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人,征服全村女鬼 第176节

  不罚款,工人们的情绪一下子就好了很多。

  每个人有100分,低于60分就直接开除,如果当月是满分的话,直接给加20%的工资奖金.。

  他要求无论生产任务多么紧张,绝对不能强制工人加班。

  加班完全自愿,并且严格执行劳动法,加班都是三倍工资。

  陈大明很清楚一点,如果必须靠严格的罚款制度,才能让工人遵守纪律的话,那是最失败的管理方法。

  工人最反感的就是随便加班和克扣工资,这两样一定要杜绝。

  雪莉和王小天都没进过工厂打工,他们那一套管理方式基本上都是照搬书本和其他那些大型企业的模式。

  这些东西并不适合这里。

  这里的人性格直爽,并且喜欢一起抱团,管理他们就必须人性化起来。

  陈大明打工的时候经常被罚款,每次扣钱以后,他都会暗地里进行报复,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有时候他随便搞点小动作,就能够让工厂损失的钱远超过罚他的钱。所以陈大明非常清楚,罚款绝不是好办法,工厂的损失往往会比工人更大。

  如果一个工人到了必须罚款的地步的时候,那就干脆直接开除。

  所以当一名工人连续5天每天都迟到的时候,陈大明一分钱没有扣他的,但是直接现场结算工资让他走人。

  这时候才让那些比较懒散的人开始害怕起来。

  在这个地方没有哪里能比这的工资更高了。

第311章 仁慈之心

  工人消极怠工的事情刚解决,在附近的一个县新办的工厂刚开工几天,就有员工闹罢工了。

  原因很可笑,因为招的几百名工人几乎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村子里的村长,想到厂里混个官儿当,被拒绝了那就撺弄工人罢工。

  并且直接就要和老板谈条件。

  陈大明连面儿都没露,直接命令把设备拉走厂子不做了,换另一个地方重新建厂。

  这中间损失超过了几百万,村长还有罢工的那些工人们一下子傻了眼。他们没想到这个老板如此的果断,干脆竟然毫不妥协。

  最后那个村长被撤职,当地的县干部多次上门找陈大明,希望他能把厂子搬回去。

  陈大明很清楚,当初闹罢工的时候,这些县干部并没有出面制止,这个地方的环境并不友好。

  这时候新厂已经选好,装上机器就能开工了。

  所以陈大明没有把厂子迁回去,只不过同意那的人可以去其他厂上班,那样的话就必须得住宿舍了。

  这一件事也让所有人知道,这个厂子的老板绝不妥协,到那以后也再没有人敢闹事儿了。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的很快,因为药效奇佳,缓解疲劳的效果甚至比壮阳的效果还要强。

  工作一天不管多累,吃上一粒几分钟,身体基本就恢复如初了。

  并且有人发现这药还有止疼的效果,那些因为各种病痛折磨,止痛药已经失效的人吃了这种保健药效果非常的好。

  几乎所有的性功能障碍,这种药都有效。

  并且价格还便宜,一粒药也就折合十块钱,这就就导致了产品严重的供不应求。

  都不用打广告,人们口口相传,到最后不得不采取了限购措施,每个地址只能限量购买。

  在黑市上这种药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翻了不止10倍。

  后来经过方艳的改良,药品的原材料也变得十分易得,并不再稀缺。

  外面有人开始进行仿制,但是即便把这个药的成分完全分析清楚,仿制出来的药物也完全没有效果。

  陈大明知道,这是因为这药里面有一些是寡妇村那里拿来的药引,别人是做不出来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方艳不参与任何事情,但是也紧紧把握着企业的生死命脉。

  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有大的企业想要来合作,还有想让公司上市的,陈大明全都拒绝了。

  这么好的东西是不需要跟人合作的,目前为止制药的成本人工营销运输原材料等,全部加在一起,一粒药丸的成本也只不超过一块钱,10倍的利润,简直跟制毒差不多了。

  陈大明不止一次把药品送到药监局,以及食品管理局去进行检测,都没有发现违禁成分,这让他开始放心的,施展开手脚了。

  这种产品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有专家预测,在未来一年内全国将有20%的人口会长期服用这种保健食品。

  那时候每年的销售额就是上万亿,这还是仅仅国内的销售额。

  各地的分厂以极快的速度在建设当中,为了节约时间,陈大明选择直接收购那些濒临倒闭的企业。

  工厂几乎没有什么大型的机械设施,一切几乎都是手工完成的。研磨配料,制药灌装生产,甚至连贴标签都是手工完成。

  别的企业一条生产线就能干完的活,在陈大明的企业里至少需要上千名员工。

  现在招聘的人才越来越多,开始有一些专业的人,开始提出现在的生产方式过于落后,完全可以用机器替代人工。

  这种建议完全被陈大明拒绝了,其实他很清楚上一条流水线的话,就可以替代所有的员工了。

  但是他不能那么做,他宁可把这价格提高一些,也要保持原始的生产方式,保住这些人的工作。

  在这里能采用人工的地方就绝不用机器。

  他们对外宣称,机器制出来的药物效果不如人工。其实陈大明很清楚,他无非就是多给这些人增加一些就业机会,

  如果不用人工的话,每粒药的成本最低可能只有三毛钱。

  但是他没必要就为了最后那点利润,剥夺几万人的工作机会。

  陈大明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竞争对手,他可以自主定价,不用考虑人工的成本。

  他的计划是年底就要达到千亿的销售额,解决20万人的就业。

  陈大明每天都要去方艳那儿,他知道方艳才是真正的老大。

  光有那一张配方并不够的,其中还有一种添加剂,需要的量并不大,每个月只是几公斤就够了。

  但是这种添加剂只有方艳的才有,陈大明从问过这种东西还有多少,方艳说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制作方法只有她自己掌握。

