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签到十年,相声满级小师叔 第130节

  “还有甄嬛出家当尼姑这段戏,完全仿照武则天。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出家当起了尼姑,但是唐高宗对武则天怜爱有加,又将武则天接回了宫中。武则天出家是真实历史,甄嬛出家是扯淡。”

  台下观众听着李慕白慢慢讲解,都明白了不少知识。

  有些事情你要是不知道,你还能看的津津有味,但是如果你一旦知道历史上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那你就没兴趣了。

  “还有啊,后妃自行教养孩子,这也是不符合历史的。清朝有规定,妃嫔不可以教养自己的孩子,后宫的孩子一般都有皇后来抚养,只有皇后身体不好的时候,才由皇帝下旨指定某一位嫔妃来抚养¨‖。”

  “还有甄嬛和太医、甄嬛和王爷一些猫腻,在历史上完全是不可能的。真要是这么简单后妃就跟其他男人勾搭在一块了,那古代皇帝的孩子估计都不是自己亲生的。”

  李慕白语气一顿:“为什么古代会有太监?那就是因为伺候皇家必须得有男人,有些力气活得男人干。但是男人待在后宫,很有可能就会出岔子,所以都得变成太监。”

  “这老祖宗把一切都想好了,根本就不会有钻空子的可能。你看哪个正常皇帝会带绿帽子?结果电视剧里皇帝绿帽子都数不清了。各位别信,这都是编剧胡说。”

  李慕白这时笑了笑:“你说编剧为什么要胡说啊?因为要迎合市场口味啊!不拍一些男欢女爱的戏,也没人爱看啊!但是一般这种戏都是生搬硬套。”

  “我教给大家一个方法,以后只要是看到那个电视剧宣传的时候说是大女主戏。那你就可以断定了,这就是烂片。比如说最近的那个帝王业啊!”

  李慕白一说到这,下面观众全都笑了。合着对张小怡的鞭尸还没结束啊?

  说了一些岔道,李慕白又回到正题上。

  “乾隆又问,什么低?”

  “臣在低。”

  “和珅一听,得,我都把大臣说成茄子啦!”

  “什么东?”

  “文在东。”

  “什么西?”

  “武在西。”

  “什么薄?”

  “人情薄。常言说,人情薄似纸嘛。”

  “噢,那什么厚?”

  “皇恩厚。皇恩浩荡,皇恩厚。”

  “什么肥?”

  “春雨肥。春雨一下,百草丛生,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嘛。”

  “嗯,那什么瘦呢?”

  “严霜瘦。一场严霜,所有的树叶儿全掉,严霜一下,万木萧条,所以说——严霜瘦!”

  李慕白快语说完,下面观众也都明白了。

  “各位可能有些不明白,这为什么文在东,武在西?因为上朝的时候,文官站东面,武将站西面。京城里面也是崇文门在东,宣武门在西啊!”

  “乾隆一听马屁,大喊一声好!然后还得奚落和珅。和珅,你那羊犍子肉还瘦不瘦啦?和珅一耷拉脑袋,不瘦了,都肥死了。”

  李慕白笑笑:“这回乾隆这个气呀。生谁的气呀?生和珅的气!因为和珅是他的宠臣哪。心说,昨天我给你纸条儿的时候,让你回家琢磨琢磨。你就琢磨了些这个?”

  “嘿!和珅哪,和珅,我是真要往上捧你呀,你不给我作脸哪。我想把你捧得忽悠忽悠的,你偏把我摔得叭碴叭碴的!给你机会你中用啊!”

  李慕白嘴里各种火爆的梗,不知不觉就加进去了。

  语言都是为了剧情服务,如果一句话就能把剧情交代清楚,那就一定要用。

  “¨々乾隆又一琢磨,和珅跟刘墉这一文一武,一满一汉,是朕的左膀右臂呀。别窝儿里反,自己掐自己呀!长此下去要耽误我的国事啊。我得找个机会给他们俩调解调解。赶早不赶晚儿,干脆,就今儿吧。”

  “于是乾隆传旨,下朝别走,在保和殿赐宴。哎,一块儿吃顿饭。这咱们普通人交流感情就是吃饭泡澡,这皇上泡澡一般人不能跟着,因为皇上的洗澡水都是圣水,你看见了都得喝掉。”

  李慕白一说,下面一乐删。

  “皇上吃饭叫御宴。那排场大啦。讲究吃一、看二(王诺好)、眼观三。就是有吃的菜,有看的菜,有观的菜。那位说了,看和观还不一样吗?哎,不一样。”

  “看的菜,是端上来看一眼就搞撤下去;观的菜,是摆那儿不动。刘墉一听在保和殿赐宴,当时就烦了。为什么呢?跟皇上一块儿吃饭,不是享清福,纯粹受洋罪!”

