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造反,截胡陈圆圆,暴兵千万灭大清 第37节

大战胜利后,霍去病命人给杨靖送去了军报,并在宁国府各县城城楼上插上了靖家军的旗帜。

虽说打胜仗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杨靖的心情还是因此而十分愉悦。

接下来,只要解决完徽州府内的最后几件琐事,他便可以动身前往宁国府了。

(求鲜花,求票票!!求求????????)

第53章 棉花大丰收,有了棉衣攻上辽东极寒之地轻而易举!

在靖家军与宁国府兵决战的这段时间,杨靖先前种好的棉花终于迎来了丰收。

只是前方军报紧急,再加上李自成的大军突然偷袭,这一些事令杨靖无暇抽身。

现在宁国府形势已经稳定下来,杨靖倒是可以抽出时间来处理棉花的事儿了。

在湿冷、光照不足的南方种出了棉花,这堪称是一件奇闻轶事,自然引得徽州府内百姓惊叹连连。

在农庄内收棉花的农民们见到自己面前这一颗颗半人高的棉花枝,一时间感觉有些眼花。

他们瞪着眼睛死命盯着棉桃上结出来的雪白的棉花看,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负责种植棉花的百姓们不由得有些自豪。

“我早就说过,杨大人乃是天神转世,区区棉花怎么会种不出来?”

“你看杨大人建造的这个什么...什么温室大棚。”

“在这里面种出来的棉花,个头快顶上拳头大了。”

“即便是在日照充足的北方,我看都不一定能结出这么喜人的果。”

杨靖在看到棉花的一瞬间有些震惊,原本在南方建造温室大棚种植棉花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想,后来听说棉花种植成功后他虽然微微有点惊讶,但还算是镇定。

但如今真的见到拳头大的棉花时,他惊喜的差点原地跳起来。

谁说南方种不了棉花?!

那是你们没开挂!

有了粮食种植加速卡,有什么不能短时间内种出来的?!

杨靖面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来回穿梭在棉花田中。

他抬手摘下一个棉花,放在手中端详了片刻,不由得赞叹。

“这成色,比起新疆棉来怕是都不遑多让!”

有了棉花,那便有了棉衣,派兵深入天寒地冻的草原那便是小事一桩。

喜不自胜的杨靖命农民火速收割棉花,并在第一时间将棉花送往他建造好的工厂。

那里早已部署好了几千名弹棉花的女工。

只要棉花加工好,厂里便会有专人将棉花送往制作棉衣棉被的工厂。

如此流水线作业效率将会很高。

数百家工厂昼夜不停的运作,三日之内便做好了第一批军大衣。

杨靖在亲身体验了军大衣的保暖度之后,将这批军大衣下发给了靖家军下属第一军、第二军。

这两军有五万人,这些人通通上过宁国府的战场,里面的士兵都是经过了战场血腥洗礼之人,个个实力不容小觑。

杨靖有意为他们安排特殊训练,想要在拿下海港之后用福船送这批士兵深入草原。

让他们穿着军大衣穿梭在北方极寒土地上,一举夺回被满清占领的辽西,也就是大明东北地区。

棉衣除了派发给军营中的将士们,杨靖还在城中开设了许多店铺。

都说南方不冷,用不着棉衣棉被。

但是这在杨靖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

他穿越来此之后,可算是认识到了大明末年的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厉害。

没有暖气之前,他每天夜半都会被冻醒,这还是在他身居高位有足够的棉被的情况下。

拥有着密不透风豪宅的杨靖尚且如此,那些穷困潦倒只能穿单衣过冬的百姓,又当如何捱过严寒的冬天?

自从北方战乱,棉衣棉被在南方已经成了紧俏物资。

大部分百姓只能盖着,用了不知多少年早就失了保暖效果的棉被睡觉。

白日里能穿上件漏棉的棉衣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是杨靖看不得的。

他既然要建立新的政权,那便需要手下的百姓发自内心的信服他。

同时他也就肩负着让这些信服他的百姓安居乐业的重任。

既然如此,那便不能让他们挨饿受冻!

