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返者的游戏 第234节

  至此,这名年轻的文官终才说罢。

  “既然你都这样说了,想必在你的心中,定是对这两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解决思路了?行了大伙都没有闲暇时间来等你在此卖关子,你且速速道来你心里的计划。”

  即便陆锋对这名文官的话是不怎么感兴趣,不过他还是选择让对方将其心中的话给说完。

  毕竟只有等其说完,才能给其定罪。

  “谢陛下!”

  又是一句这毫无营养的感谢之后,这名年轻的文官继续畅谈。

  “我的设想其实很简单,我们先将尤东和锦州一事放于一旁,我们先着重分析一下这位胆敢犯我龙寰疆土的夏志杰,分析他的意图,解析他的想法,至此才可拟出一道只针对他的破敌之策。诸位大人应该要知道,仓州作为我龙寰与吐斯汗国所接壤的州界,其州内是富含着极为丰富的矿藏资源的,而这些矿藏自由对于我龙寰来言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这仓州我们是绝不能丢,可自从镇西军被遣散,整个仓州的守军实力,实际上是下滑了很多,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可以用来掩盖真相的借口,如若夏志杰依旧我行我素,坚决要率军进犯我龙寰疆土,哪怕只是进犯一亩土地,我们也不能就这么眼巴巴的干看,所以这仗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打,但是怎么打,何时打这就要仔细去商讨了……”

  好家伙,这文官当真是好生的厉害,最起码这一大通的话讲下来,当真是没有一句是说在了点子上。

第五百二十四章 国文科举

  古有赵括纸上点兵……

  今有尔等腐儒夸夸其谈……

  当真……

  令人恼火!

  若不是因为太过在乎名家氏族们的脸面,相信陆锋定不会再让这名只会夸夸其谈的文官继续浪费大家的时间。

  陆锋甚至都叫不上来这名文官的性命,他只是隐约的能记起来,这名文官貌似是今年国文科举的榜眼。

  榜眼?

  就这水平?

  这不仅会让陆锋对今年的国文科举的质量产生严重的怀疑。

  这王禄贵跟郭杰是干什么吃的?

  就只会给朝廷培养这样的庸才吗?

  若我龙寰尽是些这般的废物,那还有何脸面去谈光复大计?又有何脸面去谈辉煌百年?

  仅凭这名文官的这一句话,便足以让陆锋是下定了决心,下定了对龙寰全国应试教育体制的改革之心。

  在陆锋看来,想要让龙寰继续辉煌下去,人才是必不能少的,而如今的龙寰,有太多太多的地方需要作出改变了,如果就这般地让龙寰继续迂腐下去,就这般地让龙寰以一种毫不节制的态度去自我运营下去,那么不需要几代人的光景,龙寰就势必会走前朝的老路。

  到时候别说是这皇家基业了,就是这龙寰的百姓,都足以将整个陆家王朝给掀个底儿朝天。

  很明显,这不是陆锋想要看见的结果。

  所以必须要为之做出改变,而若想要改变未来,想要改变现状,那么要从各行各业出发,从各行各业开始做出调整和整改,毕竟变革要从基层开始,改革要从个人出发。

  而现在,龙寰最急需做出的改变,便是其整个朝堂的人事调整上的改变,先控住了病原的源头,才能对其开出具有针对性的处方来。

  王禄贵所管辖的尚书院……

  以及郭杰所管辖的吏部……

  先把源头掐住,然后再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之法。

  而陆锋之所以会这般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全是因为,自打他认事开始,他就知道,整个龙寰的人事任命,皆是由尚书院和吏部一通参管,由尚书院组织每三年一届的国文科举一试。

  恶那些有意想要报效朝廷的莘莘学子们,都需要经过各级的层层把关和考核,最终才能将其每个人心中的抱负得以大展天下。

  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学子们最少也得顺顺利利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国文科举的考试才行。

