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县令 第232节

尤其是四座封神台的出现,已经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按周昂和教宗等人的对话来看,这一次场西北大战,会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各方会不断的使出手段,似乎要在这场战争之中印证所谓的圣道。

“我知诸位心中多有疑惑,我之所以立起这封神台,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底蕴不足,实在没有把握击败三教大军,我与诸位包括整个西北军民,都需要时间来发展。如今西北出现四座封神台,定然会掀起一场无边杀劫,此时若诸位想要离开,周某绝不相拦。诸位此番相助,周某感恩于心,若是诸位此时离去,我自当奉上此生修行的感悟,绝不藏私!”周昂缓缓转过身来,目光坦然的看着身前的众人。

谁也没想到周昂此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他这些话一出口,倒是引得众人面面相觑。

现在谁都知道,周昂的修行感悟,那可能是包含有圣道感悟的无上妙法。

不得不说周昂的话让一些人还是心动了,特别是像周芸和翩翩这类转世鬼仙和妖仙,她们原本的目的就只是接近周昂想要达到某些目的或分润气运,现在忽然有了一个看似不劳而获的机会,任谁都难免心中动摇。

不过很快就有人用实际行动表明了立场,姜小昙无视这众目睽睽,直接伸手握住了周昂的一只手,俨然一副夫妻一体共同进退的样子。

什么圣道不圣道,在姜小昙眼中自然不及周昂万一,或者说在姜小昙心中,周昂就是她的一切,就是她的圣道。

而后便是距离周昂最近的燕赤霞和宁采臣二人,这二人也没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面朝周昂郑重的躬身一拜。

这一拜下去两人迟迟没有起身,显然是以无声的行动表明愿意誓死追随周昂。

很快王晋生陈婉儿夫妇,崔文山葛良工等人都纷纷表示要与周昂共进退,这些大多是普通人,他们有各种理由,也有些是职责所在,不得不留在要塞御敌,这样的结果倒是没有丝毫意外。

“如今天下恐怕没有比这里更热闹的地方了,俺就不走了。”忽然知秋一叶大大咧咧的说道,只是他留下的这个理由让人觉得有些忍俊不禁。

“崆峒历代祖训,便是守护九州,我与师妹可不是为了周子的圣道,而是职责所在。”周芸笑着对周昂说道,也是显得非常随意,只是她这话有几分可信就无人知晓了。

直到此时便只剩翩翩与花城尚未表态了,罗宗保和江城有些紧张,又有些期望的看着自己的母亲。

“说来惭愧,我与花城原本确实带着目的接近周子的,不过今日方知知行合一,就算得了周子圣道之路,也只是镜花水月,不如与周子共进退,于杀劫之中悟知而践行。”翩翩也没让众人久等,很是坦诚的说了一句,似乎见识了周昂的手段之后,她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没有一人主动离开,这样的结果连周昂都微微有些意外,不过很快他就一脸笑意的对众人说道:“如此便多谢诸位了。”

周昂这句话说的很郑重,而他说话之时,眉心飞出一枚念头,而后这念头不断分化,顷刻间变成了成百上千的小念头。

这些念头向着四周飞去,毫无阻碍的没入城头上每一个人的眉心中。

“这里有我对《知行论》的注解,另外更多的则是我对自己圣道的阐述,如今我也只是有一些模糊的想法,这圣道之路不一定对,更不算完善,或许对你们的修行并无益处,不过或可相互印证。”念头没入众人脑海,周昂的声音又在众人耳畔响起。

他竟然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对圣道的理解传授给了众人,这种举动可是前所未有的。

正所谓‘道不轻传,法不轻授’,可周昂偏偏反其道而行,对自己圣道没有丝毫保留的传授给他人。

“主公,如今三教大军虽然后撤百里,依旧可能随时对要塞发起进攻,不知接下来该如何部署?”许多人都还沉浸在周昂的圣道之中,但崔文山却直接提出了眼下最紧要的问题。

“此事无须担心,当年吴王之乱,便有那么多奇人异士闻风而动。如今西北出现了四座封神台,九州十之八九的奇人异士恐怕都会望风而来,西北之战只会愈演愈烈。”周昂神色肃然的说道,他目光深邃,似乎已经看到了许久之后的景象。

周昂话音未落,还不等众人反应,便又继续说道:“要塞有百万居民,这些普通百姓要尽快复工复产,如今我们还占据着陕西的半壁河山,这些地方都要利用起来,另外陕西与山西河南的道路一定要畅通,并且尽快回复商贸往来,仅靠陕西半省之力是肯定支撑不了太久的。另外正好可借此机会对陕西官场做出重大调整,让能者上位,让庸者淘汰,接下来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今日周昂与教宗等人有了约定,这一年之内他们都不能亲自出手。

也就是说这一年之中,周昂只能隐居幕后,通过自己身边这些人,通过对要塞的建设,来参与这次旷古杀劫。

他与教宗、大祭司、圣女,都成为了一张棋盘上的执棋者。

(这几天在吃药,天天昏昏沉沉,更新和剧情都不给力,争取尽快恢复!)

