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一人往矣 第21节

  “王小哥好兴致啊!”

  一进来,张亦就是满面春光。

  正如王一之前所说,明眼人都看出南边意图北伐,这次提前出动也算是小试牛刀。而作为在当下大多数不看好他们北伐时,能够提前起义,投诚,顺带送上曹瑛这么一块点心的张亦,自然被当做典型。

  再加上张亦本来就没做什么恶事,大多数时候都是身不由己,再加上自身确实在领兵打仗方面有那么几分天赋。

  在营中算是被直接划到了那位蒋团长手下担任一个营长,而张亦也从自己师弟马锋那边听说了这位将士的事迹,难得的将才,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虽然官职从上校变成营长,但张亦很开心。

  能够做人,谁他妈想当个不人不鬼的家伙。

  “忙活了一夜,总得犒劳下自己啊,还有面没?有的话给他们也上一碗,算我账上。”

  “王小哥你这说的哪话!收你们的钱?我铁牛还要在普城里呆呢!”

  老板铁牛佯装生气,但手中捧着两大碗牛肉面就端了上来,马锋一碗,张亦一碗,只是张亦看着自己面前的这碗牛肉面,感慨良多。

  “事我也听杨团长给我们说了,你也是身不由己,但人不坏,这事啊,也算过去了。以后,踏实当个好人吧!”

  “谢谢,谢谢。”

  张亦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为一个普通人的一番话而哽咽,可就是忍不住。

  马锋看着自己这位在时代中随波逐流的师兄,也明白他身上背负了什么,感慨一声后,看着王一碗中的汤饺,先是愣了一下,但却是明白了过来。

  三人就这样心照不宣的吃着,直到张亦打开话题。

  “王小哥,团长跟我说了,接下来部队会在普城驻扎一段时间,直到相应的部队过来。而他也从我和师弟那里听说了你之前的一系列安排,想要见见你,你要去吗?”

  “不了,我就不过去了,我在这里面又没有起多大的作用,一锤定音的,是那位蒋团长,不是我。”

  “可没有你,现在这局面也不可能这么好啊。而且,以你这年纪,这番谋划,不如跟我和师弟一块投军,以前没得选,现在能光明正大干大事业,有你在旁,何愁大事不成?”

  张亦惦记上了王一,没办法,都是人,脑子差太多了。

  可马锋止住了张亦的劝说,不着痕迹指了指王一面前的牛肉饺子。

  张亦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但王一还是和颜悦色的回答张亦的问题。

  “不了,我去的话,怕忍不住。”

  “忍不住什么?”

  “杀一个一直想杀的人。”

  张亦被噎住,不敢再问。

  但想了一会,还是忍不住咨询王一。

  “既然王小哥这样说了,我也不勉强,只是能不能给我和师弟支个招?我相信,即便是意图北伐的南边,估计也不是铁板一块吧?”

  “张大哥的脑子确实比马锋大哥好使,活该当马锋大哥的师兄。只是过于瞻前顾后,反倒没马锋大哥干脆,想来这就是尊师为二位起名锋和亦的原因,锋者,有进无退,一往无前,合该练刀,亦者,从者也,往往随波逐流,身不由己,二者结合,尊师无非就是想二位互帮互助,希望作为师兄的张大哥在举棋不定时,可以听听作为师弟的马锋大哥意见。”

  王一像个老神棍一样忽悠着师兄弟两人,却也说到了点子上。

  一边说着,王一也用手指沾着面汤,在桌子上写下了一个名字。

  “我的建议是,去到那之后,打听到这一位的消息,然后无论何时何地,你们都要保护他!让他有一支可以动用的武装部队!而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更要保护他!即便是你们死了,他都得活着!若有幸二位得见天下太平,前途一片光明,若是不幸战死沙场,若有后代,只要后代不作孽,一世安康,福延子孙。”

  看着王一如此郑重其事的叮嘱自己,张亦和马锋也本着对王一的信任,对他点了点头。

  在这点上,王一信得过这两人,他们别的不说,大是大非拎得清,在这个时代,拎得清是非就是最大的本事。

  “我知道你们疑惑,但信我,只要你们能见到他,跟他接触,你们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说这段话。若你们还是不信,那就请记住,我是他的学生。”

  张亦和马锋两脸懵逼,不是,你不是师父全性王耀祖吗?

