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太阳基地一个行星星港,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是非常惊人的。前者工程难度更大,毕竟是去上亿公里外的太阳建造巨型空间基地,而后者由于在地球大气层外,在大家的注视下逐渐成型,具有更强的震撼力。
而它们所带来的科技地震自然也是席卷全球,在最初宣布计划并且开始早期计划的时候,主要的舆论导向都是绝对的不相信和嘲讽,国内的航吧老鸽都觉得有点梦幻了。不过随着天空上那个巨型星港真的开始逐渐成型,相关的声音一下子就少了,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沉默,当然也少不了CNN、BBC这样的老对手,日常阴阳怪气。
比如巨型星港排放的动力废物污染大气、技术不成熟万一掉下来会引发灾难等等。虽然漏洞就像乐事薯片的空气一样多,读过高中都被忽悠不了,但是架不住缺乏通识的西方群众信这些。
当然,建设领航者也好,进取者也好,反正都肯定不是以前有效运载质量只有总质量5%的化学火箭能完成的,完成这些的是新一代的工程船和运输船,使用的都是聚变动力。当然可以想见,这些船只起飞,那“污染大气”的说法就更多了,国内都有某些大V带过节奏,只不过很快就连人带账号销声匿迹了,大概率是踩缝纫机去了。
这些船只由于是批量生产,而且会快速迭代的产品,那根据共和国一贯朴实无华的命名方式,自然就是“GC(工程)”系列和“XY(星际运输)”系列了,然后直接从“001”开始编号,至于CZ,那是重要的前沿实验船舶才会使用的工程代号。
而这些吨位最重不过三万吨的入门级星际船舶的生产,就是第二船舶集团烧了这么多钱之后的产出。
只不过,对于外界来说,这些开始批量建造的,偏小的工程船都普遍达到了万吨级的星际航行器的存在,恐怕就不是个好消息了。与之一比,什么土星五号、猎鹰火箭,都成了DD。当然反过来说,共和国之前开始出售火箭技术的行动,现在看来就非常合理了。
“很原始的技术,不过对于这个年轻的文明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事。”
看着液晶屏幕上的画面,灰风小姐良久作出了如是评价。
“原始”
列克星敦看了一眼琼岛基地,数万吨的人类迄今最大航天器起飞的壮观景象,觉得这个词多少有失偏颇。不过考虑到她星际漂流的时间都快赶上人类文明史了,好像这么说倒也没有大问题。
不过灰风的兴趣显然不在于这些“原始”的入门级星际文明标配的东西,除了身边的列克星敦,她日常抱在手里的平板上的内容,才是她最关心的。
显示的画面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张合作协议的电子文书,至于其内容,看标题就知道了《科技及安全战略合作互助协议试行草案》,至于这份协议里提到要合作的对象,自然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
第140章 柯伊伯带的惊喜
这个试行性质的合作协议,是这边提出的和灰风进行合作的框架协议。
内容大体来说不算复杂。一方面国内为灰风提供隐蔽和必要的庇护,并且遵照她的意愿,留在列克星敦身边活动,另一方面,灰风则要协助国内科研系统,对纳米机械生命体进行各方面的了解,同时尽可能分享她所知道的情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L星团的情报、太阳系周边的情况。还有共和国当下最关心,或者说最担心的一个核心问题
银河系里到底是群星开局的新手村阶段,还是已经进入到了动荡不断的春秋争霸时期,亦或是已经出现了一些巨无霸文明或者充满侵略性的联合政体之类的。这样的全局信息很重要,共和国目前刚准备出母星,对整个银河系完全没了解,两眼一抹黑,有点了解总归是安全的。
别的不说,就比如好不容易周边的某恒星系发现一颗完美的宜居星球,然后迫不及待地移民上去开始发展,结果触犯了什么先进文明的“圣地”之类的,被人家找上门来,那乐子恐怕就有点大了。
每一种情况,都会对后续国内的战略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很简单,如果是大家都刚上天的新手村阶段,那大可以慢慢来,先发展科技和经济社会,多移民发展,不急着倾斜军事。如果是第二种春秋战国的混战战略态势,那就要做好血战求生存的准备了,而且周边的每一颗可能宜居的行星,都必须尽快抢占和开发,分秒必争,慢一步恐怕就会多一丝毁灭的可能性。
如果是第三种那恐怕就得好好隐忍,因为确实惹不起。同时还得好好琢磨一下,移民那些个在先行者防御体系下的方舟,以及一系列星球级的遗迹的可能性了,以躲避某些星际霸权的打击。简单来说就像是当年的“三线”一样,随时做好最坏最坏的打算。
比起当年美苏两个核大国的威胁,宇宙里如果诞生一些什么霸权主义或者种族洁癖之类的超强文明,这边探索过程中一头撞上,那后果恐怕是灾难性的,远比核弹恐怖的多的武器就会成为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特别是共和国确实接触到以无尽号为代表的二级科技的冰山一角之后,更加深刻的明白了,科技整体高一级,带来的碾压是多么恐怖,毁灭一颗行星的方法那可多的是。
所谓“毁灭你,与你何干”这样的事真发生在自己头上的时候,那种绝望感实在是太令人窒息了。
可以说,了解即将迈入的宇宙,是共和国现在十分关心的,为此愿意以庇护灰风为代价来交换,毕竟到目前为止,这支被人类称为撒哈拉的外星武装,还没有对人类本身表现出多么大的恶意,同时也没有用天顶星科技干翻人类的迹象,虽然到目前还不知道它们是受制于什么原因,才选择了用地球土著的科技在这里融入分段而不是实力碾压。
“如何?满意吗?”
