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克星敦同志,开局上交无尽号航母 第31节

不过也就这些内容了,关于飞船上除了紧急逃生系统的操作之外的一切,她都不需要管,那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训练,时间上来不及,而且也没必要。

即使没有列克星敦带来的黑科技,共和国在建成了空间站,航天科技发展到这一步之后,对上天的飞行乘组的要求也没有以前严格了,只要掌握最基本的东西,然后带着自己的知识和设备上天就行了。毕竟上去做科研本身就需要大量科学家、工程师背景的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空军飞行员万里挑一的航天员有差距那是肯定的。

她的身体素质,以及只要油库里还有重油就近乎无尽的体力精力不需要任何适应性训练,也不需要她操作设备,就安安稳稳地把自己绑在座椅上当个安静的乘客就可以了,剩下的会由专业的航天员负责把她送上月球。

当然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及共和国的航天员们要不了几年就会面临失业的风险了。现在航天系统内部正在筹划对这些万里挑一、代表着人类最高身心素质的精英们的后续培训问题。

等这几次最后的地月系的小打小闹任务搞完了,接下来他们和新晋的一批候选人一起,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和筛选,准备进行大规模的地外天体登陆任务了,火星是他们的第一站,而且应该来说也是最简单的一站。

这些新概念意义上的“航天员”将会承担的是人类文明开拓新边疆的先锋的角色,成为宜居星系开发的第一批登陆和调查者,深空重要天体如黑洞的研究探索者,不宜居可登陆行星的调查探索者,比如金星、冥王星这类的行星矮行星,没有移民价值,但是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和科研价值。

凡此种种,总之后续宜居区的开发固然会大规模进行,上亿的人口会离开本土前往新家园。但是就像是现在的海洋里,人类固然已经掌握了水面和较浅的深度,但海底几千米深处的探索者仍然是个特殊职业一样,宇宙这么大,不能宜居开发,让普通人生产生活的区域才是大头,但是这些地方却孕育着无尽的未来。

也许他们后续会被赋予新的职业名称,不过航天系统内部现在还没正式发文确定。

列克星敦待着的房间位于一栋比较偏僻,环境不错的小办公楼里,房间并不是普通航天员出发前要待着的那个和外界隔离的玻璃房间,好像是间普通的小办公室,环境、采光都很好,不知道是不是哪位领导的办公室。里面的东西都被搬空了,就给她留了一把椅子一张床,因此显得比较宽敞。

门外是站岗的卫兵,持枪的那种,没有专门的许可根本不允许靠近。

相对的,发射区那边现在可谓是非常热闹,航天员正在进行出征前的最后亮相,在央妈镜头前身着全套航天服,隔着玻璃接受简短的采访,现场航天系统的行政、科研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也都到了,排场非常隆重。

在一会儿正式出发前的发射场区,还会有从附近遴选的中小学生和群众代表组成的送行队伍,身着盛装打着共和国的经典红底横幅来欢送。

不过呢,就是那句经典的话,热闹都是他们的,而列大校什么都没有。

甚至作为乘组的一员,身在发射场区,周围安静得很,甚至还要通过央妈的直播和新闻报道才能看一下出发前的流程是什么。

不过这样也好,她正好可以抱着内部专供的笔记本电脑冲冲浪,浏览一下新闻啥的,也乐得清闲。她喜欢的热闹是战场的那种热闹,这种隆重又正式的场合,她之前在首都入役的时候体验过就算了,小手都不知道怎么放了,只能疯狂捏自己无辜的裙角。

这还是没有

唯一不好的地方是,这航天场信息管制还是很严的,内部电脑要浏览外网的网站,有非常严苛的审核和保密流程,毕竟外部互联网站的信息安全,那是无法保证的。这导致网速虽然不慢,但是明显有延迟。

