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也不知会一声啊!
杨靖看着大殿内种人,一副被雷劈了的样子,顿觉有些好笑,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朕昨夜,观天象,发现夜色正浓时,天上有流星闪过。”
“正当时看了感觉颇为惊异,于是就找钦天监的人算上一卦,发现今日便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吉之日。”
“若是今日能够登基,可保后世安宁。”
“朕自觉如此大吉之日,万不可轻易放过。”
“于是便自作主张,择今日登基,还请诸位爱卿莫怪。”
底下那些大臣,哪敢怪杨靖,他们岂会不知道,这天下就是杨靖自己亲手打下来的。
即便杨靖给了他们正经的官职,但是他们在这开国皇帝面前,也不敢多说半句废话。
现在见到杨靖突然称帝,虽然心里满是震惊与不解,但他们认为杨靖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考究,所以在他们互相对视了几眼之后,一起朝着杨靖的方向跪了下来。
大殿内众多文武百官一齐高喊,“微臣不敢!”
“皇上觅得良日登基,乃是国之大幸,百姓之大幸。”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靖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的诸位大臣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随后拂袖高声道:“众爱卿平身。”
杨靖话毕,底下的一众大臣纷纷站了起来,他们手持板笏站好之后,抬着头看着龙椅的方向,静静的等待杨靖的指示。
大殿之上的众位都是人精,他们不觉得杨靖今日匆忙登基的理由是他口中所说的,今日乃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吉日,一定还有什么其他要紧的事要宣布!
果然,杨靖见众人站好之后,抬眼扫向了大殿那一个位置。
众人顺着他的眼光往那边一看,只见杨靖的视线正紧紧地盯在兵部尚书吕大器身上。
杨靖道:“吕爱卿,你对西南边爆发的大战有什么看法?”
杨靖素来惜才,这吕大器不仅在历史上口碑甚好,在接触过他本人之后,更觉得吕大器是一个有着拳拳之心的爱国之才。
是以,杨靖与众臣讨论在顺天府建立全新的政权之时,直接拍板让吕大器来担任新朝的兵部尚书。
这位新朝的兵部尚书似乎没有想到,杨靖居然会在这大殿之上第一个点他的名字,是以他愣了片刻,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回答杨靖的问题。
“陛下!微臣以为,西南混战的关键所在,在与左良玉父子身上。”
“若此二人不除,满清多尔衮恐怕也不会消停。”
杨靖看起来十分赞同的点了点头,他看着吕大器再次问道:“既如此,吕大人可有什么应对之法?”
这个问题,杨靖可算是把吕大器给问住了。
吕大器跟着杨靖,从应天府来到顺天府,也算是经历了诸多坎坷。
他见证了大明亡国之君崇祯皇帝的死亡,也见证了一代枭雄李自成的死亡,同时还见证了四方势力一齐在陕溪省造成的混乱局面。
这桩桩件件,接连发生的每一件事,背后都有杨靖的影子。
杨靖这个人和只有军事大才,他内里的才能根本深到让人无法想象。
今日杨靖的匆忙登基绝不可能是他兴起随意之举,同样,他问吕大器的问题,也不可能真的是在同他闲话家常。
("1!.6:!.) 到底应该怎么做,杨靖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但是既然他现在来问吕大器,说明此事与吕大器有关。。
第133章 大国新立,采用孔元纪年(求订阅)
吕大器沉吟了片刻,才抬起头来看着杨靖拱拱手说道:“臣以为,皇上既已登基,那便是天下大统。”“那么,即便是乱臣贼子,也是您的臣民。”
杨靖微微点了点头,“朕听着吕大人的见解十分独到,这件事就交由吕大人去办吧。”
吕大器似乎是早料到杨靖会如此说,是以他的脸上并没有什么惊疑的神色,反而十分平静。他毫不迟疑的拱手将此事应了下来,“是。”
听着杨靖与吕大器二人宛若打哑谜一般的谈话,大殿内众人皆表示摸不着头脑。
明明说着陕西省战事呢,怎么就扯到天下大统上去了?
而且吕大人刚才那话,听着也没有什么信息量,皇上是怎么从他的话中听出独到的见解的?
