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签到十年,相声满级小师叔 第84节

  所以说想听相声最好的就是去小剧场,一两百人,大家往那一坐,离得又近,听得又清,看得又仔细。

  可是小剧场一般效益都不会太好,像老郭,或者说小岳这样的名角老在小剧场演,那赚不了多少钱,就得办商演。

  而商演最好的就是像北展这样的,或者是长安大戏院啊,保利剧院啊,这些几千人的园子。

  大家往里面一坐,能看清楚演员的表情,能看清楚演员的动作,能听清楚演员的声音。

  像几万人的体育场,那都是去外地,可能十年八年才去那么一回,人家想听德芸社都没机会。去了之后为了能让所有的观众看到德芸社的表演,那只能多卖点票。

  你在小剧场演那百无禁忌,你选什么样的节目都可以,但是你在三千人的园子里面你就要好好想想。像那些小表情比较多的节目,你就往后放一放。

  最好是那些动静比较大的,这样比较好。而你要去大体育场去演,那最好放弃什么表情动作,就纯靠说,靠声音就行了。

  因为有一半的观众几乎看不到你的动作,而且体育场的照明也不会特别好,到那个时候你在台上又蹦又跳,但是台下只能看见一个黑点跑来跑去,那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说相声这一行不好干,你不同的商演,就要选择不同的段子。

  当年大林子给小岳开场选了一段偏文哏的节目,结果这个场并没有热起来,回去老郭就把他狠狠的骂了一顿。

  那骂徒弟什么样,再加一倍,就加到大林子身上了。

  要不说这相声这一行不好干呢。而要准备电视相声,其实也不一样。

  因为电视线上有摄像机,而就算是现场的观众离的也不是很远,你用一些小表情啊,什么的都能看得到。

  而且摄像机可以给你特写,你哪怕牙上多个韭菜都能被人看见。

  当年第一届相声大奖赛的时候,赵伟州是参赛选手,结果他那天发型就没弄好,前面的头发老是分叉,那摄像机怼的是清清楚楚。

  那赵伟州就跟个大头儿子一样,人家一看这个发型就老出戏,所以说他的表演效果不好。

  所以说在电视上说相声,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你可以用很多微表情来达到节目效果。但是你这个节奏必须得快,包袱必须得多。

...... ... 0

  如果你没有这两点,你说不好相声。而现在李慕白的热度空前提高,所有人都盼着第二场大奖赛的表演。

  毕竟那李慕白的专场还得在大奖赛后面,第一场李慕白给人的期望值太高了,一段文章会都能说成这个样子,而且还是临时抽的,临时准备。

  这种水平你都能说到登峰造极,下一场是自选节目,自选节目那准备的时间就更长了,那应该奉献更精彩的演出才对。

  而李慕白跟孔芸龙的确准备了一个新鲜的节目,这个节目一出来,绝对可以镇得住当时的评委,还可以镇得住观众。

  电视相声,时间紧迫,二十分钟以内,李慕白必须要把所有的包袱都加进去。而这个时候,你铺平垫稳就成为一种奢望。

  你再像何伟那样仔细地铺垫,铺垫一层,铺垫两层,铺垫到第三层再掀起来,那样的话,说了四五分钟才抖一个包袱,那观众不爱看。

  但是你快速节奏的包袱也不能不讲究品质,不能像曹金玉那样,什么烂包袱就往外甩。那样的话,有些人肯定会笑,但是有些人听了就会皱眉头,就会厌烦。

  而且无论怎么说,这次大奖赛分数的决定权还在那些评委手里。土.

第167章

  那些评委都是老先生,你得规规矩矩,你不能用一些很过分的包袱,不然的话,就跟上一场的曹金玉一样。

  整体效果还不错,跟马俊盛威也差不多,但是他却跌到了第四名。

  所以说在电视相声也很难,归根结底,如果让德芸社的这些演员去选,他们宁愿去小剧场,去大剧院,去体育馆,也不想到电视上来说相声。

  因为电视上说相声对他们来说是种煎熬,他们要把自己完整的段子裁裁剪剪,每一个段子都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你得给它们删减,那心里面肯定不舒服。

