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东斯拉夫的生物兵器
“技术资料的接收工作我这边会立刻安排的,后面可能还会逐渐有一套流程化的专门机构和列大校对接,这方面尽管可以放心。”
“对了,这边还有点新情报,本来准备后面找个时间给列大校的,现在就顺手了。”
在列克星敦正为自己的咸鱼感到有点丢人,心里暗下决心,以后没事也得找点事干的时候,一份情报资料已经推到了她的面前。
说起来自己这每天可都是消耗着大量的重油能源,背后都是大把的资金啊,果然还是得多干点活儿才行,不能老惦记着那先行者的破坟头了。具体来说,就是多找找有什么合适的任务,下到边境打击一些武装分子,上到和老美开片,那都得来者不拒才行。
正好自己已经和隔壁的海军单位搭上了线,有什么实战任务都可以看看。通过他们就能进一步联系上陆空军的兄弟单位了,当然要是不嫌麻烦也可以亲自去找陆空军搭线。
而且这样一来,不就可以高频率体验战场,在战场空域自由飞行,甚至还能下去手撕装甲车之类的,这不比在基地里咸鱼或者在国内的严管空域里飞行舒服的多?
突然之间,列克星敦好像就想通了这一层。过去她确实没想过这个问题,之前都是在找先行者坟头,要么就是在训练,然后作战任务的派遣也主要是海军系统内,但是现阶段共和国的海洋还真没什么大事。
总不能给老美的飞机精油开背不够,还要给那些“自由航行”的船也来个推拿一条龙吧?
所以思路还是得打开,海上没活儿,这陆空领域还是有很多小任务可以做做的嘛。
说干就干,等这边的事结束,她就准备联系一下隔壁的舰队,让他们帮忙和陆军老大哥和空军那边联系一下。
确定了以后要高强度找人麻烦之后,列克星敦这才拿起自己面前的情报,打开一看是一份军事情报。
“这是”
一打开,她就看到了全彩印刷的图片,上面是熟悉的玩意儿,后面还有一些陌生的东西。
“是出现在东斯拉夫国内战里的生物兵器。”
图片上是在东非有过一面之缘的生物兵器,现在又出现在了东欧的战场上,还是那么恶心,不过在它们身后,好像还有新的一些生物兵器,感染者似乎有人类。
“这个东斯拉夫共和国,怎么又打起来了?”
“老美运作的好啊,俄军撤了两年多,就又演变成军事冲突了。战后俄方送上去的那个女大统领,斯维特拉娜贝利科娃,现在立场出现了摆动,暗地里和CIA、军情处都有联系,对民间打着反侵略旗号的亲西方势力的壮大,态度很微妙。”
“我们在那边的情报网有限,对这个斯维特拉娜到底是想重新倒向英美,还是想待在俄阵营里捞点英美的好处,亦或是想独立出来,脚踏两条船捞取两边利益,暂时还无法确定。不过现在这个状况很危险,因为现阶段俄方经过上次的出兵,在经济、军事装备、国际政治以及国内的反战情绪各方面都不利好,暂时没有足够的军事干预压力,而经济方面的压力,那只能说聊胜于无了。”
“她最近倒是还没有刺激莫斯科方面的神经,没有重提入北约之类的敏感议题,但是在米国的生物革命方面,反应十分积极,在嘤国方面都还在犹豫的时候,就率先敞开审核机制,和安布雷拉展开了合作,在境内设立了研究中心”
听着老秦对东斯拉夫局势的简单描述,列克星敦同时翻看着手里的生物兵器资料,新出现的某种病毒对人类有较强的感染能力这一条看得她眉头直皱。
之前在北非好像没有相关消息,这是什么新的生物兵器吗?
“这些生物兵器的来源是谁可以确定了吗?”
“根据我们在北非和东斯拉夫得到的情报综合推断,米国背景的这家安布雷拉公司有很大的疑点,他们出现在两个地点之后,就都出现了生物兵器袭击的情况,而且他们的行动也十分可疑,高度保密运输入境的生物制品都有很大的嫌疑。”
列克星敦看了看那些人类被感染后的行尸走肉一样的图片,继续严肃追问:“除了我在北非干掉的那些玩意儿,这些感染者身上的情况我们拿到样本了吗?”
