在金邦超市两个门店有销售。”
刘青解释了一句。
“这样可不行啊。”
慕华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咱们县城人口少,消费水平也低,金邦超市规模也并不大,我刚才看了看你的生产线,你这罐头厂一个月至少能生产三万瓶罐头左右,仅仅是库房积压的,恐怕就有这么多了。”
“这样长时间下去,产品找不到销路,工人工资怎么开?税怎么交?工厂怎么维持下去?”
刘青一边揣测着慕华的身份,一边说道:“您说的很对,我正打算开拓销售渠道哩。”
慕华摇头说道:“做企业,第一件事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产品推销出去,假如没有销售渠道,这个企业该如何正常健康的运转下去呢?刘青啊,你成立公司的事情,我也听说了,在咱们文昌县城下属的农村里,你是第一个开办公司的农民企业家,我对你抱有很大希望啊。”
说着,他下意识伸手去口袋里摸烟,掏出来烟盒,慕华突然间想到了什么,将烟盒重新放过去,毫不客气的将手伸到刘青面前,“你的烟叶还有没有了?”
“啊?”
刘青一怔,这话题转变的也太快了吧,回过神来,他掏出一个小盒子,慕华眼睛一亮,咳嗽了一声,然后,直接伸手将盒子抓了回来,打开一看,里面是装的整整齐齐,卷好的卷烟,他振振有词的说道:“年轻人少抽烟,对身体不好,这盒烟我没收了。”
慕华拿出一根卷烟,将盒子顺势揣到自己口袋里。
刘青一看,得,又是一个“极品烟民”,鉴于有程明这个脸皮奇厚的烟民在前当例子,他也没指望能够将自己卷好的这盒卷烟要回来。
点燃卷烟,深深吸了一口气,慕华闭上眼睛,不言不语,过了十几秒后,喷出一股带有茶韵香味的烟雾,心里感慨不已,还是这烟叶香!
他打定主意了,这一次不论如何,都得让刘青这小子,把这种烟叶给自己弄上几两……不行,几两太少了,至少得十斤!
“咳咳,我刚才说到哪里了?”
一支卷烟抽完后,慕华正打算开口继续往下说时,突然间忘记自己刚才说到哪里了。
刘青哭笑不得,一头黑线的说道:“您说对我抱有很大希望。”
“没错,刘青啊,好好琢磨一下,产品打造很重要,如何推广销售更重要。”
慕华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说道:“县里会对你的公司在税收方面,推出一个减免政策,但是,如何考虑将企业发展做大,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帮助他们致富,是你最应该需要考虑的事情。”
前段时间,听说刘青成立了神龙综合公司的事情时,慕华原本就计划过来亲眼看看了。
但由于工作忙,时间紧,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如何能够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缺乏其他生存技能的农民们富裕起来,是慕华一直都在琢磨的问题,为此,他去国内出名的华西村等地调研取经了多次,最后得出来一个答案。
要想让农民富裕起来,必须得把农业和工业相结合。
事情就是这样的,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很多农民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论起土地习性他们能够说的头头是道,但让他们开办工厂,发展深加工产业,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树——难如登天。
玉龙村附近的几个村子,有农民尝试开办养鸡场等,发展养殖业,但是规模太小,根本不足以带动全村农民富裕起来,而且养殖业具有一定的风险,例如鸡瘟等传染病,最严重时,一夜之间很有可能养鸡场里剩不下一只活鸡。
刘青之所以引起慕华的关注和注意,还是因为他做的那几件事情,开办养殖场、自产自销之外,鼓励农民进行少量养殖,进行收购;花费几百万来重金修建乡村道路,让产品能够运输出去。
而今年新投建的果园、罐头厂,在慕华看来,这足以证明,刘青已经开始在尝试着将农业和工业相结合了。
慕华对于这一点儿,非常欣赏!
要不然,即便慕华在闲,也绝对不会有兴趣来关注一个普通小农民的。
“税收减免政策?”
听到慕华随口就说出来这样的话,再加上之前001号车,刘青如果在猜不出来慕华的身份,那他肯定就是一个傻子,连忙说道:“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税收减免政策,是每个企业最渴望得到的支持,这样以来,企业的净利润就会得到更多的提升。
像是今年卖掉的那几百万斤砂糖橘,仅仅是缴税,算下来也有几百万块钱了。
这样的好事儿,刘青可不会嫌多的。
“大力支持谈不上,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慕华摆了摆手,说道:“走,再去养殖场看看。”
一圈转悠下来,慕华又询问了几个问题,心里对于刘青,还是十分满意的,别的暂且不提,到目前为止,刘青至少提供了五十个左右的就业岗位,而玉龙村才不过两百多户人家,也就是说,将近四分之一的村民家里,经济情况得到了好转。
“对了,你们玉龙村现在还没有村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