  “我听过他的课,看过他的书,却从未跟他见过面,说过话,可在我心里,我就是他的学生,我也不需要先生一定得知道我。”

  张亦和马锋从未见过王一这番模样。

  憧憬,思念,缅怀和激动。他们很难想象王一这样一个异人年轻翘楚会流露出这样真挚的情感,而这样的情感,更让他们相信了王一的话语。

  说到这里,外面已是天光,旭日从天边升起。

  而王一看着照破夜晚的黎明,脸上笑容更甚。

  起身,就朝着门外走去。

  “张大哥,马锋大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要走了,不用送我。哦对了,还有一件事,要麻烦张大哥。”

  “但说无妨!”

  “还请转告你们团长一句话,过刚易折,有些事,有些答案,不需要自己去证明,时间会给出答案,还请他记住,希望这能帮到他。诸位,希望有朝一日,我等都能见到这片土地国泰民安,山河一统。异人王一,就此别过!”

  说完该说的话,王一就这样潇洒转身离开了。

  他来到普城,很突然,他的离开,也很突然,没有给人一点反应和挽留的时间。

  就这么一会的功夫,他就没入人群中,消失在张亦和马锋的视野里。

  张亦和马锋站在店门口,看着早已不见踪影的王一,久久不语。

  “异人王一”张亦念着王一的自我介绍,而后洒脱一笑,“师弟,也许跟这位王小哥相比,他才是真正的异人,而我们啊,都是凡夫俗子。”

  说罢,张亦也不再纠结,只是牢牢记住王一写在桌上的那个名字和转告自己团长的话语后,就将桌板上的水迹擦掉。

  而王一呢,他迎着升起的旭日,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嘴里却哼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歌谣,犹如一个旅人。

  “东方红~太阳升~”

  

  后记,公元1996年,位于闽系一代,在并入城市的普城公园中,立有一块石碑。

  石碑上刻着城市前身为普城的县志。

  民国一十四年,五月,军阀曹瑛携其子入普城,掠夺财物,意图焚城,将普城与一城百姓葬于大火之中。

  恰有名为王一的异人路过此地,闻此事,挺身而出,带领众乡民与北伐军剿灭军阀曹瑛于城外,事后,异人王一不知所踪,特此纪念。

  石碑上,是一座雕像,雕像是个年轻人。

  一身简简单单的长袍马褂,坐在桌前,对付着碗中的面条,在他旁边,是一群孩子,而年轻人看着这些孩子,表情温和。

第31章 江湖小栈

  异人,顾名思义就是异于常人的人类。

  其中又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先天异人生而带有奇异之能,得天独厚,却又被限制了发展,只有极少数先天异人能够突破先天带来的限制,更上一层楼。

  而后天异人却没有这种担心,当然,作为代价,后天异人从普通人到异人这一步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根骨,天赋,运道,缺一不可。即使踏入了异人这个行列,也不一定代表着未来成就就能高过大部分被自身先天异能限制死的先天异人。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古籍中记载所谓成仙得道的异人,基本都是后天异人。

  最远的有轩辕黄帝驭龙飞升,近的有龙虎山正一张道陵,终南全真吕祖吕纯阳,武当张三丰,茅山上清魏夫人,嵩山少林达摩,杭州灵隐道济。

  异人在中华大地上的追溯之远,可以到炎黄二帝与蚩尤争中原的时期,而真正有具体事迹记录的,是在商周时期,以两朝为代表掀起的阐截大战,被后世异人将其这一事迹编辑成册,名《封神演义》或《封神榜》。

  之后,异人的身影就在史书中活跃着。

  例如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句诗可不是形容词,是陈述句。

  只是项羽学不会跟作为大多数的普通人妥协,他连身边的范增都容不下,又如何能称霸天下呢?所以最后算是失道寡助,只能乌江自刎,只留下一个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而在悠久的历史中,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中华异人也学会了如何在这个大多数普通人占主导的大地上存身,留下种种脍炙人口的传说同时,也慢慢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在这样的岁月里,相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人口基数极少,鼎盛时期不过两万余人的异人们,也总结出了一条异人之间最基本的道理。

