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声 第3节

此时此刻,在石青咄咄逼人居高临下的审视和鄙视下,他没有感到羞辱,反而心情若定,他一定会争取到原本应该属于他的幸福。不能放弃,他暗暗攥紧了拳头。

“就算是晓雪不出国,你一个平民子弟,你怎么配得上我们家晓雪?”

“阿姨,当初夏叔叔也不过是一个普通干部,如今不也做到了副市长。”

“你怎么能跟老夏相比。”

“为什么不能比?”

“……哼。”

安在涛静静地轻轻地跟石青针锋相对地理论着,心头越来越平静,越来越感到滑稽。只是让他不舒服的是,石青的势利和市侩,实在是有些讨厌。他想不到,温柔似水从无纨绔之气的晓雪竟然会有这么一个母亲。

“阿姨,我还是那句话,请你相信我,我会努力,我会让晓雪幸福的。”

“笑话。”

“不要说现在,纵然是古代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安在涛笑了笑,毅然道,“阿姨,我一直在努力,我会一直努力下去,请相信我。”

顿了顿,安在涛又道,“从小学到中学……1994年的全市高考文科状元就是我,而大学二年级我便入党……这些,对于作为学生的我来说,已经证明了我的努力。”

石青一呆。就算是坐在客厅沙发上静静聆听两人交锋的夏天农也忍不住眉梢一阵跳动。虽然两口子知道能考入燕大,已经证明了安在涛的学业应该是不差的,但还是没有想到,他竟然是94年的全市文科状元。

“……”夏天农霍然起身,沉声道,“你便是那一年拿了民泰老板1万奖学金的文科状元?”

安在涛有些自豪地点了点头,“是的,夏叔叔。”

社会追捧高考状元之风大抵就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安在涛和另外一个理科状元名叫马燕的女孩分别获得了某民营企业家的一万块奖金,这在当时还引起了舆论的强烈震动。因为当时夏晓雪也是高考,所以夏天农两口子记得非常清楚。

……

……

一个状元公的头衔虽然没有让石青改变态度,但她的表情明显是和缓了很多。其实,她也不是真的嫌弃安家贫穷,只是夏家作为滨海市有头有脸的人家,女儿如果嫁一个平民子弟实在是让她很没有面子,所以,她从心底里排斥安在涛。

但听到这孩子如此优秀,又见他外形俊朗,气质文雅,谈吐不卑不亢,无形中就产生了一丝好感。

“你的工作可找到了?”石青沉吟了一会,继续问道。

这个时候,大学生毕业国家不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早在两年前就登上了高校舞台。安在涛因为学业优秀,且在校期间在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高达十几万字,深得燕大新闻系教授孟菊的青睐。在孟菊的推荐下,安在涛跟滨海晨报总编辑、燕大新闻系86届毕业生黄泽名有了几次会面,互相感觉都不错,想来可以去滨海晨报社谋一份记者或者编辑的生计。

但他的母亲安雅芝却不愿意让他进报社。这两日,她上上下下地活动起来,一门心思地想要给安在涛争取一个进机关的名额。尽管国家已经不再包分配,但相当一部分机关单位还是掌握着一些少量的编制名额,只要有关系有单位愿意接受,安在涛就可以在人事局办个手续,成为真正的机关干部,拿上铁饭碗。

“阿姨,我准备到滨海晨报上班。”安在涛轻轻说着,突然他的目光随意抬起落在夏家那高挂在餐厅一角墙壁上的豪华石英钟,见时钟定格在下午两点整,心里突然一跳:坏了,今儿个不正是跟黄泽名约好在报社见面的日子?下午两点半?天!

前世的今天,他因为在夏家遭受冷遇心情愤懑,一怒离开后便忘记了跟黄泽名的“约会”。直到傍晚时分才想起来,可黄泽名却于当天下午出差去了燕京。

安在涛苦笑了一声,前世的失约让黄总编大人差点就将他踢开在一旁,如果不是孟教授当面再三替他美言,恐怕他已经失去了这份工作。这一生,难道还要失约吗?