“现目前阶段还没有,这些情报已经是最新的了,12小时以内的汇总,这些丧尸犬和人类感染者一出现,我们收集并汇总了这些信息。”
“不过我们已经往那边派遣了优秀的情报工作者,相信后面能有机会弄到标本资料的。对了,跟你去过北非和这些生化兵器交过手有实战经验的李昂上尉也去了,两小时前的飞机,走莫斯科,然后转陆路进入东斯拉夫。”
说到这里,一向严肃,十分正经的老秦突然露出一抹笑容:“列大校你不知道,李上尉和这位情报工作者还有些亲密关系来着,他们对组织上的交代是还没有正式发展为恋爱关系,也没有递交结婚申请,但是嘿嘿,现在的小年轻你懂得。”
列克星敦也眉头一挑,合着这还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啊。
到这里,列克星敦手上的资料也翻到了最后一页,是比丧尸犬要厉害得多的玩意儿,上次在北非的交手让她印象还算深刻,速度确实很快。
可惜还是闹不过自己地狱猫的六联装12.7MM机枪,一个编队就足够在地上交织出死亡弹幕了,随你怎么躲都没用,除非这些玩意儿的速度能快过子弹,那就是至少三倍音速以上了,很显然无论再怎么厉害的生物兵器,只要还是地球上的蛋白质等生命有机物堆砌出来的,那就还无法超越钢铁和火药,以及以后更加离谱的武器。
这还是顾虑地上有己方人员,不然直接重磅炸弹舔地,直接半径十米起步的AOE杀伤,落点杀伤区相连覆盖,随你怎么躲。
老秦非常贴心地提醒了一句:“联合国方面对这种危险的生物兵器,暂定的代号叫做‘舔食者’,大概是因为它的舌头吧。”
“舔食者”列克星敦若有所思地看着照片上的生物兵器,然后突然乐了,“那也就图一乐,还得看我舔地者。”
PS:白天更吧,确实该睡觉了,有点太阴间了_(:з」∠)_
第68章 魔改长九的首秀和火箭打包甩卖问题
现在是2月2日晚上22点22分,琼岛航天发射基地。
没有事先宣传,没有挑选最好的发射窗口,甚至准备工作都没有什么风声,一次在年度发射计划里根本没有的火箭发射正在秘密进行。
当然实际而言,今年的发射计划应该都没什么参考价值了,现在的航天系统计划由于大量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以及承担着完成某些不可明说的重大任务的职责,发射计划已经改的十分离谱了。
不过,今年应该会成为共和国至今为止发射密度最高的一年,而且今后是每年都会以离谱的速率大幅增长,甚至不仅局限于从地表上个轨道月球之类的。至于发射的器件装备,那更是航吧老鸽们挠破头也想不到的。
“3、2、1,点火!”