列克星敦看着灰风看完了协议,一直没说话,便询问道。
小灰非常淡定地点了点头:“这个协议我是满意的,我也很愿意用我所知道的信息交换,你们能安全的话,就代表着我也安全。但是!他们希望我这次留在地球配合调查,不要和亲爱和你一起去方舟,我是不满意的,要是传送门突然坏了,把你关在那边怎么办?我不就守寡了?”
只能说不愧是灰风,这发言直接给列大校整得不知道怎么回了,良久憋出了一句:“有意见你可以和首都方面提不过,别用这些奇奇怪怪的词”
列克星敦现在正在认真研究前期收集到的方舟上的各种基本资料,同时对照着引导者系统里通过索引器可以读取到的有关信息,准备明天就要开始的方舟之旅。
实际上她也没想到,原教官任务取消紧急回国之后,方舟任务这么快就开始了,因为原计划是五六月份才施行的。而这个变故的具体原因和最近的一艘执行外太阳系探索任务返航的科考船有关,在外太阳系发现了某些令人高度紧张的信息,这才决定了加快手上的战略计划推进,不能再拖了。
当然这也是中央毫不犹豫地决定和灰风合作的原因之一,外太阳系发现的某些迹象实在是令人不安,需要尽量了解这个危险的宇宙。
列克星敦的手边,放着的厚厚一叠纸质资料,就是代号“柯伊伯04”的探索任务的详细资料,这个是共和国发起的主旨为了解柯伊伯带具体情况的科考计划,这是第四次实地考察任务了,“柯伊伯”探索计划是共和国了解整个太阳系母星系的“家园探索”工程的一部分。
整个“家园”工程是由国内若干个部委联合第二船舶为主,航天科技集团等大型国企形成的联盟共同进行的,和建国时期进行的大规模国土资源地质勘探是差不多的性质,就是要对母星系有一个详细了解,要比过去光靠天文望远镜和极少数深空卫星获得的资料更加详细,要具体到大体的资源矿产分布、各大岩石行星卫星的详细地形地质测绘、气态行星的大气运动规律调查、各行星系统的引力光照辐射等等的详细数据。
简言之,就是能让土木人干活所需要的各种工程应用层面的数据,都要采集到,而不是过去科研层面大概了解一下星球的质量体积、轨道周期、组成元素等等就行的程度。
当然,调查的重点主要是放在火星、木卫二“欧罗巴”、土卫六“泰坦”的,因为这几个星球是最有可能有生命,也更加有可能让人类不同规模地开发甚至移民的。
对于木星以外的外太阳系,尤其是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就相当于古代的关外边疆区了,没准备过多开发,建造一些科研站、资源采集站等等就差不多了,有那心思去冥王星搞开发,不如琢磨琢磨方舟那么完美的环境怎么利用。
但是惊喜往往就是这样,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就不请自来了。
《关于在卡戎上发现的疑似高科技外星文明船舶和生物残骸的初步分析报告》,简单直白的标题,这就是“柯伊伯04”任务的核心发现。
卡戎是冥王星的卫星,当然实际上两颗矮行星其实个头差不多,严格来说它们其实是个双星系统,共同围绕两颗星球的引力中心旋转。它们都是柯伊伯小行星带内部的天体,柯伊伯带的规模可比火星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大多了,宽度是后者的20倍以上,算是太阳系的边疆了,再往外就是奥尔特云了。
柯伊伯04任务没有涉及对冥王星和卡戎的登陆任务,主要是小行星取样返回,因此没有让无人科考船冒险强行降落去采集残骸回来,目前国内已经严格封锁了这个消息,正在加班加点地推进柯伊伯05的任务,准备去卡戎上一探究竟。
不过从柯伊伯04低轨道获取的光学图像来看,这批残骸无需多言,确实是有一定科技水平的智慧文明的产物。
船只的合金外壳以及疑似生物遗体身上穿的装备,都是非常有科技感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也不是卡戎这种环境自己演化出来的高智慧文明,大概率是太阳系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的来客。
不过仅靠图像是不够的,等柯伊伯05任务弄回来对方的船壳碎片以及尸体之后,就能弄明白对方什么时候来的,科技什么水平等问题了。
但是就这个发现,就让人神经紧绷到了极点,以现在人类的历史参考来说,十分容易想到当年西方殖民的大航海时代的某些故事。而且对方掉了这一船人,会不会来搜救呢?那到时候发现内太阳系有文明会是什么态度呢?