  那就是异人与异人之间是会互相吸引的。

  无论你在普通人当中隐藏的有多好,当你暴露出自身手段的那一刻,种种因缘际会,都会让你跟其他异人接触到。

  而在这个道理下,异人与异人之间,异人与普通人之间联系也就越来越密切,两千多年的融合,让异人不再是一个披上一层神秘面纱的群体,他们在历史中扮演过武将,帝王,大侠,能臣。

  彼此之间留下的传承也能互通有无,但碍于人前,总归是有些不便。

  于是乎,一个专门用来接待异人,作为异人与当时一方势力,霸主交流的中转站,一个新的势力就这样应运而生。

  

  民国十四年,六月,夜。

  在这当下乱世,野外夜间赶路是行人最不喜欢的一件事。

  无论是那些已经吃惯尸体的野兽,还是那些以过往行人为目标的盗匪路霸,都有可能让这些夜间赶路的行人成盘中餐,刀下鬼。

  而此时,在了无人迹的野外,却有一座灯火辉煌的酒楼在营业。

  哪怕是这深夜,依旧能听到从酒楼中传出的觥筹交错之声,远远望去,颇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鬼市之风。

  酒楼名为江湖小栈,既是酒楼招牌,也是一方势力。

  这就是上文提到的,一个专门用来接待异人,作为异人与一方势力之间交流的中转站,一个诞生在明朝年间的新势力。

  这个名为江湖小栈的异人势力规矩不多,就三条规矩。

  一,就是永远中立,不掺和任何异人之间的争斗,哪怕是王朝争霸,也不会下场。

  二,只要价格公道,可以从江湖小栈这里打探到任何想要知道的消息,前提是你得能联系上江湖小栈。

  三,就是江湖小栈会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服务,如果不提供,咨询费原数奉还,并为这名客户保留下一次的优先服务权。

  这三条规矩,是江湖小栈的立身之本。

  当然,不是没有艺高人胆大的想要去打破这三条规矩,可惜这样的人要么偃旗息鼓,要么从此销声匿迹。

  也是,这手上要是没点干货,中立这个立场可不是谁都能站的,碰上拳头大的,一句话的事,就能将你这所谓的江湖小栈变成自己的客栈。

  除了这三条规矩之外,江湖小栈跟普通客栈没啥两样,无非就是业务范围广了些,接待的客人多了些,一些分店开的偏僻了些。

  此时,在这热闹的江湖小栈门口,一道人影走入。

  眼尖的小二也在这时凑上前,问道。

  “客人,打尖还是住店?”

  “住店,小二哥,看你店里这热闹的样子,不会没房吧?”

  “哟,客人应该是第一次来吧?您可能还不知道,在我们江湖小栈这里从来没闹出过没房接待客人的笑话,无论店里多热闹都是如此。”

  “那敢情好,一盘红烧肉加辣,一碗米饭,一盘青菜,一碗冰镇酸梅汤,这天气,喝点凉才舒服。然后给我一个房间,不用多好,你看着来就行。”

  “得,客人会点啊,请进,掌柜的,客人一位,良房一间!”

  小二迎客入店,只是看着此时店里人满为患,没有一张空桌子时,小二也犯了难。

  是不是让客人去房间里用餐呢?

  但还没等小二开口,他身后这位客人就朝着店内一处走去。

  在那张桌子上,坐着一个五大三粗,但外形丑陋,肤色惨白的汉子。

  明明小栈内宾朋满座,却唯独他这里一人一桌,且看着桌上那完全和其他人色香味俱全不一样的饭菜,显得好不凄凉。

  小二看着客人朝着那一桌走去,刚准备叫住人家,但人家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那桌客人面前,很自来熟的说道。

  “兄弟,你看这周围都满座了,就你这空着,不介意我跟你搭个桌吧?”

首节上一节21/1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