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声 第522节

陈近南的神色微微有些变幻,他心里确实有些犹豫。

自己儿子的前途重要,但自己的前途也很重要。他隐隐担心在这个时候,如果因为安在涛的事情出点什么纰漏,会给他接任省长带来意外的波折。

在他看来,只要他能接任省长,安在涛的前途终归是有保障的。现在不当副市长,明年后年也还可以上。

想到这里,他苦笑了一声,“鹏远老弟,我是这么想的啊。小涛呢,终归是年轻,资历浅薄,而官场终归是一个讲究资历的地方。他虽然有亮眼的政绩,有工作能力,但人言可畏啊!”

“所以呢,我准备让他过渡一下,缓冲一下,不要一下子就坐到那个位子上……最近,团省委缺了一个副书记,我正琢磨着看看能不能先把小涛弄到这个位子上,先在省委机关里锻炼一年,然后再放下去!”

团省委副书记?张鹏远心里一动。

团省委副书记也是一个副厅级岗位,但是机关里的副厅级与地市的副市长还是有些差别的,不仅在于权力的大小,还在于这个岗位不引人注意。

张鹏远沉吟了一下,笑道,“近南兄,这倒也是一个办法。只要级别上去了,接下来的下放,说不定有更好的选择……”

“只是,近南兄,我所担心的是,小涛这个孩子会不会愿意呢?他可是跟我提过很多次了,他坚决反对进机关里当一个喝茶看报纸的闲散干部,你也该明白,这孩子其实是想做些实事——你要真把他弄到了机关上,恐怕对于他来说,纯属浪费时间,消耗生命。”

陈近南叹了口气,脸色缓和下来,“鹏远老弟,你比我还要了解他哟。这样吧,你先别这个告诉他,我再考虑考虑,斟酌斟酌……鹏远老弟,虽然我们党历来讲究举贤不避亲,但是我作为组织部长,还是要注意一些组织原则的……嗯……”

“如果这孩子不是有些能力,有些成绩,我也不会让他在政府里呆着——在报社当个记者不就挺好?”陈近南又追加了一句。

张鹏远心里暗道你老兄还是真虚伪,在我面前还来这一套。

“呵呵,近南兄,其实我们可能都想得太多了。别人把官位看得很重要,可小涛这孩子却未必哟……你想想看,他如果不从政从商的话,该有多大的发展?凭借他背后的资本力量,以小涛的能力,他会走得更高更远……”

“只是这孩子显然是有些与众不同,对金钱看得很淡。他想要做些实事……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这些当长辈的,给他铺铺路也很正常。”

张鹏远摆了摆手,笑道,“我倒是非常相信,在新的岗位上,小涛这孩子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陈近南犹豫了一下,笑笑,“嗯,鹏远老弟,容我再考虑考虑,再等两天,也不急于一时嘛!”

……

……

张鹏远走后,陈近南犹豫良久,才拨通了燕京的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打了半个多小时,放下电话听筒的时候,陈近南的脸色既有兴奋之色也有凝重味道。

京里的消息表示,陈近南接任程元刚任东山省省长,上面已经决定,但是京里的老岳父也再三叮嘱他,只要中央还没有正式任命,一切都还会有变数,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定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第418章 临危受命(二)

陈近南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也是一个行事冷厉果决的人,所以他的官威十足。某种意义上说,陈近南是一个典型的职业官僚,他天生就是搞政治的材料。

但在安在涛的提拔使用问题上,他却显得有些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如果依着他的本心,目前正是自己继任省长的关键时刻,为了自己的前途,安在涛就先留在归宁继续当他的市委书记,免得出任何问题,防止留下话把儿,让某些“有心人”趁机兴风作浪。

所谓凡事有轻重缓急,这不能说是陈近南自私,而是他这事儿明显要比安在涛的提拔更重要和重大。但显然,这一次对于安在涛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机会,错过了这次机会,还要等待下一个机会。

同时,他自觉亏欠这个儿子太多,如今好不容易才慢慢缓和建立起良好的父子亲情关系,如果他这样做——陈近南又担心会引起安在涛的“强烈反弹”。对于这个儿子外方内刚的脾气和性格,他可是领教得太深太深了。