一秒钟的安静后,火箭引擎的轰鸣声响彻琼岛的海岸,一支比胖五还大一圈的重型运载火箭,拉着绚丽的光焰和震天的轰鸣声,拔地而起,附近的椰子林直接遭重,而肇事者正在以狂暴的加速度迅速脱离第一宇宙速度,并且还在迅速加速,向着天际前进。
在发射场某处的一个接待室兼任观景处里,列克星敦正在手搭凉棚状,整个人趴在窗前仔细地盯着这一切,试图看清一切细节,尽管隔了两公里以上,但是脚下的建筑还是能明显感受到这支巨型窜天猴的庞大能量带来的震动。
等火箭已经消失在了云端,变成夜空里看不清的一团天际火球,列克星敦才收回了目光,合上了惊讶的小嘴。
“这就是赶工出来的新长九嘛,好生猛啊”
“都是列大校的功劳啊,不然长九也不能这么快出成果,性能也不会超出计划这么多。”接待室里另一扇窗前,一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欣慰地放下了手里的望远镜,伸手把自己刚刚推上脑门的眼镜重新拉到了鼻梁上。
“可惜啊,这孩子作为我们以前这么多年的心血和梦想,恐怕担不了几次任务的担子咯。”
列克星敦回头能看见老人脸上的欣慰和依稀可见的感慨,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对章总工来说,长九算是他毕生最值得骄傲的作品,可惜在现在这个特殊的条件下,有些生不逢时了,后面几年等新的大气层往返航天器成熟了,这个最后的火箭巨兽就不可避免地要迎来退役的命运了。甚至要不了多久,实现恒星际航行的星际船舶都会开始大规模建造了,这化学能时代的最高杰作确实有些难以言喻的味道。
“让列大校见笑了,还有别误会啊,这长九出生就被淘汰,对我们航天人来说,其实算是个好事,毕竟我们的目的又不是造个火箭用来吹牛的,是为了探索宇宙,有更好的技术装备,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不过长九能这么快服役,赶上这最后从地面进军宇宙的过渡时期做主力,也有列大校的功劳啊。虽然芯级原理还是氢氧发动机,助推器还是液氧煤油发动机,但是光新材料的帮忙,就让我们可以大幅改进推力室等核心部件,把推力、比冲等性能都优化好几个层次,而且可靠性还远超原本的设计。就这一条,基本设计不变,性能就直接高出了好几档。”
“额那就好那就好”列克星敦有点尴尬地听着章总工的感叹,一方面对材料学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感慨自己没文化还真可怕,虽然总工已经讲的很浅显了,但是还是听不太懂的样子。
这个新长九比起原定设计,没有进行太多大的修改,比如直接用新原理的发动机、外部气动大改、或者发动机推力指标重新设计大幅提升之类的大改都没有,因为现阶段这个长九的定位就是用来最后过渡的,后面火箭这种上天的工具整个体系都可能要退出舞台了,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和资源搞的太完美。
优化主要就是在材料方面,推进剂的成分也进行了优化,器件的制造工艺等都有所优化。
尤其是材料方面,比如箭体外壳,这个改进型的长九就用上了刚刚在实验室小规模量产的UNSC鹈鹕运输机的外部材料,在分子层面强化过的钛合金,突出一个轻便而高强度,鹈鹕本身就是能重复往返大气层且适应不同星球和宇宙极端环境的星际运输机,而且出入方式十分暴力,根本不像21世纪的火箭和返回式航天器一样,出入大气层角度算的那么精确,这就是材料学的直接碾压。
虽然鹈鹕这东西UNSC本身用了上百年没什么大变化了,和无尽级上面的各种黑科技相比很拉跨,但是架不住东西确实好,不然也用不了这么久。而且也正是由于不是那么先进,现在才能有部分技术开始在实验室层面小规模实用化。
就比如无尽级航母的什么主炮、引擎系统的材料,哪怕是它的A级钛合金装甲板,现在给一堆人头发都快扣完了也弄不出来,尽管都是性能便太的黑科技材料,连制造原理和工艺参数也都写的清清楚楚,但是没办法,加工水平不到就只能看着流口水。
火箭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芯级的氢氧发动机也用上了新材料,推进剂有些优化,各方面数据都完美的不行,运行工况也再没有更完美的了。其他部分也一样,除了UNSC倾情巨献的技术,主要是先驱出品的1.0级群星牌材料科技。总的来说就是整体性能大幅提高,可靠性十分有保障的同时,整个火箭的重量还直接减重了22%,可以带更重的负载上天。