总之实在是令人不安到了极点。
PS:来张参考图,找了好久才找到合适的坠毁图捏~不知道认不认得出来是什么机型捏~
第141章 比土木还苦的专业出现了
外太阳系的探索工程,原本应该是一个重大的对外宣传的契机,展示快速发展的强大科技实力,但是在柯伊伯04任务之后,整个共和国的航天科技系统和决策层,顿时就轻松不起来了。
对于整个柯伊伯04任务,宣传口也是一笔带过,简单地说明在卡戎上取得的成果“圆满完成预定各项科研任务”,具体来说主要是主要地形区的测绘、元素矿产分布的大概情况等等。
在此之外,基本处于一个讳莫如深的情况,因为相关的信息都被第一时间紧急封锁了,相关的文件都是四十级绝密,妥妥的枪毙货,无关人员谁看了就处分谁,宣传系统也十分懵逼。
对于现在的除了国内知情者以外的地球人类来说,其实宇宙里有没有外星生命甚至高等文明,依然是个未知数。
灰风和L星团的追猎者,都默契地选择了变成人类的外形活动,也许老美、英法等在中东、非洲和撒哈拉武装大打出手的国家,能或多或少地察觉到对方的来历恐怕有点超乎想象,但是他们一方面不确定,另一方面也不敢随便讲出来引发恐慌。
此时,对于这个出现在了外太阳系的神秘高科技文明残骸,国内有多紧张就不用多说了。但凡走漏出去,引发的社会震荡都不会是小事。
对于有神论者,恐怕会引发对于自身作为神选种族的信仰,对于无神论者,则很容易恐慌于星际高科技文明的侵略。总之就是作为公众的文化层次来说,很容易引发巨大的恐慌风暴,以及对人类自身一直定位的“万物之灵”的认知。
这时候再来点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人抛洒点阴谋论,那思想动荡演变成社会行动也有可能。而发现了这一切的共和国,也极大概率会被架到风口浪尖。
总之,在现阶段,这个消息还是尽量别让外界知道比较好,弊远大于利,除了引发恐慌以外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一方面去回收对方的飞船残骸和生物残骸,研究对方的生理机制以及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加快手里的探索和发展,早点拉起自己的星际军事力量,比别的什么都管用。
这就是列克星敦紧急被叫回来,并且直接降落西疆,准备前往方舟的原因。
现在是2月16日,天刚蒙蒙亮,但是整个方舟城今天早早地就高度忙碌运转了起来。
首先打破宁静的,是一阵急促的哨音短吹,就是部队集结开赴前线的紧急集合哨,刺耳的哨音在规模还不算大的城区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非部队体系的科研行政系统,也完全行动了起来,参加项目的专家学者,都被有序地组织好,带好自己的大包小包的设备器材,坐上大巴准备前往莽莽昆仑。
以昆仑A,背靠昆仑山脉向北的上百公里半径形成的半圆区域,今天都被戒严管制。地面交通暂停,空中飞行器绕飞,小型无人飞行器不允许起飞,顶着禁令放飞的那就要被国安请去喝茶,查查成分了。
附近的县城由于处于区域内,也暂停了生产生活活动,管制若干个小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民众尽量要求居家不外出,所有警力都发动起来管控秩序。
当然,顺带一提,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停课不停学”当然是经典操作,不上课也少不了网课和作业,所以熊孩子们还是有的忙的。
而作为第一批行动的先锋,也是整个行动的核心人物,列克星敦则是早早地就出发,抵达了昆仑A。
十分粘人的灰风还是跟着她来了,理由是不放心她的安全:
“要是你的弹药都用光了怎么办!这些落后的实弹武器持续作战能力太差了!我不能接受!你必须和我一起行动!”