因此,杨靖的棉衣棉被售价并不高,价格足以让城中所有百姓都穿上新的棉衣。

百姓们在家能够感受到无烟煤带来的温度,出门还有温暖崭新的棉衣能穿。

这让他们大为感动,更加信服杨靖。

在杨靖手下工作的百姓们,工作起来更加卖力。

这位徽州府新主才掌势多久,就能带着全城的百姓安居乐业,甚至能解决南方冬季室内寒冷的问题。

自古以来没有一朝皇帝把南方室内当回事。

现在有了棉被棉衣,还有了无烟煤,那么这个冬天将不再难捱。

解决完棉衣售卖一事,那便只剩下暖气片销售一事还没来得及解决。

但对于暖气片这种现在普通百姓用不起的物件,杨靖没指望一时半会能够高价大批销售,所以便不急在这一时了。

杨靖解决完徽州府内的琐事之后便带着人动身前往了宁国府。

攻下宁国府后,杨靖与应天府的距离就只有太平府一府之隔。

唇亡齿寒的道理东林党人都懂,丢失徽州府宁国府尚且能忍,但若是再丢掉了太平府,那便真的离整个南直隶沦陷。

因此,太平府成为了南直隶与杨靖两方心照不宣的默认决战之地。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求鲜花!求票票!求求求!!)

第54章 满清鞑子来了!东林党与靖家军的决战一触即发!

宁国府战时军政中心。

杨靖正在与以霍去病、刘仁轨为首的一众大将讨论接下来的作战策略。

这时李云匆匆赶至。

“报告大元帅!”

“潜伏在宁波府舟汕港的探子来报,说是近日来在港口处总是发现明军的船来来回回。”

“每次出港时上船人数不多,但返港时却有大量士兵下船。”

“观其盔甲样式,那些是士兵像是满清鞑子。”

杨靖闻言微微一笑。

就知道与南直隶东林党的太平府决战,少不了满清多尔衮、皇太极的参与。

果然,他们来了。

事情没有出乎他的意料,自那日他派兵攻上辽东半岛屠杀鞑子之后,他便料想到了会有今日。

所以他派眼线悄悄前往了舟汕港,为的就是随时掌握鞑子的动向。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李云见杨靖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于是拱拱手接着说:“大元帅,除了舟汕港,南直隶管辖内的许多港口都有异动。”

“据探子来报,这次鞑子来了不少人。”

“说是,八旗军人马不少于十万!”

说到这,大堂内众人脸色皆是一变,其中许多原本在大明手下的将领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都升起了几丝骇意。

他们可是领教过满清八旗军的厉害。

那帮人生于草原长于草原,牛羊从小吃到大,身体素质比大明的穷苦士兵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八旗军放眼整个中原,鲜有敌手!

若是他们突破吴三桂关宁铁骑的屏障直接进入山海关。

恐怕北方的兵力加起来,都不能阻止他们的铁骑踏平中原。

(!"1?.6."")  上次杨靖派兵前去偷袭辽东半岛,说白了是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宜。

靖家军速战速决,抢完杀完就跑,尽量避免与鞑子硬碰硬。

况且那些人只是普通的鞑子士兵,并不是实力强悍的八旗军。

所以靖家军、八旗军两方并没有真正的激战过。

因此,若是两方人马真的正面交锋,那么鹿死谁手真的不能确定。

靖家军中几个投降而来的前明军将领此刻有些慌乱。

八旗军十万人!

这是何等可怕的数字!

听到这个数字的一瞬间,杨靖心中亦是有些惊讶。

他没想到皇太极为了剿灭他,竟然出这么大手笔。

据历史记载,当年明亡后,多尔衮率八旗军十五万通过了山海关踏入了中原。

想来这漂洋过海来到南方的十万人,便是那踏入中原的十五万八旗军当中分出来的。

思及此,杨靖扯起嘴角微微笑了笑。

不就是兵吗?!

我杨靖最不缺的就是兵!

既然鞑子送上门来了,那么便没有不屠杀之理!

思及此,杨靖的大脑快速运转,他简单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形势后,心中有了一个坚定的想法。

暴兵!

与此同时,应天府兵部。

应天府的东林党人在囚禁了兵部尚书吕大器之后,又扶植了一个听话的兵部尚书上来。

但是这个兵部尚书丝毫没有话语权,面对现在正在进行的战前作战会议,他根本就插不上话,只能神色尴尬的看着张慎言主导会议进程。

户部尚书张慎言扫视了一圈众人,从椅子上起身站起来,负手在兵部大堂内走了两圈。

首节上一节37/3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