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正在为从哪著手而头疼,方主事的一番话,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
“食君之禄,当为军分忧,这是臣应该做的。”方航说道。
赵策英有些惆怅道:“若是天下官员人人都像方主事这么想,就好了。”
“殿下谬赞了。”方航谦虚道。
“方主事不必自谦。”赵策英沉吟了片刻,说道:“我本想带你入宫,让你亲自向父皇奏对。可是担心这样一来会引起有心人注意,便打消了这个想法,不过你放心,你的功劳我会如实禀报父皇,到时候自有赏赐。”
“殿下思虑周全。”方航拱手道。
接下来,赵策英详细的询问了一些关于盐帮的事。
方航自然没有隐瞒,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聊了近半个时辰才结束,袁文绍见状,提出了告辞。
赵策英却说有事和袁文绍说,把他单独留了下来。
等方航走后,赵策英看向袁文绍说道:“听说西夏公主天天想你讨教诗词?”
“殿下,臣哪里会什么诗词,这不是按照殿下说的,打探西夏这次来京的真实目的,才不得不和西夏公主多多接触么。”袁文绍说道。
他不知道赵策英知不知道他和西夏公主接触到床上去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反正当时赵策英让他去的时候让他想办法弄清西夏出使的真实原因。
要是赵策英知道了,大不了说自己是为了打探消息,才不得不以身饲虎。
嗯,还是个母老虎。
自己怎么说也是为国献身,不说赏赐,总不能因此怪罪他吧?
“那你打探的怎么样了?要知道西夏公主可是前来大周和亲的,虽说如今和亲之事尚没定下。但是你一个男子经常出入西夏公主房中,已经有不少大臣在父皇那里弹劾你了,是我一直帮你说好话,父皇才把这件事暂且压下,没有追究。”赵策英说道。
赵策英的意思无非是告诉袁文绍,你和西夏公主有没有什么,我不关心,也不想追究。
但是前提是看你能打探到什么。
袁文绍自然听的出来,说道:“西夏出使的真实目的臣尚未打听到,不过臣却打听到另一个秘密。”
赵策英听到前半段有些失望,当听到后面那句时,眉头一挑,问道:“什么秘密?”
“殿下可还记得龙珠?”袁文绍问道。
“那哪里是什么龙珠,经过人鉴定,其实就是颗大点的金珍珠罢了。当时南唐号称前朝正统,估计是故弄玄虚,来收拢人心的。”赵策英撇嘴道。
赵宗全的皇位本来就是捡来的,不怎么正。
得到龙珠后,欣喜若狂,本想拿出来,借此来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
不过谁也没见过龙珠长什么样,担心万一不是,反而弄巧成拙,他便找宫廷御匠鉴定了一下。
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龙珠只是一颗金珍珠而已。
赵宗全不知道龙珠本来就是金珍珠,还是这个龙珠根本就是假的。
担心万一他把龙珠的事公告天下,结果真龙珠冒出来,被打脸,就一直没有公布。
“殿下,臣可以确定,那个就是所谓的龙珠,而且龙珠肯定隐藏著别的秘密。”袁文绍说道。
赵策英一怔,问道:“你怎么知道?”
“因为西夏公主怀疑龙珠在臣手里,许了很大的代价要拿到龙珠。”袁文绍说道。
“难道是南唐灭亡前,曾经藏下了一批财宝?”赵策英疑惑道。
“臣开始也有这个想法,但是仔细想想觉得不太可能。南唐当初的范围是江南,西夏就算知道藏宝之地,找到了又怎么运的走?而且臣听闻,当初南唐投降时,国库充盈,并没有被转移的迹象。”袁文绍说道。
赵策英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没错,我在翰林院的藏书中,看到过关于当时的记载,南唐投降事,国库和皇家宝库的钱财和帐册都能对的上。南唐的臣子也都说数目能够对的上。”
“所以臣觉得不会是财宝,但是西夏这么想要,其中肯定有别的秘密,殿下可以告知陛下,仔细研究一下龙珠。”袁文绍说道。
赵策英闻言眼睛一亮,说道:“我明白了,那颗珠子上用微雕雕刻了许多纹路,当时我和父皇都以为是为了让那颗珠子看起来更像是龙珠而雕刻的,现在看来很可能是一副地图。”
袁文绍闻言有些惊讶,龙珠在他手上的时候,他一直没仔细看过,并不知道上面有什么纹路。
“文绍你先回去吧,我要进宫一趟。”赵策英激动道。
袁文绍看到赵策英的神情,就知道他应该是猜到龙珠的秘密是什么了。
见赵策英没有说的意思,他也不好询问,行礼离开了王府。
坐在马车上,袁文绍还在思考龙珠的秘密。
赵策英那么兴奋,说明龙珠蕴藏的秘密非常重要。
而且他还急著进宫,说明这个消息对于赵宗全也很重要。
