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煎熬的主要原因自不必说,一个名为律者的定时炸弹隐去了自己的踪迹,正潜藏在人类世界的某处,积蓄着力量准备给这个世界施加雷霆一击。
对这种等待最难以忍受的是齐格飞,他每天除了去训练室消磨时间,就是独自一人跑到外面的雪原上去漫无目的地搜寻。
而德丽莎则是被召回了天命总部,琥珀说奥托主教要给她追加紧急任务。
至于剩下的那些隐藏在巴比伦塔之内的雪狼小队的成员,除了最强A级女武神程立雪之外,都已经属于逆熵了。
逆熵一方的工作节奏,并没有因为律者的踪迹不明而发生任何改变。
瓦尔特躺在病床上养伤,戴着耳机听歌,手里翻阅着资料。
两位研究人员爱因斯坦和特斯拉则是各自捣鼓着旁人根本看不懂的数据资料,时不时与总部打个电话,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事务。
雪狼小队的人会避开齐格飞在训练室训练,偶尔也会接了两位博士的任务,在塔里或雪原上搜集东西。总体来说,也很有纪律,令行禁止。
不怪塞西莉亚每次都要叮嘱齐格飞不要冲动,这一群人里面数他最浮躁。
至于此刻并不在此地的浮士德……
林麟和melt正在家里给西琳开小灶呢,既然她主动要学战斗技术,那林麟自然也乐得去教。
半律化的经历让西琳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些改变,变得更加适应战斗了。
现在的她已经具备了战士的身体和技术,距离一个完全体的战士,差的只是她没条件得到的战斗经验。
模拟战就算再怎么追求真实,和实战终究还是不同的,尤其是对手还一直是同样的人,这种训练能积累的阅历非常有限。
所以林麟给西琳开放了训练副本“游戏领域——假面骑士编年史”,给她玩家权限之后让她去挑战Bugster们。
实话说,哪怕西琳的战斗经验并不充足,她纯靠属性也能对部分敌人实现碾压。
也正是因此,一旦她以为碾压是正确的,就会被敌人的各种能力阴到而吃亏。而之后那些无法碾压的敌人,则会将战斗的精髓展现给她。
口述的战斗经验再多,若是遇不到对应的情况,那也学不明白。
而这一课,现在补上了。
以现在的西琳吸取战斗教训的速度,当她正式踏入战场的时候,恐怕会作为即便与世界顶级战力相比也在各方面都毫不逊色的战士而惊艳四方。
她终究还是要踏入这边的世界,那林麟能做到的,也只有帮她将准备尽可能做得充分。
——恨不能满级神装再出门。
毕竟是自家孩子。
……
另一边,天命总部,浮岛空港军事基地。
在维生舱里泡了三天的奥托大人,终于完成了身体的调整,消弭了幻痛,恢复到正常的工作节奏中来。
还好他平常办公也不需要走动,不然这三天的空窗期甚至会对整个天命都造成打击。
穿着白衬衫和长裤,将一头金发扎成辫子,做一副休闲打扮的奥托大人坐在中控室内,在面前的空间中打开数个虚拟视窗,眼睛从一个个画面上闪过,飞快地将情报收入脑中。
纷繁杂乱的情报被他迅速规整,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轮廓。
“不在俄罗斯境内,也不在波兰或白俄罗斯。亚欧一代有可能让一个律者躲藏但还不会爆发崩坏的地方,已经都*差过了。”
“那么, 第二律者现在究竟藏在哪里?”
他轻咬拇指,眉头微皱。
在知道第二律者的力量是掌握空间的时候,奥托其实是有点失望的。他原本期待的是用那种环境催生死之律者,毕竟那里的崩坏能适应体们,每天都要接触十几次乃至几十次死亡,会在生死之间领悟到力量什么的,某种意义上是很合理的。
结果,居然来了个空间,这算啥?
话虽如此,这也不代表第二律者就完全没用了。
她不是死之律者,也好。
那么,就让她继续作为实验体发挥其价值便是。
如何掌控律者的力量,律者的力量究竟源自何处,能否以人类的手段让律者可控化、甚至人工制造,这都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若是死之律者摆在面前,奥托说不定会因为对方太过珍贵而舍不得下手,现在就没有这种顾虑。
反正她从头到脚都是天命制造,她——第二律者,本就是天命的财产。要怎么使用,也该是天命的自由才对。
可问题是,觊觎这财产的碍事者太多了。
扯着可笑的正义大旗,要拉拢或消灭律者的逆熵,以及不知底细但威胁极大的浮士德。
尤其是后者,这个组织的成员“stalk”所展现的力量,让在世界之巅端坐了五百年的奥托心里都不免颤抖。
可能是因为长期没有对手吧,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奥托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大的杀手锏崩坏能裂变弹,在对方面前有如玩具,这还怎么弄啊?
办法倒也不是没有。
经过在虚空万藏中搜寻技术,以及差人去巴比伦塔内等地方收集战斗残留物后,奥托成功地完成了一种连留下了各种黑科技的上个纪元的人类都从未发现过的气态物质的提取。
他推测,这种物质或许就是浮士德一方的动力装甲战士的力量来源。
从这个物质上不难看出,这个组织绝对有蹊跷。连上个纪元的文明中都不存在的力量,为什么这个纪元会冒出来?明明这个纪元的人类发展,已经完全被他奥托掌控住了才对。
这件事的答案一时半会儿得不到,奥托也就将之扔到脑后,抓紧研究这种新物质。
他一方面让女武神装甲的设计部门对这种物质展开研究,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找了一具自己备用的身体出来,大胆地将这种物质直接注入体内。
因为崩坏能的存在,奥托的心中已经有了“不同寻常的能量一定能与人体产生适应反应”的固定思维。
再说,反正他身体多,这样做就可以直观地收集到各种数据。而且因为是他亲手操作,效率极高,可要比让旗下研究所腾出几个实验体进行实验快多了。
“——在犯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