  如果没有通过考试,那么一切都是如水中月,如镜中花。

  而作为这一切的源头,国文科举主要被细分为两大派别,及文举与武举两类。

  顾名思义,文举乃是尚书院联手吏部来给龙寰朝廷吸纳内政型人才的一种考试,而武举则是尚书院联手兵部来给龙寰朝廷吸纳统帅型人才的一种考试。

  不过无论是尚书院联手那一部,其目的都是为了给龙寰能寻找到被遗落于民间的那颗明珠,然后将其带回朝廷,以供让其能在朝堂之上大放异彩。

  毕竟不管是文举,还是武举,整个过程都需要耗时很久,从最初的童试,再到院试,这就得耗费将近大半年的光景,而后再经由位于各个乡镇的尚书院分支机构来将前来参加童试的考生们进行层层筛选,最终再向各个州郡上报参与院试的考试名单。

  在童试的背靠阶段,考生们并没有被明确的细分,即参与文考的考生与参与武考的考生,是被同意记名的,而被尚书院记录在册的考生,便能参与到第二轮的院试之中,而被尚书院记名的考生,其个人在坊间的名头,便被称为童生,不过绝大多数的考生,到头发都已花白了,仍是一介童生,这难免会让人为之唏嘘不已。

  通过了童试,那么接下来这些童生们所要做的,便是被尚书院进行逐一细分,不过在此之前,所有参与院试的考生名单,均会被建立于各个州郡之中的尚书院将其名单上报于刑部,然后由刑部对所上报的人员名单进行筛查,但凡有作奸犯科之辈,亦或者是他国之奸细可能的,皆会被刑部的人将其名字从名单中划出,直至确保所参考的考生皆是有着清一色的清白身世之后,这才会将其修改后的名单是重新地原路递回当地,而这一系列的过程,少则三个月,多则大半年。

  而在这段时间内,各州郡的尚书院便会与当地的府尹联手,是将所有的背靠考生进行甄别分类,参加文举的考生,会被送进当地的各家书院中进行进修,而那些参加武举的考生,则会直接被送进当地的城防守备军中进行历练,直至院试开始,方才会被尚书院将这些考生统一召回。

  而院试并非童试那般的简单了。

  所有前来参加院试的考生,整个过程会被尚书院拆分成两天去完成,第一天会安排岁试,岁试是每个童生都必须要去参与的考试,通过了岁试之后,方才有资格去参加第二天的科试。

  当然了,这岁试与科试之间,也得好几周的等待时间。

  通过了岁试,这些考生们才能将其童生的名号是撤了去,进而换上了秀才的名号。

  至此,便有了坊间所说的文武双秀才的说法。

  而科试是凌驾于岁试之上的另一门考试,它是将全部通过了岁试考核的秀才们进行统一编制,随后再对其进行二次筛查,成绩优者方可参加下一级考选举人的乡试之中,而那些成绩劣者,则要因其受到相对应的处罚和教训,情节严重者甚至会被尚书院联合当地府尹是取消考生的秀才之名。

  要知道,一旦通过了科试,那就说明该考生是已经脱离了平民阶层了,不管怎样讲,这名考生已经算是被龙寰朝廷所认可的一名仕子了。

  院试一过,那么接下来便是更为残酷的乡试了。

  乡试,又被称之为郡试,是由各个州郡直接推举的一种考试,而那些有心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的考生们,则需要将自己最为完整的身份信息是上报与当地的城乡,经由城乡统一归整之后,将其参考名单上报至州郡,再经由州郡将其上报而来的名单进行严格把控,经过层层筛查,最终与尚书院联名确定下参加乡试的人员。

  乡试,相当于是将原本从院试中层层筛选而出的秀才们是再一次的进行选拔,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知道,通过了院试,并不代表着那些秀才们就可以入朝为官,其实现实却是恰恰相反,通过了院试的秀才们,也仅仅只是被当地的官府冠以了一种名誉罢了,这种名誉充其量只是能让人听着舒服一些而已,却丝毫不能改变其真正的身份,而真正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就需要通过乡试的选拔。

  因为只有考过了乡试,这些秀才们才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可以说乡试当真是龙寰所举办的国文科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最为艰巨的一环。

  考得过,一步登天,考不过,回家种田。

  就是这般粗浅的道理。

  而最终考过了各个州郡所举办的乡试的考生们,才有资格参与到接下来的会试当中,至于在乡试中拔了头筹了那名幸运儿,而会被称为解元。

  是龙,还是虫?

  是凤,还是鸡?

