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领主 第103节

  资历最老的苍鹭领骑士厄林一脸严肃道:“让他们回来,弩对射赢不了长弓。”

  “可能是从王冠领地或者南境找来的雇佣兵,狡猾的家伙。”来自河沼领的老骑士加布则是皱着眉分析。

  就在此时,对面的军阵中射出第二轮箭雨,眼瞅着又有几名持弩侍从倒在条田中。

  赤溪男爵虽看不惯这俩老登,此刻却也只能从善如流。

  林恩能听到南边响起短促的号角声,随后那帮手持十字弩的侍从与征召兵们迅速翻身上马,灰溜溜地撤离了战场,只留下十来个在条田中哀嚎的伤者。

  “就这?”

  小索瓦德站在林恩身边不远处指挥荒民弓手,见到敌军撤退后他原本紧绷的面孔不由松懈,脸上也露出不屑笑容。

  包括他在内,绝大部分士兵今天都是第一次体验这种‘大规模’战阵,心中难免紧张。

  眼见敌军连两轮箭雨都顶不住,军阵中五百余名士兵都不由松了口气。

  可林恩却是高喊道:“别放松,下一轮进攻马上就来!”

  按照他对这帮底层贵族的了解,他们绝不会因为区区长弓就放弃攻势。

  超过两百米,长弓的杀伤力就会微乎其微。

  而骑兵提速之后,完成两百米的冲刺只需要20秒。

  这点时间,也就够长弓手射出两三箭,对于高速冲锋且全副武装的骑兵造不成太多杀伤。

  果然不出林恩所料。

  十来个侍从的伤亡非但没打击到敌军的士气,反而令他们的气焰愈发高涨。

  当雄浑的号角声再度响起,聚集在一公里外的正规骑士开始了冲锋。

  这些人要么是衣着华丽的男爵或者封地骑士,要么就是较为富庶的精锐侍从。

  也只有这批人才用得起能长距离冲锋的优质战马。

  未经耕地、冻得坚硬的条田就是他们最好的加速跑道。

  这是封建骑兵发起冲锋最舒适的距离,通过一公里的逐步提速,他们能让战马在最后两百米冲刺时达到最高速度。

  这种冲锋速度往往能超过每小时四十公里,造成的冲击力堪比高速行驶的摩托车。

  哪怕是身穿锁甲的步兵,在遭到此等冲击力的撞击时也会人甲俱碎。

  但林恩不怕,他麾下的军队亦不怕。

  迄今为止的艰苦训练,就是为了应对此等强敌。

  而且林恩可不会傻到让他的军队去直面骑兵的冲击力。

  绿水河水位虽浅,却能稍稍滞迟骑兵的冲锋速度。

  不仅如此,林恩还趁着夜色掩护,在河水中提前安插了数百根尖锐的拒马桩。

  稍微冻结的河面就是这些拒马桩最好的掩护。

  轰隆隆的马蹄声响彻军阵南边的田野,并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朝着军阵逼进。

  与此同时,军阵西边的绿湖领城堡也响起喧哗。

  困守城堡的绿湖领男爵博格丹自然也看到了联军发起冲锋,他准备带领麾下骑士杀出城堡,来一个内外两开花。

  林恩所在的军阵中,绝大部分士兵都紧张到喉结滚动,并握紧了手中的兵器,仿佛只有这些杀人利器才能带给他们些许安全感。

  但林恩很快就用激昂的话语以及厚实的背影让所有士兵都安定下来。

  “不要慌张,训练中是怎么做的,现在就怎么做,看着我,我不撤退,任何人都不许后撤!”

  林恩身披板甲、手握长戟,就站在步兵队列的最前排,他的身前就只有两排荒民弓手。

  有他做榜样,军阵顿时肃然,所有士兵都做好了迎接冲击的准备。

  随着颤地声愈来愈响亮,林恩看到了骑枪上飘扬的各色纹章,看到了敌军骑士身上五彩缤纷的罩袍,看到了战马呼出的大片白色气雾,亦看到了敌军头盔下透着杀气的狰狞眼瞳。

  但林恩心中非但不觉慌张,甚至还有余裕安抚身前紧张的荒民弓手。

  他伸出手轻柔抚摸弓手颤抖的肩膀:

  “放松,放松”

  与此同时,林恩也在用肉眼计算着距离。

  当敌军的骑兵即将迈过二百米那根虚线时,他高呼:

  “射!”

  “撤!”

  荒民弓手们张弓平射,但还不等箭矢落地,他们就收拢长弓,迅速穿过军阵的间隙撤向后方。

  这是他们演练过无数次的军阵变化,今日终于派上用场。

  随着荒民弓手的后撤,林恩率领重步兵向前迈步,最前排举起沉重长戟,向天四十五度。

  后排四米长的长矛越肩平放,直指向着军阵狂奔的敌军骑兵。

  平地上瞬间冒出一只钢铁刺猬。

  当赤溪男爵看到敌军变阵时,他虽感到惊恐,却已无法再做出任何应对。

  他与联军的百余骑已经完成了最后的加速。

  哪怕前方是地狱,他们也只能义无反顾地朝着死神发起冲锋。

  “杀!”

  狭路相逢只有勇者才能取胜,赤溪男爵挺直手中的骑枪,高呼冲锋口号,心中却是默念着父亲与母亲的名字。

  他身边以及身后的骑士们也同样挺直骑枪,以血肉之躯向着钢铁丛林做最后冲刺。

  当赤溪男爵跨越最后的障碍绿水河时,他突然感觉到胯下坐骑速度骤降。

  他本人则受巨大惯性的影响,飞出马背,向前倾倒。

  好在他本人武艺高强,丢掉骑枪后在空中亦能勉强控制身形,并最终双脚着地,站在了坚固的河岸上。

  他刚抬起头,所面对的正是一对漆黑平静的眼眸,以及一柄从天而降的长戟。

首节上一节103/103返回目录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