  而且说实在的,德芸社的那些年轻演员用包袱用的都比较大胆,有很多包袱都不太适合在电视上去说。

 六三零 像烧饼啊,小白啊,他们上了电视,功力就减了好几层。

  而老郭让李慕白督导一下自己徒弟的基本功,其实就是想让李慕白给徒弟们规矩规矩。

  以前这些徒弟说的包袱不高级,老郭也没说什么。毕竟德芸社要生存下去,每个演员上有老下有小,他得先活着。

  先学吃饭,再学养家,有些包袱不那么高级,但最起码还能逗乐一部分观众。先把这一部分观众留住,留住了之后,咱再慢慢的提升自己的水平。

  而现在德芸社的发展就在一个节骨眼,而这个时候如果这些演员再没有提高的话,德芸社的发展就会停止不前。

  到那个时候现在的流量就会慢慢消散。

  可以说现在看起来德芸社的情形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可实际上拐点就在这。

  就跟十年前一样,看起来德芸社兴旺发达,结果一场风波差点倒闭。

  当时老郭心里面真是有停业的想法,要不是后面有些徒弟表现不错,给了老郭极大的信心,老郭真想甩开膀子,不干了。

  毕竟十年前,德芸社面对的压力不是现在李慕白能想象的。十年前网络还没有兴起,也可以说是传统媒体的天下。

  京城电视台带头,很多家媒体都抵制德芸社。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是传统媒体的天下,而老郭没有办法,只能忍气吞声。

  再加上有些徒弟的确也不错,支撑着老郭缓了过来,然后老郭就开始跟网络媒体合作,然后一步一步在网上打造德芸社的金子招牌。

  在打造的前五年,德芸社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只出了一个岳芸鹏。

  而等到五年之后,才开始遍地开花,各种各样的徒弟都冒出来了。

  现在看起来如此火爆,可实际上德芸社又进入了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做不好的话,好局面就会衰竭。

  而老郭认为李慕白就是老天爷赐给自己和德芸社最好的礼物,有李慕白在,可以帮自己督导徒弟们的功课,让徒弟们开窍,让徒弟们能力增长,然后也可以进一步打开德芸社的金子招牌。

  而老郭的这些想法李慕白也知道,要不然他也不会答应老郭给自己安排的行程。参加大赛,跨界综艺,开办专场,不过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德芸社的知名度而已。

  李慕白的最终目的就是振兴相声,而跟老郭现在的目的不谋而合,既然如此两人就是互相扶持。

  带着当红炸子鸡的光环,第二场相声大奖赛开始了。

  这一场真是亿万人瞩目,比第一场还要火爆。坐在候场区,李慕白跟孔芸龙两个人坐的板正。

  而旁边其他人好像都离两个人有些距离。毕竟在其他人看来,李慕白跟孔芸龙的实力远超自己。

  而何伟跟曹金玉的脸色不太好看,上一次他们来比赛的时候可是趾高气扬,这回面色阴沉。

  而金菲陈希面色如常,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实力不算顶尖,这次能拿个前三名就不错了,没有太大的想法。

  而马俊盛威本来也不是奔着拿名次来的,只要能把自己的水平展示出来,能让自己师爷高兴,他们觉得已经已经不错了。

  毕竟两个人如果真求名求利的话,当初就答应老郭的要求,进德芸社了.. ...

  虽然跟第一场只隔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这一个星期,李慕白的知名度又往上拔高了一截。

  第一场精彩的表演,再加上君臣斗的持续播出,又赶上专场消息的发布,李慕白的名气就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现在已经有些如日中天的感觉了。

  而这一场直播的观看人数比第一场直播的观看人数又翻了一番,央台的领导都快高兴死了。点击率高,直播观看人数高,谁不喜欢?

