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克星敦同志,开局上交无尽号航母 第40节

在原有国道的基础上,这里要引入运力更大的铁路系统,甚至经河西走廊要和直达首都的高速铁路相连,以方便人员和装备调动,毕竟根据现有的各种资料来看,方舟恐怕不是个小玩意儿,到时候要调动的人员和装备也不会是个小数目,走公路成本高的同时还不利于保密。

然后当然还有高标准的战略机场,乃至还需要预留大片的土地,准备建设后面的星际船舶维修基地,因为穿越这条亚空间航路,是需要星际船舶的,自然也需要一些基本的配套设施。

这么大兴土木当然低调不了,不过前面序章阶段的小打小闹已经结束了,后面无论怎么搞都是大动作,就像星际船舶试飞一样,这种事瞒不住的。因此不需要束手束脚,一切按照后续的需要进行建设就可以了,需要加强的当然是防间反间工作。

最近这段时间下来,抓到的50w可并不少,当然可以说万幸,这里面并没有真的价值五十万的大鱼,毕竟那就意味着恐怕出现了重大机密泄露的情况。

不过这些本身就隶属于CIA的专业间谍,其实某种意义上发现还更容易一些,只不过他们受过专业训练,反侦察和反抓捕意识会更强。真正令人防不胜防的,是一些保密意识不强的基层干部群众,这些土生土长的人,真泄露了什么出去反而难以触发警戒机制。

这些人也不见得都是见钱眼开,被美刀收买了就出卖国家利益的人,只不过客观事实是,这里并不是这么多年以来共和国和国

比如这段时间看到的军车路过了多少批,时间,部队标志之类的,对于靠这个吃饭的专业间谍来说,要拐弯抹角地问出来并不难。而这些情报,在专业的情报系统,能推理出来的东西可就多了去了了,部队驻地,行军路线,调动部署等等,都是可以根据各种情报之间的逻辑关系反向推理出来的。

最近这段时间,一方面是相关的国防保密教育工作在大力推进,下沉到基层,争取做到沿海渔民那样,把群众发动起来,一起监视间谍活动,配合国安部门的专业行动,军民团结如一人,这样才能确保核心机密无虞。

另一方面则是,尽管付出了越来越大的代价,但是来自欧美的间谍活动正在愈演愈烈,并没有收手的打算,而且花样也开始越来越多了,甚至不乏直接以重金和绿卡等收买国内的耗材来为他们卖命的,明显也是察觉到了这片山区有些重大秘密。

不仅有间谍,连带着共和国的西北边境,最近也开始不太平了起来,在CIA的资助下,三股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为此,西方面战区也采取了针对性部署。除了调整和强化西疆本身已有部队的防务之外,往西疆部署调动了一个中型合成旅,驻昆仑A基地,从作战地域来说,可以直接辐射整个塔克拉玛干东南。

除此之外,空军也开始加强对国境线的巡逻,不时可能会有一些巡逻的部队,偶尔会接到一些“紧急任务”,在西疆的某段高速公路上着陆挂弹,然后出国境配合行动部队执行一些对地打击任务,打的是谁那就不用多说了。

除了陆空军的正面力量,专精CQB、城镇反恐的武警也是调动的重点,这边的机动总队已经进入了实战部署状态,同时后续可能会往这里增派武警的作战中队。

一时间,共和国的西北边疆,各个不同系统的军事调度极其频繁,去西疆工作和旅游的普通人经常能在高速和国道上看到大批的轮式军车规模调动的情景,而沿线的铁路,则能够看到大批的包含坦克在内的重装备集群向西北调动,出关奔赴戈壁大漠的情况。

一时间,还没从航天系统的大喜讯里面兴奋完的国内群众,又纷纷紧张了起来,毕竟这阵仗可不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去和出去打仗了。

别说不知情的群众了,包括有着漫长边境线的哈萨克也是紧张的很,虽然共和国也只是在过去的反恐合作框架内,根据事先通报,偶尔组织出国境的反恐行动,但是这个动静可实在是不小。

特别是眼看着,最近这段时间,大哥毛子开始和米国眉来眼去,这就更让他们紧张了,这夹在共和国和毛子中间,本来在地缘上来说应该是很安全的,但是现在却突然让人有点担惊受怕了起来。

