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克星敦同志,开局上交无尽号航母 第54节

这个X目标群,在共和国的代号,就是昆仑A为核心的方舟计划的一系列军事禁区建筑,目前主要的情报来源基本都是卫星略顶侦察,间谍想要进入西疆进行详细侦察现在越来越困难了。

很快,他惊诧地抬起了头:

[)【!*

“这么多大型浮空船只?”

“它们去哪里了?”

“抱歉,先生,我们的情报分析小组目前无法解释这个现象,这一批船只好像凭空蒸发了一样,在我们的间谍卫星的不间断监视下,就这么消失了,不知去向。”

“那就让CIA的先生们加班加点工作,它们总不能直接消失在地球上吧,只要还在地球上就还有踪迹。不仅如此,最近他们对东方的情报工作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我想他们应该对得起他们所领的工资薪金和每年的活动经费,现在的工作成果国会的先生们恐怕是不会满意的。”

贴身秘书忠实地记下了大统领的催促命令,同时提醒性质地提问:

“先生,关于我们的首席安全顾问西蒙斯提出的,扩大生化武器的使用范畴,并尝试性列入军事武器范畴的提议,即将再次在安全委员会讨论了我们?”

“让西蒙斯见鬼去吧,他在东斯拉夫做的好事如果泄露出去,合众国在欧洲的立足点就全完了!还有那个已经快成为弗拉德集团在国会传声筒的阿姆斯特朗议员先生,简直是合众国的虫豸!上一次他们宣称走失的试验体,瞒着联邦政府在东斯拉夫传播导致的结果简直是灾难!他们最好祈祷我们西欧的老朋友和东欧的新朋友们永远也别把背后的事情调查清楚。”

“先生?那您的意见是要继续压制生化武器使用的扩散化吗”

“”激动的大统领顿时沉默了下去,翻开手边的另一份文件,那是由弗拉德集团提交的生物科技报告。

这场轰轰烈烈的生物科技革命,也确实有了长足进展。作为安布雷拉公司的母集团,弗拉德集团从事的不仅仅是生化武器的研发和制造,而是对弗拉德超级细菌的全方位研究和运用,生化武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领域。

比如强化和完善人类基因,制造更聪明更强大的“超级人类”的设想、由生物神经科技点出来的“生化超级计算机”的工程、乃至于让人类拥有包括光合作用在内的多元能源摄入方式,以取代传统的以食物化学能为补充的手段,从基层革新整个人类的社会架构的想法。

疯狂的想法有很多,而更疯狂的是,在这个世纪大发现面前,并非完完全全的空想。这是绝对不亚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革新。

简单来说,是足以让人类从依靠物理学的文明变成生物学的文明的宏伟革新。少说是个赛博朋克那样的生物机械文明的画风,往极限一点想,不断的进化取代外在的机械工具的革新,像科幻作品里设想的生物学的极致,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星际虫族,也并非妄想。

这个来源于星空的弗拉德超级细菌,背后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庞大了,每年的研究都能发现至少一个震撼人类生物科学的新特性,在目前人类的生物科技水平下,简直是无限趋近完美进化的超级生命体,难以相信在宇宙里会存在进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微生物族群,简直就像是被精心设计过的生物。

在接触弗拉德以及阿巴拉契亚山区坠落飞船的真相的人中间,不少人都不得不用自己的宗教信仰来解释这个天大的好运,这大概确实是上帝的礼物了。

至于这背后的风险,至少在现在的情况下,不是没人看到,而是看到了也没人愿意说,因为来自霸权垮台的压力实在太窒息了。毛子和英帝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霸权垮台之后,直接跌落成二流国家的风险概率是很大的,况且所谓全球苦美久矣,到时候墙倒众人推,来讨债的国家恐怕能绕着赤道排队。

既然如此,正所谓“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面对前所未有的内忧和外部压力,尽力保住霸权,维持现有的国际格局,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为了这一点,其国内的各大势力也不可能暂时缓和矛盾凑在一起。

“统领先生?”

秘书等了几秒没等到回答,便小声地提醒了一声。

“前几个月,阿姆斯特朗议员提出的那个在棕熊市设立安布雷拉新实验基地的提案,推进的如何?”

“按您的要求,在环境评估阶段暂时把项目压住了。”

“召集一下我的安全顾问团队吧,我们可能要重新考虑了”

PS:阳间作者,突然更新!