  而且央台有各种平台,传统的有线电视,收视率也有了。现在的网络直播观看人数也够了,那央台领导都觉得不错。

  这回办相声大奖赛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看来跟德芸社合作还真是一招不错的棋子。

  第二场开场,照例是没有那么多废话,把这个流程一介绍,立刻就是第一对选手出场。

  而第二场是自选节目,只要控制时长就行了,你想怎么说怎么说,当然别说什么犯忌讳的。

  而演完自选节目之后就是相声知识问答,这里面可能需要你展示一下,但是肯定不会像第一场基本功展示那么全,一般都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

  对于李 慕白而言,这个相声知识问答就跟送分一样,李慕白对相声圈里面这些知识是了如指掌,根本就不怕。

  不过那些院团的选手就不知道怎么样了,第一对选手上去,第一对就是第一场得分最低的,这俩人就不会说相声,上去表演新节目,看得李慕白这么难受。

  这表情也是做作,嘴里面也不利索,最关键的是完全没有节奏。一会儿你快了,一会儿他慢了,两个人就跟说对口词一样,关键对口词你也没掌握住鼓点儿啊。

  该快的时候你慢,该慢的时候你又哆嗦。

  最关键的是你设计的包袱也不好,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给电视相声写包袱,那真是难上加难。.

第168章

  实话实讲,现在能逗你哈哈大笑的小品又有几个呢?更不用说相声了。

  本来也就写不出好作品,再搭上这俩人也不会表演,就算是有些不错的包袱也都使泥了,也就是包袱没响。

  李慕白全程眉头就皱着,根本就没有松开过。

  旁边的孔芸龙歪过脑袋,小声问道:“师叔,你觉得怎么样?”

  李慕白摊了摊手,都没说话,孔芸龙知道什么意思,那就是别提了。

  那孔芸龙也难受,说相声不可乐,图财害命,这是老郭的原话。

  关键是坐在台下,看着台上那俩人说相声,浑身这么刺挠,就是难受尴尬,替他们尴尬。

  可能那两位选手觉得自己说的怪不错,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这俩人演的这叫什么玩意儿,还不如人家脱口秀呢。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把人家脱口秀的段子借过来,到台23上表演一下也比这效果好。

  好不容易,这俩说完了之后,那些评委都不想点评。连姜坤都不想说话,只能带着微笑,赶紧进入知识问答环节。

  知识问答当然是出题了,那主持人撒北宁看着手里的答题卡直接就开问。

  “请两位选手来解释一下几个相声名词,第一个包袱,第二个腻缝儿。”

  李慕白一听,这两道题太简单了,只要有正经师傅教,那肯定是不用想啊。

  结果这俩选手愣了一下,其中一个直接开口:“包袱就是笑料的意思,也就是相声段子里面可乐的部分。”

  李慕白听完撇撇嘴,这包袱都知道。别说是正经相声演员了,那相声爱好者都明白包袱是什么意思。

  以前为什么把笑料叫做包袱呢?也就是说这个笑料藏在里面,你得一层一层的把这个包袱揭开,这其实就是对应着三番四抖。

  你这个包袱要有铺有垫,所以这才叫包袱。

  这两选手说完就停下了,这对第二个腻缝是死活不知道。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只能摇了摇头。

  旁边的孔芸龙倒吸一口凉气,直嘬牙花子:“师叔,这腻缝儿都不知道,看来这俩人没说过群口相声。”

  “别提群口相声了,估计说相声都很少。”

  而此时直播间里的观众看到这两个人的表现,直接也都是一片叹息。

  “我的个乖乖啊,这种水平也敢去参加相声大奖赛,我怎么感觉我去我也行啊。”

  “对呀,这腻缝儿不就是群口相声里面第三个人吗?一个捧哏,一个逗哏,一个腻缝儿,把两个人之间的缝隙给他给抹平了。这俩人都不知道,这是说相声的吗?”

  “哎!这是专业院团的,人家说的是新相声。”

  “新相声也得知道老的呀,你老相声不继承,你哪来的新相声?”

  “你看那李慕白的脸都快绿了,估计他这回都后悔来参赛了,竞争对手都是些什么人啊?赢了也不光彩。”

  “嗨,咱就甭管其他的了,前面就当个笑话看,等到李慕白出来咱再好好欣赏吧。”

  “楼上说的对,咱就当个笑话。我觉得如果当笑话看的话,这两个人还挺不错的。”

  那俩人答不上来,那撒北宁没办法,只好问第二个问题,你答不上来等于说分就拿不全嘛。

  “请问两位选手,以前有位相声老前辈被人称作大面包,请问是哪位相声名家?”

  李慕白一听脸色古怪,小声说道:“我估计这俩选手不知道。”

  而台上那两位选手真的是傻眼了,什么大面包小蛋糕的,怎么听着不像是相声门里面的词?

首节上一节84/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