针对这些战备调度,这次罕见的没有藏着掖着,除了敏感信息需要保密之外,宣传部门并没有特意去压制相关热度,毕竟硬实力本身就是最好的震慑,让最近动作越来越大的老美收敛着点。

而这一切的中心,也就是昆仑A基地,现在也进入到了一个重大的关键节点。

经过精心准备之后,第一次尝试开启方舟传送门,并派遣无人探测船的尝试,即将正式开始。

第108章 金贵的工程师

10月4日,国庆假期期间,全国都处在假期的热潮当中,当然不排除很多打工人还在加班。

不过景点不会骗人,内地各处都是人山人海,景点的国庆景区买票挨宰加只能看人后脑勺环节。

不过今年,根据中央的号召,要求“非必要不出关抵疆”,同时要求也说明了,天山以北可去,天山以南尽量不去,特别是旅游这样的行动目标,如果非要去还要进行报备,拿到通行证才行。

至于歪果仁,基本上会由于各种理由,想要去西北出关的,都会被拦下来。

明面上的理由是疫情防控形式严峻。不过这个理由懂的都懂,不是主要的,那边大规模的军队调动,明显是暂时不太安宁了。

当然,这样一副部队枕戈待旦的样子,看着也十分紧张,普通老百姓一般也不会闲的没事去凑热闹。

而在风暴中心的昆仑A基地,此时反而就像是世外桃源一样,国际上的震荡和西北的大规模军事调动,好像都和这里没有太大关系一样,无论是基地建设、道路建设和扩展、科研工作开展,总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同时这个原本基本只有部队系统的指战员活动的地方,现在也已经有了相当比例的科研人员。从专业领域来说,占大头的主要是地理学科以及物理学。

这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物理科学研究的天堂,充斥着先进至极的先行者科技造物,一块墙皮都是无比先进的材料学结晶,同时还有着名为“工程师”的奇特物种,会保持着永远不会消失的耐心,解答你的一切问题。

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能理解的了,这里的先行者科技他们也能讲给人听。

只不过很显然,现在这里的一切还是太先进了,颇有点黑箱科技的感觉,哪怕这些耐心的工程师老师讲的很细致了,但是依然无法理解他们讲了个什么。大概和原始人接触质能方程式一个感觉吧,听的实在是一头雾水。

而且理解的

了也没用,因为这些科技现阶段,或者说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根本就无法复刻。在没有实物可以直接利用的情况下,自己又生产不出来,那这个技术就算听懂了也只能放在数据库里吃灰。

想想UNSC的科技树,领先五个世纪,在现在看来已经是牛到不行了,真完全吃透肯定是要按十年算的,但是他们的无尽级航母,引擎都是直接装的先行者原版引擎,自己也无法理解和逆向先行者技术,更何况现在的共和国。

这一点别说这些先进过头的科幻技术,包括21世纪本身的技术,也有很多理论上成立,但是实际上造不出来的东西只能当做一个疯狂的设想放在角落里吃灰的情况,航空航天领域这种“疯狂的方案”有很多很多。

这些工程师现在数量还是太少了,等后续发现的数量够多了,各大院所系统也做好准备了,就可以把他们带过去帮忙了,相信会很受欢迎的。

列克星敦看着面前忙碌的工程师和圣堂防卫者,一言不发地等待准备工作完成,试运行启动这个跑东非、上月球才搞定的传送系统。

除了她本人,这里还有共和国自己的物理学者,围绕着这个哨站搭建了一整套复杂昂贵的数据采集系统,准备收集一会儿传送门打开时候的物理数据,这个就和核弹试爆是一样的。

这对于共和国后续自己的空间跃迁引擎研制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的,至少有了一个可以判断的数据标准。

目前共和国的超光速航线是“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跃迁派和航道派都在共同推进,不过很显然,现阶段论技术难度,确实是航道派占优势,实现的速度很快,这次的外太阳系航行任务测试亚光速引擎正常之后,后续搭载试验性的超空间引擎去往别的恒星系的尝试也不会很远了。

不过在那之前还有个前置任务,就是搞定恒星哨站,因为这个超空间航道是恒星间的某种引力通道,确定航道是需要在太阳上做精确高能物理实验才能搞定的,没有航道自然就走不了了。

本来经费上也是偏向于航道技术的,但是在确定了方舟的这个传送跃迁系统之后,跃迁技术那边也重新被重视了起来。因此真要说起来,后面到底是超空间航道还是肖恩藤川跃迁引擎哪个会率先投入实用,还不好说。

