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袁文绍 第65节

  “没事,去看看吧。”袁文绍看向张安,示意他上前开路。

  这次出来,除了张安还带了五个亲兵,这些人都是军中士卒,跟了袁文绍后训练也没落下,顿顿都能吃上肉,身体比以前更加壮硕了。

  那些被挤开的围观百姓,本来还想发怒,但是看到挤开他们的人都是身材壮硕的汉子,护著几个衣著不凡的公子小姐,哪里还敢说什么。

  分开人群,袁文绍看到最里面坐著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

  青年一身书生打扮,手里拿著一本书,正在看著,并没有受到周围围观百姓的影响。

  青年身前斜放著一个木板,上面写著一些字。

  “原来是他。”长梧惊讶道。

  “你认识?”袁文绍问道。

  “嗯,这个人叫方航,我们宥阳最有名的两个读书人,就要数孙秀才和他了。”

  “方航家里也是经商的,家里比较有钱,从小他父亲给他遍寻名师,颇有才名。虽然不像孙秀才那样十二岁考中秀才,但是他十五岁就过了县试,名次排在第五,可比孙秀才高多了。”

  “虽然他那次也没有通过乡试,但是三年后,也就是去年,他通过了乡试,还排在了前百。当时很多人都说咱们宥阳要出个进士了。可惜就在去年他进京赶考后,他父亲运送一批货物,遇到了水匪,不仅货物丢了,命也丢了。方航问讯后,放弃科举,回家处理父亲丧事。”长柏把知道的情况说了一遍。

  “以他家的情况,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要卖身吧?”袁文绍奇怪道。

  “他父亲当时谈了一笔大生意,那批货物有不少都是借钱买的,为了还债,方航把家中田地铺面宅子都卖了才凑够。后来他靠著给人代笔写信,也能养活母亲和妹妹。至于为什么卖身我就不知道了。”长梧说道。

  袁文绍听完,沉吟了起来。

  他一直想要找个幕僚,方航倒是合适,而且他家原本就是做生意的,耳睹目染之下,对经商方面应该也非常了解。

  要是买下来,不仅能当幕僚,还能帮他打理生意,倒是不错。

  唯一有些麻烦的就是他卖身的要求。

  感谢各位投推荐票、月票和订阅的兄弟,今天更新晚了点,不好意思哈。

第87章 孙秀才

  方航这样的读书人,还有功名在身,要想卖身,有的是人愿意买。

  但是他的要求是活契,只有三年,而且卖身还要一百两银子。

  一般买个奴仆的价格都在十到二十两不等,而且还是死契。

  读书的就算贵一点,但是像方航这种只卖身三年就要一百两的还是有些高了。

  这也是这么多人围观,却没人愿意买的原因。

  袁文绍犹豫了一下,问道:“你这卖身的条件,可以谈么?”

  方航闻言抬头打量了袁文绍一眼,说道:“钱可以少要一点,但是只接受活契。”

  “这位公子,这人太黑了,你要是想买奴仆我可以把我儿子卖给你,只需十两银子。我儿子今年虽说才十三岁,却也读过点书,识字的。”边上一个消瘦的中年男子闻言说道。

  “这位公子别听他的,这人是个赌鬼,前不久才把妻女卖掉,现在又要卖儿子,他有钱就拿去赌了,哪里舍得花钱让他儿子读书。”人群中有人认出了说话的汉子喊道。

  “谁?”男子扭头看向人群,喝道:“谁在放屁?”

  男子找了一圈没有找到说话之人,转过头看向袁文绍赔笑道:“公子别听他们瞎说,我儿子真的识字。”

  “滚!”

  袁文绍对这种赌鬼很是反感,但是这样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太常见了,他管不了也管不过来。

  男子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但是看到张安他们正在瞪著他,也不敢废话,转身挤开人群溜走了。

  袁文绍看向方航,说道:“我听人说过,按说你给人代笔写信,够养活自己和家人了,为何要卖身?”

  方航闻言淡淡道:“家母患了重病,需要钱治病。但是家母不愿我卖身,说如果我卖身为奴,便要自尽。家母不能不救,我也不能违抗家母的话,只能如此了。”

  袁文绍闻言恍然,有些佩服方航了。

  要是一般人碰到方航这样的情况,必然会乱了方寸,神色慌张。

  但是方航并没有,还能平静的坐著看书。

  可能有人会觉得方航心大,袁文绍却觉得此人心智很成熟。

  有些事情碰到了并不是急就能解决的,他面上没有表现出急切,并不代表心里不急。

  “你如果卖身,谁来照顾你的母亲?”袁文绍问道。

  按照规矩,如果卖身为奴,无主人许可,不许离开主家,要不然主家可以告一个逃奴罪,让官府进行通缉,这和死契活契并没有关系。

  “家母的病只要有药便可医治,公子要是愿意买在下,可以先签契约,给我三五日时间处理下家中之事便可。”方航说道。

  袁文绍沉默了一会说道:“你是读书人,一旦卖身为奴,不仅不能参加科举,甚至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了,契约结束,你未必还能考的上,如此你还愿意卖身么?”

  “愿意。”方航坚定的点了点头。

  袁文绍却对方航更加欣赏了,有句话说的好,孝顺的人,不一定是个好人,但是不孝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好人。

  “我身边却个幕僚,我想聘请你做我的幕僚,你要是愿意,每年五十两工钱,我可以先预支你两年的工钱。”袁文绍说道。

  方航听完,盯著袁文绍看了许久,点了点头说道:“好!”

  袁文绍微微一笑,冲张安说道:“给他一百两银票。”

  张安闻言从怀里掏出银票,抵了过去。

  “你处理完家中事,可以到南边十余里外的盛家庄寻我,我叫袁文绍。”袁文绍说道。

  方航闻言一怔,惊呼道:“敢问可是作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忠勇伯?”

