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红人 第632节

听说吴局长的单位要盖办公楼和宿舍,董红宇就花钱买了一个乡镇建筑公司,又招了一些施工人员和经理,将这个工程承包了下来。

董红宇看上的不只是这个工程,还有宿舍楼后面那块荒地。董红宇将荒地擅自平整后,没办任何手续,就开始和宿舍同建。

等城建来查时,地基都建好了。他们来,工程停止,走了继续施工,白停夜建,打时间差。

董红宇明白,只要把房子建起了就不会拆,这里不是什么重要场地,也不妨碍到任何人,为此最多罚款了事。

只是在荒地上非法建起来的楼房没有任何手续,所以不能公开对外售卖,董红宇就鼓动公司员工内部买房。

公司员工们都知道内情,怕产权证办不了。为消除单位员工的顾虑,董红宇保证道:“办不了证,双倍退钱。”

房子位置不错,董红宇又给了优惠,很快就被胆子大的员工和董红宇亲戚买完了。

董红宇说话算数。

为补办理楼房的各种手续、免缴罚款,有段时间,董红宇经常宴请县国土局和县住建局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吃饭、唱歌、送红包,样样不少。

县国土局领导和董红宇是熟人,很快就搞定了,但县住建局的俞局长,为人很是高傲,在酒席上说话也是冷冰冰的。

董红宇向俞局长敬酒,他不答话也不看你,手一抬,只是浅饮一小口。接连几次宴请,效果都不理想。

有人建议董红宇多送点红包,董红宇说俞局长不接红包,“不过人总有弱点,我就不信邪,想不到办法”。

后来,俞局长的儿子考上了一所三流大学后,隆重地在一家饭店摆了酒席,董红宇也去赴了宴。

趁着旁边无人时,董红宇拿出一个大信封,对俞局长说:“现在大学开支大,你们都是死工资,孩子几年的学费我付了。”说着飞快把钱塞进俞局长的公文包,闪了。

第二天,俞局长把董红宇叫去,说是要退钱。

董红宇垂头丧气地前去,却一脸春风地回来,立即让办公室主任去变更建筑公司的股东,把名义上他哥哥的股份,变成了俞局长儿子的。

公司股东变更不久,这幢楼房就变成了合法,当时没买的公司员工后悔不迭。

过了一段时间,俞局长就给董红宇建议:县城区有条臭水沟,影响市容市貌,现在有文件,这类地方谁治理、谁受益。他叫董红宇想法和有关部门联系联系,看能不能“划进去”。

为了“划进去”,董红宇费了不少劲,好在治理后成效显著,可用土地有几十亩,董红宇注册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想把此地开发成样板工程。

有关部门同意后,规划还在审,董红宇就轰轰烈烈地安排人进场开始前期施工。

没有启动资金,董红宇就高息向社会集资了500万元。

本地人对董红宇还是有所了解,再加上看好那块地,钱没几天就集齐了。

一些主管单位和其他有关系的人听说后也想参与,虽然董红宇不想背太多的高息,又无法推辞,于是下调了利息,但还是筹集了800万元。

土地权属一办理完,董红宇就将土地抵给了银行去办了贷款。不久后,国家就出台了规定,国有土地买卖必须实行“招拍挂”,这让董红宇在无形中赚了大钱。

只是,县里主要领导觉得城区缺少高档星级酒店,指示在董红宇取得的地块上建一所高档星级酒店,作为对外接待窗口。

这明显是有人眼红董红宇的生意,从中进行作梗。??

第747章被逼出来的办法

董红宇找俞局长,俞局长也没有办法违抗县里主要领导的指示,经过争取,董红宇不仅卖了一个好的土地价格,同时还拿到了酒店的工程施工和装潢。

另外,董红宇开始建起两幢联体商住楼,一二三层为商业广场,系全县最大。由于是全县第一个商品房带电梯的,虽然价高,但还是销售红火,董红宇赚了一大笔钱。

后来,董红宇决定将自己的几个企业整合变成“红宇集团公司”。

在红宇集团成立大会上,董红宇邀请了县里的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参加,并带他们实地参观了商业广场:“我们准备把商业广场建成周边县市区域性商品批发中心。一举带动本地经济发展,解决本县产业‘空心化’,可安置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除了垄断企业外,县国有、集体企业几乎都破产了,让县里领导最恼火的就是失业问题。

失业工人常常摆摊设点地堵在县机关大门口,于是县领导就问董红宇:“对下岗失业人员给多少优惠?”

董红宇说道:“下岗失业人员进驻广场经商,一年内不收任何费用,其他人员的话,优惠半年。”

县领导赞扬道:“好!我们也按你们的优惠免些税费,再落实商务局和城管,成立市场整顿综合执法大队,把占道经营的流动商贩,还有一些路边自成集市的,统统迁进去。”

口说无凭,董红宇提出需有白纸黑字的红头文件才行。后来县里以会议纪要文件的形式,下发给有关部门。媒体也进行了大力宣传,董红宇一下声名雀起。

董红宇找到县商务局进行接洽,商务局领导却是一脸苦相:“收到文件后,我们开了统筹协商会,但大家都喊人少,更缺执法车。”

董红宇想了想,提议道:“执法车,可以由集团公司送你们一辆,增加的几名执法人员的工资由我们出,你们就负责领导和指挥。”

县商务局领导一听乐了:“看来企业才是干实事的。”

很快,县商务局就写了关于整顿本县市场的通告,开会通过后,全县进行了粘贴。

车载大喇叭在城中穿梭宣传,不时停在本县几个自由形成的集市,命令商贩限期搬迁到指定市场。

董红宇也不失时机地在其他乡镇招商,并专门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又花钱请了几个社会上有名气的混混,对本地违抗命令不愿迁入的外来商贩进行强制执行。

外来商贩没靠山,好管理,不同意的就动武砸摊。

执行第一天,就有一对卖布匹的兄弟俩想对抗,被痛打了一番后,又被公安以扰乱地方秩序为名拘留起来。很多商贩看到如此情形,便不再抵抗,纷纷迁了新的市场。

生意红火后,各种车辆过来,道路时常堵车,最终又影响了商场的生意。

董红宇因为这个事情多次找了县交通局,要求整改道路,但都是回答“马上进行,在等上级审批”,却迟迟不见动静。

见光打雷不下雨,董红宇决定“先斩后奏”,安排自己的建筑公司先上手修了周边道路,再找县交通局要钱。

结果县交通局直接推给了县里,县领导又说要研究后给答复,董红宇三番五次吃了闭门羹。

只是董红宇不气馁,再说他也有时间,只要领导在办公室,他每天都上门去“汇报工作”。

有人问董红宇:“这样领导不烦吗?会不会发脾气?”

董红宇笑了笑,无奈地说道:“拳头不打笑脸人。”

果然,虽然县领导对董红宇修路先斩后奏不满,但效果摆在那里,于是批示县交通局进行处理,只是修路建设方和施工方的所有手续都得由董红宇自己完成。

等到拼死拼活办妥了手续交到县交通局,却石沉大海。建筑经理几次去问,人家都爱答不理,还责怪我们擅自违规修路。

董红宇托人去找县交通局郭局长进行通融。郭局长不屑地说道:“董红宇不要以为有钱了就能为所欲为,不讲规矩,其实在我们眼里他一文不值。”

首节上一节632/8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