当初父子俩第一次见面,他就能指着他的鼻子骂。

他会不会不高兴?会不会再跟我吵吵?陈近南心里闪过几个念头,有些心烦意乱。

犹豫了好半天,他才抓起电话打通了安在涛的手机。

陈近南的电话打过来的时候,安在涛正在新修建的归宁外环路工地上检查工程的收尾工作,交通局的领导、建委的领导,还有市委办的主任童洪刚,都跟在了他的屁股后面。

这条外环公路从夏季就开始动工,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要完工投入使用了。有了这一条全新的外环公路,归宁市周边的几个小城镇就全部与市区连为了一体,而同时贯通了归宁市区与资河开发区、房山乃至临近几个县市的交通干道。

要致富先修路,发达的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条高等级外环公路的修建成功,标志着归宁已经初步构建起两纵三横的立体式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原先周边几个城镇要通往外界,只能绕道城区,但现在却可以直接开上通往外界的主干道,时间缩短了大半个小时。

修路发展交通,这是安在涛在归宁主政期间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资河开发区的筹建和归宁县生态农业工程的发展,归宁酒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盘活,周边小城镇建设并发展起了各不相同的特色产业,城区改造拓展和道路交通建设,这是安在涛在归宁的四大手笔。

这四大块实事的运作,直接推动归宁经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带给了归宁人实实在在的实惠。最近一年中,归宁外出打工的人流大幅萎缩,而在外打工的归宁人也全面回流。

毫不夸张地说,在整个东山省中东部地区,归宁市是唯一一个几乎将本地劳动力全部就地消化的县级行政区域,而且,人均收入水平也在大幅提高。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与乡村全面的繁荣。如今的归宁市区不说,原先那“一穷二白”的资河开发区,也早已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小城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果单独单列出去,资河开发区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城。

虽然归宁并没有太发达的工业基础,至今工业企业也不多。但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也一样能够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不久之后,燕京经济日报的记者来归宁采访,总结出了一个“归宁模式”,成为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典型。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彭军给安在涛夹着黑色的手包,听到里面手机铃声响起,赶紧掏出手机来,给安在涛递了过去,“安书记,您的电话。”

安在涛哦了一声,打开盖一看是陈近南的电话号码,赶紧就走到了一旁,接了起来。

“小涛……团省委缺一个副书记,我的意见是,你临时先来省里过渡一下,在机关上锻炼个一年两年的,然后再下去……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你的工作问题还是需要你自己拿主意。”陈近南笑了笑。

安在涛没有任何的犹豫,低低回道,“爸爸,我不想去机关。跑到省委机关里整天喝茶看报纸,那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安在涛沉吟了一下,“如果是那样的话,我还不如在归宁再呆一年。”

听安在涛果然是自己预料中的“不同意进机关”,陈近南心里暗暗一叹。他本来想继续跟安在涛往深里谈一谈,但转念一想说了也作用不大,也就笑了笑,匆匆跟安在涛说了几句话,然后就挂了电话。

只是在临挂电话的时候,嘱咐他周末有空就回省城去家里吃饭。

对于陈近南的“提醒”和“建议”,安在涛并没有多想。

无论如何,他是不会选择进机关的,那样按部就班的机关生活,他根本也适应不了。况且,他想做实事,手里必须要有权力,跑到团省委机关里去当个花瓶一般的副书记,还能做什么?

那种日子,想也别想,那也就失去了安在涛在官场的意义了。

他也曾经想过异地任职,而陈近南其实之前也跟他提过这个事情。看看其他地市还有没有空缺,空降过去。

但安在涛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留在房山。倒也不是舍不得自己这些年在房山官场上经营积累的这点人脉关系网络,而是出于更深层次的考量。

在他看来,目前的归宁才刚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他数年来苦心的经营,给归宁打下了一个深厚的基础。政策和发展思路需要有连续性,他所创造的“归宁模式”如果想要继续延续发展下去并见效益,就需要继任者沿着他铺好的道路大步走下去。

如果安在涛离开房山,天知道下一任市委书记会不会将他的“思路”全盘否定然后推倒重来,会不会让他的努力和尝试功败垂成、毁于一旦。

撤县换市后的归宁、三年大变样的归宁,在安在涛的心理,就像是一棵他精心栽种呵护的树苗,如今才刚刚枝繁叶茂处在向参天大树生长的过程中,他是希望自己能亲眼守护着这棵树使之成长起来,而不是被后人活活砍伐半路夭折。

首节上一节522/9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