不知道灰风是以怎样的标准得出续战能力弱的这个结论的,反正就人类内部的战争来说,一艘上万吨的船,导弹炮弹之类的带的数量就相当充足了,更何况是小航妈的配置。
不过如果以星际战争来说,一艘船横跨若干光年在荒芜的星空作战,要么战斗弹药能撑很久,要么就得是自己能就地开采制造一部分补给。这样来说的话,灰风这么想倒也确实没错,不过现在造出来的任何船只在她眼里大概都和只能作战三分钟的M78公务员差不多吧。
陆航的直20缓缓降落在昆仑A的停机坪上,比起作为后方大基地的方舟城,这里更为忙碌,部队的、非部队体系的人员都被全部动员起来,各司其职地快速穿梭,人人都在小跑着行动,整个基地从空中看来忙碌而有序。
甚至于除了一个来领路的少校之外,没有任何人多看两个并肩行走的金发大校一眼。
和后面荒漠里拔地而起的新城市以及绿化改造一眼,昆仑A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除了营区变得更大、功能更全,周围的环境也同样进行了一些改造,从这个山脚基地到山体的哨站都开始有了较为丰富多样的植被和动物存在,乍一看不像是昆仑山,而是天山。
当然就是苦了环境工程的人。
列克星敦在飞抵方舟以及今天飞抵昆仑A的过程中,都看到了在荒漠边缘活动的一些人员。一开始她还以为是巡逻的,现在她才意识到,这其实是就是进行环境改造的人员,既有带队的科研工作者,其中当然是教授和他们的工具人硕博学生们,也有更多的施工工程师和工人。
这是一个随着星际探索和移民必然要兴起的新科技领域,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工程是后续异星开发的基础,在地球的沙漠和山脉隔壁搞只是一个演习罢了,后面真要实战起来,论环境艰苦程度、论改造的规模和难度,就比如一整颗铁锈沙子覆盖的火星,不完爆任何地球沙漠的环境。
不难想象,这个新兴起的环境改造工程专业,后面恐怕要成为堪比土木的艰苦行业,而且某种意义上,由于他们是要面对勉强宜居的环境,进行长期艰苦的工作使之地球化,恐怕比后续搞建设的土木老哥还要难顶。
然后列克星敦没有仔细了解所以不知道的是,现在这批在西疆工作的环境改造者,都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带队的科研团队教授院士,当然是努力吸收了新知识来实践检验的,是第一次。跟着自己导师来吃沙子的硕博生们,尤其是硕士,全都是前面考研报了这个新冒出来的“环境改造工程”的勇士,现在颇有点苦不堪言的感觉,当然这还只是个开始,他们大概还不知道后面他们还要去火星甚至更遥远的星球吃沙子、冰碴子,爬山下沟,和异星猛兽激情热舞的未来
而施工的工程师,则是考取了这个新的证书的应用型人才,然后说白了和以前土木的施工员也差不多,现在也是在科研队伍的带领下战风沙、睡隔壁,后面和上面的专业勇士们也差不多,异星的荒野在等着他们。
从这里能顺带看出的,就是共和国后续能够吸纳庞大的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劳动力的底气,新的工作岗位会不断冒出来,只要不摆烂,有的是机会,而且待遇都是非常不错的,上升机会在一片白地开始的情况下也多的是,而且劳动力多半还会不够。一旦开始了新世界的征程,从零开始再造一个地球世界,那再多劳动力都有的是事情做。
不过这些不是列克星敦今天要关心的,在她的面前,悬浮在几公里的空中,那只有一个普朗克长度的厚度的传送门,已经被磅礴的能源所打开,静静地迎接着即将前往新世界的探索者。
而在它下方,是在漂浮的工程师们帮助下有序行动的物理工作者,有了工程师们的帮助,这几年,在这个地方,国内的跃迁科技攻关仿佛开了挂一样,迅速追上了超空间技术路线的进度。
没办法,没有比这儿更好的试验场地了,试验一次几乎也没什么成本,打开的跃迁入口规模如此巨大还稳定,收集的数据每次都能带来一大堆突破,比起几十年前,在离此不远的罗布泊,靠着算盘摸索核物理的前辈们来说,科研条件几乎是天堂一样。
尽管跃迁技术作为进入二级才有的超光速技术,不像相对简单的超空间技术,是没有详细给资料的,不过这边有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实验条件、超低的试验成本,还有UNSC舰船设计图可以用做参考的逆向工程,现在进度却一点不落下。
可以说,这支原本作为备选路线的团队,以很低的财政拨款和外挂加持,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现在,两条技术路线,距离最终的实用化,也都只有一步之遥了。很快,搭载
两种不同技术路线的超光速引擎的试验船只,大概就要尝试进行远航实验了。
而在这个跃迁入口下的昆仑A基地,则是一片空旷的平整硬化地面,上面有序地停放了12艘造型十分奇葩的运输船。
PS:昨天没更,今天三千字,多写了一千算小小的赔罪啦~
第142章 启程方舟!