想到这里,安在涛长出了一口气,向石青笑了笑,放弃了继续跟她“战斗”的念头,然后转身跟夏晓雪打了个招呼,“晓雪,我有急事要赶去报社——夏叔叔,我有事先走了,改天再来看望叔叔和阿姨。”

……

……

安在涛匆匆离开夏家,好在滨海晨报社距离夏家也就是隔着两条马路,他一路奔跑过去,距离跟黄泽名见面的时间还有5分钟。

望着眼前那座熟悉而又陌生的晨报大厦,两世为人的安在涛心情难免有些忐忑,定了定神,他大步走了进去。

滨海晨报是新改组成立的都市报,前身是滨海团市委的机关报《青年报》。总编黄泽名借着国内都市报的创办东风,很快便主导滨海晨报完成了从机关报到市场报的巨大转变。

滨海纸媒体不多,除了滨海晨报之外,还有三家报纸。龙头老大当然是滨海市委机关报《滨海日报》,还有就是《滨海日报》的子报《滨海晚报》和《今日早报》。《滨海日报》是党报,自然有政府体系的强制订阅发行,而《滨海晚报》与《今日早报》则依托于母报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强势背景,再加上两报进入市场较早,滨海报业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都被这两家报纸瓜分。

而此时的滨海晨报,发行量只有不到5万份,暂时还处在起步阶段的惨淡经营中。

第004章 晨报

滨海晨报现在的这座大厦是团市委96年刚竣工的办公楼,后来也不知何故,据说是因为风水不好,新上任的团市委书记毅然舍弃了这座大厦,又带着团市委机关搬回了市委大院。

滨海晨报走向市场后,这座大厦就以资产的形式注入进来。

说是大厦,其实也不过12层,后来就渐渐淹没在比比皆是动辄近30层的摩天大楼中。6楼,主要是总编、副总编、总编室等领导和机关部门的办公楼层,新闻部在3楼,理论信息部、社会部、教育部等以及编辑中心,则分别分布在2、4、5、7、8、9楼,广告、后勤、印务、工会等部门,还有报社的活动室、图书馆、会议室等,则零零散散分布在这座大厦的10楼以上。

跟黄泽名的会面很是融洽,进入滨海晨报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事情顺利得让安在涛多少有些意外。而更让他意外的是,黄泽名竟然提出让他立即进入角色,先去新闻部实习一段时间。至于手续,晚几天办都没有关系。

站在总编室的门口,安在涛还没来得及敲门,一个穿着米黄色短袖衬衣的中年男子就推开门急匆匆地走了出来,看到安在涛,打量了他一眼,问道,“你是?”

“您好,我叫安在涛,燕山大学新闻系98届毕业生,黄总编让我来找总编室的赵主任报到。”安在涛面上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

眼前这男子他当然识得,这便是他的前任,滨海晨报总编室主任赵策。此人为人圆滑,虽然没有多少媒体人的个性风骨,但胜在处事八面玲珑,因而能在总编室主任的位子上一直干了很多年。

“哦,你就是小安哪,好精干的小伙子,我就是总编室主任赵策,你随我来。”赵策好奇地又扫了安在涛一眼,又追问了一句,“你今年多大?”

“21。”简短的回答,没有拖泥带水,面子上的恭谨背后是一片淡淡的从容。

“哦?”赵策笑了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却在想,21的小青年就这样稳重成熟,隐隐还有一种饱经沧桑的气质透射出来,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可真是少见啊。

“你随我来。”赵策脸上笑容一敛,郑重其事地道,“小安,我们报社新闻部最近缺少人手,你是燕大的高材生,听黄总说你还挺有文采的,这样吧,你先去新闻部实习两天再定岗咋样?”

前世的这一幕,这一生再次上演,安在涛心里从最初的感慨万千到现在已经淡定自若。一切还是老样子,因为是总编黄泽名引进来的大学生,赵策对安在涛很是客气,并没有摆什么主任的架子。

“好,谢谢赵主任。”安在涛点点头。

“走吧,我带你去新闻部报道。”赵策带头向电梯行去。

3楼,走到楼层的最西头,有一间大型的开放式办公室,起码300平米。中间用铝合金隔断隔开,一群男男女女各自坐在自己的电脑桌前赶稿子。

新闻部,可以说是报社的中枢神经系统,每日的新闻报道都是从这里炮制出炉,成员主要是记者,当然,也有几个内勤人员。

赵策干咳一声,“打扰大家几分钟。我们报社新来一位新同事,安在涛,燕大新闻系的高材生,大家欢迎。”

表情不一的男女记者们停下手头的活,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来,稀稀拉拉地鼓了鼓掌。

“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赵策微微一笑。

一个身材修长、面容艳丽的浓妆少妇笑吟吟地走了过来,“好,欢迎小安。我叫孙兰,新闻部主任。”

首节上一节3/9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