那没办法,用可以造星舰的材料来造21世纪的窜天猴,已经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了,那性能不好就有鬼了,要不是有重要任务赶时间做过渡,直接等两年用上新的航天器那可以说完美的不行。比如环境最恶劣的发动机燃烧室系统里,新材料器件别说到极限了,根本都没什么反应,箭体外面也用不着什么花里胡哨的涂层之类的东西,穿越大气层连烧黑的痕迹都不会有,依然光洁如镜。
最后,作为整体,这款最终定型的“魔改版长九”的性能,较之于原计划性能,自然有了大幅度提高。
LEO(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140吨来到了190吨,LTO(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60吨,与此同时,生产成本下降了约10%,整体生产时间直接缩短了一半以上,而且后续随着无人化的高精度装备生产线投入使用,这两个数据还能往上提,众所周知,工业品嘛,都是生产的越多越不值钱的,总的来说是足够今年的一些应急任务使用了。
至于长五,基本只有些小修改了,把一些短板问题优化了就行,大任务轮不到它,现在先把地球轨道附近的最后一些航天任务做了就行,后面等着一起退役了。
当然,这么一套庞大的旧时代火箭技术,甚至还有不少实物,肯定是不能像家里丢垃圾一样真的就不要了的,后面国家层面还会想点办法,在国际市场上有选择性地出售一些技术也好火箭产品也好,反正就是赚国外的钱,用来支撑新的航天计划。顺便稀释一下西方,尤其是老美相对于别的国家的航天优势,恶心NASA一下。
至于出售什么,出售给谁,怎么出售,那当然就是非常有讲究的了,肯定不是满世界长五长九都随便卖,那基本相当于弹道导弹技术白菜化甩卖,这全世界可是有不少人估计当天就要急的跳脚了。
不过这些问题现在都还是在研究中,至少今年它们还有最后的一段服役期要渡过。
PS:来晚了,下次还敢~
啊,没有莉可丽丝第五集看我要死了~蒜瘾犯了_(:з
」∠)_
第69章 登月计划和星际展望
望着已经远去云端,经过程序转弯,正在以近圆形的轨迹进入近地轨道的火团,听完了章总工的掏心窝子的感慨,列克星敦最后进行了一个朴实无华的总结:“牛逼。”
“话说章总工,去月球的时间定了没?”
“今年,顺利的话6月就可以了,看上半年的试验性发射吧。地面上的测试都是完美到不能再完美,不过船箭及所有子系统的组合体实际飞行实验,这里才是第一次,上半年需要进行几次实际测试。”
“还是用长九和新的神舟飞船?”
“对,如果不是这一系列的新技术突破,原本都已经定了用长五的载人型号多次发射,在月球轨道组建轨道器,然后发射登陆器的方案,也就是‘921’方案。”
列克星敦听完了这话,表情有点微妙起来。
“怎么了列大校?”
“这我还以为直接上腾云工程的飞行器呢”
章总工哑然失笑:“腾云是我们以前基于过去的技术开发的,主要用于地球轨道的重复往返飞行器的装备,去月球用不上它的,因为那样还是需要多次往返运输设备、燃料和人员,而且更加繁琐,和921方案差不多了。”
“当然,要是时间没有大幅提前,我们的新技术研发人员那边也没那么缺人的话,倒是可以等等后续的大家伙。”
“大家伙?什么大家伙?”
“用于星际飞行、在轨工程任务的大型航天器啊,通俗来讲就叫‘工程船’,会装上超大推力和比冲的离子推进器,最高可以加速到0.008倍光速,能真正进行太阳系里航行和施工任务的太空船只,整个过程从地球出发到冥王星大体只要三个月左右。”
“当然,要想去其他恒星系的话,暂时还不行,时间成本太高了,还是等超光速引擎那边搞出可用的超光速引擎再说吧,无论是超空间航道还是跃迁都可以。”
说到这里,章总工耸了耸肩:“或者列大校将来弄到手更厉害的常规亚光速引擎也行。”
“三个月?太阳光到冥王星要多久啊?”
“5.46小时,按0.8%光速是接近700小时,目前这个速度差不多啦,每秒两千四百公里的速度,这可是我们过去的化学推进技术难以想象的,除非航天器里有无限的燃料工质让我们用。”
“好像之前我们也搞出了霍尔电推来着?”