看看网页视频都还好,打游戏就算了,一把下来队友估计问号和血压都要拉满了。

不过原本以为会是无聊的几个小时等待,但列克星敦现在却完全不无聊。

因为最近虽然国内比较低调,没有什么大新闻。

但是共和国最近这段时间做的

事在外界看来可不是小事。

别的不说,今晚这巨型长九火箭的登月,这是人类继阿波罗计划之后半个多世纪的首次登月,而且还是东方的共和国的登月,而且还是共和国宣布的一系列航天大工程的第一步,想想就知道,关注的热度怎么可能低。

而且与此同时,世界上可并不平静,整个世界现在都处于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态。

PS:三哥的航妈服役了,三哥重回双航母时代,这是我没想到的,胡小姐还是慢了一步啊,我还以为三哥的航母能陪跑三代呢,和光辉战机一样~

第82章 聚焦的世界目光和纷繁的国际局势

早在年初,长九就组织了高密度的发射,包括前面津门航展还在进行中的时候,几乎一个月一发,既是发射巨型组件建造第一个起步的轨道星港,同时也是对长九的一个性能测试,毕竟这载人登月一旦出了问题可不是小问题。

或者说载人航天工程,每一个小疏忽、设计上的小缺陷,带来的后果可以说都是灾难性的。从美苏的太空争霸到现在,人类重大航天事故背后的教训可都是血淋淋的,比航空工程更高、更快、更精密的航天事业,背后的风险也是更大的,人类的肉体面对宇宙实在是过于脆弱。

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至今也是一路坎坷过来的,最近的重大失败就在几年前,长五的遥二运载火箭任务由于YF77的涡轮泵的缺陷失败了,并且解决过程也并不简单。为此还延后了后续的空间站建造任务,当时国内外的唱衰声极其严重,整个航天系统的压力都极其巨大。

当然这让全世界都切实认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共和国透露的雄心壮志的一系列大工程,并不是为了应对“生物革命”放出的宣传话术,而是玩真的,真准备登月登火,而且不仅要上去,还要一步到位建基地。

而对航天工程有点了解的人则更是惊诧,因为长九如此高密度的发射任务,本身就说明了火箭设计的可靠性,以及快速大批量制造的能力。这进一步可以反推,共和国的航天部门对这款火箭的信心,因为生产线的建立绝对是要提前部署的,设计如此大的生产力,如此急切地组织高频率的发射,已经有点违反这种精密工程新装备的试验改进逐渐循环到成熟的过程机理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其实主要就是材料的暴力堆砌的结果,加工精度其实没有革命性提高,也没有临时大幅修改设计、运用新技术。航空航天领域,材料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离谱。别说是先进材料的加持了,有时候一些不那么先进的材料用对了地方,也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当年曾经震撼西方一整年的米格25。

一时间,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东方,每个月都在进行的高强度发射,引起了国内天文爱好者的一片狂欢,毕竟这是本世纪,乃至整个人类航天史上诞生的运力最凶猛的“巨兽”,超越了土星五号保持了大半个世纪的记录,尤其是这个提前诞生的长九,能力比原设计好高出了几十吨的运力(LEO),逼近两百吨的LEO运载能力,近三千吨的起飞重量,发射起飞的时候那个动静实在是震撼。

而这个时候,加上前段时间津门航展共和国开始有出售中小型运载火箭的消息,这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共和国是不是迎来了“技术奇点”,航天科技有了一波爆炸式的增长。

这一系列航天也好、大规模军售也好的连环效应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有一些国家对共和国的态度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这种变化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老美不用说,那肯定是十分疑惑、百分恼怒和万分抓狂,而其阵营里则有两种趋势。

像嘤国、土澳直接掀起了一大波的“威胁论”,疯狂批评共和国的军售“严重违背了国际和平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人道主义构成了令人担忧的影响”,“火箭和弹道导弹技术的扩散是对全人类的威胁,是极度不负责任的”,狗大户之类的买家“是自由事业的背叛者”。然后对除了狗大户之外的几个主要买家进行了制裁。