  “怎么?头一样儿,不能入座,得站着吃,跟皇上平起平坐?那哪儿行啊!二一样儿,礼节繁琐,得行六肃礼。什么叫六肃礼呀?就是请一个安,磕仨头。连着请三回安,磕九个头。”

  “刘墉不管怎么烦,也得去呀。刘墉、和珅一起来到了保和殿,见驾完毕。乾隆就说了,你们两个人,俩中堂,是朕的左膀右臂,今日赐同桌进膳,免去一切君臣之礼,不必拘束。”.

第250章

  李慕白加快节奏,这就要进入尾声。

  “刘墉心说,这还不错,要是吃口菜,谢回恩,磕仨头,这顿饭吃不完,就磕晕啦!仨人往那儿一坐,太监忙上啦。第一道菜是看菜,就是看一眼就得端下去。”

  “端上来,是用江米面做的一个山,上边儿用鸡蛋黄儿摆了四个字,万里江山。就看乾隆把筷子拿起来,把这四个字儿一抹,又端下去啦。这叫万里江山一扫平。”

  “你说这个吃个饭,还得先有个仪式感。弄得跟剪彩一样。不是老有人嫌弃自己丈夫没仪式感吗?那就直接送到清朝,以后都跟余谦一样,上个厕所都得先换身衣服。”

  又拿余谦砸挂,大家这个乐啊!李慕白接着白话。

  “接着是观菜,不搁眼前头的桌子上,摆在旁边儿一个条案上,一拉溜十三个双耳海碗,每个碗上都坠一个银牌儿,牌儿上有省名儿。当时全国南七北六十三省,十三个菜代表十三省。”

  “十三个海碗上齐了,表示四海安宁。如果哪个省出事了,丢了一个省,就上十二个碗。皇上一看,明白了,赶紧发兵征讨。要丢三个省,上十 碗;丢五个省,上八碗;丢十个省,上三碗;全丢了,那皇上就甭吃啦!”

  李慕白的单口讲了很多观众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大家听着就是新鲜。

  “吃的菜,一共是三百六十样儿,代表一年三百六十天。这三百六十样儿菜要占十个字,是咸、甜、酥、软、脆、麻、辣、嫩、鲜、香。哎,您看多讲究!不象我们家吃饭,要解馋,辣和咸!”

  李慕白说的都有共鸣,大家听得都是口舌生津,直接被李慕白说饿了。

  “所有的菜都上齐了,乾隆就说了,二位爱卿,不必拘礼,吃吧。和珅一瞅,菜这么多,圆桌面儿挺大,哎?远处的菜够不着啊!怎么吃呀?让小太监夹菜往嘴里送这不是御膳,这是助理喂大牌明星呢!”

  李慕白现在是火力全开,把娱乐圈的一些黑料全都拿过来调侃。

  老化经常说,理不歪,笑不来。但是现在有些歪门邪道的道理已经真真实实地发生了,那李慕白就拿来调侃一下。

  “乾隆光说吃,可不动筷子。就见有个太监手里拿个小碟儿,把每个菜都往碟儿里拨点儿,当着皇上的面儿吃了。这位叫尝膳太监,专门儿尝膳的。”

  “那年月,皇上总疑心别人害他,怕菜里有毒,弄个尝膳太监。吃完没事儿,皇上再吃。要不怎么叫剩宴呢。圣宴、圣宴,就是尝膳太监吃剩下的宴!”

  李慕白歪着解释一番,下面一阵嗡嗡笑。

  “尝膳太监尝完了,乾隆这才动筷子。开始吃了,和珅明白啦。怎么?赶情这桌子心儿会转。哪个菜转到皇上眼头里,爱吃,夹一筷子;不爱吃,让过去。”

  “而且转的速度也合适,不快不慢。为什么呢?不能慢了,皇上想吃对过儿的那个菜,俩钟头没转过来,那哪儿行啊?!可转得快了也不行,转快了,噌!菜荡甩皇上一腮帮子!”

