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造反,截胡陈圆圆,暴兵千万灭大清 第84节

本着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绝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

吴三桂的每一条罪状都带着十分清晰的证据,证据足够了然,也足够让人信服。

杨靖这么做的原因不只是为了痛打落水狗,同时他是想告诉城中那些,有事没事就替吴三桂说好话的人消停点。

还有就是,若是想让报纸真正快速的推广起来,那便必须要拉出一人,使得这人的种种行为让百姓产生好奇。

这人必须得足够神秘,足够有争议,足够受关注。

至于这个人,杨靖除了想到了自己以外,另外想到的就是吴三桂。

不得不说,吴三桂因手下有着关宁铁骑,所以他在百姓心目当中有一定的地位。

毕竟崇祯在位时,吴三桂便是崇祯后期唯一的依仗。

天子尚且会有这种想法,遑论城中那些百姓。

城中有些百姓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是以他们全都认为,是杨靖杀吴父、夺吴妻等种种恶行,使得吴三桂这个民族英雄不得不造反。

这消息传到杨靖耳朵里时,杨靖只感觉无语。

夺吴妻的罪名杨靖姑且认了,但是杀吴父这些乱七八糟的纯属无稽之谈。

若是他不想个办法解释,那么待到这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将消息传开,势必会使得中原不少百姓认为杨靖是个天性嗜杀、暴虐成性之人。

长期发展下去,这绝对不利于新政权的稳定。

虽说如此,但是以上种种,杨靖只会在报纸中解释一次。

愿意相信他的百姓自然会相信,而不愿意相信他的百姓自然也就不信。

既然决定了要开始解放百姓的思想,那么他便要有容纳不一样声音的气量,万不可同天下所有的百姓置气。

此后他便会细分报纸的各大版块,让报纸变493得新颖有趣起来。

报纸一开始发行,就吸引了顺天府中不少仕子的注意。

他们这些仕子,都自诩文化人。

既然是文化人,那便少不得要对最近发生的事情点评上一番。

听闻杨靖在进驻京师之后就彻底取缔了锦衣卫这个机构。

又听闻杨靖本人十分厌恶文字狱那一套。

所以他曾放出话来说接受天下所有百姓的批评和指正,天下百姓每个人都是独立且自由的个体,有什么话有什么不满大家说出来便是,只要不是太过分,那便不会有什么问题。

借着杨靖之前放出的这番豪言,再加上现在他发行的报纸,这种种行为直接刺激了憋闷了许久的顺天府一众仕子。

是以他们人手一份报纸,直接毫不避讳的当街讨论起杨靖此人如何,杨靖实施的各项新政如何。

起初他们在讨论时还有忌惮杨靖,他们有些怀疑杨靖放出来那些话是不是在故意钓鱼执法。

于是他们讨论时很是小心。

但是读书人嘛,几人持有完全相左的意见也是正常事,政见不合,大打出手都是喜闻乐见的小事。。

第116章 重编金瓶梅,为百姓发点福利!(求订阅)

虽然争辩的脸红脖子粗,但是几位仕子仍然挂念着这是在天子脚下,所以适当的给了杨靖点面子没有大打出手。

他们高谈阔论了许久,同时也等了许久,但是他们印象中那些“皇权特许,先斩后奏”的锦衣卫并没有出现,这让他们不由得松了口气。

于是第二日,他们又拿着最新刊出的报纸当街高谈阔论,锦衣卫还是没有出现。

到了第三日,还是这些人,他们就像是不信这个邪一样,依旧是当街高谈阔论,锦衣卫当然也没有出现。

一天两天没有人管治那可能是巧合,那三天四天还没有人管治,那就只能说锦衣卫这个机构真的如同杨靖所说,被取缔了。

没有了锦衣卫之后,顺天府的言论瞬间变得自由了许多。

城中的百姓对于某些现象再也不是敢怒不敢言了。

很快,顺天府内就刮起了一阵言论自由的新热潮。

(:!1.6') 百姓逐渐开始接受并认可了杨靖发行的“顺天报”,报纸的销量也逐渐变得高了起来。

杨靖为了更大的刺激文化产业的繁荣,他让报社在每日发行的报纸上增添了许多新的板块。

除了每日前线的战况以外,报纸上还刊登了许多名人轶事。

还划分出几个区域供百姓投稿所用。

城中凡是有人感觉自己的文章或者诗集写的不错,都可以试着向报社投稿。

若是报社采用了某位投稿人的稿子,那么不日之后,报社将会把这内容刊登出来。

同时报社还会为这些撰稿人发放不菲的稿费。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稿费,使得一些进京赶考的穷酸仕子找到了一条谋生的路。

他们当中的绝大一部分人都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人都是家中的老父母砸锅卖铁的凑钱供养出来的。

本来就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所以他们即便是用光了盘缠,也不能轻易放弃。

但是只要一天考不上功名,这些人不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这些读书人虽然饱读圣贤书,但是一个个的却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若是让他们做苦工,那么一日两日还行,多了他们的身体还遭不住。

是以在赶考路上用光了钱财的他们,关于如何在消费非常高、诱惑非常大的顺天府生存下去,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杨靖的报社付费收稿,这就引得许多肚子里有些墨水的仕子跃跃欲试。

起初他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去投稿,至于到底能不能拿到稿费,他们倒是没抱着太大的希望。

读书人嘛!就是好面子!