  “你知道我?”袁文绍闻言有些惊讶。

  说实话,戚继光的那首诗能够有那么大的名气,并不是说诗写的有多好,更多的是一种爱国情怀。

  就像曹植写的那首七步诗一样,诗不见的有多好,只不过在特殊的环境下写出来,配合上故事,才会流传下来。

  大周人爱词,加上他一个武将写出来的诗,自然更加不受待见。

  别看官家命人把这一句刻下来,做成了牌匾送给他,但是这首诗在汴京都没有完全传扬开,更别说千里之外的江南了。

  “有个同窗给我写信,其中就说了这首诗,在下拜读后,十分敬佩伯爷的情怀。”方航说道。

  “哈哈,时间不早了,我先走了。”

  到底是抄的,被人这么夸,袁文绍也有些脸红了。

  “伯爷放心,三五日内,我比会去寻伯爷。”方航喊道。

  袁文绍朝后面挥了挥手,头也没回的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长梧和品兰询问起了袁文绍。

  他们一直以为袁文绍只是个武将,没想到袁文绍竟然文武双全。

  袁文绍简单的把当初的情况介绍了一遍,笑道:“别太惊讶,武将从小也是读书的,事实上许多武将学习兵法,看的都是史书。”

  “不是兵书么?”长梧疑惑道。

  “哪有那么多兵书,以前没有印刷术,加上朝廷不允许兵书流传,好不容易流传下来的一些兵书也被世家大族收藏著,武将根本接触不到。相反,史书上有很多战役的记载,许多武将都是看史书中的战役来学习用兵的。”袁文绍笑道。

  “原来如此。”长梧恍然的点了点头,说道:“我爹说我没有读书天赋,想请个武师教我武艺,我让我以后从军,我是不是也该看看史书?”

  “闲暇的时候可以多看看,不过武艺也要多多练习。虽说战场上个人勇武用处不大,但是在关键时刻却能保命。”袁文绍说道。

  ……

  四月初十,盛家祖宅一大早便热闹非凡,盛维虽然只是个商人,但是在当地名声非常好,当地的地主乡绅都很给面子。

  就连当地的县令,也因为袁文绍的原因,赶过来参加喜宴。

  盛维倒也聪明,临时更改了主婚人,让县令担任。

  下午,盛长松迎亲归来,在宾客亲朋的见证下完成了婚礼。

  婚礼完成后,便是酒宴,袁文绍因为身份的原因,给他敬酒的比给新郎官敬酒的还多,让他哭笑不得。

  为此他还专门找盛维表达了歉意,毕竟盛长松成亲,他多少有些抢了风头了。

  盛维没有丝毫在意,甚至还十分高兴。

  盛家那么大的家业,肯定有不少人觊觎。

  虽说盛是官,但是多年未曾回来过,一直在外地为官,对盛维的帮助并不大。

  盛维能挣下诺大的家业,更多的还是靠自己八面玲珑四处打点。

  现在有了袁文绍这个亲戚,别的不说,最起码当地的一些小吏不敢随意的找盛家麻烦了。

  最不爽的就要数孙秀才了,大周和别的朝代不同,通过县试就能称为秀才了。

  虽然不怎么稀罕,但是在宥阳这个地方,秀才还是非常受到敬重的。

  因此宥阳但凡有点身份的,家里办喜事,都会请孙秀才前去坐席。

  别人去做席,需要上礼,孙秀才不需要,不仅如此,他还有喜钱拿。

  每次坐席的时候,他都能坐在主桌上,受人吹捧。

  但是这次因为袁文绍的原因,县里的官员都来了,加上文家送亲的长辈,主桌自然没有他的位置了。

  因此看到袁文绍如此受欢迎,他十分不爽。

  袁文绍不过一个武夫而已,靠著祖辈余荫,侥幸立了点功劳,封了个爵位而已,有什么好得意的。

  他可是十二岁就通过县试的神童,以后定会出相入宰。

  不过他也不傻,虽然不爽,也不敢表露出来。

  然而他郁闷之下,喝了不少酒,加上听人吹捧袁文绍作了一首什么诗,越听越不爽,端著酒杯走向了主桌。

  “袁伯爷,在下孙志高,敬你一杯。”孙志高眯著眼道。

  “哈哈,同饮,同饮。”

  袁文绍压根没有听清楚是谁,机械的端起酒杯笑道。

  喝完酒,孙志高并没有离去,而是笑道:“听闻袁伯爷曾经做过一首诗,不过大周更流行词,今天如此大喜之日,不知道袁伯爷有没有雅兴赋词一首,恭贺一下两个新人。正好让我们大家欣赏欣赏伯爷的文采。”

  静!

  孙志高话音落下,袁文绍他们这桌瞬间安静了下来。

  同桌的县官学刘教谕率先回过神来,喝道:“志高,你喝多了,快些下去休息休息吧。”

  过了县试的学子,要是没有通过县试,也能获得官学的资格。

  刘教谕掌管县官学,自然认识孙志高。

  “刘教谕,学生没有喝多。”孙志高摇头道。

  袁文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阴沉,孙志高当众提出让他作词,很显然故意再给他难堪。

  要是旁人随便找个借口就搪塞过去了,但是他和盛家是姻亲,孙志高让他作词祝贺新人,他要是不作就落了盛家的面子,要是作的不好自己就会丢了面子。

  刘教谕本想以孙志高喝醉为借口把这件事遮过去,没成想孙志高不仅不借没有借台阶下坡,反而说话的声音还大了几分,把临桌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盛维在招呼客人,注意到这边的动静,连忙走了过来。

  “各位吃好喝好,别客气啊。”

首节上一节65/3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