第146章 抵达方舟的时刻

“全体乘员请注意,即将离开跃迁空间,所有人立刻做好防冲击准备重复一遍”

电子女声的合成音通过船舱广播系统传达着即将到站的信息,对于本次探索队伍里的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场十分新奇的旅途。

在跃迁断层空间里长途旅行,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说,还是个十分新鲜,也十分紧张担心的事情。绝大部分人第一次坐飞机都会忍不住探着脑袋往机舱外看,能亲身去宇宙一趟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是极少数人才有的体验了,更何况是闻所未闻的跃迁断层空间。

考虑到目前的星船制造能力,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船只当然没有玻璃舷窗,只能通过用来采集数据的各种传感器来间接感受这个神奇的亚空间。

一路上前沿物理和星际船舶系统的随船科研小组就不用说了,这些都是宝贵的数据,加班加点都要收集整理,后续设计自己的跃迁引擎,改进星际船舶这样的硬件工作,亦或是研究设置跃迁断层空间协议这样的工作,都是需要这些基础数据的。虽然过去有过多次无人船只运行的经验,但是和这次大规模的载人行动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对于研究超光速物理的学者们来说,全程实地采集到的跃迁空间航行的各种数据,对于后面自己制造的超光速引擎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参考。

事实上,如果不是现在太阳系周边环境越发让人感到不安,同时这里又有现成的可靠跃迁通道吐口,而且有大量工程师在内的可靠技术攻关能力,是不会如此草率地这么快就进行上千人的跃迁航行的。

参考现如今人类研发一款喷气式飞机或者大型火箭,从立项到定型列装,前后的时间跨度动辄以十年计算,对于各类精密的部件进行的验证、试验样机的反复优化迭代,那都不是个简单的事。不夸张的说,当前的世界航空航天大国,都是大量的时间、资金乃至鲜血堆砌起来的。

只是现在情况越发紧急,只能特事特办了。

至于此次行动占比最多的普通战士,那就更不必说了,大家又不是专攻科学领域的技术专家,大部分都是本科水平的学历,这样的经历对于大家来说实在是太神奇太新鲜了,没有太多专业的问题,只有和普通人一样的疑惑和好奇心。

比如跃迁空间的视觉图像到底长啥样?跃迁空间里有没有声音,如果有是什么样的?里面的物理规则和常规空间一样吗?有没有生物呢?会不会像在公路上一样,遇到别的也走这片跃迁空间的文明的船只呢?飞机在空中飞会遇到空气湍流,这里面航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危险呢?

凡此种种,都是些很朴素的好奇心,想想也是,战士们也都是20出头的年纪,没比高中生大几岁,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奇、最精力旺盛的时候。一路上部队也组织了一起行动的专家学者,有空闲地就来讲讲课,互动互动。

一方面算是部队拉练组织文娱活动一个性质的事,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后续部队体系和科学体系的配合行动,双方互相了解的多,才能更好的合作嘛。

按照船只内的原子钟记录,这趟旅行实际上花费了约七个地球日,当然在地球上看来不是这样,由于相对论的钟慢尺缩效应,速度越快自身时间参考系会变慢,实际上时间是长了不少的。

这也是现在两种超光速理论共同的特点,本质上都是通过缩短路程实现的“伪超光速”。如肖恩藤川跃迁引擎其实承担的作用就只有打开跃迁空间,以及在跃迁航行时保护船只,本身没有推进能力,需要常规引擎提供引擎,而目前能接触到的常规引擎,显然都是亚光速的。

所以真正意义上能够直接加速到光速以上的动力技术,现在其实还是无法实现的,而直接达到了光速之后的物质运动规律,现在也还是只能猜测。

当然人类技术做不到,不代表先行者做不到,如果后面真的能找到相关的科技理论,并且能够加速物质直至正面突破光速壁垒的话,那显然将会是一个远超人类自然科学领域过去所有重大变革的事件,夸张一点讲,大概可以称之为“文明飞升”一样的事件吧。

随着通报广播的声音结束,一路上保持着安静有序的船舱顿时都忙碌了起来,科研管理系统和部队系统都开始下达整队的命令,其中人数更多的部队舱室,普遍极其安静,基本只有装备碰撞的声音和简单的交流。

在这之前一个小时,旅长和政委就做过了战斗动员,经历了长途旅行的战士们多少还是有些疲惫的,船只现在造不了太大,大家都只能硬座,少数的卧铺都安排给了科研工作者。不过硬要说的话,比起地球上挤大卡车长途拉练来说,条件还是要好些的。

不过疲惫归疲惫,战士们的战斗热情还是很高的,特别是知晓这次的任务,有着多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的情况下。作为整个人类历史新篇章的开拓者留下自己的笔墨,这对于崇尚荣誉的革命军人来说,本身就是最好的战斗动员。