  陈大明添加剂私下里拿去进行分析化验,竟然没有检测出任何结果,只是一些普通的矿物质而已。

  期间女王也来找过陈大明,她对现在的生产速度感觉有点不满,认为还可以更快一些。

  “年底应当就能做到让全国每一个人都能吃上这种药物,你现在的速度太慢了。”

  女王让陈大明跟正规企业合作,只需要有那么几家大规模的企业一起配合生产,他们一年的时间销售额就能达到万亿了。

  对于这个提议,陈大明拒绝了。

  “赚那么多钱干嘛呢?我们又花不完,为什么不在我们能够赚钱的时候,顺便也造福一下社会,给人们一个工作的机会呢?”

  女王没想到陈大明如此的固执,坚决不肯让步,也就作罢了。

  “我是觉得还有那么多的人没有吃过这种药,他们还受着病痛以及疲劳的折磨。这个国家的男性,30岁以上的男人有4成,都有着这方面的障碍的,他们也需要这种药物。”

  陈大明听着感觉也有道理,于是他就开始抓紧在各地建分厂,适当的增加了一些机器,提高了生产速度。

  这时候有一些财务公司就开始找陈大明,告诉他如何进行安全的避税,把公司换个地方注册。

  陈大明全都回绝了,“纳税是义务,更是责任,不管用什么手段去逃税都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

  陈大明对王小天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开始去买游轮私人飞机的时候,那也就距离企业的没落不远了。”

  他拒绝了一切的应酬采访。

  虽然已经有了千亿资产,但是陈大明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对比物质上的享受,他更陶醉于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人们生活。

  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对他来讲,远超过那些物质上带来的享受。

  他把企业盈利的资金,一大部份都用来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大病救治方面。

  女王给擎天的最后期限早已经过了,战争没有结束,杀戮也没有停止,但是女王好就忘了这件事儿,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陈大明也放了心,他想象着以后一切都会更好的。

  他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场可怕的末日危机正在降临。

第312章 草根逆袭

  已经开始有很多媒体预测,陈大明在一年以后将成为全国首富。

  有人查到了明莉集团最大的股东其实是方艳,个人持股51%,她应该才是首富,但是从没人见过这个人。

  还有人爆出,方艳曾经在某市的三甲医院任主治医师,几年前因病离职了。

  网上流出很多疑似方艳的照片,几乎都是假的。

  而关于其他的股东,王小天,雪莉还有陈大明他们的过往历史,可以说被扒的精光全都放到了网上。

  王小天曾经开着豪车到各个大学把妹,以及雪莉在中学的时候就经常跟人打架,并且她的父亲曾经上了征信。

  陈大明以前只是个送外卖的,在发达以后就抛弃了前女友,这些事情在网上疯传。

  还有两名小股东,一个是刑满释放人员一直在开三轮,还有一个多次因为诈骗以及嫖娼被捕的神棍。

  就是这些人,如今却成了明利集团的创始人,大股东。

  这让很多人难以置信。

  网友当中有一半人表示支持,觉得这是丝逆袭,草根出人头地的典范。

  觉得陈大明就是宝强第二。

  然后还有一半人认为不可能,陈大明没有高学历,没有人脉背景以及资金的扶持。

  怎么可能把企业做这么大,他一定是在作弊。

  并且这些股东明显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一个知名大学毕业的。

  他们甚至都没聘请过有名的高等管理人才,甚至连他们的启动资金都有点来历不明。

  于是这些人就断定,肯定是他们从哪里偷来的这个药方。

  或者这药里有违禁品。

  总之这个学历,背景,资金,人脉等等,都不如自己的一个穷小子,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做出这么大成就呢?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这一次全网引起的争议,并不亚于之前的那位在全球数学竞赛中,取得第12名成绩的中专女生,所引起的对立。

  到底是不是作弊先抛在一边,

  就凭还没有掌握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认知,臆想就认定别人作弊,首先这就有些过于草率了。

  为什么这点小事刺痛了那么多人呢?

  是因为他们对学术态度严谨?那为什么那么多职位高高在上,有头有脸德高望重的人,在学术论文上造假。

  丢人都丢到国外了,这些人却没人来抨击他们呢?

  如果对这些东西都能视而不见,都能够有所包容的话,那干嘛非得揪住一个中专生的考试成绩不放呢?

  其实并不难理解,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竟然取得了这么好的成就,让很多人都是难以接受的。

  这一场争论,已经变成了草根阶层和那些上等人群之间的博弈。

首节上一节176/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