  李慕白一摸脸颊,装作嫌弃的样子。

  “虽然乾隆说了不拘礼节,可也不能跟在家吃饭一样,那么随便。比如夹菜,只能骑马夹,不能抬轿夹。什么叫骑马夹呢?就是用筷子在菜浮头略微夹一点儿,意思一下就行了。抬轿夹呢?是拿筷子抄底儿”

  李慕白这个时候学着这个抄底的样子,然后嘴里调侃:“这不是夹菜,这是搅和 农家肥呢!”

  观众听完一阵鼓掌,不过很快就接着听。

  “吃着吃着,乾隆忽然灵机一动,又有新想法。二位爱卿,你们俩在此陪朕用膳,可你们府内也必然将午饭备妥。你们俩打发人回去,把家里预备的菜,各拿一样儿来,朕当也尝尝你们吃什么?”

  “和珅、刘罗锅忙口称遵旨。各自打发人回家拿菜去了。功夫不大,和珅府的圆笼抬到了。小太监把圆笼打开一看,里边有个彩色的砝琅铜盒儿。盒儿是双层的,挂着钖拉里儿,下层有开水,为得保温。”

  李慕白讲解得很细,光靠嘴和动作,描绘出一个场面。

  “再把上层打开,里边儿是个砂锅。掀开盖儿一瞧,嗬!这份儿好看。红的是胡罗卜,黄的是笋片儿,绿的是菜叶儿,当间儿是一块豆腐。白绿相映,红黄互衬,粉白翠绿特别的漂亮。”

  “拿筷子一夹,嘿!豆腐里还有好些个小泥鳅鱼儿,是上下微曲,姿态各异。乾隆没见过呀!就问和珅,这菜叫什么呀?”

  “和珅一琢磨,行了,这回该我显显能耐啦,别看刚才早朝回奏那八句话,我没答对。要论起吃来,嘿嘿,刘罗锅儿可就差远啦!忙说主子,此菜名为白蛇进洞。”

  “这道菜是用活鱼养在蛋清以内,待鱼腹内中,脏物吐净,方能入锅。先用冷水兑好调料,配齐菜肴,放置豆腐一块。锅底加温,活鱼难受其热,便钻入豆腐之内,故名叫白蛇进洞。”

  “乾隆听他这么一说,高兴了。独出心裁,别具一格,颜色淡雅,菜叶儿清鲜,堪称上品,好!和珅一瞧皇上直夸他,更得意了。冲刘墉一撇嘴,刘中堂,我这白蛇进洞,您有何见教啊?”

  “刘墉一听,噢,整天不干正事儿,净琢磨吃啦。这种官员不就是站着茅坑不拉屎吗?跟那些嘴不利索还说相声的人有什么区别?不就是那些现在不演戏了,天天评价别人演技的影帝影后吗?”

  李慕白这么一说,下面的观众又开始起哄。一个个笑得睁不开眼,这张小怡在家里都得打喷嚏。

  宋怡大大的眼睛这个时候也眯着了,这李慕白真是脾气硬,谁得罪了他,真是受苦了。.

第251章

  李慕白身子不懂,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但是眼睛滴溜溜的转,就是为了演出刘罗锅的机灵劲。

  “刘罗锅被挑衅,忍不了了。和中堂,您乃信佛之人,当以慈善为本,活鱼入锅,汤沸而亡,于心可忍吗?和珅一愣,那什么,它啊,熟了就好了。”

  “哎,刘墉心说,可不熟了就好了嘛。熟了你好了!正说着哪,刘墉府的菜也送到了。刘墉一拍胸脯,和中堂有白蛇进洞,臣今奉献一菜,名曰青龙探海!”

  “和珅愣啦,没听说有青龙探海呀!等把菜端上来,和珅一瞅,哟!敢情就是小葱儿蘸甜面酱啊?刘罗锅这边振振有词,万岁,此菜名曰青龙探海。俗称羊角葱~蘸甜面酱。”

  “您别看这是民间乡里的吃儿,要长吃了,能清脑提神,活血通气,开胃健脾,增加食欲,好处大大的。和珅一听,哎,你-这儿卖大力丸哪!”

  “乾隆还真撅了根儿葱,一蘸酱,搁嘴里一嚼。嘿!辣味儿冲鼻子,连说,好!通七窍,开脾胃,太好了!来呀,添饭!感情皇帝没吃过蘸酱菜,那这个下饭-呢!”

  “皇上一说添饭,小太监把碗撤下去啦。功夫不大,捧上一个描金漆盒儿,里边儿摆个空碗儿,往皇上面前一跪。万岁,圣体要紧!”