“列大校,我们这边都搞定了,设备都状态良好,随时可以开始。”

列克星敦收到了物理组那边的通讯,她面前就是最早见面的那只工程师。

她冲工程师点了点头:“我们可以了,准备启动吧,沐沐。”

这个“沐沐”,是这只工程师的名字。这些人造生物机器人,具备自我意识和高度智慧,在和人类建立了稳定的语言文字交换系统之后,也各自取了一些名字,千奇百怪。这个“沐沐”的全名是“乌诺木木”,明显是个音译,至于是个什么含义,现在不懂先行者的文字符号系统,也无从而知。列克星敦作为和他关系最好的人,就简称“沐沐”了,叫起来反而顺口一点。

当然除了这种正统一点的,先行者文字转化过来的音译名字,还有些工程师在通过互联网快速学习获取人类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中,不知道是不是被沙雕网友带坏了,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十分奇怪的名字。

比如什么“单推人”之类的名字都出现了,甚至列克星敦开看到过那家伙好像在通过互联网看某个套皮V直播,不知道这个“单推人”是不是产生了什么奇怪的小爱好,只能说有了自我意识的智慧生物的想法实在是不好揣测。共和国方面,自然是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提交什么名字就注册什么名字,统一管理,也方便保护他们的安全。

目前随着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已经可以确定,这些金贵的工程师,应该是共和国接触先行者造物以来,第一个可以用现有武力破坏的存在了,别说枪械,甚至明火都好像有可能点燃他们。

知道这些倒不是对工程师做了些什么,而是工程师自己把自己的生理构造数据提供给了归复者,然后这边一看不要紧,这些金贵的大宝贝竟然一个熊孩子扔个擦炮都可能有危险,这下对他们的保护任务一下子变得空前认真起来。

沐沐还是和以前一样,淡定地接受了归复者的指令,然后转身飞向了自己的同伴,然后开始一起操作一个漂浮在空中的巨型全息实光面板。

大概一分钟后,随着脚下的山体深处微微一震,列克星敦凭本能就能感觉到,一股澎湃的能量,正在向着传送装置汇聚

第109章 通向方舟的大门

澎湃的能量大量汇聚,哨站所在的这一片山体都产生了微微的震动,这让地质组的同志非常紧张,附近的详细地质情况刚刚探测完毕,现在怕是要重新再来一次了。

不过这还只是个开始,用来监测传送系统工作读数的采集器,读取到的数据正在疯狂飙升,能量单位在启动后不到三秒,就已经飙升到了上千万伦琴。要知道人体所能承受的伦琴值不过119个单位,并且数据还在继续狂飙。

当然在启动之前,相关部署都是按照工程师的指导进行了精心准备的,非必要人员都撤出至少一公里外,并且所有营房、设备都做了专门的强化,而且传送系统本身也有类似核聚变的能量约束装置一样的东西,将磅礴的能量死死锁在里面,否则这样的辐射爆发那实在是太恐怖了。

这个传送门的核心装置,在未工作状态时,如同一个触手都合在一起的八爪鱼,在能量输入之后,开始缓缓从地面部分的平台上漂浮起来,并且缓缓展开,如同一朵盛开的莲华,最后定格在了和地面平台约百米的空中。

在核心和地面平台之间,是和之前哨站硬光屏障类似的某种硬光能量输送系统,将来自地面平台输送的能量一刻不停地向核心供给。

有一说一,这个场景还是很震撼的,这是当前人类从未见过的磅礴伟力,能够掌握空间、制造恒星的强大文明的造物,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列克星敦在看到那个漂浮着旋转上天的核心的时候,还是感觉有某种既视感,甚至怀疑这“花瓣”打开之后,里面会不会蹦出来个活的先行者

第五秒,装置的展开和能量的输入完成,一颗像是烟花一样的亮点,拖曳着耀眼的尾迹,突然从“花蕊”里骤然升空,然后在离地约两公里的高度,骤然炸开。

不过产生的不是漫天的花火,而是一个黑森森的“黑洞”。

这个“黑洞”非常奇特,没有真正黑洞那样毁天灭地的恐怖引力,要是真有这种直径的黑洞,地球怕是都无了。黑洞的内部是十分纯粹的黑暗,那是和宇宙的背景完全不同的存在,和暗室里的情况一样,仿佛正常空间的光线无法正常进入一样,黑的十分纯粹。而在边缘部分,则有着非常瑰丽的、像是玻璃碎裂一样的裂纹,好像这里就是正常空间和跃迁滑流空间的交界一样。