第204章 后院起火

三教大军后撤百里,在西北要塞的北、西、南三面,分别是泾阳、兴平、鄠县三城安营扎寨。

这三座城池分布在要塞的三个方向上,城中早已空无一人,但屋舍等设施还算完好,正好作为三教大军长久驻扎之地。

等到三教大军进入这三城之后,他们也没有做出再次进攻西北要塞的姿态,似乎也都在各自准备着什么。

此刻如果有大能从九天之上俯瞰大地,就会发现在西北大地上,要塞之中大量百姓有序走出要塞,分散到要塞后方的府县之中,而要塞以东的陕西地界,各府县明显比以前更加热闹,除了大量的百姓填充,这些府县更加出现了开垦荒地,建设村庄城池的热潮。

而这种变化和热潮,更加延续到与陕西接壤的山西和河南部分地区。

另一边无论是北狄、西域、还是巴蜀,也都有大队的人马向着泾阳、兴平、鄠县三城移动,同时以三座城池为中心,又有大量的人员辐射而出,似乎三教高层也打算将这些占领区域纳入统治。

西北出现四座封神台已有三日,而京都皇极殿又一次召开了朝会,这一次不是大朝会,只是三品以上官员参加的小朝会。

因为如今皇帝年幼,原本的御前会议基本不再召开,这小朝会便成了决定大政方针的重要决策时机。

最近整个朝堂的目光都聚集在西北战事上,朝会一开始便有各部主官汇报了西北如今的大致情况。

如今看来西北要塞也算暂时挡住了三教大军,至于周昂与教宗等人的什么一年之约,还有什么四座封神台,这些在普通人眼中都太过玄乎,远没有战事停歇来的实际。

“这两日兴建伯在陕西做了重大的调整,许多官吏被裁撤,他更是废除了许多朝廷政令,又将目前在西北的军队重新组建,而今可谓一人独揽大权。如今朝野内外,许多人都在私下议论,说兴建伯有另立朝廷之心。”朝会的高潮再一次由李长善开启,他的一番话看似站在客观的角度阐述,但有意无意中却明显将周昂放在了朝廷的对立面。

李长善一句另立朝廷,可谓真正的杀人诛心之言,顷刻间整个皇极殿气氛就变得极为压抑。

原本西北危若累卵,那个时候朝中权臣大多作壁上观,也没人说周昂权利过大之类的,不过这战事才短暂停歇,甚至连小胜都算不上,便有了许多对周昂不利的消息。

“李尚书这话有些过了吧?像兴建伯这样的边陲封疆大吏,没有证据便胡乱扣帽子,是嫌如今朝廷内忧外患还不够吗?”太常寺卿王吉很快便站出来指责起李长善来,周昂虽然人在西北,但朝中势力一点不差。

王太常的话也没有说尽,不过意思表达的很清楚,如今周昂掌控江南西北两地,又将烽烟军纳入掌控,加上京城还有三万军队,如果真逼急了,来个另立朝廷也不是不可能。

听到王太常这句话,大殿之中又安静不少。

现在确实朝廷也很难,一方面西北需要周昂,另一方面周昂坐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本官何曾扣帽子了?这些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本官食君之禄当为社稷分忧,今日提出来也是想要防范于未然。”李长善不以为意的答道,他这话说的倒也合情合理。

李长善此言一出,不少的朝臣也是纷纷点头,毕竟这三品以上官员中周昂的心腹也就那么几个,其他的对周昂还是很忌惮。

“如何防范未然?莫不是撤了兴建伯,而后李尚书亲自去西北督战?”很快贺康也站了出啦,语气有些揶揄的说道,明显与李长善争锋相对。

“贺寺卿这话就说的差了,正所谓各司其职,李尚书也只是提出意见,这朝中之事也不能谁提意见就让谁去办吧?那长此以往这朝堂上谁还敢说话?”贺康话音刚落,就有淮西党官员出来反唇相讥。

这种你来我往,各党之间相互抬杠,倒也是朝堂的常态。

此刻御阶之上的小皇帝和太后都没有说话,小皇帝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而刘娴隐于珠帘之后,倒是看不见她此刻的神情,也无人知道这位太后心中怎么想的。

“刘侍郎说的对,各司其职才是好事。自兴建伯出任陕西布政使,虽有北狄西域白莲教大军进攻,然而在兴建伯的坚壁清野,构筑西北要塞的策略下,西北军民死伤至今微乎其微。更难得的是,如今西北要塞三面被围,整个陕西却少有流民涌入其它行省,百姓生活井然有序,军队也是士气高涨,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做到兴建伯这般?试问朝中何人又能取代兴建伯?”下一刻傅天仇越众而出,这位兵部尚书,也是周昂一党在朝中官职最高的一人终于开口了。

傅天仇这话一出,皇极殿中又是鸦雀无声。

首节上一节232/3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