  李慕白一拍大腿:“哎,不给吃。宫里有规矩,一天三顿,一顿一碗,多一点儿也不给吃。怎么?怕皇上撑着!这皇上就跟娱乐圈的人一样,得保持体形。”

  “娱乐圈不能有胖人,这皇帝也不行。皇帝太胖,身体不好,寿命不长。而且主要是害怕皇帝贪图这个口腹之欲,皇帝不能太过喜欢一个东西,不然容易出事。”

  李慕白一顿,给观众回想的时间。

  “这皇帝可是说是人,也可以说不是人。皇帝是天子,有的时候不能有常人的感情。所以皇帝看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应该是不带任何感情的。所以口腹之欲不能有,就连对妃子都是只能宠,不能爱。”

  李慕白解释到这,下面又是一阵掌声,这就是听美了。

  “乾隆让葱辣的,还想吃饭呀,又说了,添饭。一会儿回来了,还是个空碗儿:“万岁,圣体要紧。乾隆急啦,大声喊添饭!这回不敢不添了。等端过来您再瞧——添了六个米粒儿!”

  李慕白一瞪眼:“好嘛,他这儿喂蛐蛐哪!”

  下面又是一阵哄笑,夸张的事情大家就会觉得有意思。荒诞!

  “今天是皇上想多吃一点儿,太监不给。那么要想少吃呢?也不行。真要剩半碗饭,麻烦啦。那就是万岁中焦堵塞、食欲不振,得赶紧传太医诊脉开方。结果少吃半碗米饭,得多喝三付汤药!您瞧这倒霉劲儿!”

  李慕白一拍手:“小葱儿蘸酱,又利口、又开胃。乾隆是越吃越爱吃。看来民间乡里之菜,别有风味儿啊。明天咱们体察一下民情,微服私访一番,如何?”

  “和珅、刘墉同时谨命。乾隆就说明儿咱们仨来趟玉泉山。今儿哪,我也不白吃你们的,朕这儿也有一个特殊名菜,清蒸鲥鱼。不过不多,今晨贡来三尾。一尾奉献太后了。一尾朕自用之。剩一尾现赐于二位爱卿分食。怎么样?”

  李慕白语气放慢:“有人问了,怎么才进贡来三条鱼呀?这您不知道。可您看鲥鱼的鲥字儿,就说明这种鱼有时间性。平时没有,只在端阳节之前才见。出水就死,还不能搁。”

  “一天色变,二天香变,三天味变。不能吃了。况且,只产于江苏镇江,别地儿没有。鲥鱼味美绝伦。历来是贡上的贡品。可镇江离京城两千五百多里哪,那年月又没火车,又没飞机,怎么送啊?”

  “这古代二十里为一站,夜悬灯、日挂旗,逐站接应,飞马传递。有一天一夜,就到京城了。送不能就送三条啊,几十匹马驮几百条哪。可等到京城一看哪,可除了变色儿的,挑来挑去,就剩三条了。”

  “物以稀为贵蚜,越少越值钱嘛。三条鱼,太后一条,皇上一条,和珅刘墉分一条。这是多大荣耀啊!怎么分哪?照理说是从脊梁背儿上划开,一人一半儿。”

·· ···求鲜花·· ·········

  “刘罗锅又有鬼主意了,琢磨清蒸鲥鱼,让和珅吃了,这不糟践好东西吗?得想个主意。吃到和珅肚子里,那就是糟践东西。刘罗锅一想,有了。”

  “刘罗锅启奏万岁,为臣只吃鱼头,鱼身让与和中堂享用。乾隆纳闷儿了,吃鱼都吃中段儿啊,哪儿有爱啃鱼头的呀?乾隆就问为什么啊?”

  “刘罗锅使坏,瞎说。万岁,鲥鱼之头,非同一般。吃了,能增智力,长学问,为臣思路迟钝,故而愿吃鱼头。乾隆心说,什么?你罗锅儿一动就一个主意,还思路迟顿哪!亏心不亏心哪!”

...... ......... ...

  “和珅一听,怎么着?吃鱼头能增智力、长学问?这鱼头可不能让罗锅儿吃了。本来他就脑筋快、学问高,再吃了鱼头,往后我就更不行啦!和珅忙说,刘中堂才智过人,满朝皆知,这鱼头还是让我吃吧!”

  “刘罗锅当然不愿意啊,和珅一琢磨,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得了,我先下手吧!一边儿说着,和珅就把鱼头夹过来了。别提心里多高兴了,夹起来就啃。”

首节上一节130/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