当然想想几个主要买家,阿根廷和波斯根本对英美就不对付,也不嫌再多点口水了。狗大户对此则表示,买什么是沙某的自由,不然要不英美以共和国同款的战机价格用“满血版F16”一比一替换歼10C,F35替换歼20?顺便再把购买合同的违约金交一下。

然后这两天,嘤国首相似乎有中东的访问计划,明面上是要谈中东应对撒哈拉军团的防务问题,实际上要谈什么那就不知道了。嘤国之后,米国国务卿也有下半年来访问的计划。

而像国、德国之类的国家,就保持了沉默,一副静观其变,谁赢了帮谁的立场,同时对一些感兴趣的技术也不妨碍做点生意。

而更有意思的则是东边的邻居,虽然依附于米国,还被驻军,想直接表态缓和关系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妨碍先搞点“强化民间交往”的提议,这信号很明显了,同时期国内的政局也在对大陆邻居的态度上产生了分歧和争议,看来想法很多,也难怪最近老美在西太平洋非常不淡定。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个非米国阵营的特殊存在,北边的毛子,在这个时候却并不那么为自己的战略伙伴的大踏步进步感到高兴,相反和北美方面的一些交流信号开始变得有些微妙起来,双方已经通过了在北太平洋的公海巨型小规模的联合军演的消息,同时还有部级官员的互访计划在商讨中,国会山也在不久前有人提出了议案,要求重新审查对俄经济制裁在当前继续保持的必要性,如果通过,将会开始考虑对俄的小部分制裁解除的问题。

总之就是对共和国来说不那么友好的一些信号,虽然两国倒还没有一下子亲如兄弟,沟通也就到部级,军事缓和也只有个象征意义的联合演练,内容主要是联合反恐和战地救护之类的,连个北约停止东扩的表态也没有正式发出,但是很难说后面继续发展下去继续深化的速度会如何。

搞不好东方的一些重大新闻搞出来,华盛顿的飞机连夜飞往莫斯科也是有可能的。

很显然,上三常的大三角战略关系,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产生一些微妙的松动了。

总之,在正式前往月球的前夕,地球上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一些十分微妙的变化,虽然还没有出现国际阵营的重大变化,大家都还没有摊牌,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正在疏远米国的国家可不少。他们倒不一定都是准备直接跳到东方阵营的,更多的是准备重回冷战时期的中小国家生存策略,也就是准备做墙头草,两边不得罪,也两边收好处。

列克星敦此时正在看的新闻就是一篇讨论“英俄缓和”的新闻稿,嘤国皇家海军,正式邀请俄海军进行友好访问,并且两国正在商讨明年伦敦和莫斯科的最高层次的互访计划。

为表诚意,嘤国甚至抛出了可以在东斯拉夫问题上,对俄的特别军事行动收获的既得利益暂时搁置不管的信号。

不过嘤国愿意当米国的马前卒去探俄国的底,但法德明显有自己的想法,并没有表达对俄缓和的态度,整个欧陆现在也是风起云涌。

但列克星敦的休闲时间显然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何时东方的天空已经亮起了鱼肚白,发射已经进入了最后的两小时准备了。

这个时候,办公室的大门被轻轻敲响,随后一个全副武装的陆军少校出现在了门口,他和所属的部队指战员是被临时调来这里加强安保的。

因为这次的长九登月和首次发射不同,综合考虑之下还是公开进行了,因此附近的地区最近云集了不知道多少天文爱好者和一般路过的群众,拖家带口的来看登月的人也不少,人多事杂,反间工作和安全防卫工作当然是要加强的。

“首长同志,时间差不多了,该出发了。”

“行,辛苦你们陪我在这一晚上了,本来今晚你们搞不好还有机会在部队统一组织看发射的。”

列克星敦合上了笔记本,起身伸了个懒腰,然后洒脱地大步走出了大门。

不远处的发射区,燃料加注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检查程序走完,人员就要撤离发射区了。

