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昔日的信仰已经灰飞烟灭,尽管他们再不愿意承认珈蓝帝国的政府,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已经为自己打上了珈蓝帝国的标签。
当巴亚公国无视珈蓝帝国的警告,甚至出言辱骂他们的国王,践踏珈蓝帝国的领土主权,擅自拿走本该属于珈蓝帝国的土地时,整个东方的平民们彻底站在了同一条战线。
他们可以内斗个你死我活。
但是这绝对不代表外人可以欺压到他们头上。
维迦非常明白一件事情,想要让一群人团结的方式,从来都不是英明的国王,而是一个共同的敌人。
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才能让所有人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到时哪怕他这个王再不得人心,也可以短时间内让全国凝聚在一起,这就是历史上,哪怕国家的王再昏庸,当外敌入侵的时候,一旦王要发动战争,他们也会予以支持的原因所在。
因此维迦为全国找了这么一个敌人。
再加上巴亚公国有错在先,他师出有名,谁还会反对这件事情吗?
当维迦公布和巴亚公国之间的这件事情后,短短的五天之内,全国的风气自然从上到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逆转。
这是一场尊严之战。
阻止战争的人,无异于践踏他们的尊严,于是那些兴风作浪之徒,也就成为了全民公敌。
第八百七十九章:精锐尽出
截至目前。
举国上下已经由原来的三分之二不支持战争,变成了全部支持这场战争,维迦虽然没有根除国内地域、民族、阶级、文化各层矛盾,但是短时间内缓和了战与不战的矛盾。
民心所向。
那么对于社会上因为战争引起的物价提高、税收增多,平民们就不会有什么反抗心理,因为他们也明白,这是为了国家的尊严而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他们已经明白,国家的生死存亡,关乎每一个人的责任。
要想享受和平,就必须先陷入战争。
为了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
总不能巴亚公国欺负到他们头上,他们还默不作声吧?
当全国的风气一致,投机分子和有心人就休想再钻缝子,到时候维迦也就可以放心的在前线作战,而不用担心国内矛盾不断增加,最后因为后方不稳影响到前线作战。
一个稳定的后方,对于战争无疑是重中之重。
解决了国内的事情,维迦在经历一个月的准备之后,带着大概五十万的军队在盛夏时节通过永望之城朝着珈蓝山脉挺进,这五十万部队中,包括十五万中央军团和中央航空军。
这支原帝国最精锐部队,深得维迦的喜爱。
无论是执行力,战斗力,军队素质,都可以说是全国当之无愧的第一。
维迦甚至为了这支军队,破格保留他们的番号,让他们明白,即便到了珈蓝帝国,他们依然可以称之为中央军团。也借此机会,维迦让全军看到,珈蓝的军队从来不讲关系,只讲战斗力,只要实力足够,在军队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除了这十五万中央军。
这一次维迦还派出了原来王朝的三十万嫡系部队。
这三十万部队曾经在西岸防御战中,受到神位魔法的加持,死而复生击退了西方诸国超过两百四十万的军队。也正是因为经历过那种程度的战争洗礼,以及后续无数次的作战,让这支军队蜕变为了无敌之师,维迦亲自授予他们皇家军团的称号,与中央军处于同等地位。
也就是说。
维迦这一次抽调的五十万军队中,有四十五万士兵都是珈蓝帝国的牌面,部队的精锐程度,只怕在珈蓝大陆都难出其右。
而剩下的五万人是空军。
现在珈蓝帝国家大业大,要资源有资源,要技术有技术,战争飞艇制造业又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现在已经开始大量生产战争飞艇。因此这一次抽调了五支航空军团,加上中央航空军团这一支特殊的航空军团,整体战斗力估计能够正面对抗八支标准编的航空军。
除此之外。
再加上希雅这个星位法师,以及应急的两个战争种。
毫无疑问,这一次西征的阵容空前豪华。
当然,按照惯例。
在带军征伐之前,维迦又给巴亚公国发了一封警告信。
这封警告信要求巴亚公国的军队立刻退出圣龙国的领土,他明言此次前来就是为了接手圣龙国的领土,如果巴亚公国继续冥顽不灵,需要承担一切后果。
他这边已经亮出了手牌,现在就看巴亚公国如何应对了。
是直接让出圣龙国的领土,选择避开矛盾点。
还是请求西方诸国的支援,让战争持续升级,将更多的国家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亦或者是一个人抗下压力,为西方诸国的恢复元气争取时间,就要看巴亚公国的抉择了。
————
巴亚公国,国都。
维迦的第四封信函,以及50万珈蓝军从永望之城开往珈蓝山脉,不出半个月就可以到达原圣龙国领土的最新情报,彻底粉碎了巴亚大公的美好幻想,以及艾登·加里的推断。
巴亚大公的脸色铁青无比。
他很想大声的质问艾登·加里怎么回事,当初的信誓旦旦都跑哪里去了?
但是想归想,他真正看向艾登·加里的表情却充满着客气,甚至可以用‘敢怒不敢言’这句话来形容。国王做到他这个份上,连他自己都觉得很丢脸。
但是的确没有办法啊。
别看巴亚公国最近以来风光无限,但是他终究是一个新兴大国,而新兴国家代表着没有任何的底蕴,并且都有一个十分要命的通病,那就是一旦打起仗来无将可用。
他们不同于珈蓝帝国。
珈蓝帝国的前身是神圣王朝,神圣王朝本就是一个东方大国,底蕴不言而喻,随后维迦又接收旧王朝和原帝国几乎全部的军官,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兵多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