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神冢 第1324节

佛门的神圣,总是让人望而却步,甚至不敢质疑。

但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思维,陈智的脑海中不禁产生了一个疑念,这个疑念让他重新看待玄奘这个人。

不是以圣人的角度去看他,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看他。

从这些记录上来看,玄奘的立场其实是很奇怪的。

从正常人的感情上来说,麴文泰要挟他留在高昌,这件事情让他非常反感。

但麴文泰后来所做的事情,则应该能让他完全忘记这段不愉快的记忆。

玄奘在到达高昌之前,是靠施舍维持的生存的,他每到一处都非常艰难,用木钵向百姓乞讨残羹,风餐露宿。

但从到达高昌以后,他简直成了富翁,不仅不用为经费问题劳神,而且有时竟可以施舍他人。

《大唐西域记》记载:“自高昌王所施金、银、绫、绢、衣服等,所至大塔、大伽蓝处,皆分留供养,申诚而去”。

可见,玄奘在印度从容专研佛法期间,不但不为经费问题困扰,而且有经济实力保持与佛学界的礼尚往来,这对他日后的成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高昌王送给玄奘的礼物,具体都有什么呢?

《大唐西域记》清晰的记载了这份礼单,麴文泰为玄奘准备的物资如下:

【四个侍从沙弥;制法服三十具;又造面衣、手衣、靴、幭等各数事。

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及绢等五百匹,充法师往返二十年所用之资。

给马三十匹,手力二十五人。】

这些人力物力,以当时高昌的国力来说,简直是惊人的。

陈智在网上翻阅了一些古代西域的资料,其中就包括了吐鲁番出土的麴氏高昌时代的文书。

其中有一本《高昌内臧奏得称价钱帐》,是出自阿斯塔那墓的文书,内容是关于某年贸易税的报告书。

其中详列每件贸易的商品、数量及从中所得税钱数量,让人对那个年代的经济情况有了一些概念,同时可以计算这些物质,在当时的价值。

玄奘得到黄金百两,合银钱约625文,数量虽不多,但作为贵金属,玄奘所得黄金大大超过高昌国一年的黄金总交易量,这是一笔涉及国本的财富。

而那三万银钱更是个庞大数字,相当于高昌国240年的税收。

500匹的绢和绫,若以高昌曾存在的评估价格推算,应是二万文。

此外,为了玄奘能顺利西行,麴文泰给沿途二十四国国王都写了国书,每书附大绫一匹为礼物,希望各国国王善待玄奘。

大绫比绫贵重,二十四匹至少得有一万银钱。为了寻求西突厥叶护可汗的帮助,又献“绫绡五百匹、果味两车”。

这种行为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估计麴文泰是把整个国库都掏翻了给玄奘,没有一丝保留。

要知道,当时的正值战乱之际,金钱的意义就是生命。

西域各国分裂割据,战事频多,大漠荒原上贼盗横行,刚刚崛起的大唐和草原霸主突厥人,对这小小的高昌都有觊觎。

这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难道真的会倾尽自己的国库,把钱拿去资助一个和尚取经,而不留下来保命吗?

第十六章:鞠文泰的慷慨(二)

【感谢万赏大豪,九天御神剑打赏10000】

而麴文泰对玄奘的帮助显然不限于物资和人力,最大的帮助,就是对他身份背景的认同。

玄奘西行,所经之国众多,尤其是当时的突厥国,更是纵横大沙漠的豺狼,杀人掠夺所不为,多少商人在经过突厥国的时候,都死在突厥人的刀下。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的突厥国所占面积非常广阔,所有臣民信仰拜火教,佛教徒对他们来说是异类。

所以想要安全的经过这些国家,玄奘的个人身份非常重要。

在此前,玄奘不过是个普通僧人,衣衫褴褛,孤身一人,而且不被大唐的朝廷所认可,是一位偷渡的西行者。

而在临行前,高昌国王麴文泰,与玄奘结拜成异姓兄弟,从此之后,他就有了高昌国王王弟的名义。

玄奘西行的一帆风顺也是从高昌开始的,从那时候起,玄奘等同拥有了一个政权靠山。

《大唐西域记》记载,麴文泰特别准备了贵重礼品献给西突厥的叶护可汗,并亲手写了一封书信。

书称:‘法师者是奴弟,欲求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仍请敕以西诸国给邬落马递送出境”。

由此可见,玄奘当时受到高昌保护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可这一切更加认证了陈智所怀疑的事情……

高昌王鞠文泰对玄奘,为什么如此无私的倾囊相赠呢?

把这些珍贵的资源送给一个远行的生人,甚至连他是否能活着回来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什么样的感情能让他做出这样的行为?

陈智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发现很多人早也有过相关的疑问。

很多史学家认为,当时的鞠文泰之所以这么做,是爱惜玄奘的才华,希望将玄奘留在高昌,从此架起与大唐的桥梁,与唐朝交好,是一种政治上的考量。

但这个解释太过牵强了……

当时的玄奘,并不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僧人,相反,他是一个被下令通缉的偷渡者,把这样的人留在国内,对和唐朝的关系有害无利。

至于爱惜他在佛教上的才华,这一点就更加牵强了。

任何一个成熟的人都知道,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宗教永远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

一个国家的国王,不可能置整个国家于不顾,以举国之力去资助一个西行的僧侣,原因只是爱惜他的才华。

这种说法,有一点儿像是自吹自擂。

而最值得疑惑的是,当玄奘回来的时候,并没有履行他当时对鞠文泰的诺言。

玄奘当时答应鞠文泰,在取得真经回到高昌国时,会在高昌讲经三年。

但他回来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进高昌国。

首节上一节1324/2015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