而在塔架上,巨大的长征九号整流罩上,已经映照上了些微的、来自东方初生旭阳的万丈光芒。

接下来,就是迈向星空的第一步。

第83章 起飞~

7月1日上午九点五十分,整个琼岛航天基地附近,可谓是人山人海,比国庆期间的长城阵仗还大。

自阿波罗计划以后,人类时隔几十年重新返回月球,而且一上来就有建设基地的操作,这可是个在人类历史上都会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重要时刻,吸引了国内的大批群众前来现场观看,全国范围内专业一点的航天爱好者可以说“倾巢出动”,带齐了自己全部的专业家当早早的就来了。

有多早呢?整个琼岛东部的酒店、民宿、快捷旅馆等等,反正是提前几乎一个月就订满了。可是尽管如此,后面来琼的人潮还是络绎不绝,没了可以住的房子怎么办呢?那就打地铺呗,一时间各种临时露营地也纷纷搭建了起来,当地的市政部门也进行了专门的管理。

要是这还赶不上,还有人选择离得远点的琼岛城市住宿,租着车,然后发射前一天早早地就驱车赶来,累了就睡车里。

而在国外,包括心态最复杂的老美,也不得不把关注的目光投射过来,CNN、BBC之类的媒体也酸溜溜地开辟了专门栏目,进行一些分析,时不时来一句火箭不够成熟、发动机可靠性有待检验之类的话,也有很多国家的国家媒体经过允许之后到现场开展发射直播的,里面甚至有日韩。

要知道所谓东亚地狱房不是闹着玩的,樱花国的航天火箭技术还是有一定实力的,而且民间的航天文化也确实可以,特摄都不乏相关元素。这回当然也是有很多人在关注,只不过除了樱花国的官媒,这民间的爱好者的上岛审批就很难通过了。

总之,这是一个全球瞩目、全民投入极高热情的日子,琼岛的旅游业基本就从长九的首飞之后,就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今天更是达到了一个峰值,要不是物价部门提前做好了准备,这回恐怕会有一波物价的大暴走。

同时,这次的登月发射任务期间,琼岛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暂时执行了入岛的部分管制措施。主要管制的对象有若干个类别,除了重大刑事犯罪和涉外犯罪之类的人员之外,对非本国籍的外国人口都实施了管制。

也不是完全不允许歪果仁上岛,但是需要严格的审批和安检才能放行,名额有限,而且发射期间要报备自己的行程,待在指定的区域内。无论是有资质的媒体还是普通的

除了现场,央妈也开辟了专门的直播间节目,请来了胖五的总师,进行解读和访谈,内容信息量很大,不仅谈到了从本次发射开始的月球建设计划的各大阶段,还非常不起眼地貌似顺嘴提了一句:

“但是呢,长九她毕竟还是个化学能工质火箭,这种航天器的原理就决定了啊,她的载荷质量占比是在太低了。就比如啊,我们的长五,有效载荷只有总质量的百分之几,燃料重量高达总质量的九成,这肯定是满足不了我们以后的行星开发工程的。”

“所以这个月球基地,它是实验性质的,我们后面的路还长的很”

这段话一出来,当时网络直播间就炸了锅,好像说了点什么,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但是很多人就据此猜测,国家航天系统,是不是已经搞出了什么划时代的航天器,在基本原理和构型方面就完全不同的?

再联系到目前没有说明用途的那个在建的巨型轨道星港,这实在是引人遐想。

当然国内外的硬核科普作者,现在最大胆的猜测,也就是共和国准备在地球和火星轨道上建造大型的补给空间站,然后分批运送燃料、登陆火星的轨道着陆器、地火飞船,最后航天员从地面上发射,然后用不同的载具层层转运、补充燃料,最后实现火星登陆和建造一个科研基地这样的目标,规模大概就南极科考站那样吧。

结合那个“行星开发工程”,很多人也提出了更大胆的猜想,因为根本也不知道这个开发工程是什么意思,开发是多大规模的开发。大概是建个比科考站大点的实验基地?能有个允许航天员地火间往返换班的发射场这样的?