随着船身一阵震动,驾驶导航系统正式传来进入常规空间的信息,船只开始重新受到大气影响,比起真空的跃迁空间变得没那么稳如平地了。

最后的几分钟,各连排已经开始进入战斗部署状态,开始分配各自的任务。

“全体都有,整理武器装备,按照刚才上级发布的顺序,两列纵队下船。”

“落地之后,各班立刻整队,清点人员装备,枪弹上膛,准备宿营。”

“旅指挥部要我们再重申一遍纪律,全体指战员,务必保持高度的革命纪律和战斗警惕,这里不比战场上安全,不允许任何同志离队擅自行动,一切行动打报告,一切行动要抱团,一切行动都要听指挥遇到严重危险时,我们要优先保证科学研究人员的安全,大家要做好吃苦,以及牺牲的心理准备”

最终,随着最后一次明显的震动和声响,所有的颠簸和震动都消失了,同时登船的舱口开始传来一阵沉重的机械结构运作的声音。

几秒种后,厚实的合金大门缓缓放下,形成了简易好用的桥梁,和Y20的尾仓大体相同,人员和装备都能够快速装运或卸下。

随着内部干净无味的循环空气与外界相联通,沉睡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这个奇异世界,首先迎接这些遥远的星球来客的礼物,是清凉的夜晚,和一阵带着林荫的微凉夜风。

至此,经过多年的努力,古老的方舟世界正式出现在了年轻的人类文明的眼前

第147章 太美丽了方舟!

微冷的夜风拂身而过,深邃的森林鸟兽鸣叫悠长不绝,陌生的植物系统绵延至天际,一望无边

一切的一切,如此陌生,但某种程度上也略有些熟悉,或者说,这次选定的降落地区,大体要更加熟悉一些。

方舟的世界,在过去的无人探测期间,探索的面积大体是有限的,而且基本只能简单地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深入了解是谈不上的。但是有一些宏观的东西是很容易发现并确认的,比如方舟上的生态具有十分明显的人造分区。

并不是地球气候那样自然而然形成的、具有自然的缓慢过度的地理分区,而是明显的人造边界,越过边界景观和生态就会完全不同。

这样的边界目前围绕无人探测器的降落地发现了好几条,至于整个方舟上是什么情况,目前还无法确认,不过总体应该差不多。

先行者毫无疑问是有能力复刻一个完全自然的演化生态的,花精力维持这样直白的边界,必然有他们的考虑,大概是为了在有限的区域内放进更多数量的生态系统模型?

目前降落的这个地点,就是各方面和地球的暖温带十分相似的一块地区,尽管动植物和地球上的并不一样,但是底层架构应该是一致的,包括植物系统的代谢过程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具体物种不一样罢了。某种程度上,大概可以理解为按照地球规则演化出的另一套生态。

要知道,在茫茫的宇宙中,恒星系的环境天差地别,行星物质基础也是千变万化,没有理由都按照地球的地质生物历史,演化出一套以绿色植物为食物链底层的生态系统,毕竟叶绿体本身就是地球微生物演化阶段俘获进细胞的。甚至于,非碳基的系统也大把都是。

这个降落区在学术上被命名为“类地1”,类地当然是指一个大类,就是指大体类似地球生态系统的区域分类,1号则是编号,而在部队的军事坐标里直接用“A区”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指代,内部又以横纵坐标划分出更多的小区域并以A1、A2这样的方式指代。

不过比起这些陌生,但又不完全陌生的类地生态系统,在踏上方舟世界的第一眼新奇之后,带来更大震撼的,是抬头看见的景象

不是在地球上或者太阳系任何一颗行星、小行星上都能看到的熟悉景象,不是日月当空、满天繁星蔓延至地平线的画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遥远的地平线尽头,突然拔地而起蔓延至星空的若干根“柱子”,仿佛神话中的不周山一样,不过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那又并不是柱子,更像是“花瓣”一样的结构,花瓣上是熟悉的大气云层,花瓣上是毫不陌生的山川河湖。

简言之,每一个“花瓣”,都是一个面积巨大的地区,用原有的地理术语指代的话,大概没有比它们更适合“次大陆”这个含义的存在了。

而现在的降落区所处的,似乎在“花朵”的花蕾处,四周能看见十余片次大陆花瓣,每一个大概都相当于地球上的一个地壳板块,面积惊人。

当然,更惊人的是,先行者竟然能实现这样离谱的巨型人造天体构建,并且长期运行,这可比搓个球要困难得多,行星尺度上克服流体静力平衡就不是目前的人类能想象的。

而随着视线进一步上扬所看到的,则是更加震撼的画面。

那是一颗漂浮在方舟花蕾中央上方的星空里的恒星,以及镶嵌在方舟中央的行星,目前无法确认它们是否是人造天体,但是无论是手搓一颗体型迷你的微型恒星,还是捕获两颗天体将之直接禁锢下来为自己所用,都是堪称神话的力量。

