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声 第276节

孟菊一身华贵的职业套装,脸上挂着典雅的笑容,神色端庄地坐在摄像机镜头前,几束明亮的射灯光从一侧的墙壁上照射下来,给她的整个人镀上了一层近乎迷幻的五彩光芒。

主持人宁小静在很久的时间里曾为自己的气质和容颜而骄傲自豪,在央视的众多美女名主持里面,她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不知道有多少权贵男子或者富豪,想要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只要她一句话,排队来送花的男子估计能有一个连。而只要她道一声肯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富人心甘情愿地抛出名贵的别墅豪车钻戒来将她迎娶过门。

但宁小静今天见了孟菊,这个传说中国内商界突然横空出世的这么一个女强人,安夏高新科技(国际)有限公司的总裁兼国内分公司的董事长,她心里还是没来由地滋生出了几分自惭形秽的感觉。

太完美的女人了!身材,容颜,气质,事业……无一不几近完美,孟菊一走进演播大厅,几个导播和摄像都看直了眼,暗暗咽了几口唾沫。

得到了导演的催促信号,宁小静叹了口气,赶紧定了定神,冲着镜头职业性地嫣然一笑,“观众朋友们,欢迎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本次节目的嘉宾——安夏高新科技(国际)有限公司总裁孟菊小姐。”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下午好。”孟菊微笑着点了点头。

“观众朋友们,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其中,杀毒软件及其上下游产业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内杀毒软件市场品牌众多,其中安夏公司推出的龙腾软件就是经信息产业部官方推荐的产品,下面我们请孟总就龙腾软件和网络信息安全谈谈自己的看法。孟总,请——”

“感谢央视,感谢主持人宁小姐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孟菊极其自然地探手抚了抚自己额前的一缕散发,神态优雅地和声道,“大家都了解,如今的杀毒软件市场远远不局限于杀毒这个单一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非常的扩充,涵概了整个信息安全产业……”

“计算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逐步成熟,传统单机版杀毒软件经营模式、服务体系已经日薄西山,寻找新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安夏公司就于最近率先推出了在线杀毒、网络下载版、上门服务、短信收费服务……”

“我们的龙腾杀毒软件,是民族品牌,拥有世界上先进的反病毒技术和完全的知识产权……今年年初爆发的‘非德尔’病毒,很多杀毒软件都无法发挥作用,但是我们的龙腾却极大地发挥了效力!”孟菊淡雅地微笑着,“各大媒体对此都有报道,我在这里就不做广告了,呵呵。”

……

……

今天下午的节目录制,不过是孟菊如今繁忙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插曲。显而易见,这样的节目不是谁都能上的,说是嘉宾参加访谈,其实安夏公司也是为此花了不少钱的。而且,孟菊还动用了自己的关系。

当然了,这么一个节目的播出几乎就相当于一个软广告,对于安夏公司的市场推广来说有着巨大的推动力。自打去年底进入国内市场以来,在孟菊的经营下,龙腾软件的市场拓展速度非常得快,除了有官方背景的支持之外,龙腾这个极富有民族自豪感的名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除了销售单机版之外,安夏公司还在孟菊的操作下,推出了网络下载版和在线杀毒等业务。一时间,安夏公司在国内互联网产业领域搞得是风生水起,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反病毒企业心生警惕的强烈竞争对手。

孟菊出了央视的演播大厅,她的秘书小李赶紧抱着她的包跑了过来,“孟总,您是回家还是回公司?”

“小李,你打车回公司吧,我自己开车回家了,今天我有些累。”孟菊摆了摆手,一头钻进自己的黄色跑车里,油门一踩,飞驰而去。

回到家,推开门,望着空荡荡的客厅,孟菊不禁幽幽一叹。背靠在门上,眼前立即浮现起自己心里那张永远不可能磨灭的英挺面孔,缓缓闭上了眼睛。

第239章 偶像

安在涛的手机骤然在他的口袋里剧烈震动起来。安在涛也没看谁来的电话,手伸进口袋里顺手就摁了据听键。电话那头,孟菊见安在涛竟然拒绝接听自己的电话,不由恨恨地跺了跺脚,暗暗骂了两句小冤家。

安在涛坦然一笑,直接无视了台下众人那微微有些“恼火”的目光。

“呵呵,我这样说,大家肯定是不愿意听。不过,这是回避不了的事实。今天我在来报社的路上,从马路边上买了两份报纸,一份是我们房山晚报,另一份是房山都市报。我看了看,对比了一下,感受很深。”

“为什么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房山晚报有党报集团作为坚强后盾的晚报,可订阅量、广告量还是每况愈下,比房山都市报相差甚远呢?”

“我认为,根子就在这里:第一,房山晚报的编辑版式非常老套而且浪费纸张空间,显得陈旧没有新意,根本就提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内容太过单一,都市报最重要的新闻板块过于单薄,新闻量很小,而那些文学性板块却太多;第三,版面太少,每日才24个版,国内很多报纸早就是48个版甚至是68个版了,可我们却还是传统的24个版……各位同仁,要知道,小市民是好赚小便宜的,报纸订回家来,看完了还能卖废报纸。花同样的钱,人家凭什么不去订68个版的?”