只要能够把他们的文章刊登出去,令百姓口口相传,这就能够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了。

但是当他们真的拿到稿费时,他们当中的有些人甚至激动的哭出声了!

虽然钱不算太多,但是怎么说都够花上几日了!

这几日终于不用厚着脸皮朝着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要接济了!

于是吃到了甜头的一些仕子开始打了鸡血一样了不停撰稿投稿,有些人文笔高超、文思泉涌的高产者甚至靠投稿发家致富了!

而发家致富的这些人慢慢的成为了顺天府有名的文豪,他们的文章接借着报纸的东风刮遍了顺天府的每个角落,可以说成功的让一些寒门士子实现了阶级的转换。

这批人的崛起,令天下许多仕子看到了除考取功名之外令一条抒发自己胸怀,实现功成名就梦想的康庄大道!

是以越来越多的人去给报社投稿,而报纸也越来越畅销。

顺天府以外的人,也开始期待报社的这股风能够刮到他们的头上。

杨靖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既能促进思想解放,还能赚钱盈利的机会。

于是他联合了他治下的所有地方州府、县城的那些书商、造纸商,与这些人联合在一起增设了许多新的报社。

而且还为这些报社做出了分类,有的报社专门负责军事,有的报社专门负责传达朝廷的指令,有的报社则刊登一些娱乐八卦以供各地方百姓娱乐。

有了报纸之后,全国下上各地方的消息都流通了起来,百姓逐渐开始不再闭塞,他们开始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鲜事物,并且津津乐道。

报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杨靖开始琢磨着之前他和陈圆圆一起讨论过问题。

关于那些有趣的话本子的传播问题!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甚至能关系到国计民生!

于是为了国家的生育以及繁衍子嗣等多方面问题着想,杨靖派人重新编撰了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金瓶梅》。

除此之外,他还没忘记那些那些更为经典的著作,比如一代神书《红楼梦》。

这种经典巨著很有可能在他改写了历史之后就不会出现了。

每每想到这,杨靖总会有种自己是历史的罪人的感觉。

满清这个可憎的没出息的王朝可以消失,但是曹雪芹先生(吗诺赵)的经典巨著必须问世!

于是杨靖以曹雪芹的名义,开始每日在报刊中连载《红楼梦》的故事。

刚开始连载时,这篇幅较小的故事并未吸引百姓的注意,但直到连载了两三日之后,这连载在报刊上的故事开始吸引了许多文化人的注意。

有些文化人开始投稿痛骂《红楼梦》伤风败俗,与现在的礼教完全背道而驰。

但又有些人站出来驳斥那些人,为《红楼梦》说好话,说这书乃是千百年来难得一年的奇书,只有脑子当中带有某种颜色废料的人,才会自动脑补出这书不堪的那一面。

两方人马各执一词,每日发表刊登文章,吵个不停寻。

慢慢的,愣是让整个中原的百姓都知道这神书的存在。。

第117章 可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癖好(求订阅)

不得不说,有争议才有有关注。

骂的越多,这《红楼梦》也就越火。

百姓们抱着一种批判的心理入坑,没有想到一入此书深似海,从此白嫖不是人。

大家开始口口相传,已经看过最新章节的就开始磕着瓜子摇着扇子等更新,没看过的则到处高价求已经脱销报纸想要一睹神书风采。

刊登着《红楼梦》最新章节的报纸一度卖到脱销。

不得不说,这书极大的再次促进了报纸行业的繁荣。

中原凡是识字的百姓基本都看过这部巨著,刊登着该文章的报纸开始供不应求。

杨靖每日闲来无事时就在宫里抄上一章书,以供第二天的更新。

就这样,他书着荒唐言,含着辛酸泪,赚下了一大笔钱。

而后这些人都理所应当的进了他的口袋。

慢慢的,这书更新越来越多,杨靖为避免让其他人赚了便宜,是以他派人将已经写出的内容重新抄录并排版,将这书的内容做成了上册而后拿出去售卖。

《497红楼梦》上册刚刚问世,就被此书的狂热粉丝买到脱销,直接造成了文化市场的供不应求,有些人有钱都买不到。

基于这种畅销的现象,《红楼梦》的盗版随之应运而生。

杨靖作为一个极为重视版权的现代人,他自然不能任由书商盗版,在他看来这是在亵渎曹雪芹先生的劳动果实!

于是他开始派人严厉打击盗版,只要看到有人私售盗版书籍,那便一定要当场打压并销毁。

同时他有派人到处宣传版权意识,开始同朝中的大臣们商议设立关于版权的法律文书。

以此提升百姓的版权意识,可更大的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不得不说,杨靖此举非常有效,而他底下官员的宣传也十分到位。

关于版权意识的政令下发没有多久,中原的百姓便开始纷纷响应,中原各地都开始自发的打击盗版,这使得正版书籍更加畅销。

杨靖此举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红楼梦》这一本书,为了促进文化的发展,他以后还会抄录出更多的经典著作以供百姓阅读。

同时他还会专门设立机构,命这些机构向百姓征稿,凡是发现有好的作品,杨靖就会为他出书付他稿费。

这种宽松的政策,使得许多脑子里有点墨水的读书人化身为当代文豪,他们纷纷提笔书写自己的著作。

首节上一节84/3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