不过这些裂纹十分美丽,就如同显微镜下的雪花边缘一样,同时还在绕着洞口中心缓缓旋转着。

而最奇特的是,这个庞大的“黑洞”,尽管肉眼能看见,但是似乎是个纯粹意义上的“二维入口”,在肉眼看来,它的“侧面”好像没有厚度一说。不过在研究了UNSC跃迁技术对滑流空间的认知之后,物理组的专家学者们是可以确定,这个好像“没有厚度”概念的存在,是有厚度的,只不过非常微小,理论上只有一个普朗克长度,以目前共和国所能够加工出来的仪器精度来说,已经无法测算了。

在这个跃迁空间入口打开的同时,大量的辐射和残余能量向着周围大规模爆发。在刚刚传送口打开的瞬间,现实空间里的普通物质就如同浴缸拔掉塞子一样,骤然向里面疯狂涌入,然后在亚空间完全不一样的物理规则作用下很快被破坏掉。

但是只过了约一秒,这种空间破碎级别的物质流失趋势就被辐射和能量的外溢互相抵消掉了,最后只有一瞬间的辐射爆发向四周传递了出去,其中大部分是阿尔法和贝塔辐射,危害相对已经不大了。

原理上大概和现代步枪对弹药燃气的运用是一个道理,引导起来为自己所用。当然这种如此精细到微观层面的物质操控,规模还如此巨大,就让现场的物理学家们叹为观止了,只能说这个传送系统确实是黑科技。当前的人类,连精细地控制原子都无法做到。

列克星敦也十分震撼于这样的力量,而且她的感受比起一般的血肉之躯还要更加敏锐,那是一种自己舰装里携带的重油也好,航空燃油也好,弹药装药也好,都无法比拟的强大力量,纯粹至极,但是在先行者的技术约束下,即使过去了若干万年,依然非常灵巧和听话地运作着。

她也不由得想了一下,这还只是个借用了哨站系统的核心部件的动静,大概相当于把数据中心级的强大硬件,一通操作弄到一台甜品级笔记本上勉强跑起来的情况。如果是在东非直接启动的话,那这个动静恐怕不会比当年苏联的“大伊万”小,全球都差不多能看个清清楚楚,甚至可能那一瞬间的辐射爆发以及引发的冲击波,就足够给蒙巴萨带来大量损失了。

眼看着传送系统正式运转起来了,列克星敦也是长舒了一口气,这意味着这一年多以来的上天入地的折腾,总归是把第一大步的任务差不多完成了。

接下来,她需要做的事就是等待。

等待物理研究组收集完自己所需的数据,以及最重要的,向这个跃迁滑流空间,派遣一台无人探索航行器,去往那个遥远的方舟做初步的探索,至少得知道方舟的基本物质环境如何。

这个探索器被命名为“方舟实践1号”,相对CZ100来说,不算大,因为从一开始就是无人设计,不想CZ100,作为工程船的技术验证船,还是按照有人乘坐和复杂工程任务的要求设计的,其原型是之前提供的那个“1.0级工程船”,群星出品,上天的初始船只,根据共和国现有的经济能力、工业能力以及后续的发展建设计划做了一些性能的取舍。

叫“实践1号”是因为后续对方舟的探索会是个很庞大的工程,相关的航行器会根据需要做成若干个系列,包括气象、通讯、光学观测等等,这个“实践”系列负责的主要是基本的物理参数研究和环境取样分析。

长度约为80米,比056轻型护卫舰小一点,不过上面搭载的设备可都是要紧玩意儿。首先是上面搭载的采集和分析设备就相当昂贵,一套下来不比打造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便宜。最重要的,船身和亚光速航行引擎都是按照跃迁的需求设计的,除了现在还造不出来的跃迁引擎,以及负责提高跃迁导航精度的超级计算机,该有的航行能力基本是有了的。

不过这趟路是固定的,倒也不必太在意导航精度问题。

至于这艘“方舟实践1号”的出发地,显然就不在这里了,这里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保证能力保障这一身都是精密设备的玩意儿当然求助工程师大概是可以的?