安在涛猛然摆了摆手,扬了扬手里的报纸,“再看看人家房山都市报,跟房山晚报则完全不同——所以说,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不解决上述几个存在的问题,请恕我直言,晚报今后的发展堪忧。”

……

……

安在涛的演讲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断断续续讲了大约有一个小时左右。

张箜拿过话筒笑了笑,朗声道,“同志们,刚才安书记的演讲很精彩、也很精辟,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直接指出了我们晚报在运营上存在的困境和诸多问题。下面是对话交流阶段,同志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现场直接提问,请安书记做解答。”

这个环节,是刘彦临时吩咐张箜加上的。她觉得,安在涛提出来的问题很有针对性,也是她最近正在考虑要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就此让晚报的这些人加深一下印象。

是坐以待毙还是创新改革谋取出路?这个问题也必须要提到房山晚报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女编辑红着脸站起身来,手里举着话筒,望向安在涛的眼神微微有些热烈,她大声道,“我是晚报文艺中心编辑张楠,我想请问安书记,您说的扩版在理论上是没有错的——可您知不知道,将版面扩大两倍这可是要给报社带来巨大的成本提升啊……”

安在涛看着她,见这女孩神色有些羞怯,就笑了起来,“这位小姐,报纸纸张印刷本身的成本在整个报纸运行总体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大家来看,人家房山都市报为什么可以出现这么多的版面呢?原因何在?因为人家有大量的广告——同仁们,进入新世纪,未来的媒体发展趋势是,突出信息交流平台的载体功能,在未来几年内,广告收入将是平面媒体主要的经营性收入。”

“现在已经有了信息量极大的互联网,将来所有的平面媒体都会以电子版的形式上网……所以,晚报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大幅增加新闻板块,尤其是加大本地新闻板块的份量。我看晚报现在是3个版,其实完全可以扩大为12个版乃至更多。本地新闻充不起来,完全可以用新华社通稿和网络摘编稿编排。”

主席台上,房山日报副总编马羚皱了皱眉,这个年近中年的女子,是一个很是古板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媒体人,她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80年代传统党报的运营理念层次上,对于安在涛讲的这些,基本上接受不了。

她扶了扶脸上的眼镜,觉得眼前这安在涛多少有些华而不实,只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而已。

说得轻巧,扩版?还68个版?哪有那么容易!扩版不仅要增加成本,还需要增加编辑人手,目前的晚报连工资发放都很紧张,哪里还有钱……

马羚从张箜那里要过话筒来,沉声道,“安书记,我有一个问题想跟安书记探讨一下。”

“诚如安书记所言,房山晚报现在存在很多问题。譬如安书记说的版面老套陈旧问题。我们也知道,现在国内很多媒体,都已经进行了改版扩版,大多在48个版以上。但是,晚报的情况有些特殊,主要是目前因为订阅量太低广告业务大幅下降……”

“现在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暂且就谈不上改版了。呵呵,况且,要是扩版,这就意味着要增加一倍甚至两倍的编辑人员……安书记可能还不太了解媒体的运作流程……”马羚淡淡道,声音中隐隐含有某种不屑一顾。

刘彦自然听得出来,她心里一怒,脸色瞬间变得冰冷下来,但她瞥了马羚一眼却没有说什么,只是长出了一口气,再次转头望着安在涛,静静地等待着安在涛的回答。

老子不懂?安在涛心里冷笑起来。

“马总,我觉得您的逻辑有些问题。为什么扩版就一定要增加编辑人手?我们现有的人员提高编辑效率不行吗?一个人编一个版甚至半个版,拖拖拉拉也是一天,这样的工作效率是不行的……在我以前工作的滨海晨报和我了解的东山晚报,编辑中心的编辑每一个人都要负责两个以上的版面,效率很高。为什么别的媒体能做到,我们的人就做不到?嗯?其实,这就是问题。”

“据我所知,我们房山晚报虽然不过是一个市级媒体,但在编与不在编的记者编辑人数比东山晚报还要多……这么低的发行量,这么多的人手,这意味着什么?”

安在涛嘴角一晒,轻飘飘地几句话就把马羚堵得面红耳赤,哆嗦着嘴唇好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刘彦坐在那里掩嘴暗笑,心道你这老女人是自作自受,你竟然敢跟他斗嘴辩论,当初我都搞不过他,何况是你!

刘彦望着安在涛英挺淡定的面孔,想起如今两人的缠绵情浓,又想起以前两人的“针锋相对”,心头荡漾起异样的情愫,脸色浮起一抹淡淡的红晕来。

“各位同仁,关于晚报的市场拓展问题,我有几个想法,在这里跟大家探讨一下。我有这么一个想法。那天我去一个朋友家,看到燃气公司的抄收员在小区里挨家挨户地抄收燃气表和进行户内安检,我就在想,我们房山晚报可不可以与燃气公司合作,他们的抄收人员为我们兼职推销报纸订阅,我们给燃气公司免费做宣传,或者给这些每日都要进入千家万户的抄收员一些物质奖励,让他们替晚报现场征订。”

刘彦眼前一亮,朗声道,“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安书记,我们报纸的口碑不好,市民未必会订阅呀。”

“刘部长,可以采取一些刺激订阅有奖征订的措施。譬如,每订阅一年的房山晚报,你们奖励他一小桶花生油。其实,对于小市民来说,订阅报纸主要是获得一点信息,其实看什么报纸都差不多,有了一桶花生油的刺激,足以让很多人舍弃其他报纸转订房山晚报了。”安在涛微微一笑。

刘彦若有所思,抓过张箜递过来的话筒朗声道,“可是,一桶花生油市场价要几十块,晚报一年的订阅价也才不过180元,这样我们岂不是要赔本赚吆喝?”

“刘部长,这是先期投入,算是一种广告费用吧。只要订阅量上来了,晚报就占有了市场,就会不断有广告商找上门来,对于一个报纸来说,广告的巨大收入足以冲抵这一点奖励消费了。只要有广告,这点小钱还算什么?更重要的是,等晚报稳固了市场,就可以渐渐取消这种奖励,我估计,如果有效的话,坚持半年左右就可以了。”

安在涛的话引起了在场很多人的深深思考。确实,安在涛的建议,是一个可以考虑可行的市场拓展方法。

首节上一节276/917下一节尾节目录