突然一个东西浮现出来传国玉玺。
出了这个,袁文绍实在想不到别的东西了。
虽说传国玉玺在大周创建前,就在战乱中遗失了。
最后的拥有者是后唐的皇帝。
而后唐并不是唐朝后裔,而是被赐姓为李的异族创建的。
像如今的西夏皇室姓李,也是如此。
而南唐则是号称唐朝后裔,看似和后唐毫无关系。
但南唐这个唐朝后裔,也是自己通过认祖自称的,并没有实证。
谁知道会不会是后唐皇室的后裔。
毕竟后唐刚灭亡,次年就又创建起一个唐,还都是姓李的。
若真是如此,传国玉玺在后唐手里也很正常。
龙珠要是真蕴藏了传国玉玺所藏之处,叫这个名字,倒也实至名归。
第295章 意想不到的信
赵策英不知道因为自己的激动,让袁文绍猜出了龙珠的秘密。
当然了,这只是他心里的一种猜测,究竟是真是假,还不确定。
赵策英匆匆来到皇宫,进过通报,被带进了御书房。
赵宗全正在御书房偏殿开垦出的地理忙活。
如今已经六月初了,种植的两块麦子,已经由青慢慢转黄了。
“儿臣拜见父皇。”赵策英行礼道。
“英儿来了,你看这麦子长的多好,看来今年是个丰收年啊。”赵宗全开怀的笑道。
民以食为天,丰收不仅朝廷能有足够的军粮,也是天下安定的基本。
遍观历史,改朝换代虽然和皇帝昏庸还有土地兼并有关,但是天灾也是一个催化剂。
若是没有天灾,即便百姓被压榨,好歹还能有一口吃的,也不会到了过不下去的地步。
百姓是善良的,也是愚昧的,但凡有口吃的,哪怕再差,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造反。
对于赵宗全来说,这是他当上皇帝的第一个秋收。
若是出现天灾,民间弄不好就还有他得位不正,所以上天才会降下惩罚的谣言了。
正所谓有因有果,皇帝为了稳固皇权,基本都会给自己加上一些灵异色彩。
皇权天授,这一点皇帝自己不信,文武百官其实也不信。
但是普通百姓很多都信啊。
因此一旦出现天灾,不仅朝廷要疲于赈济灾民,皇帝的威严也会受到打击。
一些有野心的人,也会煽动百姓造反。
赵宗全之前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宗室,见识有限。
但是自从登基后,他就一直在学习,怎么当好这个皇帝。
先帝已死,没人能够教他,加上他本身的疑心,也不放心那些人。
于是便在史书中找寻答案,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而粮食的重要性,就是他从史书中总结出来的。
“那都是父皇勤勉政务的功劳。”赵策英笑道。
“瞎说,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能管的了?”
话虽这么说,但是赵宗全脸上的笑容却非常开心。
赵宗全顺著梯子从地里上来,赵策英见状连忙上去搀扶。
赵宗全来到位置上坐下,端起茶水喝了几口,问道:“英儿过来见朕,又何事啊?”
“父皇…”
赵策英把袁文绍说的那番话,说了一遍,说道:“儿臣觉著忠勇侯说的有道理,南唐偏安一偶,虽然富足,但是投降时得到的财宝已经是笔天文数字了,即便藏了一些,又能有多少?不值得西夏如此费心才是。”
“那你觉得是什么?”赵宗全问道。
“传国玉玺!”赵策英压低声音,一字一顿道。
“什么!”
赵宗全闻言蹭的一下站了起来:“你说的可是真的?”
“父皇,这只是儿臣的猜测,如今尚未确定,不易声张。”赵策英提醒道。
赵宗全知道自己有些激动了,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们都退下吧。”
“是。”殿内的宫女太监,闻言行礼退了出去。
等人都出去后,赵宗全说道:“英儿,不管是不是真的,但凡有一丝可能,都不能放过。”
自从大秦一统天下,改王为皇帝,命人刻了一方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从此后,这方玉玺也被历朝历代的皇帝所拥有,有了传国玉玺之名。
好似没有玉玺,就得位不正一样。
虽说大周立国已有百年,但是历代皇帝一直没有停止对玉玺的寻找。
若是传国玉玺能在他手上重现天日,也就代表著他受命于天了。
赵宗全为什么登基后,对朝中大臣不怎么信任,登基没多久,就想著从太后手里夺权?
那是他没有安全感。
他这个皇位得来的太容易了,跟捡来的差不多。
即便他已经登基大半年了,但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夜晚做梦,都经常梦到这是一场梦,醒来后他还是那个禹州小小的团练使。
可以说,自从登基后,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