“就几牛的推进力啊,要进行星际航行完全不够用主要是我们航天员的寿命怕是等不到它把我们送到深空了。现役的化学火箭,稍微大点的,比如长五,推力就是按兆牛算。”
列克星敦有此一问主要是之前刚来的时候,先驱好像很宽松地算共和国已经把离子推进技术点出来了,虽然大概猜得到刚起步的技术肯定推力不大,但是没想到这么小。
之前国内最好的HET-450,也就4.6N的推力,这已经是和老美基本一个水平线的人类最好的电推进器了。这点推力和化学火箭动辄兆牛的推进力显然是没得比的,兆牛简单来说就是百万牛顿。
但是化学火箭终究是没法承担未来的星际开发的,主要是比冲不够,比冲简单来说就是单位推进剂产生的冲量,以时间量纲的话,化学推进剂现在五百秒已经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之前点出来的入门级霍尔电推轻松就可以达到三千秒,用上了未来的先进技术之后,无论是推力数据还是比冲都已经十分吓人。
事实上,即使推力没有这么夸张,只要在星际空间里的推进力稍微大点,比冲再高点,那么星际远航就已经有实现的可能了。
要知道,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情况下,只要持续保持1G的加速度,也就是每秒9.8米的速度,一年的时间就足够加速到光速了,以人体能够长时间承受的1.4G这个加速度来算的话,大概是253天。
换言之,要是有这个能力保持1G的加速度,一年之后就可以以光速遨游银河系了,至于加速到了光速之后还能不能持续加速,那就不清楚了。要是可以的话,那持续加速个24年,就可以飞出770亿光年了,可观测宇宙的边界总直径也就930亿光年罢了,地球所在的银河系又不在宇宙的边缘,这样甚至能20多年飞出可观测宇宙。
但是很显然这是不行的,至少手头这些先进的超光速技术没有涉及,其实某种意义上都是“伪超光速”,无非是通过群星的超空间也好、UNSC的跃迁也好,等等诸多方式,包括之前科学界有设想的曲率引擎,总的来说就是“缩短路程”,然后把飞船的常规推进引擎做的推进速度尽可能快,可工作时间尽可能长,尽可能达到一个经济的亚光速速度,以此实现超光速航行。
本质上来说,就像是在电梯传送带上跑步一样,本身其实还是个亚光速。
当然,这样粗暴的机械计算肯定也就图一乐,说起来9.8米每秒的速度好像不难,火箭脱离重力上地球轨道的第一宇宙速度都有7.9千米每秒,但是实际上非常困难,主要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限能源+无工质引擎,只要还有能源和工质补充的需求,就不能这么无限加速下去,必须减速停靠补给。
列克星敦现在弄到手的,UNSC最先进的无尽级超级航母的常规推进引擎,也是有工质的。
至于无限能源,那更是无法想象,反物质能源那都是有消耗的,除非有什么能一直无中生有的能源。
不过听完章总工的介绍,列克星敦反倒是松了口气,看目前的进度,【飞向银河】系列下的那个新冒出来的“新世界理论”的一系列任务,应该是有着落了。而且先驱也没让去外太阳系搞开发,至少现在没有,不排除将来会有。反正共和国后面自己资源、经济和人才缺口都逐渐减小之后,倒是可以自己安排去外太阳系搞科学研究,至于开发,那就看太阳系附近后续能不能发现合适的宜居星系了,但凡有个好点的星系,都不会优先考虑去柯伊伯带以外的类冥星体,比如亡神星、冥王星、卡戎、塞德娜之类的矮行星上捡冰碴子玩。
至于小行星带(火木星之间)以内的类地行星为主的内太阳系,那现在这个航行技术妥妥的,太阳光到地球也就八分钟罢了。
现在差的,就是制造星际船舶的工业能力了。而第一座试验性轨道干船坞的搭建,正是由刚刚升空的长九负责的。
当然,列克星敦现在也没想到,后续开发的第一个星系,不仅不在太阳系周围,甚至都不在银河系里。
PS:今日鸡汤1G超光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做事持之以恒,今天比昨天强,那就能获得难以想象的抛瓦!
对了,这里其实也有个说法,那就是这个1G持续加速,一年刚好超光速的计算,还真让人有种巧合的感觉,数学和物理领域都有很多这样的巧合,比较典型的就是黄金分割。不过实际上,速度越是接近光速,那么根据广义相对论的“钟慢尺缩效应”,物体周围的空间就会迅速缩小,时间会迅速减慢,因此对于坐在飞船里以1G加速度前的人来说,ta的体感应该并非是一年。
具体的就不扯了,作者姬并非理工科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