众人表示不能理解,但是他们又不好意思直接问,正踌躇着不知该如何是好时,杨靖却摆了摆手,直接开口说了‘退朝~’两个字。
杨靖离开之后,小太监传话说让六部以及内阁的几位大臣前往尚书阁议事,说是要讨论一下登基大典的事。
被点名的几位大臣闻言纷纷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他们也觉得既然皇上已经登基,那么登基大典之事确实该着手准-备了。
待众人在尚书房齐聚之后,杨靖抛出了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决断。
第一个问题便是国号的问题。
先前在应用天府建国时,有人提议,国号就采用杨靖的名字中的‘靖’字。
当时着急立国,便没有对国号的问题多做讨论,匆忙便决定了。
那时的杨靖只占据了不到两省之地,领地也就是大明一个藩王的水准,想来那么点儿地方,确实没有必要称帝。所以关于国号等问题,一切从简讨论。
当时四方战事吃紧,所有的事情都要为发展和打仗让步,所以取国号这些事情未免就草率了一些。
但现在不一样了,整个中原很快就要被杨靖收入囊中,只差河南省和陕西省两省,统一中原是早晚的事儿。
且现在这个国家与先前靖国那个小国完全不同,与之相比,国土面积大了几倍不止,这就要求杨靖对这个新兴政权的任何一件事物都重视起来。
而国号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一个泱泱大国,若是再用某人的姓名来作国号,那么未免会显得有些小家子气,此举甚是不妥。
是以经过众人的一番讨论,最终决定,尊重我们汉人沿袭了千百年的历史。
汉族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华夏族。
既然是一直在为兴复汉人统治而努力,那么便以中原族人的名称为国号。
既是华夏族,便将国号定为华夏,此后这个新兴的政权便叫华夏国。
杨靖提出这个想法之后,参与讨论的众人没有反对,反而纷纷拍手称赞,国号取华夏二字甚好。
见大家都没有异议,于是杨靖便拍板决定,此后这个新兴的政权便正式命名为华夏国,在座的诸位都将是华夏国的子民。
新政权的国号确定了,接下来要确定的便是杨靖的年号。
杨靖想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政权,该政权不光是在经济文化上颠覆传统,在政治上也要颠覆传统。
虽说政治制度是沿袭的明制,但杨靖正在不停的改进明治政治制度中发现的问题,自打建立靖国之后,他便不断尝试着对政治制度做出调整。
他想用一种温和的方式,使百姓逐渐忘记刻在他们骨髓中的封建制度,转而去接受他这种全新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已经统治了中原千年有余,该种政治制度在百姓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若是大刀阔斧的直接改革,百姓定然不能接受。
所以一定要采用温和一些的手段,慢慢的做出改变,让百姓慢慢的接受。
而且若是要改革政治,一定要先让百姓的思想得到解放。思想解放了,他们才可以快速的接受新鲜的事物。
0.求鲜花。0虽然杨靖已经为解放百姓的思想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那些还不够。
改革思想的春风还没有刮遍中原的每个角落,现在进行政治大改革的时机还没有成熟。
所以政治制度暂且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摸索着,发现了问题便马上着手去改。
比如现在,杨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便是关于他年号的问题。
取年号当然主要是为了纪年,但杨靖身为一个现代人,他知道这种纪年方法并不科学,有的时候会造成混乱,同时这种纪年方法不利于后代考究历史。
……0……
于是,经过他的一系列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使用类似于现代的纪年方法,也就是类似于公元纪年的纪年方法。
普遍意义上的公元纪年是西方的公元纪年,同时也叫做西元纪年,以耶稣诞生之时为第一年,若是换算下来,现在这个时节应该是公元1644年。
但杨靖既然已经穿越,而且还推翻了烂到根部的大明王朝成为了新政权的帝王,同时他还想要踏出中原走向整个亚欧大陆。
观此种种,在时下这个阶段,一切都还来得及!
他完全没有师夷的必要,日后反而可以让夷师汉。
于是他采用了后世人曾提出的孔元纪年,以孔子诞生的第一年为元年,如此换算下来,杨靖所在的这个年份应该是孔元2194年。
如此来算,关于年份的问题那便清晰多了。
采用这种纪年方法,既可以避免皇帝年号纪年引出的混乱,还可以方便后世人撰写研究历史。
更重要的是,若是日后杨靖真的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日不落帝国,那么这种纪年方法有利于他治理日后诸国。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之所以现在匆忙讨论并制定这些规章制度,主要还是为了整治左良玉。力。
第134章 杨靖一怒,伏尸万里!(求订阅)
吕大器在接到杨靖下发的任务后,就没有在皇宫再出现过,直到第三日当晚,吕大器匆匆来到了上书房。
彼时的杨靖正坐在龙椅上,思考新政权代表歌曲曲目的事情。
他见到吕大器时,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抬起眼来随意看了他一眼。
“事情办妥了?”
吕大器点了点头,“陛下!保证万无一失。”
“就在今夜,左良玉、左梦庚父子俩便会殒命。”
“最迟明日您便会接到消息了。”
“只要左良玉,左梦庚父子一死,用不了多久,多尔衮便不得不撤兵。”
“此后,那满清命运如何,便彻底由我们说了算了。”
“五零七”杨靖闻言点了点头,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如何,就全看吕大器此事办的怎么样了。
吕大器确实是有为官用兵的大才,杨靖在大电商就稍微提点了他几句,他马上就通透了,由此可见得,杨靖起用这个人算是用对了。
当晚,何南省左良玉中军大营。
此时,左良玉、左梦庚父子二人正在帐中商谈。
左良玉拿着一纸文书说道:“那杨靖已经在顺天府登基了,他派人将招降文书送了过来。”
“这招降文书中说,只要我们肯投降,他便会饶过我们一命。”
左梦庚闻言不屑道:“父亲,你莫要听信那杨靖的鬼话。”
“既然咱们是亲父子,那就要关起门来说明白话。”
“您说您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的土皇帝了,若是投降于杨靖,继续跑去当狗皇帝身边的一个小小武夫,您甘心吗?”
左良玉不由得轻叹了一口气,“可我们依附于满清多尔衮,难道就不是平白做那多尔衮的打手吗?”
左梦庚摇摇头,“父亲,我们于多尔衮而言是雪中送炭的救命关系,多尔衮若想在中原成事,现在这一两座城池可是完全不当事的。”
“他现在还非常需要我们,所以他不可能亏待我们,但杨靖可就不好说了。”
“或许他一时的招揽可以给我们一些好处,但是一旦时局稳定,他一定会第一个拿我们父子俩开刀。”
“父亲,在这种时候您可千万不要动摇啊。”
“若是动摇,那边是真的让杨靖得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