而且这种猜测也确实符合目前的月球登陆方案,在月球上还建了个小的补给站,这不就是后续火星方案的预演嘛。

也不怪大家这么保守,要知道,能把这套方案执行下来,那已经是非常离谱的航天科技实力了,领先米国几十年那是妥妥的。

此次任务,官宣的航天员为三人,这是由于新一代的载人飞船,在近地轨道可以实现最多七人,或者三人+货物的客货两用模式,而深空任务则可以容纳三人。

当然这是以前的数据,在航天系统大规模运用新技术之后,由于某个要紧的任务,载人飞船内部结构进行过紧急调整设计,并且由长五C载人火箭进行了试射。

大的外部结构没有大的调整,略有放大,结构更轻,内部可用空间有了明显扩大,主要是很多设备,比如维生系统之类的可以做的更小更可靠了。不过这部分多出来的内部空间没有明面上展示出来,而是被隐藏在了货舱旁边,里面多安装了一套座椅,然后除了座椅和舷窗,面前什么可操作设备都没有,就是洁白的舱壁。幸亏有个舷窗可以看风景,这要是没这个舷窗,那就和面壁思过差不多了。

发射直播的时候,观众通过舱内摄像头看到的只有正面三个航天员,全然想不到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个抗荷服都没穿的乘客正在百无聊赖地用食指卷着自己的头发玩。

航天发射时候,航天员承受的过载一般都在5G左右,一般航天员训练也就到8个G,这是考虑到某些紧急情况需要逃逸的时候的过载。而这种程度的过载,加上没有各种急速转向,就是单一方向的过载,这在某黑户乘客看来,当然是过家家了。

在所有人都万分的期待和紧张中,时间过得飞快,两小时前航天员乘组进入,到现在已经来到了最后的发射前倒计时了。

“各部门注意,一分钟准备”

央妈的直播间也安静了下来,主画面开始从演播室给到飞控大厅和发射现场。

然后这时候,在现场的某个机位,突然传来了一声哀嚎:

“我超!我又没对上焦!完了!”

紧接着是飞控大厅的倒计时提醒:

“50秒!”

瞬间,紧张严肃的发射氛围顿时就有点蚌埠住了。

也不知道这老鸽有没有赶在最后五十秒完成调整对焦,这要是由于这种失误错过了这种历史性的时刻,怕是一个月饭都吃不下,晚上睡觉掀开被窝,全是对焦环。

总之,最后的紧张时刻转眼即逝。

“321点火!”

“点火!”

“起飞!一零时零五分三两秒洞五拐毫秒!”

“一零时零五分三两秒洞五拐毫秒!”

“阵地遥测信号正常程序转弯”

“”

伴随着已经正在向着中天灿然升起的烈烈朝阳,数千吨的庞大推力,托举着人类宇宙历史的新征程的序幕,正式起航

PS:有一说一,化学火箭现在感觉确实走到尽头了,老美用了六十年时间,就把氢氧发动机的比冲提高了百分之十,这还是砸钱砸出来的。不过就近未来看的话,化学火箭作为入轨级来说还是挺好用的。甚至棒鸡设定的UNSC的军刀战机还在用助推器入轨233

第84章 飞向星空的港湾

这是一种奇特的体验,至今为止人类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的体验。

随着一级火箭发动机和助推器的澎湃输出,巨型长九火箭拔地而起,迅速从零加速,向着第一宇宙速度靠近。

飞船里的航天乘组,都被巨大的过载死死地压在座椅上,连动一根手指都需要额外吃力,相当于几倍自身体重的重力施加在身上,血液和肌肉都被压制地难以正常保持生理状态,怎么可能轻松。如果换成战斗机飞行员,在高强度的空战中此时还需要不断地高强度操作机载设备,努力四处观察敌情,神经也高度紧绷。也难怪,高强度的空战之后,飞行员会累到瘫软。

首节上一节31/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