这些运输船的造型和设计思路都十分奇特,不仅和水面船只不一样,和常见的大体圆柱形星际船舶也差异较大。
具体来说就是,这些船的主体构型横截面不是圆柱形,而是T形。人员和重要的设备物资当然是在船体内的运输舱密封运输的,以确保绝对安全。而相对的,一些次要的物资将会封装在一个个特制的大型集装箱里,然后通过强磁和物理机构多重固定在船体两侧的T形状两翼下。
众所周知,外挂不仅在游戏领域,在飞行器运输领域也是一个很好用的东西。就比如以前的四代机,虽然制空能力远强于三代机,但是由于使用外挂点就要破坏隐身外形,实际载弹量并不大。
比起在现有的工业生产能力下强行不计代价地扩大运输船体积和内部舱室,这种方案更具备性价比和可行性。
这么一艘运输船,长不到三百米,和一艘大型水面航母差不多,一下子就能运输五百人左右的人员和万吨的物资,同时还能解决重型军事装备、工程装备的成批大件运输问题。如果不这么搞的话,那估摸着就只能先把大装备拆碎了运过去再重新装了。
不说有多麻烦,首先要在那边形成足够恢复的装备保障能力,需要的设备和场地靠蚂蚁搬家一点点凑就是个大工程,而且会极大地延长面对方舟上的危险时候的不确定性风险,毕竟人类走的是科技不是修仙,能力是和手头的武器装备绑定的。
就比如列克星敦刚才到达这里乘坐的直20就可以把旋翼收起来塞进集装箱里直接整机运输,到地方卸下来就能起飞,固定翼战机后面也可以拆掉翅膀大件运输。
探索异世界,小型的无人机终究还是差点意思。大量的、能够载人的轮式车辆、直升机,能够极大地拓展在荒野里探索的行动速度和行动半径,而履带式装甲力量、固定翼战机、火炮和信息化系统,则可以有力确保人员的安全。只要不招惹到一些过于危险的东西,现在这套还在装备中的21世纪顶尖的军事科技装备都是够用的。
这种造型奇特,算不上丑,不过也不算特别好看的过渡性运输船,代号“星舟Ⅰ”,是第二船舶和中航空牵头联合研制的,当然其他单位,如航天科技等也都在里面,一方面有利于技术扩散给更多单位,另一方面也是要推进整个国家的工业系统树立新的标准化。
星舟一代的定位就是应急用的过渡型号,方舟和即将开始的火星任务都是它的主场,不过也就是个前期型号了,后面但凡能整明白鹈鹕这样的运输机,都不愁运输问题了,更何况更专业的大型运输船。
主要的装备在这之前都已经装运完成了,运输船内部舱室的货舱和两翼都已经塞满了装备,现在先期探索人员正在提着自己的大包小包排队登船,第一批人员部队占多数,科研工作者数量较少,第一批前往的科研人员主要领域为行星地质、大气水文、动植物学等,更多的领域会在建立了前进基地并确认安全之后分批前往。
部队为主体的行动还是一如既往地高效有序,战靴踩踏地面和进入船舱的声音,以及枪械装备碰撞的声音是现场除了轰鸣的引擎声最大的声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