  去看看会试的结果便能知晓。

  会试的备考点已不再个州之地了,因为会试的备考点,已经来到了永安。

  于皇城之下,于尚书院之中,联合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之手,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联合大考。

  而会试的考试内容也是十分的复杂。

  对于参加文举的考生来讲,他们所要备考的类别,不仅包含了文学、诗词、还有内政、自我认知与时局把控等诸多类别,而尚书院与六部也会根据不同考生的偏向与天份,而最终决定该名考生的未来职务。

  对于参加武举的考生来讲,他们所要备考的类别,不仅包含了拳脚功夫、刀枪棍棒、还有兵法战术和时机把控等这些用于行军打仗的知识,而如果只是单纯地拳脚利索,相信尚书院和兵部也不会选择录用此人,毕竟尚书院之所以会大力推行武举,其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朝廷招录一名大手,因为谁都明白,朝廷需要的,乃是像蓉天宇那样的将帅之才,而不是像赵大虎那样的莽夫。

  可以说,无论其最终的排名如何,这群能够参与会试的学子们,皆会迎来他们的官场生涯,最不济的,也都会被六部的人给安排到各个乡镇中去,毕竟这每年都有靠老还乡的老官,而这巨大的岗位空缺,也得有人去借着干才行啊。

  至于会试中的前十名,则会被尚书院与六部联名上奏,去为这些有真正大才的学子们争取参与殿试的机会。

  而殿试,则是整个国文科举的最后一考,至此,无论文举还是武举,皆不再细分彼此,双方皆只考一类。

  一道是时务策,该试题由尚书院直接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一道是军国策,该试题由内阁直接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一道是民生策,该试题由礼部与户部联名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一道是应灾策,该试题由户部与吏部联名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一道是将兵策,该试题由吏部与兵部联名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最后一道是法刑策,该试题由刑部与吏部联名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六道联考之后,排名前三者,皆直接被皇帝上邀进殿,接受封赏。

  而这最终的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

  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

  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

  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

  一甲的三名进士一般授予朝廷重要之职,而其余的进士往往还要进行一次朝考,然后结合殿试名次,分别授予官职。

  按理说,能被朝廷选成榜眼的人,定是有着大才之人,可是当陆锋看着眼前的这名他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文官,看着这位水货榜眼,他的心当真是沉到了谷底了。

  徇私舞弊……

  这是此时飘在陆锋脑子里的唯一词汇。

  尚书院……

  还有六部……

  当真是朽到根儿去了。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两条路

  其实,要想在龙寰这片土地上出人头地,要想让自己所身处的家族被世人所崇拜和认可,要想让自己真正的光宗耀祖,并非只有仕途一条路可以选择。

  还有一条路,其实也可以供天下的年轻人去选择。

  这条路,便是江湖。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江湖?

  什么样的人,才配生于江湖?

  什么样的事,才配蕴于江湖?

  什么样的情,才配望于江湖?

  有人说,江湖是属于快意恩仇。

  于月下,于江边,于小桥泛舟,孤独着舞着自己的剑,孤独的抒写自己的情。

  也有人说,江湖是属于人情世故。

  喋血黄沙,孤天碧影,于那漫漫长夜,于那眷眷红尘,一人一剑一壶酒,一情一恋一天地。

  然而,无论是谁去说,无论是谁去讲,江湖就在那里,虽然看不见,却能摸得着。

  想怎么去形容,就怎么去形容。

  对于那些瞧不起仕途的年轻人来讲,江湖当真是另一个足以让自己名扬天地的神奇地方。

  而那些借由这个红尘江湖而滋生出来的各大民间势力,更是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现在,能被玄天谱所记载在其中的门派,大大小小的算下来也都有好几千个,更别说那些不怎么出名的势力了,可以说对于龙寰的年轻人来讲,这个热血的江湖无疑不是他们心中的第二选择。

  当然了,在陆锋的心中,这些流窜于江湖之中的人,皆是危险份子,指不定哪天就会因为某件事的牵连,而让这群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就只知道拼个你死我活的闲散人员,是给本就不算太过安稳的龙寰,直接捅出一个大窟窿来。

  十年前的黑潮事件就是一个明晃晃的例子。

首节上一节234/38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