别的不说,这种恒星直射脑门,又不是球体能自转的位置关系构造下,竟然还能有人造控制的夜晚,明显又是科技的伟力。

不过,在目前这个不知怎么实现的方舟夜晚中,在那供给光热的恒星背后,其景象更加震撼人心。

那是一大团亮度惊人、闪烁着千亿颗恒星光芒的天体集合,她安静无比,却又充斥着无比宏伟的力量,超出人类质量计量单位的一切可见、不可见的物质,围绕中心形成了一团美丽无比的Sb型棒旋星系,那几条最为明显的主旋臂人类再熟悉不过了:人马臂、猎户臂、盾牌-南十字臂、三千秒差距臂

而在猎户臂的某处,有一颗名为太阳的黄矮星,在她的身边,有一颗蔚蓝的第三岩石行星,那里有着承载人类目前所有历史和未来的家园

没错,漆黑的星空里,最为璀璨的那一团核心,就是纵横十万光年的银河系。在银河系的周边,是地球上的星空无法看到的,几乎完全没有星光的漆黑星空。不过再往四周看,能看到的则是其他的银河级的星系,比如大犬座星系这样的矮星系

在地球上,抬头仰望,看到的是恒星系的星辰,而在方舟上,看到的则是恢弘的银河星系。

这一系列所见所闻,仅仅一眼就超乎了人类过往在地球上一切世代的景致,气势恢宏,壮美无垠,宇宙星河的美丽,和堪称神话的科技伟力,超出了当前刚刚踏上宇宙征途的年轻文明的一切语言词汇,除了震惊,便只剩下了惊叹。

无论是之前通过无人探测器看到过些许画面的科研学者,还是完全初见的广大指战员,此时都陷入了无言的震撼之中。

现场一时间陷入了好几秒的安静之中,到场的四千多人里,毫无心理波动的,大概只有灰风一人了,不过对于这一切的创造文明,她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惊讶:

“好强大的文明,简直如同造物主一样”

说完,她捅了捅旁边惊得下巴都快掉下去的列大校的腰子。

“他们这样强大的文明,是怎么看上你们作为继承者的?”

列克星敦一时间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大眼睛瞪得溜圆:

“我们这就出银河系了?”

这话不难理解,就和古代人上高铁,一天就从东北跑到珠三角一样,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十多个小时,放古代骑马也就跑一个县。按人类目前的航天科技,即使共和国开始入门的亚光速航行,这么短短几天够跑到哪去?

从太阳系跑到比邻星都要4.2光年来着。

这只能解释为,先行者所搭建的这个固定的传送跃迁通道,大概就和高速公路一样,应该是将路程压缩到了极致,也难怪需要先行者的能源供给体系才能实现,这样的能源消耗功率,不是现在刚能够拿到手的核聚变能比得上的,那是若干个数量级的差距。

至于纯靠自己的话,即使后面攻克了超光速引擎,这银河系十万光年才能跑出头,这个时间就自己算吧。

最初的心灵震撼之后,现场还是很快恢复了忙碌,能来这里的,无论是学者还是战士,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控制激动和狂喜的心情是可以做到的。

列克星敦则是像个小女生一样,兴奋得比自己之前见到新舰载机都要高兴,说都不会话了。

“掐我一把,小灰,这简直就像是做meng”

话还没说完,她突然脸色一变,赶紧打掉了小灰伸到了自己胸口日常社牛的咸猪手:“没让你捏这儿!公共场合注意影响!”

PS:来点方舟美图,有一说一,这个美术设计,确实牛,除了这么造巨型人造天体有点浪费技术和资源之外_(:з」∠)_

第148章 探索进度0%

虽然方舟上显然没有地球的时间概念,别说地球了,这里甚至不在银河系里,不过为了统筹安排组织和行动,现场自然还是沿用了地球的东八区时间和日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相对论的钟慢尺缩效应,时间相对地球又减慢了多少,现在暂时还没法实时统计。

因为对于当前的共和国来说,以电磁波为载体的信息数据在跃迁空间里的无实体保存还没法做到,至于直接发信息回地球,那还是算了吧,那得登上若干万年,等信息跑到了,人类怕是都能在河外星系打酱油了。

首节上一节54/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