以及最重要的,一艘056体型的船也不小了,在西北又没有水路直达,现阶段确实不好通过陆路实现整体运输。如果要分节运输,且不说过程会有多麻烦,可能造成的磕磕碰碰,首先这里漫天沙尘的环境就不适合组装精密装备。

要知道,以前的老式火箭、卫星,相当部分的精密部件,都是要在无尘车间里组装的,弄起来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它的出发地,是长安,也就是“第二船舶”的总部实验系泊场。

PS:上周好像没求过票票,这一周得安排上捏,求一波票票啦,本月已过半,一张票票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_(:з」∠)_

第110章 工程师的警告

来自关中的方舟实践1号,一路飞跃了祁连山脉,没有走人口相对密集一些的河西走廊,而是翻越了青藏高原的北缘,以0.8马赫的速度,基本和客机差不多,尽量低调地一路抵达了目的地。

当然这要说没人看见那必然是不现实的,不过飞行高度只要偏高,那么地面上是区分不出来什么的。要知道一架波音747也有70米长,64米翼展宽度,单看尺寸也差不多了。

除了空管和雷达系统,一般的普通人是看不出什么的除了起飞阶段。

至于空管和雷达部队看到这么个玩意儿在天上飞会是什么感受,那就无从得知了。这艘船还是有比较短的机翼的,不过并不足以支撑靠这个机翼飞行,主要是为了白嫖大气层内飞行的升力以及进行气动控制。

不过总体来说,用力大砖飞来形容倒也没错就是了。地面系统早早地就接到了命令,就当它不存在,硬要说的话,那它今天说破了天也得是波音747.

传送现场和探索船的行动是经过统一协调的,在跃迁空间入口打开之后约五分钟,它就飞抵了现场。

和现代航空器的引擎不同,它的动力来源是小型的核聚变动力包,通过和CZ100的大型引擎类似的工质向下方矢量推进的方式飞行,在大气层内由于要对抗重力和阻力消耗的工质还是很多的,也因此才配置了白嫖升力的机翼。只要技术够厉害,力大砖飞那完全不是问题,比如UNSC的主力舰,那个MAC炮上造个舰桥的设计思路也能通过这种方式飞起来,而不是通过反重力技术。

这个核聚变核心总体性能上并不能令船只的设计单位,现已并入二船的“新型航天器设计一所”感到满意,动力功率、续航时间、小型化等等都差点意思,但是勉强也够用了,也不准备量产嘛,就凑合着用就行了。

没有过多停留,一切都计划都经过大量准备了,既然一切正常,在最后盘旋了一圈做了最后机体状态清查之后,随着现场指挥部的命令下达,它就此一头冲进了跃迁入口,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等待了,等待第一批信号传输回来,同时预先对后续的探索进行早起准备了。

这个跃迁空间本身对现有的无线电通讯技术是有明显阻隔和削弱作用的,毕竟光线就不能完全进入跃迁空间。只不过那边的出口同样也是先行者的建筑,可以通过先行者的黑科技通讯装置,实现和地球的联络。

UNSC的技术也是有黑科技的超光速通讯的,不过现阶段连在实验室进行原理验证都还做不到,离自我实用还差得远,而且很明显也无法架起地球和那个不知道在银河系哪个角落的方舟的通讯。

目送着方舟探索船进入跃迁空间,随后跃迁入口在工程师的操控下缓缓关闭,这里的能源还是经不起这个消耗。

列克星敦和所有现场的人都长松了口气,一切顺利就好,就怕出什么幺蛾子。而且尤其怕先行者的这些黑盒科技会不会年久失修出现意外,那是现在完全没办法解决的。

列克星敦大大地伸了个懒腰,忙活了这么久,这下应该可以正大光明地休息了吧?之前那个首都的假期还没休完来着,现在就在西疆逛逛也不错,这边自然景观还是有不少好看的地方的,然后也有些西域美食。

这里什么分析收集到的物理数据之类的,她帮不上忙,就不留在这里添乱了。

不过就在她满心欢喜准备自己的休闲之旅的时候,沐沐却突然飘到了她面前,好像要拦住她的样子。

“怎么了?还有什么要我做的事?”

呆萌的工程师举起了自己的平板,不过这次已经不再是记事本这样的交流方式了,而是开始播放起了合成的语音,是某生草翻译娘那扁平无情感的合成声线。

首节上一节40/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